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管型篇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36
3.尿沉渣镜检:诊断及描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镜检方法:1.直接涂片镜检法:未离心尿直接涂片镜检:新鲜尿混匀取一滴于玻片,弱光线,低倍镜观察全貌,高倍镜辨认细胞(10视野)、管型(低倍镜20视野)离心尿沉渣镜检:新鲜尿10ml离心,(1500r/min),5min,弃上清,留0.2ml.报告方式:细胞:最低~最高/HP;管型:最低~最高/HP,高倍镜辨认,低倍镜报告;结晶:占视野1/4 +,1/2++,3/4+++,满视野++++2.仪器镜检法:新鲜尿直接上机,完成检测后,对仪器软件所拍摄的细胞进行辨认,错误应做修正;报告:**/ul意义:1、管型:提示肾实质性损伤,①透明管型:在正常人,尤其是剧烈运动、高热等脱水状态时,有时在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血尿来源于肾实质病变,尤其在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炎中常见。
若红细胞已崩解,管型呈均质性红褐色,又称为血液或血红蛋白管型③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肾血管炎性疾病。
④肾上皮细胞管型:在大量蛋白尿合并间质肾小管损害时可以出现。
⑤颗粒管型: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继续排异等,⑥腊样管型:提示肾小管严重受损,常常出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或肾淀粉样变性时。
⑦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⑧巨大管型或肾衰管型:慢性肾功能不全。
2、晶体:尿液盐类结晶的诊断意义不大,如尿中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等经常出现于新鲜尿液中,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应怀疑结石的可能。
病理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3.细胞3.1尿红细胞:典型为淡黄色双凹盘状,高渗为皱缩样,低渗为影红细胞。
病理是呈多种异常形态,出现过多红细胞提示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或以其为主的混合型血尿,非肾小球基本的血尿多为均一性血尿。
3.2尿白细胞:主要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新鲜尿白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相似,炎症时细胞变异或死亡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
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一、形成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长条圆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
1877年由Vigla及Rayer最先报道。
多量出现常提示肾实质损害,因此对泌尿系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一定意义。
管型的形成、演变有多种原因素:如透明管型是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通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因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蜡样管型。
另外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形成管型。
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中发现在普通光镜下的颗粒管型实际上可以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球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
二、分类、命名及检查技术传统的按基质及内涵物性质各异的Lippman分类法受到挑战,透明、颗粒、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蜡样、脂肪、细菌、真菌结晶等十多种管型的命名不够细(见表l),如红细胞管型有三种,除管型内见变形红细胞外中可因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称血颗粒称血液管型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应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Macrophage casts)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鉴定出血小板管型,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丝管型(Fibrin thread casts)免疫球蛋白轻链沉淀而形成的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sts)还有用各种方法无法鉴定的未知管型(Unknown casts)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黑色素等管型。
尿液管型大家好,我们是管型家族!人类定义我们是含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等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是尿沉渣中最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成分之一,我们的出现往往提示着人类肾实质性的损害,接下来的文章会把我们家族的形成、种类、形态、临床意义和管型检查的质量保证等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给临床和检验医生提供参考价值。
嘿嘿!人类已经发现我们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01我叫小透儿(透明管型),是家族里其它管型的基本骨架,由肾小管分泌的T-H 糖蛋白和少量清蛋白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而凝聚、沉淀形成的圆柱体状物质。
我们无色透明、表明光滑,有时也可能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黏附在管壁外或包含其中。
健康人见到我可别害怕,我很淘气,我会钻到健康人的清晨浓缩尿中,但是数量很少很少……还有健康人剧烈运动、高热、全身麻醉时也可以见到我,此时的我临床意义并不大哦!但是如果我大量出现在尿液中,或是我和家族中其他管型碰在一起,人类可要警惕了,此时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淤血及恶性高血压等。
02嗨!我们是大粒儿(粗颗粒管型A↑)和小粒儿(细颗粒管型B↓),对喽!我们统称为颗粒管型!当透明管型里颗粒超过其体积1/3时,就变成了在下。
我们的颗粒多来源于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在不染色的尿液中我们常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体积比小透儿通常要短而粗。
我们的出现人类决不能掉以轻心了!尿液中出现大粒儿、小粒儿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
非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热或脱水时尿中偶尔也可出现小粒儿,但量很少,且都是一过性的。
03看看我们身体里有什么?没错,我们是细胞管型!含有红细胞的叫小红(红细胞管型),含有白细胞的叫小白(白细胞管型),含有上皮细胞的叫小皮(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