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5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
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
行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它在塑造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或公共意识、集体精神、社会关心,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即和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潜意识的表层部分。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感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业。
集体潜意识,或种族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他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向,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迁移: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的情景时,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第一章心理学与心理学史1、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的历史分为:实验心理学建立以前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2、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野点,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波林、海德布莱德、墨菲。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华生。
2、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9世纪中叶主要特点:(1)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所兼任;(2)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3)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科学心理学时期: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点:(1)心理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流派并存;(2)采用以实验法为主导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3)研究具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及其生理机制等基本问题。
地域范围: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渊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历史编纂学: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即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
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伟人说:强调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伟人凭借其天才和人格力量而把他们的意志加诸历史。
二、历史主义与现在主义历史主义:将历史事件置于所发生的历史情境中予以考察,根据当时的知识观和价值观来理解历史事件。
现在主义:根据研究者目前的知识观、价值观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事件,认为历史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需要他来讨论现实的事物和趋势。
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内在历史观:关注理论和方法演变的细节描述,关注学科内部的思想发展历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原创实用版)目录1.心理学史概述2.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3.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4.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正文【心理学史概述】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和心理学理论演变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史对于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以及指导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以及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其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古代心理学: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家对心理学的探讨和古代中国儒家、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2.近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3.现代心理学:涵盖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史可以帮助我们:1.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理解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为了顺利通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1.熟悉教材和考试大纲:认真阅读心理学史教材,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重点知识和考点。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和效率。
3.做题巩固知识: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4.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增强考试信心。
心理学史复习一、心理学各大流派演变路径(见图)二、心理学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按姓名、地位、重大事件、核心思想列表整理)三、心理学历史上主要心理学思想1、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新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为意识或心理。
意识或心理是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若要进行研究,则必须进行分析,找到这种复合状态的基本元素。
通过分析,冯特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类,即感觉和情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即将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
冯特主张把内省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
(3)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绪,这种结合通过联想和统合完成。
他用联想、统觉来说明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复杂的意识状态的。
2、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心理学的工作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2)意识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不能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为碎片和元素,要把意识现象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来加以描述。
意识是个人私有的,是连续不断变化的,具有认识性和选择性。
(3)情绪有两种,一种是较粗糙的情绪,另一种则是较精细的情绪;(4)自我可以划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经验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群自我、精神自我三种成分。
经验自我指的是一切一个人可以呼之为“我”或“我的”东西的总和,也叫做“被知的我”、“被动的我”或“客我”。
而纯粹自我指的是一切意识中的主动因素,是一切其他自我的自我,是知晓一切(其中包括经验自我)的那个东西,也是努力和意志的来源。
第一章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学观念1.人类的知识体系是缓慢地逐渐地分化的:最初,所有知识都包括在哲学里面。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得不断涌现,各门学科先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最先分化出来的是研究不那么复杂的现象的学科,如力学,天文学。
2.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取得独立地位。
3.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
公元前八——六世纪4.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
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有神主宰着,但这些神不是全知全能的。
不过神的知识比人高,人可以祈求神的援助。
5.秘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
秘教之中阿尔阜斯秘教影响最大第一节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士: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士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
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
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
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
他模糊地猜测到世界是发展成的,生物有进化而来这些事。
是具有进化论思想的人。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
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
毕达哥拉斯派认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2.简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论。
答: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
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
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
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
心理学历史年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支持先天观,认为脑是心理过程的场所。
335年亚里士多德反对先天观,认为心脏是心理过程的场所。
公元1604年约翰尼斯·开普勒指出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像。
1605年弗朗西斯·培根的《学术的进展》一书出版。
1636年哈佛学院成立。
1637年莱恩·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心身交感论与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的提出者,出版《方法谈》。
1690年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反对笛卡尔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坚持心灵的“白板说”,出版《人类理智论》一书,强调经验主义甚于思辨。
1774年奥地利内科医生弗朗兹·梅斯梅尔首次利用动物磁性感应(后来被称为通磁术和催眠术)进行治疗。
1777年被驱逐出维也纳医学界。
1793年菲利普·皮奈尔从法国比赛特尔精神病院的枷锁中释放出首批精神病人,并主张以更人道的治疗方式对待精神病人。
1802年托马斯·杨的《色觉论》在英国出版(他的理论后来被称为三色论)。
1808年德国内科医生弗朗兹·约瑟夫·高尔提出颅相学,认为人的颅骨形状可以揭示其心理能力和性格特征。
1834年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出版《触觉》,书中讨论了最小可觉差与韦伯定律。
1848年菲尼亚斯·盖奇由于被一根粗铁棒意外刺穿了大脑而遭受严重的脑损伤,他的智力和记忆未受损,但人格发生了变化。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综合了有关进化论的大量前期研究,包括发明“适者生存”一词的赫伯特·斯宾塞的研究。
1861年法国医师保尔·布罗卡在大脑左侧额叶发现负责口语生成的重要区域(现在称为布罗卡区)。
路易斯·巴斯德提出细菌理论。
1869年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出版《遗传天长》,宣称智力是遗传的。
1874年德国神经病和精神病学家卡尔·韦尼克证明,损伤左侧颞叶的一个特定部位会破坏理解或生成口头语或书面语的能力(现在称韦尼克区)。
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关注思维、心理和行为的本质。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心理学的历史主要阶段:1. 神秘主义和哲学时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始思考意识、感觉和思维的本质,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学思想。
2. 实验心理学的先驱期(19世纪):威廉·詹姆斯、弗朗茨·布伦特、威廉·沃尔顿和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等人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开启了实验心理学的时代。
他们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认知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者约翰·沃森、伊万·巴甫洛夫、伯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人强调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学,并认为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
4. 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20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对个体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心理解释模式,包括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和梦境分析等概念。
5.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思考、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现代多元化的心理学(20世纪后期至今):现代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分支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等。
此外,神经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在不同的学者和学习中,心理学的历史可以有所不同的强调和重点。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流派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并介绍其主要流派。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哲学时代,尤其是希腊哲学。
早期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心灵、意识和思维等心理现象进行了一些探讨。
然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才得以确立。
二、结构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一个主要流派,由德国心理学家威廉·韦特海姆在19世纪末创立。
结构主义强调通过分析意识的元素和结构来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
韦特海姆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感知、注意和情绪等心理现象,并通过研究实验室中的实际数据来推断人类心理活动的结构。
三、功能主义流派功能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二个主要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领导,发展于20世纪初。
功能主义强调研究心理现象的目的是了解其在个体适应环境中的功能和价值。
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原则”,认为心理现象应该从适应的角度来解释,而不是简单地分析其结构。
四、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主要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沃森领导。
行为主义主张以可观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行为主义排除了对内心体验和意识的研究,将心理学纯粹视为一种行为科学。
行为主义对于条件反射和学习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五、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和主观体验。
人本主义批评了行为主义的过度机械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过度冲动论观点。
人本主义推崇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强调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六、认知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发展于20世纪中期,是对行为主义的一种批判性回应。
认知主义强调通过研究人类思维过程来理解心理现象。
认知主义研究包括知觉、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认知过程,并意识到思维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300题1.心理学史:(1)心理学自身的发生发展史(2)心理学的历史学2.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3.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含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4.重构历史的逻辑:(1)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书写历史的逻辑(2)在前者的基础上,由读者重构自己的历史逻辑5.历史思维: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方式6.心理学史的范围:心理学史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涉及时间长度、地域宽度与主题范围三个方面的问题7.心理学发展的动力: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8.观点上的达尔文进化论:主张新的成就接替旧的成就,信赖现在的科学可以提供一切有关的科学的内容,用不到研究历史9.厚古者:对历史人物奉若神明,拔高他们的功绩,甚至无意识中混淆其思想的是非10.厚今者:从今天的成就出发,揭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不足,贬低他们的功绩,而不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或环境中进行评价11.感受的方法:把历史的真实发展当作故事或小说的情节,让自己身临其境。
12.识记境界:只会死记硬背,知道一些零碎的心理学事实,并将其像计算机存储一样存入头脑中13.理解境界: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时甚至能从历史知识中推导、生发出新知识14.价值境界:把心理学知识和现实关联起来,将知识与价值并重,能泛化学问,将学术逻辑应用为生活逻辑第一章:15.影像说:德谟克利特认为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器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16.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
17.理念回忆说:柏拉图提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学习谁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即理念形式的回忆。
心理学的历史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揭示和解释人们思维、感知、情绪、学习、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还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程。
一、古代思想与心理学的脱胎之路古代的哲学家对人类的心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他们提出了各种心理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感性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心理形式原则”,认为心灵活动是由身体活动所引发的。
这些思想为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19世纪中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以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怀姆德和威廉·旭夫纳为代表。
他们倡导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学派。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过程。
以约翰·华生和伊万·巴尔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建立起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四、心理学的认知革命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地位。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人类思维过程和内部心理活动,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加工的结果。
以乔治·米勒、诺曼·卡普兰和乔治·阿特金斯等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感知和记忆的重要理论。
五、古老和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现代心理学不再局限于西方国家,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
古老的东方智慧,如佛教和道家思想,也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学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视角。
六、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扩展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它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一、引言心理学史是指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类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和探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体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着2023年自考06056《心理学史》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从古至今,展现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心理学这一学科。
二、古代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古代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心灵、感知和思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提出了灵魂的三部分结构,亚里士多德则从感知、思维的角度探讨了心灵活动的规律性。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给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他们关于心灵的探讨却为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心理学的建立与演变1. 心理学的建立18世纪,心理学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休谟提出了联想论,认为思维是由感知经验中的印象组成的;法国心理学家庞培提出了感觉经验的原子论,认为感觉是由原子感觉构成的。
这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心理学的建立。
2. 心理学的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不同学派的竞争与融合。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沃滕提出了结构主义,主张通过内省法研究心理现象的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关注心理现象的功能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俄罗斯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奠定了行为主义的基础。
四、当代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来,心理学经历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新兴学派的兴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强调信息加工和认知结构,社会心理学探讨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
当代心理学不仅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完善,同时也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研究的新局面。
专题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当今的西方心理学。
2、有助于培养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历史性思维”。
3、心理学史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可加深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有奠基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至今心理学依然与哲学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
心理学史上的种种心理学流派无不于某种哲学思想为基础,各学派的分歧与对立归根到底是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因此,哲学有“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或称“精神”)的关系问题,其中,意识就是心理现象。
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身心关系”,或者说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也就是说,人类首要是问题是认识自身。
人是由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心理是人的本质所在。
对人的认识,核心是问题是认识人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认识人的心灵或人性。
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想理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首先必须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的西方哲学。
一、哲学概述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哲学,在诸多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专题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当今的西方心理学。
2、有助于培养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历史性思维”。
3、心理学史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可加深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有奠基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至今心理学依然与哲学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
心理学史上的种种心理学流派无不于某种哲学思想为基础,各学派的分歧与对立归根到底是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因此,哲学有“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或称“精神”)的关系问题,其中,意识就是心理现象。
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身心关系”,或者说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也就是说,人类首要是问题是认识自身。
人是由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心理是人的本质所在。
对人的认识,核心是问题是认识人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认识人的心灵或人性。
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想理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首先必须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的西方哲学。
一、哲学概述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哲学,在诸多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独立学科地位是在19世纪确立的。
以下是心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古代哲学和宗教时期: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涉及了有关心灵、感知和意识的讨论。
古代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了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观点。
实验心理学的奠基期(19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包括德国的威廉·威登特、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古斯塔夫·费希纳、威廉·詹姆斯、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等。
他们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认知和意识等心理现象,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学派的建立(20世纪初):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学学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这些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心理现象,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在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潜能,而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过程。
现代心理学的多元化(20世纪后期至今):从20世纪后期至今,心理学领域继续多元化和发展。
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
同时,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增多,如心理学与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时期,然而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哲学时期古代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心灵、思维、感知等心理活动进行了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如柏拉图的“灵魂之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感知分类等,为心理学的起步做出了基础性的工作。
2.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德国的威廉·旧金山(Wilhelm Wundt)开创了实验心理学。
他成立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将心理学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行为主义的兴起实验心理学的崛起并未持续太久,20世纪初,美国的约翰·沃森(John B. Watson)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略心理活动。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追随,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潜意识的发现在行为主义盛行的同时,奥地利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
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包含个体积累的不可意识到的欲望、冲突和动机的领域。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方面。
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崭露头角。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概念、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等重要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学乃至心理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它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为心理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