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分析 大作业 2018
- 格式:pdf
- 大小:101.68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系统分析期末大作业要求期末大作业:题目: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环境系统分析方法处理实际环境问题。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0字;2、应符合期末大作业格式要求,应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3、内容可以是建立环境模型对水质大气等环境问题进行模拟、运用质量模型进行环境预测和评价、采用规划方法进行水或大气的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应用实用模型软件处理环境问题等;4、不符合格式或抄袭、雷同作业一律重写。
时间:第13周周五(11月25日)之前交(班长统一收齐,包括免听同学)。
评分标准:1、内容丰富,字数超过3000字。
(20分)2、格式正确,符合论文格式要求。
(20分)3、能结合实际生活,采用环境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30分)4、有创新,能采用新观点新方法解决环境问题。
(30分)淮阴工学院环境系统分析大作业作者: 学号:学院: 生化学院专业: 环境工程题目:课程: 环境系统分析摘要关键词: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1.5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不换页,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结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例如: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5 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 New York: Academic Pr,1978。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习题集及题解
内容概要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习题集及题解》为《环境系统分析教程》的配套用书,针对环境质量模型、内陆水体水质模型、河口及近岸海域水质模型、流域非点源模型、大气质量模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环境决策分析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编写了大量的习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书后还附有重要的计算图表、公式等,供查阅和使用。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习题集及题解》可供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选作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2018年及答案解析(1~4/共37题)案例题某汽车产业园区拟在园区内建设1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厂,处理处置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的工业废物,包括废桶(油桶、漆桶和胶桶等)、废有机溶剂(含苯、甲苯和异丁醇等)、漆渣、含油废物(包括含油污泥、废乳化油污泥、含油废抹布等)和废胶(含废PVC胶)。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料库、洗桶车间、溶剂再生车间、焚烧车间、产品库、锅炉房、废水处理站和办公楼。
原料库为全封闭式、设有导气口、安全照明设施、报警装置和观察窗口,地面和裙角进行防渗处理,分区存放待处理的工业废物。
洗桶车间使用清洗机洗涤废桶,清洗剂为有机溶剂(主要成分为丁醇、乙二醇、醋酸和二甲苯等),产生的废清洗剂送溶剂再生车间处理。
溶剂再生车间采用蒸馏法处理废有机溶剂得到有机溶剂成品,产生的残液和滤渣送焚烧车间处理。
焚烧车间采用焚烧方式处理漆渣、含油废物、废胶及溶剂再生车间产生的残液和滤渣。
工程可研测算,入炉焚烧的废PVC胶约占入炉焚烧物质总量的5%。
焚烧炉温度≥1100℃,焚烧残渣和飞灰固化物均送危险废物填埋场填埋。
废水处理站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废水经处理后排至园区废水处理厂。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生产工艺流程图【问题】第1题指出溶剂再生车间冷凝废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
第2题说明半干法洗气塔和活性炭喷入装置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第3题焚烧残渣和飞灰固化物的处置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第4题提出完善原料库环保措施的建议。
下一题(5~8/共37题)案例题某新建成的水利工程位于平原区,功能为防洪、城市供水和灌溉。
工程由拦河坝、提灌工程、护岸工程、排涝工程、城市供水提水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
水库正常蓄水位139.4m,校核洪水位144.1m,坝址控制流城面积14860km2。
城市供水提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大坝上游左岸距大坝780m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环境系统分析试题篇一: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概念解释: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 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
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
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环境分析作业环境分析作业:现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
二、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现代工业和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气污染会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并对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水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污染了水资源。
水污染不仅造成水质恶化,而且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水生物死亡。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工业废弃物的不正确处置等行为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影响作物的生长,使农田资源浪费,而且有害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4.垃圾处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恰当的垃圾处理方法往往导致垃圾填埋场的饱和和垃圾焚烧设备的超负荷运作,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三、解决方案1.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媒体、社区等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在经济上给予清洁能源以支持,以推动其发展和应用。
3.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
通过研发高效净化设备、环境监测技术等手段,减少排放和污染物的危害。
4.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法律和法规体系。
大工20秋《环境系统分析》在线作业2答卷题目一请说明环境系统分析的定义和目的,并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环境系统分析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环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成分、过程和交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环境系统的特性、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评估环境系统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环境系统分析方法包括:1.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以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视角,从原料采集、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综合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通过建立系统模型,研究环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以预测和评估系统行为变化。
3. 基于空间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利用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关系模型,研究环境系统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用于环境监测、规划和管理。
题目二请说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步骤,并阐述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系统分析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特定项目或政策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步骤包括问题范围界定、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计划的制定等。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系统分析密切相关。
环境系统分析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方法论,用于全面分析和评估特定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系统的影响。
通过环境系统分析,可以揭示项目或政策的环境风险、潜在影响和可行性,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结束语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研究和管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相互补充和支持,为我们了解和解决环境挑战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在今后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中,继续推进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 分析河岸边连续排放的污染物在二维河道中的浓度分布的特点及污染物运行过程中分布的变化过程,画出浓度分布示意图1. 污染物岸边排放,进入水体后发生混合扩散,形成扩散羽,(1分) 控制方程:(1分)污染物在y 方向浓度呈正态分布,但只有半个扩散羽,岸边x 轴上浓度最大,向对岸浓度降低。
(2分)当 污染物到达对岸,当 y 方向混合均匀(3分)2 可采用大气箱式模型,其中有分为单箱和多箱模型(2)使用单箱模型时,其箱体内的浓度做均匀化处理,因此对应某一时刻有一个浓度相应。
计算精度较粗(3)使用多箱模型时,可计算不同地点,不同高度、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浓度,精度相对较高(3)单箱模型的解为:]})([1{//0t R lu EXP R l u h Q c c +--++=(2)3分析河中心连续排放的污染物在二维河道中的浓度可能的变化规律,画出浓度分布示意图① 小题要点:A 运用二维稳态模型判断污染物浓度在x,y 方向上的运移变化(3分))/exp()2exp(222u Kx y hu Q C yy--=σσπB 在y 方向上浓度呈正态分布,浓度最大点在河中x 轴处(2分) C.在x 方向上,最大浓度值不断减小(2分) 图(3分) Yu x k u x D y y ee u x D uh Q y x C y --=/42/4),(πy x =y分3y D x =yD x =4有机物排入河道后,水体中的BOD 和溶氧浓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融氧浓度变化特点并画出示意图A 溶氧自源处开始,浓度变化符合氧垂曲线的变化特征,即自源点溶氧浓度不断降低,到最大氧亏点,水质最差,这个过程水体中耗氧作用强于大气复氧作用(2分)B 其后,水体中溶氧浓度回升,这个过程,水体耗氧作用弱于大气复氧作用(2分)C BOD 浓度从源点向下游方向不断降低,符合s-p 模型中BOD 变化方程(3分) 图(3分)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考虑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为什么?1) 分子扩散是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在大气河流问题中总是忽略分子扩散作用,因为分子扩散作用于湍流扩散弥散作用相比,数量级太小,但在静水环境环境中,其为主要作用,不能忽略.2)湍流扩散作用是由于湍流长中分子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即脉动而导致的分散作用,所以在我们描述液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的流场时,采用时间平均值描述质点的各种状态时,就必须引入湍流扩散作用.,如深海大气环境.3)弥散作用是由于端面上流速不均引起,所以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弥散作用② 在细长的小河内可降解污染物瞬时排放的情况下,写出一维控制方程并写出边界条件和定解,说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变化特征。
环境系统分析试题环境系统分析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污染物到达边界:在有限边界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条件下,当边界处得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就称为污染物到达边界。
2.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3.大气环境容量:对一个特定的环境单元,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及自然边界的条件下,为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所允许污染物最大排放总量。
4.零维模型:是描述在研究的空间范围内不产生环境质量差异的模型。
5.水环境规划系统的组成:由污染物发生子系统、污水收集输送子系统、污水处理与回用子系统和接受水体子系统四部分组成。
6.单箱模型:是计算一个区域或城市的大气质量的最简单模型,箱子的平面尺寸就是所研究的区域,箱子的高度是由地面的混合层高度。
7.稳态:在环境介质中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污染物稳定排放,那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也是稳定的,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将不会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8.污染源: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
9.环境风险评价:也成事故风险评价,是对环境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进行环境管理和决策。
10.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环境管理学、运筹学和行为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环境决策问题,支持环境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化作用的人机系统。
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特征,即污染物推流迁移和分散和降解。
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有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和实测计算法等方法。
3.在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污染物稳定排放,那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也是稳定的。
4.污染源控制是大气环境规划的核心,在宏观尺度上我国已经制定了“双控区”即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的规划。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环境系统分析试题篇一: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概念解释: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 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
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
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等标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2. 确定型决策:在外部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称为确定型决策3. 厂群规划: 是在区域范围内寻求最佳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组合,在同一的污水处理效率的条件下,追求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
4. 全部处理策略:当全部处理时,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总费用才取得最小值根据这种性质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的策略称为全部处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反映了什么规律?答:污染物与河水混合的过程分为竖向混合、横向混合和纵向混合三个阶段。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反映了两者之间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规律。
2. 一个完整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应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答:一个完整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应该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地方立法机构在医学、生物学、污染气象学、环境工程学及其它有关学科对大气污染毒理学、经济损失等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大气质量目标,并通过立法。
第二,大气污染管理部门与其它的政府部门(工业管理机构、能源管理机构等)共同编制污染物排放清单(包括近期和远期的清单),用已开发并经验证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模型,模拟和预测地区的大气质量,并与立法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加以比较。
第三,根据污染物排放清单和大气环境质量模型预测的大气环绕质量如果不能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就需要制订一个大气污染控制方案。
使大气质置满足目标的要求,又要使实现这一方案的费用最低。
3. 就其分类方法而言,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与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有何异同之处?答: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与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目标都是协调控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控制代价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
它们都可以利用最优规划方法和规划方案模拟筛选的方法得到规划方案。
但在水污染控制中,存在着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的优化选择问题,而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将不同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的可能很小,一般都是单个源试地处理。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院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学号:本次大型作业重点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监测1.了解采样2.药品配置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计算机评估(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5.分析评价(误差分析及数据真实性)目录一、本次大型作业重点-----------------------------------------------2二、目录-----------------------------------------------------------3三、序言-----------------------------------------------------------4四、磁湖水与大气污染调查、监测、分析综合评价-----------------------51.实习任务-----------------------------------------------------52.磁湖基本资料调查---------------------------------------------53.水监测方案的测定---------------------------------------------64.水质监测设计内容---------------------------------------------75.大气监测设计内容---------------------------------------------8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任务指导书------------------------------------10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教学大纲--------------------------------------11五、水样及大气的测定----------------------------------------------121.pH的测定----------------------------------------------------122.DO的测定----------------------------------------------------173.COD的测定---------------------------------------------------204.水中Cr6+的测定----------------------------------------------235.TSP/PM10/PM2.5的测定------------------------------------------286.SO2的测定---------------------------------------------------317.NOX的测定---------------------------------------------------388.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铜和铅------------------------------419.实验数据----------------------------------------------------47分析评价及总评---------------------------------------------------53《环境监测》大型作业成绩评定表------------------------------------54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型作业情况一览表------------------------55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任务书--------------------------------------------56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小结------------------------------------------57 黄石理工学院大型作业教学选题审批表--------------------------------58 黄石理工学院大型作业教学检查记录表--------------------------------59 成绩评定表--------------------------------------------------------60序言环境监测是指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2018年及答案解析(1~4/共37题)案例题某汽车产业园区拟在园区内建设1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厂,处理处置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的工业废物,包括废桶(油桶、漆桶和胶桶等)、废有机溶剂(含苯、甲苯和异丁醇等)、漆渣、含油废物(包括含油污泥、废乳化油污泥、含油废抹布等)和废胶(含废PVC胶)。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料库、洗桶车间、溶剂再生车间、焚烧车间、产品库、锅炉房、废水处理站和办公楼。
原料库为全封闭式、设有导气口、安全照明设施、报警装置和观察窗口,地面和裙角进行防渗处理,分区存放待处理的工业废物。
洗桶车间使用清洗机洗涤废桶,清洗剂为有机溶剂(主要成分为丁醇、乙二醇、醋酸和二甲苯等),产生的废清洗剂送溶剂再生车间处理。
溶剂再生车间采用蒸馏法处理废有机溶剂得到有机溶剂成品,产生的残液和滤渣送焚烧车间处理。
焚烧车间采用焚烧方式处理漆渣、含油废物、废胶及溶剂再生车间产生的残液和滤渣。
工程可研测算,入炉焚烧的废PVC胶约占入炉焚烧物质总量的5%。
焚烧炉温度≥1100℃,焚烧残渣和飞灰固化物均送危险废物填埋场填埋。
废水处理站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废水经处理后排至园区废水处理厂。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生产工艺流程图【问题】第1题指出溶剂再生车间冷凝废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
第2题说明半干法洗气塔和活性炭喷入装置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第3题焚烧残渣和飞灰固化物的处置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第4题提出完善原料库环保措施的建议。
下一题(5~8/共37题)案例题某新建成的水利工程位于平原区,功能为防洪、城市供水和灌溉。
工程由拦河坝、提灌工程、护岸工程、排涝工程、城市供水提水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
水库正常蓄水位139.4m,校核洪水位144.1m,坝址控制流城面积14860km2。
城市供水提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大坝上游左岸距大坝780m处。
科技学院《环境工程综合设计》大作业(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名称: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设计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日期:2017年12 月目录一、设计资料和依据 (5)(一)设计参数 (5)(二)设计依据 (5)(三)排放要求 (5)二、脱硫方式 (5)(一)脱硫工艺 (5)(二)脱硫装置 (7)三、脱硫系统设计 (8)(一)脱硫剂制备系统 (8)1.脱硫剂的选择 (8)2.脱硫剂消耗量 (8)3.脱硫剂液箱容量与设计 (9)(二)烟气系统 (9)1.增压风机 (9)2.烟气加热设计 (9)(三)二氧化硫吸收系统 (10)1.塔内流量计算 (10)2. 塔径的计算 (10)3.脱硫塔高度计算 (10)(四).烟囱直径的计算 (12)(五).管网布置 (15)(六).系统阻力计算 (15)1.摩擦阻力损失 (15)3.系统总阻力 (16)(七)风机和电动机的计算 (16)1.风机风量 (16)2.风机风压 (17)3.电动机功率 (18)四、工艺流程图和主要构筑物简图 (20)1.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图 (20)2.喷淋塔 (20)五、投资估算 (21)双减法投资估算 (21)六、效益评估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2)1、运行费用估算 (22)2、经济效益评估 (24)七、附录 (25)一、设计资料和依据(一)设计参数(1)额定蒸发量:20t/h(2)锅炉烟气量:60000Nm3/h(3)锅炉烟气出口温度:150℃(4)烟气中SO2浓度:2000mg/Nm3;(5)锅炉出口负压:-1800Pa;(二)设计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三)排放要求烟气SO2脱除率:≥90%,净烟气SO2排放浓度≤200mg/m3;漏风率≤1.5%。
(一)脱硫工艺目前,脱硫工艺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湿法、干法、半干法。
如下表有一些常用的烟气脱硫工艺:相对于半干法和干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工艺成熟、可靠性高等优点。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
期末大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要求:手写在大作业考试专用纸上)
一、 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考虑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为什么?(20分)
二、 分析对比大气污染物扩散过程与河流污染物扩散过程的异同。
(20分)
三、 请写出大气高斯模型的表达形式及其各参数符号意义,并导出各种条件下的常用大气扩散模型。
(20分)
四、 已知河流某断面一组水质监测值,计算该断面的内梅罗水质指数(20分)。
五、已知湖泊的容积37100.1m V ⨯=,支流输入的水量为a m /10537⨯(用Q in 表示),河流中生化需氧量(BOD )浓度为L g /1033-⨯,湖泊的BOD 本底浓度为
3/5.1m g ,BOD 在湖泊中的沉积速度常数a s /08.0=。
试求湖泊的BOD 平衡浓度,及达到平衡浓度的99%时所需的时间t 。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