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心理学(趣味心理学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趣味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的奥秘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互动等方面。
趣味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研究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趣味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以展示趣味心理学在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机制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趣味心理学的概念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如幽默、游戏、娱乐、好奇心等。
趣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中的趣味方面,旨在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意义。
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二、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是趣味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自变量,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趣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观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观察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趣味现象。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人们对趣味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研究特定个体或群体的趣味现象,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三、趣味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案例1.幽默心理学:幽默心理学是趣味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幽默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幽默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幽默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互动,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观看喜剧电影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韧性。
2.游戏心理学:游戏心理学是研究游戏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的学科。
游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游戏可以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调节和社交技能。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可以提高人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3.好奇心心理学:好奇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好奇心的心理机制和影响的学科。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探照灯效应实验心理实验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请一名学生穿上一件T恤,胸前印着过气歌星的头像,坐在另5名新来的学生中间。
然后,研究人员问这位穿T恤的学生,觉得多少人注意到他身上这件令人难堪的T恤?同时询问另外6名学生,是否注意到那名学生穿着什么样的T恤?结果显示,穿着T恤的学生自己认为,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的T恤。
而对另外5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20%的人看清了他的T恤。
心理规律这个心理学实验体现的是心理学上的“探照灯效应”,即人们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有人甚至认为,别人注意到了他今天的发型不好看,他说话有些不适当等,从而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和不自然。
实际上,别人并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注意到他们的表现和变化。
生活启示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想法:“我在公共场合很不自然,行为举止很紧张,好像没有什么动作是自己自然做出的。
因为我总担心有人在看自己,怕自己出丑。
特别是在异性在场的情况下,更担心自己会给对方留下差劲的印象。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受到了“探照灯效应”的影响。
高估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度,会使我们感到紧张、难以放松,还导致我们为了确保“一丝不苟”躲在化妆间迟迟不肯出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容易夸大自己被注意到的程度呢?探照灯效应与我们害怕被群体拒绝的恐惧感有关。
但是,那盏“社会探照灯”照到我们的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没人会整天关注你,纠缠你的一点点瑕疵。
那么别人每天都在做什么呢?如心理学家所说,他们跟你一样,也在担心自己,他们没有多少多余的心思来挑你的毛病。
而且即使我们真的犯了一些尴尬的小错误,别人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我们做出严厉的评价。
因为他们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们常常可以理解你的尴尬感受,宽容你的小过失。
可见,我们不需要对自己的外表和表现提心吊胆,过于担忧。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讲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首先很欢迎,也很感谢大家参加本期心理委员培训。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了解心理学吗?当你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的时候,你脑子里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或问题、画面?心理学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就像有人害单相思的那种感觉,对她似乎那么的熟悉而又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琢磨不透,所以我们很多男生经常说女孩心,海底针,看不透。
心理学,或者说心理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心理学。
今天,作为心理委员的培训的开场讲座,我们就感性的谈谈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比如,大学校园里的谎言问题,各位听听看,你占了几条(关于男生的谎言:1.明天我再也不玩游戏了;我一定要及时洗袜子和内裤;我再也不看小电影了;关于女生的常见谎言:1.我一定要减肥,有些女生挺有意思的,她一边大口大口的吃东西,吃了一碗又一碗,或者买零食,大包小包买一大堆,同时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一定要减肥,一定要减下去)。
请问,诸位,这几条里面,你们占有几条,举下手看看呢?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所谓的自欺欺人的谎言呢?这些问题反应了同学们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是吧,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的心理学问题实在是很多,比如大学生讲脏话问题,在校园里逛,随时都能听到,上厕所随时都能看到,当然女厕所里有没有,我不得而知,虽然曾经有过走错厕所的时候;还比如,大学生抽烟问题,包括很多的女大学生的抽烟问题,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她们往往抽的不是烟,而是…(寂寞),这可是你们说的、后悔心理(我们经常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样的话)、面子问题(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梦的分析,等等,无处不在。
这些看似简单的心理现象背后,都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规律与原理。
那么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身边的这些心理学现象。
一、讲脏话的心理学问题一、讲脏话的心理学意义对于说脏话这个事,谁都干过。
是吧,说不定,在坐的同学中都有不少同学在来之前都骂过我们、或者你们的书记、辅导员了?有没有,请举下手呢?这个倒不重要,反正我没有听见,也就是说,不要当作面骂我就是了。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影子无处不在。
那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和想法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有趣的心理机制。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探索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首先,我们来聊聊“从众心理”。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突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抬头看着天空。
你是不是也会忍不住停下来,跟着他们的目光往上看?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想法或行为,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表现。
这种心理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比如在选择餐厅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人多的那一家,觉得既然大家都去,那肯定不会差。
在购物时,看到很多人抢购某件商品,我们也会更容易产生购买的冲动。
再来说说“安慰剂效应”。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实验:给病人服用一颗没有任何药效的“糖丸”,但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
结果,很多病人的症状真的得到了缓解。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它表明,人们的心理预期对身体的感觉和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充满信心时,往往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表现;而当我们觉得自己不行时,可能真的就做不好。
“晕轮效应”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有了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往往会据此推测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点。
比如说,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很聪明,就可能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如果觉得一个人很粗鲁,可能就会觉得他在其他方面也不怎么样。
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有时会让我们对他人产生误解。
接下来是“近因效应”。
它指的是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最近的表现比较出色,我们可能就会忽略他之前的一些不足之处;反之,如果最近的表现不佳,之前的好印象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注意这种效应,不要因为一时的表现而对他人做出过于绝对的评价。
还有“沉没成本效应”。
假设你买了一张电影票,进去看了一会儿发现电影很无聊。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影子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导演,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常现象,其实都蕴含着丰富而有趣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有“第一印象很重要”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最初获得的信息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印象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看法和评价。
所以,无论是面试、相亲还是结识新朋友,大家都会精心打扮、注意言行举止,就是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再来讲讲“从众心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你也忍不住凑过去看看?或者在商场里,看到某个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队,就觉得里面的东西一定很好,也想去排队购买?这就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我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觉得多数人的选择和行为是正确的,从而跟随他们的脚步。
商家们也很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制造热闹的销售场面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还有“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对,近因效应是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比如在一场激烈的争吵后,即便之前有过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可能还是会因为这次争吵而对对方产生不好的看法。
又或者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住的知识点可能会在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晕轮效应”也很有意思。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形成了好的或坏的印象后,这种印象会扩散到对这个人其他方面的认知上。
比如,觉得一个人长得好看,就可能会认为他性格也好、能力也强;而如果觉得一个人脾气不好,可能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不行。
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往往并不准确。
在消费领域,也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比如“心理账户”,我们会把钱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对待不同账户里的钱态度也不一样。
比如,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花几百元去吃一顿大餐,但在买几十元的一本书时却要犹豫很久。
因为在我们的心理账户中,“吃饭娱乐”的账户和“学习提升”的账户是不同的。
身边的心理学(趣味心理学讲稿)(精选5篇)第一篇:身边的心理学(趣味心理学讲稿)我们身边的心理学讲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首先很欢迎,也很感谢大家参加本期心理委员培训。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了解心理学吗?当你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的时候,你脑子里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或问题、画面?心理学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就像有人害单相思的那种感觉,对她似乎那么的熟悉而又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琢磨不透,所以我们很多男生经常说女孩心,海底针,看不透。
心理学,或者说心理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心理学。
今天,作为心理委员的培训的开场讲座,我们就感性的谈谈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比如,大学校园里的谎言问题,各位听听看,你占了几条(关于男生的谎言:1.明天我再也不玩游戏了;我一定要及时洗袜子和内裤;我再也不看小电影了;关于女生的常见谎言:1.我一定要减肥,有些女生挺有意思的,她一边大口大口的吃东西,吃了一碗又一碗,或者买零食,大包小包买一大堆,同时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一定要减肥,一定要减下去)。
请问,诸位,这几条里面,你们占有几条,举下手看看呢?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所谓的自欺欺人的谎言呢?这些问题反应了同学们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是吧,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的心理学问题实在是很多,比如大学生讲脏话问题,在校园里逛,随时都能听到,上厕所随时都能看到,当然女厕所里有没有,我不得而知,虽然曾经有过走错厕所的时候;还比如,大学生抽烟问题,包括很多的女大学生的抽烟问题,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她们往往抽的不是烟,而是…(寂寞),这可是你们说的、后悔心理(我们经常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样的话)、面子问题(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梦的分析,等等,无处不在。
这些看似简单的心理现象背后,都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规律与原理。
那么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身边的这些心理学现象。
一、讲脏话的心理学问题一、讲脏话的心理学意义对于说脏话这个事,谁都干过。
我身边的心理学讲到我身边的心理学,那真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含。
只不过是有些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是自己的认识还不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下面我就举几个我们生活中涉及到简单心理学的实例。
“超市又要搞活动了,我们去逛一下吧,看看能买到什么不?”“今天好多品牌店都打折了,我们去淘宝吧,机会难得。
”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事实上,我们自己也往往会这样说并且付诸于行动。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但是仔细想来,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奥秘,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的。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人们很乐意去参与类似于此类的促销活动的,因为这样既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又不用花很多的钱,正所谓物美价廉。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他们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消费心理,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因此可以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
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无论对于经营者还是消费者,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在小朋友的世界里也是充满了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奥妙的。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家都会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双方进行游戏的时候其实就涉及到了心理学的问题,当然只是很简单的问题而已,但那时的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甲乙两个小朋友再猜的时候,第一回合,甲出了剪刀,乙出了石头,很明显是甲输了。
我们可以回忆如果是自己在玩的话,第一回合已经输了,那么第二回合我们会出什么呢?而事实是,第二回合,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出了布,当然也包括乙。
其实这就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在第二回合的时候,对方还会出石头,因此另一方就选择出了自己认为必胜的“布”,可以赢对方的石头。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真是幼稚又可笑,有谁规定亦或是限制对方在下一轮的游戏中还会出“石头”呢?不过,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那确实是我们当时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实而且对自己信心满怀。
这又是生活中一个很明显的涉及到简单的心理学的问题的例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我们在经济上还是不能独立。
一、课程名称《趣味心理学:揭秘我们的心理世界》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提高心理素质。
三、课程对象初中、高中学生四、课程时长40分钟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心理实验视频或图片3. 心理测试题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趣味心理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实验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心理学定义、研究方法等。
2. 讲解心理现象,如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心理暗示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理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
三、心理实验(10分钟)1. 展示心理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心理原理。
四、心理测试(5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题,让学生完成测试。
2. 讲解测试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七、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心理现象。
2.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心理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收获。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以趣味性为主,通过实验、视频、测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科。
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和诊所,更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情绪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愤怒、焦虑、忧郁等。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被管理和调节的,比如通过深呼吸、运动、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当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时,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快乐。
其次,人际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比如,当我们与他人沟通时,要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对方的感受。
此外,了解一些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知识,比如人际关系的模式、冲突的解决等,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自我认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了解自己是
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
特点、优缺点、价值观等,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同时,了解自己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一些不必要
的冲突和误解。
总之,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它不仅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我认知。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讲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首先很欢迎,也很感谢大家参加本期心理委员培训。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了解心理学吗?当你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的时候,你脑子里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或问题、画面?心理学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就像有人害单相思的那种感觉,对她似乎那么的熟悉而又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琢磨不透,所以我们很多男生经常说女孩心,海底针,看不透。
心理学,或者说心理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心理学。
今天,作为心理委员的培训的开场讲座,我们就感性的谈谈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比如,大学校园里的谎言问题,各位听听看,你占了几条(关于男生的谎言:1.明天我再也不玩游戏了;我一定要及时洗袜子和内裤;我再也不看小电影了;关于女生的常见谎言:1.我一定要减肥,有些女生挺有意思的,她一边大口大口的吃东西,吃了一碗又一碗,或者买零食,大包小包买一大堆,同时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一定要减肥,一定要减下去)。
请问,诸位,这几条里面,你们占有几条,举下手看看呢?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所谓的自欺欺人的谎言呢?这些问题反应了同学们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是吧,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的心理学问题实在是很多,比如大学生讲脏话问题,在校园里逛,随时都能听到,上厕所随时都能看到,当然女厕所里有没有,我不得而知,虽然曾经有过走错厕所的时候;还比如,大学生抽烟问题,包括很多的女大学生的抽烟问题,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她们往往抽的不是烟,而是…(寂寞),这可是你们说的、后悔心理(我们经常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样的话)、面子问题(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梦的分析,等等,无处不在。
这些看似简单的心理现象背后,都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规律与原理。
那么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身边的这些心理学现象。
一、讲脏话的心理学问题一、讲脏话的心理学意义对于说脏话这个事,谁都干过。
是吧,说不定,在坐的同学中都有不少同学在来之前都骂过我们、或者你们的书记、辅导员了?有没有,请举下手呢?这个倒不重要,反正我没有听见,也就是说,不要当作面骂我就是了。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去思考过或研究过关于骂脏话的问题呢?比如,男性和女性,哪个骂人的频率更高?骂得更让人受不了?(你见过骂人骂得最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给大家模拟表演表演)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讲的脏话有哪些特点?我们为什么会讲脏话?有何心理学含义?讲脏话似乎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都学会了讲脏话,而且,还觉得讲脏话粗话很刺激,好玩。
曹先生说,有一次是儿子写完作业,给同学打电话交流,他听儿子和同学正说得高兴,无意中爆出一句:“你个傻×,早跟你说过,你又忘记!然后哈哈大学”,把这孩子他爹给愣住了,想一想后自言自语到,我好像没有这样训过这小子啊;又有一次,他带儿子上街,看到他们班的一同学戴了一顶牛仔帽,儿子出其不意地来了句“我×,你这个样子太酷了!”。
这次,他爹更是惊讶,完全不相信这出自于一个几岁的小学生的嘴巴。
他爹暗地想,虽然我平时也讲脏话,但好像没有在他面前这样讲过啊。
这样的粗话在我们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甚至很多学生都不认为这是脏话了,习以为常了。
一项调查显示,85%以上的大学生都说过脏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脏话史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对象的男女平等化;(2)发布平台的多样化:在大街、路上、厕所、网络到处可见;在一项长达10年的对脏话及其社会效应的研究中发现,作为一种脏话的发布平台,“男厕所中的涂鸦文字比女厕所中更耐人寻味,当然,女厕所的情况如何,这个只有女同学或者哪些喜欢去女厕所的偷窥癖们心里最清楚了(要不我们问问女同学,你们在女厕所里能看到那样一些脏话)。
”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演进,脏话的发布平台已由厕所转移到网络,年轻人在说脏话方面做到了“男女平等”。
那么,脏话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一个“脏话制造机”,其核心就是“边缘系统”,它是大脑中影响和控制情绪的重要部分,环绕在大脑两半球的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部分,将大脑中心的空腔——脑室包裹起来。
1885年,法国医生图雷特发现,一些边缘系统受损的人,会出现罕见的精神失调。
这种疾病后来被命名为“图雷特综合征”。
有的患者脸部抽搐,或发出清喉咙的怪声,还有10%~20%的患者则会出现“秽语癖”的症状,他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脏话如溃堤的江水般滔滔不绝。
有些老年痴呆患者也会乱讲话。
这就不难理解了——控制核心的构造平等,说脏话的频率自然平等。
那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男性更爱说脏话”?露丝·韦津利的分析是“男性咒骂大多在公共场合”。
言下之意是,女人们说脏话的频率并不比男人低,只不过,女人们更喜欢在背地里捣鼓。
说脏话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讲脏话是一种情绪表达或宣泄。
有研究者指出,说脏话的一个好处在于:“当你说脏话的时候,你可以在象征层面上使用暴力,这样既达成了目的,又避免了伤害人身体——这是一种双赢策略。
”比如,2004年10月,在电影《天下无贼》的发布会上,导演冯小刚吼向一位记者,“我他妈的真想抽你!”因为后者所在的媒体不久前曝光了冯小刚的家庭住址。
通过谩骂,能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
骂人者把污言秽语当作武器,被骂者则会在言语恐吓中变得气馁,肢体冲突因此得以避免。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比如每当期末考试完了后,很多平时不爱学习考不过的同学都会骂老师,MM死老师好变态啊,出的题这么难,MM监考老师….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我要提醒在座各位的同学是,我这不是在提倡或鼓励大家去讲脏话啊,不要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你们下去不管是见到老师、还是同学,也不管男女老少,都讲脏话,还说是我们心理学老师讲的,脏话有好处,如果这样,我到时可真要骂人了。
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时刻注意我们的身份,不要肆无忌惮的随便乱讲脏话,尤其是不要随便讲一些具有严重侮辱性的、下流污秽性的粗话,而且一定要注意场合。
而且,如果你讲的脏话太过于难听,或者让他人觉得存在严重的侮辱,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因为有的时候,人们讲脏话不是宣泄情绪,而是恶意攻击侮辱别人。
比如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马特拉奇对齐达内的冲突?英国唇语专家杰西卡·里斯根据口型,认为马特拉奇说齐达内是“一个恐怖主义娼妓的儿子”。
法国电视台解说员认为,马特拉齐对齐达内说的是“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
这句话激怒了整场比赛表现出色的齐达内,最终一头撞倒马特拉齐,也撞碎了自己再夺世界杯的希望。
所以像这样的脏话,最好还是不要讲得为好。
2.当然有时候,脏话讲的适合场合,适度,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朋友或者一个团队间,“被许可(注意,是被团体所许可的)的脏话或粗话”甚至可以充当增进感情的纽带,使成员产生“我们是一伙儿的”认同感。
为什么很多男生喜欢看亮剑,喜欢李云龙,因为那个家伙就爱讲脏话,满口的“他娘的、狗日的、老子”之类的口头禅。
他让大家觉得这个人物塑造得更为实在,可信。
这种方式对大多数男性并不陌生,比如朋友之间打牌,脏话无意间脱口而出的。
还有人觉得这时说脏话可以让游戏更刺激,同时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
不仅如此,一些国家也用“脏话”拉近国家间的距离,比如,澳大利亚旅游局最近的旅游宣传标语就是“你他妈的在哪里?(So where the blood hell are you?)”隐含的意思是让人快行动起来,到澳大利亚旅游。
脏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我今天不是鼓励各位说脏话,讲脏话,也必须得注意场合,分寸。
有聪明的脏话,比如那些充当润滑剂的脏话;也有愚蠢的或者失控的,像那些发泄情绪的脏话,如果说你的脏话让对方感觉受到了严重的侮辱的话,会激怒对方,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
所以,对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管好自己的嘴巴,或者用更容易让社会接受的方式表达你的情绪与不满。
因为,我在校园里总是听到有些同学讲一些不敢入耳的脏话,包括女生。
希望大家还是要尽可能的少讲脏话与粗话。
这是我们讲的身边的心理学的第一个话题。
接下来的这个话题,可能大家更为熟悉了。
二、梦的心理学研究与分析你做过梦吗?一个人一天晚上最多能做几次梦呢?梦具有预测作用吗?睡眠周期现代研究发现,睡眠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两种状态交替出现而组成。
快相睡眠或快波睡眠。
梦也在这个时期发生。
梦是什么?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都是欲望的满足;所有的这些被压抑的性的想法、其他冲突或愿望通常会被伪装成象征符号在梦中表现出来。
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很多时候做的梦很奇怪、荒唐、毫无逻辑。
也就是说梦往往是通过象征的方法在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愿望,也即我们人类无意识的情感与愿望。
例如梦见蛇,它可以象征内心恐惧着危险的事物、也可能象征着你内心潜伏着性欲冲动。
有这样一个梦,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意思?一个女大学生的梦,她恋爱了,并和其男朋友同居了,之后,就做了这样一个梦。
…。
梦实际上有显梦与隐梦之分。
像这些看起来妻异怪诞的、我们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梦就是隐梦,还有一类我们经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我们称为显梦。
比如你白天看见了一个漂亮妹妹,于是你就做白日梦了想,她要是能做我女朋友,甚至做我老婆,这辈子为她做牛做马都值了,晚上你可能还会做这样的美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许仙,她变成了白蛇娘子在西湖断桥边寻找你,还深情的冲着你喊道:“相公,你到哪里去了?我找里找的好幸苦哟,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呢?”这是有关梦的含义与分类。
那么,梦到底有没有预测作用呢?如果有,我们怎么才能读懂那些稀奇古怪的梦境呢?实际上,梦的预测作用这个提法本身,我认为是不很科学的提法。
我们心理学家更关心的是人们所做的梦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而言,是不是具有重要的心理沟通意义或信号表达意义。
因为,心理学家认为,梦是沟通我们无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的很好的沟通渠道与平台,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愿望、冲突、欲望往往通过梦的形式加以表达或者传递。
一般来讲,如果你总是经常做同一个梦,或同一类相似的梦,或者在经历某一些重要经历与事件后,总是做恐惧性噩梦的话,那么这些梦,可能就在告诉你,你内心深处的无意识自我与意识层面的现实自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