环境系统分析第五次作业.doc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8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引书编制:审核:批准:本制度重要责任部门:生效日期:年月日一.目通过对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研究,对其浮现变差进行记录分析,来评估测量系统质量。
二.范畴在控制筹划中所提及测量系统。
三.职责3.1 质保部负责编制并更改本操作指引书;3.2质保部负责组织检查员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四.定义4.1 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引书采用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如下几大方面:原则(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4.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仪器或量具、原则、操作、办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集合。
4.3辨别力:测量装置和原则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单位。
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普通所说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容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本来一半作为仪器可视辨别力。
4.4 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拟定和定义——在拟定零件、仪器、原则、办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变差。
4.5再现性:老式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变差(AV)。
指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似仪器对同一产品上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平均值变差。
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重要因素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对的。
ASTM定义为:再现性是指测量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平均值变差。
它不但涉及评价人变差,同步还也许涉及:量具、实验室及环境不同,除此之外,还涉及重复性。
4.6 偏倚:对相似零件上同一特性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照值)差别。
4.7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差别。
五.测量系统分析(一)分析原则a) 测量系统分析对象:■测量系统分析针对对象是控制筹划中提及测量系统。
■本作业指引书针对是非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见《测量系统分析》参照手册第三版。
b)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当浮现如下状况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品试生产时;■测量系统变更时,如新购量具替代控制筹划中规定量具、量具校准办法或测量程序发生变化等状况。
第五章一、问答题1、简述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不对。
交换是把各个进程完整地调入内存,运行一段时间,再放回磁盘上。
虚拟存储器是使进程在只有一部分在内存的情况下也能运行。
交换是把整个进程换入换出主存。
而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思想是程序的大小可以超过物理内存的大小,操作系统把程序的一部分调入主存来运行,而把其他部分保留在磁盘上。
故交换并未实现虚拟存储器。
3、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
4、简述快表的作用。
5、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6、比较存储管理中的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方式。
7、当系统中的地址空间非常大时(例如32位),会给页表的设计带来什么问题?请给出一个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会导致页表过长从而很难找到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存放页表,此外如果页表中的行不连续也会加大访问页表的查找时间。
可以用多级页表解决这个问题,将页表分页,离散地存储在不同区域,同时建立另一张页表映射原来页表的每一页。
优点是不需要大块的连续空间,但并没有减少页表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访存次数。
8、缺页中断和一般中断有什么区别?9、简述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和页表的作用。
10、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11、叙述简单Clock置换算法的实现方案。
12、解释静态重定位与动态重定位。
13、什么叫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4、为了实现虚拟页式存储管理,页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5、页和段有哪些区别?16、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7、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
18、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9、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20、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21什么叫可重入代码?22、局部性原理可以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23、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计算题1、现有一分页虚拟存取管理系统,其页表保存在寄存器中。
若有一个可用的空页或被替换的页未被修改,则它处理一个缺页中断需要8ms。
第一章1、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二章1、模型的结构:白箱、灰箱、黑箱第三章一、指数评价的模型: 1、单因子指数:iii S C I =(3-1)I i 为第i 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评价标准。
I 越小越好 <1,转评价标准越好;=1 临界状态,I 的数值越大表示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
对于溶解氧和pH 值而言,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分别如式:(3-2)和(3-3))23(910-<⨯-=≥--=DO DO DODODO DO DO DOS DO S DO S C S C I S C S O C O I ,对于;,对于 式中:O S 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I DO 为溶解氧指数,C DO 和S DO 为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检测值和评价标准值。
)33(0.70.70.70.70.70.7->--=<--=pH pH pH I pH pH pH I u pH d PH ,对于;,对于式中:pH 为检测值,I pH 为pH 指数,pH d 为评价标准值的下限,pH u 为评价标准值的上限。
例1:根据在某湖泊三个采样点上,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用地面水3级标准水温15度时, 计算各采样点单因子指数 O S =10.043(1) 均值型多因子指数:∑∑====n i iin i i S C n I n I 1111 n 为参与评价的因子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ni i i I W I 1W i 为第i 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3) 内梅罗指数:2)()(22i i AveI MaxI I +=MaxIi 为各单因子指数的最大者,AveI i 为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检测作业环境的质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为优化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了解作业环境的质量,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某高校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材料:便携式噪声检测仪、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实验数据: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作业环境进行噪声、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的检测。
(2)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作业环境质量差异。
(3)评估作业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普遍低于对照组,平均噪声值分别为55dB和65dB。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下,实验组噪声指标符合标准,而对照组噪声指标则超标。
2. 温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温度为24℃,对照组为26℃。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8℃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3. 湿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湿度为50%,对照组为45%。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4. 光照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光照度为300lx,对照组为250lx。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光照度应控制在300lx以上,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噪声指标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实验表明,良好的作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建议:(1)加强噪声治理,降低教室、宿舍等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
202侔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一、单选题1.第(C)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
A五B一C六2.中国始终践行(B)的全球治理观,以务实行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A绿色环保B共商共建共享C公平正义3.(八)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A经济全球化B单边主义C霸权主义二、判断题1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
A正确B错误2.2023年10月17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22个自贸协定。
A正确B错误3.发达国家可以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
A正确B错误4.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A正确B错误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倡议,得到各国领导人和企业家的普遍认同。
A正确B错误6.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A正确B错误7.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A正确B错误8.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A正确B错误三、多选题1.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ABCD)的工作原则。
A有效市场,有为政府B立足内需,畅通循环C立破并举,完善制度D系统协调,统筹推进2.破解经济全球化困局的中国方案包括(ABCD)。
A坚持多边,反对单边霸凌B坚持包容,反对利益垄断C坚持开放,反对封闭排它D坚持合作,反对冲突对抗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AB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A全球文明倡议B全球发展倡议C全球安全倡议4.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是(ABCD)。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在企业面临外部机遇并且明显处于劣势的时候,企业应选择的战略方案是扭转型战略。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2.“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内中的道理体现了扬长避短战略原则。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3.目标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下属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参与进来,共同达成各项工作目标。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4.根据计划灵活性原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都应有灵活性。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5.Y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X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6.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提出了职工是“经济人”而不是“社会人”的观点。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7.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8.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9.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有领导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三种。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0.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组织行为学》形考第五次作业答案参考(全)一、单项选择题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调查法。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C.天才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地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
这种行为反应是B.升华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强制。
有你更精彩!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社会功能。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人际关系。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2、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
4、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5、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A.信息的原则;B.不接受型原则;C.冲突的原则;D.合理的原则;E.目标合适的原则。
6、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理智型;C.情绪型;D.意志型;E.中间型。
7、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梯形的年龄结构;B.互补的知识结构;C.配套的专业结构;D.叠加的智能结构;E.协调的气质结构.。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9106)《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论述题]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如何划分?联系实际论述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影响。
二、联系实际论述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与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选择。
参考答案:答一:①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②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③虽然基本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不言而喻,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城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当比例不协调时,就会使城市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不正常。
④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举例说明)。
答二:(1)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讨论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小城市重点论;②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③大城市重点论;④中等城市重点论;⑤大、中、小合理结构论。
(2)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的理论依据和小城市重点论是类似的,可以和小城镇重点论合流为一类观点。
大城市重点论者虽然不一定反对发展小城市,但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他们积极主张发展大城市。
《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论述题]刘局长在某局工作近20年,3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之后,适逢上级要求该局进行机构改革。
刘局长认为,过去的工作全靠同事们的支持,应该给他们安排、擢升,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化解局里的矛盾。
因此,他多方努力,通过增设各种内设机构和助理职位,以求尽可能多的安排人员,缓解人事安排方面的压力。
谁知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互相扯皮,效率低下,局里的工作也遭到挫折。
上级领导批判刘局长搞上有政策,下有计策。
刘局长辩解说,他是依据治理的例外原则,依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形进行机构改革。
结合本例,回答问题:刘局长违反了哪些组织设计的差不多原则?应该如何样正确明白得权力运用过程中的例外原则?参考答案:刘局长违抗了如下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因事设职的原则;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原则。
正确明白得权力运用中例外原则的要点: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例外处理不是为了破坏规章制度,而是为了使规章制度更加合理,用权更加有效。
因此,例外处理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理由,并符合合法性原则。
2:[论述题]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纳内源渠道依旧外源渠道?什么缘故? 参考答案:治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聘请,即外部来源。
选聘治理人员是采纳内源渠道依旧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形而定。
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纳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1)"近亲繁育”,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3)备选对象范畴狭隘,易受治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假如采纳外源聘请,能够幸免这些不足。
因为:(1)外源聘请,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
从外部聘请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治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畴十分广泛。
《闭环电子控制系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加深对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的理解,在设计和试验中精通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同时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硬件要求:Arduino开发板、蓝牙模块、电机、传感器等。
2. 软件要求:Arduino IDE开发环境、手机APP开发工具等。
3.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闭环电子控制系统,实现通过蓝牙控制电机的转速,并实时监测电机的转速和温度。
三、设计步骤1. 硬件毗连:将Arduino开发板、蓝牙模块、电机和传感器按照电路图毗连好。
2. 软件编程:在Arduino IDE中编写程序,实现蓝牙模块和电机的通讯控制,以及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测。
3. 手机APP开发:应用手机APP开发工具,设计一个简易的APP界面,实现通过蓝牙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实时监测电机的状态。
4. 系统调试:对整个闭环电子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并实现设计要求。
四、试验要求1. 按照设计步骤完成试验,并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
2. 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3. 撰写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五、评分标准1. 完成试验设计要求的水平。
2. 技术实现的难度和创新性。
3. 试验报告的完备性和明晰度。
4. 试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分析能力。
六、参考资料1. 《Arduino入门与实践》,清华高校出版社。
2. 《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闭环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可以深度了解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试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完成试验设计,取得满足的效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愿大家在进修和实践中不息进步,成为优秀的电子工程师!第二课时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通过实际操作,深度理解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课后作业的统一提交形式:–Word格式。
–“班级.学号.姓名.05.doc”,例如:“130703.123456789.张三.05.doc(03代表第五次作业,以后提交的作业名称格式以此类推;注意将发送作业的邮件主题与附件名称都按照此格式命名,否则按照关键字搜索不到无法有效统计)作业5:采用Architecture Style或Tactics设计下列描述中CASE工具的体系结构。
(个人独立完成)A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tool company wants to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集成开发环境)for a new programming language named ‘GO’, which is invented by Google.This IDE must support programming, compiling(编译), linking and execution for GO programs. Besides, it also needs to support interactive(交互式)and incremental (增量式)code-editing and covers the full life cycl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written by GO language, including software documentation, configuration and deployment.Following are some detailed requirements of this IDE.●The compiling and linking time of a 1000-line GO program must be less than0.01s. 性能●The IDE should be accessible remotely for diagnosis (诊断) and debuggingusing some diagnosis and debugging protocols. 可修改性●The IDE should support automatically spell-checking(拼写检查)when thedeveloper editing a GO program. 易用性●The IDE should have a Windows look-and-feel(外观), so it is easy for thedeveloper to accomplish a desired task. 易用性●The IDE should be modified and re-deployed in another operating system by3 developers within 2 months. 可移植性(1) 根据需求识别并说出此CASE工具需要满足的质量属性,给出相应的质量场景描述,并对每个质量属性场景至少给出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tactics)。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工业工程(IE)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工业工程常用工具和方法;3. 学会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某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现场观察与调查首先,我们对生产线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调查,收集了以下信息:(1)生产线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线长度、宽度、高度,生产线上的设备数量和类型等;(2)生产线上的工作流程:包括原材料入库、加工、组装、检测、包装等环节;(3)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数量、工种、技能水平等;(4)生产线的物料流动情况: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的流动路径、流量、时间等。
2. 工作研究(1)人机操作分析:通过观察操作人员的动作,分析其操作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如重复动作、无效动作、动作幅度过大等,并提出改进建议;(2)双手操作分析:分析操作人员双手的动作规律,找出双手操作的瓶颈,提出优化方案;(3)动作分析:运用ETM(Equivalence Time Method)等方法,对操作人员的动作进行时间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3. 生产线布局优化根据工作研究的成果,对生产线进行布局优化,主要包括:(1)调整生产线长度:缩短生产线长度,减少物料运输距离;(2)优化设备布局:将设备按照加工顺序排列,减少操作人员的行走距离;(3)设置缓冲区:设置缓冲区,减少生产线上的物料积压,提高生产效率。
4. 生产线仿真模拟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生产线进行模拟,验证优化效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调整。
作业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学科:道德与法治基本 国策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第一学期 部编版 文明与家园单元组 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 守望精神家园 第五课一、二框 2 建设美丽中国第六课一、二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的要求, 本单元所涉及的主 要学习主题是: 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情教育等。
具体要求如下: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 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 治平的理想追求, 锤炼高尚人格;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
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思维导图中华传统美德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 造精神、奋斗精神、团 结精神、梦想精神2.内容内在逻辑本单元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 展现了我国文化建 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 并 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 动。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主要讲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中华传 统美德的内涵、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作用等。
帮助我们懂得中 1 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明与家园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建设 美 丽中国守望精 神家园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发展挑战环境问题中国价值资源问题人口问题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一批次[多选题]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A:硬件B:软件C:固件D:中间件参考答案:AB[多选题]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A:大系统理论B:信息论C:控制论D:运筹学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从系统观点出发,全部环境因素应划分为:A:自然环境B:人的因素C:科学技术环境D:社会经济环境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通常情况下,模型可分为A:形象模型B:概念模型C:模拟模型D:抽象模型参考答案:AD[多选题]抽象模型是指A:形象模型C:数学模型D:模拟模型参考答案:BCD[多选题]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是A:现实性原则B:简化性原则C:适应性原则D:借鉴性原则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在随机网络中,输入侧的逻辑关系分别有A:与型B:或型C:非型D:异或型参考答案:ABD[多选题]在随机网络中,输出侧的逻辑关系分别有A:随机型B:确定型C:网络型D:概率型参考答案:BD[多选题]按系统性质进行的系统仿真分为A:离散型仿真B:确定型仿真C:连续型仿真参考答案:AC[多选题]动态规划法的基本原理是A:相变原理B:耗散结构理论C:突变原理D:最优化原理参考答案:AD[多选题]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子系统构成A:计划决策子系统B:控制协调子系统C:执行子系统D:信息子系统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研究的是系统从原始均匀的无序状态发展成为有序状态,或从一种有序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有序结构,以及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化过程。
A:相变理论B:耗散结构理论C:协同学理论D:突变理论参考答案:AC[多选题]()是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上的突变。
A:突变B:涨落C:混沌D:相变参考答案:AD[多选题]本世纪60年代,经过对非平衡态和不可逆过程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A:耗散结构理论B:相变理论C:突变理论D:超循环理论参考答案:AD[多选题]相变理论主要研究A:非平衡相变B:平衡相变C:铁磁相变D:超导相变参考答案:AB第二批次[论述题]名词解释:大系统:大系统理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状态变量:仿真:系统模型:系统控制:系统环境:多阶段决策过程:反馈:参考答案:大系统:一般是指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环节数量大或层次较多,其相互间关次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并常带有随机性质的系统。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仓储仿真系统,深入了解仓储物流系统的运作原理,掌握仓储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对实际仓储物流系统的仿真分析,优化仓储物流流程,提高仓储效率。
二、实验内容1. 系统概述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仓储仿真系统为XX公司研发的仓储仿真软件,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3D可视化展示:可直观地展示仓储物流系统的布局、设备、货物等信息;- 模拟仿真:可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仓储物流系统运作,包括入库、出库、存储、搬运等;- 数据分析:可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作业时间、效率、成本等;- 优化方案:可针对仿真结果提出优化方案,提高仓储物流系统效率。
2. 实验步骤(1)系统初始化:启动仓储仿真系统,导入实际仓储物流系统模型。
(2)系统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仿真参数,如货物种类、数量、设备类型、操作人员等。
(3)仿真运行:启动仿真,观察仓储物流系统运行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4)数据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仓储物流系统性能。
(5)优化方案: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如调整设备布局、优化作业流程等。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系统运行情况:通过仿真实验,发现以下问题:- 入库作业时间过长:由于入库口设置不合理,导致入库作业效率低下;- 出库作业效率低:由于出库作业流程复杂,导致出库作业效率低;- 库存空间利用率不高:部分区域库存空间未被充分利用。
(2)数据分析:- 入库作业时间:仿真结果显示,入库作业时间较实际运行时间缩短了20%;- 出库作业效率:仿真结果显示,出库作业效率提高了15%;- 库存空间利用率:仿真结果显示,库存空间利用率提高了10%。
(3)优化方案:- 调整入库口位置,缩短入库作业时间;- 简化出库作业流程,提高出库作业效率;- 优化库存空间布局,提高库存空间利用率。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仓储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对实际仓储物流系统的仿真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提高了仓储物流系统效率。
环境系统分析第五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矩阵运算功能的使用
联立方程的求解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会并求解单一河段水质模型的参数。
2.学会并使用一维多河段水质模型进行建模计算。
3.学会矩阵运算功能的使用。
二.上机实验题目
(1). 单一河段水质模型的求解与分析(选作)已知河流平均流速u x=0.5m/s,水温T=20·C,起点BOD:L0=10mg/l,DO0=8mg/l,K d=0.15d-1,K a=0.24d-1,计算:
①临界氧亏点的距离x c,临界点的BOD和DO值;
②将u x,T,L0,DO0,K d,K a依次单独递增10%,计算临界氧亏点的距离,临界点的BOD和DO值;
③计算临界点距离x c,临界氧亏值Dc对参数Kd和Ka的灵敏度。
(2)多河段水质模型的求解
求下表所示河段的一维BOD和DO的稳态响应矩阵U和V及向量m和n?
(Do f=10mg/L)
单位: Q-m 3/s L,DO-mg/L Kd,Ka-/d t-d
三.上机程序要点 ⑴①由题知0.5/x u m s
=,20T =℃,0
10/L
mg L
=,0
8/DO
mg L
=,
1
0.15d K d -=,10.24a
K
d -=
由公式知临界氧亏点的距离:0
()
ln{[1
]}
x a a d
c
a d d d
u K D K K
x
K K K K L
--
=-
-
临界点的BOD:
exp()
d
L L K t
=-
DO:0
[exp()exp()]exp()
d
c s c s
d a a
a d
K L
DO DO D DO K t K t D K t
K K
=-=------
-
先计算
程序:
可得结果
②x u 递增10%:xc =
2.1314e+005 Lc = 5.1029 Doc = 5.8805
T 递增10%:xc =
2.0406e+005 Lc = 4.9236 Doc = 5.6541 0L 递增10%:xc =
1.9674e+005 Lc = 5.5553 Doc = 5.5977
0DO 递增10%:xc = 2.1777e+005 Lc = 4.6947 Doc = 6.1356 d K 递增10%:xc = 1.8711e+005 Lc = 4.8936 Doc = 5.7054 a K 递增10%:xc = 1.8209e+005 Lc = 5.3139 Doc = 6.0505
③由公式可得
00187.11193.760.15
()0.3430.15*0.1193.76c d
x c d K d c x K S K x ∆-==⨯=- 00(9.07 5.7054) 3.1890.15
()0.5510.15*0.1 3.189c
d
D c d K d c D K S K D ∆--==⨯= 00182.09193.760.24()0.60200.24*0.1193.76c a
x c a K a c x K S K x ∆-==⨯=- 00(9.07 6.0505) 3.1890.24
()0.5320.24*0.1 3.189
c a
D c a K a c D K S K D ∆--==⨯=-
⑵显然可由公式得1
1
U A B m A g →
→
→
--==
由αi exp()di i K t =-、1
32i i i i Q Q a Q -=
αi 、2i i i
Q
b Q = 1
23
1
00
010*******a A a a ⎛⎫ ⎪- ⎪= ⎪
-
⎪-⎝⎭、12
3400000
0000
00
b b B b b ⎛⎫ ⎪
⎪= ⎪ ⎪
⎝⎭、020000a L g →⎛⎫ ⎪ ⎪= ⎪ ⎪⎝⎭
可以解得
其matlab 程序可为
输入后解得
同理可得V→和n→,在这就不具体编程计算。
四.上机实验心得
使用矩阵运算非常方便,但是用矩阵进行运算注意元素的相乘,进行计算时首先一定要将水质模型里各参数的含义弄清楚,否则在计算时容易混淆,导致计算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