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5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一组写景的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锁(suǒ)(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也可以成一副对联。
意思是说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长白山天池)(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
据说是清朝人李文甫所对,这副对联采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白雪覆盖着青山顶,远远望去,好像是白发;微风吹拂绿水面,泛起涟漪,好像在皱眉。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1.按景物描写的通常读法: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按景物描写的又一种读法: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3.用跳字简化读法:山水处明秀晴雨时好奇4.将叠字拆开重组法:山水处处,山水明明秀秀晴雨时时,睛雨好好奇奇(或)山水处处明秀,山明水秀晴雨时时好奇,睛好雨奇)小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的方法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怎么写小学生怎么写好写景类作文(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存有貌,相同的环境存有相同的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景物,把握住特点写下具体内容,使人存有身临其境之美感。
恳请看看以下片断,想一想作者就是怎样把握住景物特点写下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恳请同学们再念以下几个片断,看一看这几位作者又就是怎样把握住景物特点写下的?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颤抖,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回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把握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展开描绘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
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把握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展开描绘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描绘呢?还可以把握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去写下。
比如: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
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语文园地一》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本单元课文学法,以“读文章,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为话题,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重点)2.朗读两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
能用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描述一个事物,并写下来。
(重点)3.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布局,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4.熟读并背诵王维的《鹿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好书写练习纸,有条件的可以搜集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总结回顾,揭示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对本单元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浩浩荡荡、横贯江面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月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体会到秋夜幸福温馨的美妙意境;观赏了“倦鸟回巢、抖落斜阳”的奇丽画面;发现了花牛在草毡丛中有趣的行动;我们还感受到那满天繁星的迷人壮美……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的思绪飞得很高很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总结一下本单元习得的学习方法吧。
二、教学“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边读边想象画面)2.过渡: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张开想象的彩翼,我们能“看”得更高,“听”得更远,“闻”得更多……请同学们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教材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3.同桌交流,了解本次“交流平台”展示的内容。
4.开展小组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分角色,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运用“交流平台”中的句式相互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2)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①汇报交流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交流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文章景物的特点。
②范例展示: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仿佛听到潮来时那如同山崩地裂的响声。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一》。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节《秋天的雨》,第二章节《黄山奇石》,以及第三章节《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三篇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形象描述,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第一环节:学习《秋天的雨》a. 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秋天的氛围。
b. 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c. 小组讨论: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秋天的雨的?3. 第二环节:学习《黄山奇石》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黄山的神奇。
b. 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c. 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奇石有哪些特点?d. 观看黄山奇石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描述。
4. 第三环节:学习《古诗两首》a.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分析古诗,讲解生词、句式,理解古诗意境。
c. 课堂讨论: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d. 学生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味。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标注作者。
2.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进行解释。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展示文章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雨、黄山奇石和古诗中的景象。
c. 选做: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部编版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语文园地》包括“沟通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沟通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同学发觉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把握如何读书的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部编版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3.把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把握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培育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写景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1.依据词语想象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画面。
2.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诗中的风景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支配第1页/共21页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文章的魅力。
2.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依据词语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全身心投入课文的方法,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2.用几个词语组织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
教学过程:一、沟通平台1.老师出示钱塘潮的图片,播放流水声、虫鸣声,激趣导入。
#教案#导语: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漂亮。
这些漂亮的风景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首先当然是依托奇妙的文字。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沟通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独特的发觉。
2.老师引导同学自由、轻声读读教材中的几位小伴侣的对话,适时提问。
思索:(1)前两个小伴侣的对话告知我们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想象画面;听声音)(2)第三个小伴侣告知我们还可以从文中“闻”到味道,同学们能接着他的话详细说说吗?(从课文的某句话中“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会这样?)(3)你们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触觉、味觉等)3.引导同学在小组内沟通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类似体会。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雪孩子》,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写作练习“我的好朋友”;以及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朋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雪孩子》,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介绍自己的朋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雪孩子》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写作练习中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描述雪天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雪孩子》a.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c. 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写作练习:“我的好朋友”a. 学生观察自己的好朋友,思考特点。
b.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互相交流。
c. 学生动笔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4. 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朋友a. 学生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朋友。
b. 老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雪孩子》2. 生字词:雪、孩子、玩耍、融化、寻找、友谊3. 写作练习:我的好朋友4. 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朋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b. 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c. 口头介绍自己的朋友,录制成视频。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课后阅读:推荐与友情相关的书籍,如《夏洛的网》。
b.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介绍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c.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练习,共同见证成长。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建议: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正确发音。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可以向你的同学寻求建议,或者借助习语词典来理解他们。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一两个带点的词描述,然后写下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人教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2、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1、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1、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师生小结。
⑷再读。
2、练习:⑴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师生再读。
⑶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人教版第2篇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