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勺上的纹样》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4 木勺上的纹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4 木勺上的纹样》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木勺纹样的特点和设计方法,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不同的难度等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3.通过对木勺纹样的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了解木勺纹样的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木勺纹样。
3.合作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2.木勺:为学生准备一些木勺,作为创作的载体。
3.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铅笔等。
4.参考资料:图片、案例等。
5.展示平台: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木勺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木勺纹样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展示一些优秀的木勺纹样作品,让学生对木勺纹样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木勺上的纹样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木勺纹样设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2. 欣赏优秀的木勺纹样作品,分析其设计特点。
3. 学生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木勺纹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学生的创意有效地呈现在木勺纹样设计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木勺、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木勺纹样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木勺纹样的美。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出精美的木勺纹样。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设计一个木勺纹样,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实践。
4.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木勺纹样。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木勺纹样设计步骤1. 观察木勺形状,确定设计位置。
2. 绘制草图,设计纹样。
3. 选择颜料,上色。
4. 剪切纹样,贴在木勺上。
5. 整理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技巧,为家里的木勺设计一个独特的纹样。
八、课后反思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木勺纹样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木勺纹样的美,并引发学生对木勺纹样设计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木勺吗?”,“你们知道木勺上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木勺纹样?”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木勺纹样,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环节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讲解木勺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这一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14 木勺上的纹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的: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学习在木勺上绘画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的:通过对本课知识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简单的设计和装饰能力”,锻炼在立体物上作画的技巧。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三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个人创作意图。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等物体上设计装饰。
教学难点:如何在木勺上进行有趣的设计与装饰。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木勺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引出课题。
学生欣赏课前准备的木勺,观察讨论有纹样和没纹样的区别。
活动2【导入】引导授课,导言激趣教师简单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一个有关于本课题学习内容的问题,例如:平时吃饭的木勺如果加上漂亮鲜艳的纹样会不会更吸引你?活动3【讲授】发展阶段看一看欣赏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视觉认知。
教师播放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木勺上的纹样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描述它们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教师:你喜欢哪个木勺的纹样?有什么特征?活动4【活动】探讨与交流依据教师的引导语和课本的欣赏图,学生进行小组对比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5【测试】设计创作教师讲述本课堂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1、构思:要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构想和构思。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四课木勺上的纹样|广西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以“木勺上的纹样” 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木勺的纹样及其涂刷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堂面向三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大约在8~9岁之间。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特别喜欢参与各种手工制作活动,所以本课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本节课涉及到了一些新的手工制作技能,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应该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汉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汉族传统纹样的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涂刷方法创造出自己的纹样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乐趣和耐心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汉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熟悉汉族传统纹样的特点•学会运用涂刷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在木勺上画线条•如何控制笔触的宽度和变化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及其生产工艺,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木勺上画线条和涂刷颜料,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笔触的控制。
3.合作学习法本课涉及到了较多的手工制作环节,学生分别在进行不同的制作环节,需要相互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流程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简要介绍其生产工艺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猜测。
2.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并介绍汉族传统纹样的特点和分类。
3.示范(15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在木勺上画线条和涂刷颜料,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笔触的控制。
4.制作(4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木勺的制作。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完成一件作品。
5.分享(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木勺,并根据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设计的纹样和涂刷的方法。
木勺上的纹样-桂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勺的材质和用途;2.学习并掌握静物的观察和绘制方法;3.学习木勺上的纹样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教学重点1.静物的观察和绘制方法;2.木勺上的纹样。
三、教学难点1.将木勺上的纹样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勺、铅笔、橡皮擦、水彩笔等;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出教材目录中美术作品“木勺”,让学生猜测美术作品的主题,并问学生们平时有没有使用过木勺。
2.让学生观察木勺的材质与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让学生观察木勺,并通过绘画初步了解木勺的形状和特点。
观察时注意细节,比如木质的质感、污渍、裂纹等。
2.继续观察,让学生发现木勺上的纹样,并通过绘画初步了解木勺上的纹样:大小、颜色、形状、排列方式等,带领学生们进入木勺纹样的另一个世界中。
(三)练习1.让学生用铅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自己手边的一些日常用品,并通过绘画初步了解静物的观察和绘制方法。
2.继续让学生练习在笔记本上画出木勺上的纹样,并把手边的纹样归纳总结,加深了解。
3.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静物,进行观察和绘画,并通过运用木勺上的纹样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创作。
(四)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从作品中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细节观察。
2.总结木勺纹样的特征和运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拓展1.让学生找到其他的静物并进行观察、绘制,并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木勺上的纹样。
2.带领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并指导如何保养和使用艺术工具。
六、教学评估1.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和澄清。
2.通过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及创作过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1.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4 木勺上的纹样教案小学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下册设计14 木勺上的纹样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让学生尝试在木勺上的绘画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等立体物上设计装饰。
教学难点:在木勺上进行有趣的设计和装饰。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14 木勺上的纹样《木勺上的纹样》教案学校:仁义小学执教:周海露教学内容:桂教版三年级下册P32~33第16课《木勺上的画》。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让学生尝试在木勺上的绘画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等立体物上设计装饰。
教学难点:在木勺上进行有趣的设计和装饰。
【教学过程】:(共40分钟)知识准备(2分钟)认识木勺画,欣赏交流丰富的木勺画作品。
(教师出示装饰木勺,以木勺的自述来带领学生认识木勺画。
)二、欣赏各种木勺画的图片。
(2分钟)总结发现:图案:多样,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造型:夸张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具有装饰性表现手法:绘画、烙印、剪贴等等皆可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3分钟)1、先用铅笔在木勺上起稿(注意要构图饱满)2、用黑色勾线笔描出轮廓3、上色(色彩对比强烈)四、学生动手操作:(15分钟)1、对子组内交流作画方案。
(商量图案,配色等)(1’)2、随机抽两组全班展示商量好的方案,师给予补充评价。
(2’)3、对子合作完成木勺画。
(12’)五、展示评价:(14分钟)1、教师提出展示评价要求:先自我评价作品,组内其他成员给予补充点评。
可以从:1图案2构图3线条流畅与否4色彩搭配5整体创意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2’)2、组内展示(7’)3、分发任务纸条:3组、5组分别派代表上来把本组作品向全班做展示。
1、2、4、6、7、8组作为积极互动组给予点评补充4、展示组进行展示(5’)5、点拨: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展示,并给予补充评价。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4 木勺上的纹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4 木勺上的纹样》这一课是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木勺上的纹样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同时,他们对于复杂的纹样设计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木勺上的纹样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木勺纹样设计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出独特的木勺纹样,以及如何处理纹样之间的遮挡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纹样设计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纹样设计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木勺纹样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讲解:讲解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包括纹样的选择、纹样之间的遮挡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设计的基本技巧。
3.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设计一幅木勺纹样。
示范过程中,注意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纹样设计的过程。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木勺纹样设计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5.展示评价:学生将设计好的木勺纹样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课的主题《木勺上的纹样》和教学重点内容,如纹样的设计方法、纹样之间的遮挡关系等。
《14.木勺上的纹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3.学生尝试几种在木勺上的绘画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可以画出简单的图形、装饰纹样。
2.在前面的课程已经有学过并运用了基本的色彩搭配,本节课可以加强色彩搭配运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关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等立体物上设计装饰。
难点:如何在木勺上运用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有趣美观的设计和装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没有绘画的纸勺,(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哪位同学告诉老师)。
2.(师:好,那么接下来请同学闭上眼睛,老师要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师出示一个有装饰画的纸勺,让学生知道木勺上也可以作画,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画在木勺上的作品,并学习动手给木勺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好不好?(二)、新课讲授1.师出示收集到的木勺画作品。
2.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学生作品分发给学生观看,触摸研究,请学生与同桌欣赏交流,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分析木勺作品的内容,(师:同学们,这些木勺画都有哪些特点呀?)出示归纳图:脸谱、花卉、动物等。
引导学生作画时要造型夸张、角色粗放、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注意颜色的对比。
6.师范画:①用卡纸画出一个木勺的形状,并剪下来。
②用铅笔在木勺轻轻的画稿,用深色笔勾出轮廓上色。
7.学生做作业,巡堂指导作业要求:构图饱满,注意颜色搭配。
8.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尝试用用剪贴方式装饰木勺。
五、板书设计14.木勺上的纹样木勺画纹样的种类:动物纹样、花卉纹样、脸谱纹样。
造型夸张、颜色搭配对比强烈、构图饱满。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三年级课时: 1 课时课题:木勺上的纹样教材来源: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木勺上的纹样的来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有趣的木勺纹样,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木勺纹样作品。
2. 学习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创作具有个性的木勺纹样作品。
3. 了解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分析木勺纹样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创作木勺纹样。
难点:如何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木勺纹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木勺模型、绘画工具。
2.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教师出示木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木勺的外观和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交流(10 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木勺纹样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木勺纹样的特点,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 技法讲解(10 分钟)教师讲解木勺纹样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并示范创作过程。
4. 学生创作(10 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有趣的木勺纹样,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 分钟)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木勺纹样1. 夸张2. 变形3. 创意七、作业设计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性的木勺纹样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例如“快乐的木勺”,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木勺纹样。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木勺纹样。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4 木勺上的纹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4 木勺上的纹样》这一课是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以木勺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和创作木勺上的纹样,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木勺纹样历史的介绍,也有各种纹样的图片示例,还有创作指导,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传统的木勺纹样,如太极图案、福字等。
但学生对木勺纹样的系统认识和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木勺纹样为主要目标,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木勺纹样的历史和特点,学会观察和分析木勺纹样的构成,提高学生创作木勺纹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木勺纹样的历史和特点,学会观察和分析木勺纹样的构成,提高学生创作木勺纹样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木勺纹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木勺纹样的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提供木勺模具和绘画工具,让学生动手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木勺纹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木勺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学生欣赏各种木勺纹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木勺纹样的特点和构成。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木勺纹样的理解和创作想法。
4.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木勺纹样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色,创新设计。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三年级美术下册《14 木勺上的纹样》说课稿广西版一、教材内容概述《14 木勺上的纹样》是广西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是通过观察一些木勺上的图案纹样,来启发学生对于图案纹样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本篇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一些木勺上图案纹样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运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线条勾勒、描绘和涂抹,表现图案纹样的美感。
3.积累手工创作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表达,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和创造,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学生对于图案纹样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的理解。
2.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颜色和线条勾勒、描绘和涂抹,表现出图案纹样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安排本篇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引入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能力,尽可能多地在一张纸上绘制出图案纹样。
然后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观察、分析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他们的作品提出评价和改进意见。
引入结束后,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
第二部分:学习1.让学生集体观察教师准备好的一些木勺,并让他们分析和描述这些木勺所具有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2.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这些木勺上挑选一些他们喜欢的图案或纹样,认真观察其构成和细节,然后进行模仿和练习,学习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图案的美感。
3.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认识不同种类图案的构成和特点,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自主创造空间中,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手工技能,进行自由创作。
第三部分:操作1.让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收集一些好看的图案纹样和色彩搭配方案,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图案纹样进行制作。
2.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案纹样,用铅笔、彩笔、颜料等工具进行勾勒和涂抹,准确地表达出图案纹样的线条和色彩特征。
3.当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可以适当地让他们作品进行互动或展示,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创造性。
木勺上的纹样一、教课内容:桂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四课《木勺上的纹样》二、教课领域:设计·应用三、教课目标1.知识目的:经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我公民间美术,学习在木勺上绘画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的:经过对本课知识与技巧的探究,培育学生“简单的设计和装修能力” 。
3.感情目的:培育学生热爱祖公民族文化的感情,激发美化生活的梦想。
四、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认识相关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长进行设计装修。
2.教课难点:怎样在木勺长进行风趣的设计与装修。
五、教具准备1.教师教课准备:拥有少量民族特点的美术作品图、示范品。
纸质木勺模板(保证班级人手一份)2.学生学习准备:纸张、彩色水笔、彩纸、胶水等。
六、教课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课过程(一)激趣入:老很高,今日又上我班的美啦!老来了一件生活中常的物件,同学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没有经过装修的木勺。
)生:木勺。
:来木勺有什么用?生:舀水,盛⋯⋯。
(指名一到二个学生回答):你知道木勺有的用?(指名一到二个学生回答):其,我能够在木勺上画画呢。
在就来看看木勺上的画。
(出示经过装修的木勺,板书:14. 木勺上的纹样)【意:由学生平时到的木勺引入到能在木勺上制,直地激学生木勺的趣。
】(二)授知1.介在勺上制的原由在木勺上画源于我公民原始舞、巫、崇敬所用的用具。
人在木勺上画上后,它就拥有了特定的象征意,是民用来邪的祥瑞物。
2.介木勺的格特点(1)介木勺的格特点。
木勺格粗原始、真诚独特,色彩烈,想奇特,拥有郁的老气味。
拥有造型夸、色彩、比烈、构图饱满的特点。
(2) 出示几个不一样风格的马勺脸谱以及它的风格特点,让学生猜一猜各样不一样风格特点所对应的木勺脸谱。
① 色彩明丽②形象夸张③对照激烈④构图饱满3.指引学生赏识学生作品这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今日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学生作品,我们一同来看看吧!(出示学生作品,有目的的指引学生木勺上除了画脸谱还能够画其余的纹样,比方花卉,动物等)4.教师小结这些作品设计的特点:勇敢,新奇,拥有个性和时代感。
《木勺上的纹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纹样。
课前准备:
师生: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