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裂隙水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6
水文地质学基础A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课程代码:64200303.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A04.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Hydrogeology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07.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包含实验8学时08.课程学分:309.授课对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课学期:4学期(春季)10.选用教材:张人权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2011年,第六版.主要参考书:[1]薛禹群主编:《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2]沈照理等编著:《水文地质学》,科学出版社,1985年[3]R.H.布朗等编,赵耿忠、叶寿征等译:《地下水研究》,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年[4]任天培主编:《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年[5]霍崇仁等编:《水文地质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6]朱学愚、钱孝星编著:《地下水资源评价》,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R.A.费里泽著,吴静芳译:《地下水》,地质出版社,1987年[8]石振华,李传尧主编:《城市地下水工程与管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9]王大纯,张人权等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5年,第五版.大纲执笔人:11.课程中文简介: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讲授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基本特征等,为本专业的其它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12.课程英文简介:Foundation of Hydrogeology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in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Hydrology and Wal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nl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in hydrogeology, the physical mechanics of groundwater flow, the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processes, groundwater regime and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types. The knowledge herein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 the hydrogeology.13.京程装承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地下水的功能,水文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空隙类型及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水化学分析表示方法,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第十一章裂隙水第一节概述裂隙水:贮存并运动在基岩裂隙系统中的地下水。
一、裂隙含水系统的现象在基岩裂隙系统中,打井取水、开挖或观测地下水会有许多与孔隙水完全不同的现象:水量悬殊:某些情况下,打在同一岩层中相距很近的钻孔,出水量差异大,甚至一孔有水而邻孔无水;水位差异:在相距很近的井孔测得的地下水位差别很大,包括水质与动态也有明显不同;局部出现涌水:在裂隙岩层中开挖矿井,通常涌水量不大的岩层中局部可能大量涌水;在裂隙岩层中抽取地下水往往发生这种情况:不同方向变化差异:某一方向上离抽水井很远的观测孔水位已明显下降,而在另一方向上离抽水井很近的观测孔水位却无变化。
上述现象说明,与孔隙水相比,裂隙水表现出更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二、裂隙水的特征(与孔隙水相比)裂隙水的特点(结合图11—1分析)①裂隙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局部发育,呈脉状分布,导致同一岩层中相距很近的钻孔,水量悬殊;(如图11-1中自喷井,其两侧的井都是干井)②渗透的各向异性:一般第三方向不发育,空间展布具有方向性(不同方向发育差异);(图11-1中裂隙水沿2组方向分布)③水力联系不统一:裂隙连通性较差,很难形成统一的含水层,当不同方向相连通时形成裂隙含水系统。
(如图11-1中有四个独立的裂隙含水系统)④坚硬基岩的裂隙率,要比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小一到两个数量级。
图11—1裂隙含水系统〔参照Ланге,1950修改补充〕1—不含水张开裂隙;2—含水张开裂隙;3—包气带水流向;4—饱水带流向;5—地下水位;6—水井;7—自流井;8—无水干井;9—季节性泉;10—常年性泉裂隙含水系统的特点:裂隙岩层一般并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分布均匀的含水层,而通常由部分裂隙在岩层中某些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若干带状或脉状裂隙含水系统(图11—1)。
岩层中各裂隙含水系统内部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水位受该系统最低出露点控制。
各个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水力联系,各有自己的补给范围、排泄点及动态特征,其水量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规模。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服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 (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 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水文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性质、分布、运动、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地下水文、地质学、水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1. 地下水: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动态变化等。
- 地下水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运动:研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流量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储水性能等。
- 含水层特性: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等。
- 隔水层特性:研究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隔水性能。
3. 地下水循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
- 补给:降水、河流、湖泊等对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 排泄:地下水以泉、井、河流等形式排出地表。
4. 地下水与环境:研究地下水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地下水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关系。
- 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地下水与污染:研究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 地下水的功能一、水资源供给1. 生活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饮用水标准:研究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
- 供水系统:探讨地下水开采、输送和分配的技术和设施。
2. 工业用水:地下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却、洗涤、工艺用水等。
- 用水要求:不同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 废水处理:研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处理技术。
3. 农业灌溉:地下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灌溉需求:研究作物对地下水的需求量。
- 土壤盐碱化:探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生态环境调节1. 维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 水量平衡:探讨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