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
- 格式:pps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第一部分穿刺点定位点击放大查看第二部分局部麻醉点击放大查看第三部分股动脉穿刺点击放大查看第四部分导丝置入点击放大查看第五部分置鞘注意事项:1 确定导丝置入动脉后,撤出穿刺针,左手压好穿刺点;2 置鞘时导丝要漏出头(适当),且保证导丝未弯曲,插入时略带旋转,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盲目用力。
第六部分冲洗动脉鞘【1】置入动脉鞘后,撤出导丝;【2】开放动脉鞘三通确定动脉回血,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鞘,顺势关闭动脉鞘或连接高压滴注。
第七部分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1、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
2、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过低,压迫不当。
(超声定位下压迫压迫前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凝血酶局部注射、覆膜支架覆盖、外科修补)。
3、腹膜后血肿:穿刺点过高,灾难性后果,防重于治。
(停用抗凝剂、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外科修补)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不准确(覆膜支架覆盖、超声下压迫,外科修补)5、夹层或闭塞:导丝有阻力置入(覆膜支架覆盖)附1:假性动脉瘤诊治思维导图点击放大查看附2:腹膜后血肿具体处理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1 腹股沟上方皮肤和肌肉紧张和饱满。
2 严重背部和下腹部疼痛。
3 股神经受累表现,如下肢疼痛或无力。
4 血色素水平下降,并且排除其他出血原因。
5 严重出血病人呈出血性休克表现。
6 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还可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血肿予以确诊。
腹膜后血肿处置1、腹膜后血肿关键在于预防。
行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治疗时,皮肤穿刺点一般确定为腹股沟韧带下方1.5-2cm,斜行45度进针,这样确保穿刺针穿入股动脉的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
拔除动脉鞘后局部按压也要准确到位,时间要足够。
2、术后需密切观察病人不是所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都在腹股沟韧带之下。
对于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或不适,均需要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
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股动脉穿刺手术,是当前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尽快的治愈这种疾病,所以对于得股动脉疾病的一些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这种手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患者,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全面了解手术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准备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股动脉注射目的、方法。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垂
直刺人动脉或者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
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接上输血输液器。
6、抽血或输入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梢毒棉签或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
7、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8、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如采集血气标本,应备肝素,并防止注射22内混人空气,针头拔出后即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立即送检。
3、如抽出暗红色血液,即示误人静动脉,应立即拔针,加压5分钟以上止血。
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以上的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得这种疾病的患者,如果你想通过手术尽快的让自己康复,在全面了解操作步骤以后,一定要通过大的医院,通过这种手术,尽快的让自己康复,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
精品文档股动脉穿刺(一)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准确的选择穿刺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的基础,也是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的主要标志是腹股沟韧带、韧带下皮肤皱褶、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和耻骨梳,腹股沟韧带位于耻骨梳上方,多数为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的部位。
皮肤进针处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多数在皮肤皱褶下1cm左右,切不可将皮肤皱褶误认为是腹股沟韧带。
皮肤进针处与血管的穿刺点还有一段距离,进针角度为45度,应尽量保证血管的穿刺点位于耻骨梳的骨性平台上方,血管穿刺点过高易引起腹膜后出血,穿刺点过低,导丝易进入股浅动脉,并且其深部无骨性平台支撑,术后拔管压迫止血困难,易产生局部血肿。
切不可把腹股沟皱褶当作韧带肥胖患者的皱褶低于韧带而较瘦患者的皱褶可高于韧带。
作者的经验是在穿刺前先摸准韧带的位置并肯定在穿刺点下有较硬的“骨性平台” 以便拔管后压迫止血。
(二):局部麻醉:这一步骤常被忽视有的术者为追求速度甚至未等麻醉生效便开始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
作者认为满意的麻醉是很重要的如果患者因疼痛不能很好地配合反而会耽误时间。
常用1 %或2 %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丘然后在穿刺针要经过的路径逐层麻醉,估计到达股动脉的深度后在股动脉的上下、左右浸润麻醉。
在注射麻药前要回吸以免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
一般要注射麻药1Oml左右。
(三)股动脉穿刺的手法(1)股动脉穿刺:。
术者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摸股动脉的搏动最强点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股动脉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头与动脉呈4 5 °缓慢进针直到有股动脉搏动的感觉继续进针穿过股动脉,见到鲜红血液喷出说明针已在股动脉内,(2)送入导丝:左手接过穿刺针,用右手送入“J”型导丝推送导丝不能有任何阻力。
如阻力发生在股动脉内应退出导丝此时不再有血液回流说明穿刺针已在股动脉外如过深可稍退过浅应稍进直到有喷射状血液流出。
如阻力发生在髂动脉内问题多为髂动脉扭曲或狭窄所致。
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工作年限: 职称:得分:㈠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评分等级:1操作熟练、规范,掌握相关知识;H操作欠熟练,存在个别漏项,无原则错误;皿操作不熟练,出现重大遗留或违反原则的错误。
㈡应掌握知识点
1.适用范围:各种血管介入操作
2.相关解剖: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点的连线为腹股沟韧带解剖位置。
股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延续于髂外动脉。
在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管。
该部位股动脉前方有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覆盖,易触及动脉搏动,宜作动脉穿刺点。
有该点进入股动脉其上方有腹壁下动脉分支,下方有股深动脉分支。
透视下,97%股动脉通过股骨头内侧1/3 靠近髋关节间隙,如动脉搏动不明显,可据此为定位依据。
股静脉常位于相邻动脉内侧约1cm.
3.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动脉穿刺喷血不畅:有可能系部分针尖位于动脉前后壁或侧壁,不应盲目进导丝,应继续稍微退针并见喷血明显时方可送入导丝,然后插入导管。
⑵送入导丝有阻力: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导丝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向外上方斜行进入腹壁下动脉,此时应后撤并旋转导丝试行进入,多可成功进入股动脉。
⑶股动脉盲穿:由于髂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他因素如肥胖、低血压,有时触及不到股动脉搏动,可采用盲法穿刺股动脉。
首先触摸有无股动脉索条状改变,如能触及则穿刺此点。
透视下按前述解剖标志穿刺股动脉多可获得成功。
有条件可采用B 超引导下穿刺。
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股动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介入性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液样本或进行血管内治疗。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i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used to obtain arterial blood samples or perform endovascular therapy.)操作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Before the procedure, strict hand disinfection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使用超声引导定位股动脉,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Use ultrasound guidance to locate the femoral artery and determine the puncture site and angle.)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the patient and obtain written consent.) 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器械,包括穿刺针、导管和导丝等。
(Prepare the necessary instruments for puncture, including puncture needle, catheter, and guidewire.)全身麻醉患者需做好监护和呼吸道管理。
(For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onitoring and airway management should be performed.)应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感。
(Use local anesthesia to anesthetize the puncture site and alleviate the patient's pain.)穿刺器械进入股动脉,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或进行治疗操作。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操作,常用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股动脉穿刺的要点:
1. 术前准备: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穿刺前要保持病人处于禁食状态。
2.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选择股动脉在腹股沟以下3-4cm
处作为穿刺点。
在穿刺前要进行局部麻醉。
3. 采用无菌操作: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全身无菌手术操纵,包括消毒、穿戴无菌手套等。
同时,需要使用无菌巾包裹穿刺区域,以减少污染。
4. 技术娴熟:穿刺过程需要由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动脉破裂或血管损伤。
5. 结束后的处理:穿刺结束后,需要进行绷带包扎,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
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以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的处理: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
如有并发症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如进行止血、冷敷、血液稀释等。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需要由
专业的医生进行,同时也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或进行介入性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1. 患者通常需要卧床,双腿伸直。
2. 医生会消毒手术区域,并可能使用无菌帷幕覆盖。
3. 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麻醉手术区域,通常是腹股沟区域。
4. 医生会通过使用穿刺针或导丝,将针头插入股动脉。
在进行穿刺时,医生会使用超声仪或X射线等影像设备来引导操作。
5. 当针头进入动脉后,医生会连接一根柔软的导管,用于
注射药物、取血样本或进行介入治疗。
6. 在操作完成后,医生会拔除针头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
处理,通常会施加压力包扎。
7. 患者可能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穿刺部位
的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操作,潜
在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血肿等。
因此,在进行股动脉
穿刺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与患者详细沟通。
股动脉穿刺(一)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准确的选择穿刺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的基础,也是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的主要标志是腹股沟韧带、韧带下皮肤皱褶、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和耻骨梳,腹股沟韧带位于耻骨梳上方,多数为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的部位。
皮肤进针处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多数在皮肤皱褶下1cm左右,切不可将皮肤皱褶误认为是腹股沟韧带。
皮肤进针处与血管的穿刺点还有一段距离,进针角度为45度,应尽量保证血管的穿刺点位于耻骨梳的骨性平台上方,血管穿刺点过高易引起腹膜后出血,穿刺点过低,导丝易进入股浅动脉,并且其深部无骨性平台支撑,术后拔管压迫止血困难,易产生局部血肿。
切不可把腹股沟皱褶当作韧带肥胖患者的皱褶低于韧带而较瘦患者的皱褶可高于韧带。
作者的经验是在穿刺前先摸准韧带的位置并肯定在穿刺点下有较硬的“骨性平台”以便拔管后压迫止血。
(二):局部麻醉:这一步骤常被忽视有的术者为追求速度甚至未等麻醉生效便开始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
作者认为满意的麻醉是很重要的如果患者因疼痛不能很好地配合反而会耽误时间。
常用1%或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丘AHA12GAGGAGAGGAFFFFAFAF然后在穿刺针要经过的路径逐层麻醉,估计到达股动脉的深度后在股动脉的上下、左右浸润麻醉。
在注射麻药前要回吸以免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
一般要注射麻药10ml左右。
(三)股动脉穿刺的手法(1)股动脉穿刺:。
术者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摸股动脉的搏动最强点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股动脉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头与动脉呈45°缓慢进针直到有股动脉搏动的感觉继续进针穿过股动脉,见到鲜红血液喷出说明针已在股动脉内,(2)送入导丝:左手接过穿刺针,用右手送入“J”型导丝推送导丝不能有任何阻力。
如阻力发生在股动脉内应退出导丝此时不再有血液回流说明穿刺针已在股动脉外如过深可稍退过浅应稍进直到有喷射状血液流出。
如阻力发生在髂动脉内问题多为髂动脉扭曲或狭窄所致。
三指定位股动脉穿刺
方法
穿刺部位(大腿根部) 常规消毒,铺消毒巾,术者常规站于患者右侧,用
左手环指与中指触摸股动脉搏动。
摸清股动脉搏动的部位后,中指远端置于环指下方的股动脉搏动点;将食指置于环、中指下方股动脉搏动点连线的延长线上,食指下方即为局部麻醉,穿刺皮肤的进针点。
局麻后用尖刀片切开局部皮肤,再将环、中指远端置于搏动的股动脉上。
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即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前壁的穿刺点。
确定股动脉穿刺点后,再将股动脉前壁穿刺针由下方的皮肤进针点采用45°穿刺向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待针尖触到股动脉搏动的前壁后,再持续用力,将股动脉穿刺针刺向股动脉腔内。
针尖与针柄的轴线要始终朝向环、中指下股动脉的轴心线走向。
穿刺针喷血后,再插入导引钢丝,沿导丝再插入动脉防漏套鞘或导管进行诊断性DSA 或行介入治疗。
优点
简单:以三指触摸为准,容易掌握,操作简单。
准确: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5 %以上
避免并发症:穿刺成功后,导引钢丝进入股动脉顺利,股动脉损伤小,从未出现因股动脉损伤后造成的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后止血方法比较股动脉穿刺是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和血管介入手术的常规操作,但其后的止血是血管医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股动脉穿刺后的止血问题,医学界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是最常见且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加压使伤口血管闭合。
在股动脉穿刺后,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平卧在床上,用手或压力袋加压,使穿刺处受到压迫。
压迫时间约为20-30分钟,以确保血管完全闭合,防止出血。
压迫止血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创伤,对时间要求不高。
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压迫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出血风险,而且并不能完全控制出血,尤其是穿刺部位深度较深或者患者呈现血液凝血功能紊乱的情况下。
血管插塞法血管插塞法是指将导管或者栓子插入到出血血管内,阻止血液流出,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股动脉穿刺后,医生可以使用特殊的导管或者栓子,将其插入到穿刺处附近的血管内,使血管闭合,实现止血。
血管插塞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地控制出血点和出血量,效果明显,穿刺后患者恢复快。
缺点则是需要附加的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感染和栓子脱落等。
血管结扎法血管结扎法通常是在出血血管的两端进行结扎,将血管完全切断。
这种操作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因为需要暴露出血管,使其易于操作。
对于股动脉穿刺后的出血问题,血管结扎通常较少被使用,除非患者的血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破裂或者穿孔。
血管结扎法是最彻底的止血方法,效果确实,可以完全控制出血。
但是对于股动脉穿刺后的止血,该方法可能过于夸张,操作时需要剖开大腿,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危害。
同时,该方法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也较为严重。
血管栓塞法血管栓塞法是将物质注射到出血血管内,使其栓塞闭合。
在股动脉穿刺后的止血问题中,医生可以使用栓子、药物或者其他填充物进行栓塞。
血管栓塞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出血点,效果显著。
经股动、静脉穿刺术
常用的血管介入入路
●股动脉、静脉均较粗大
●由此插管易到达全身各部位的血管
相关解剖
●髂前上嵴至耻骨结节的连线为腹股沟韧带解剖位置
●股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延续于髂外动脉●在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管
●该部位股动脉前方公有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覆盖,易触及动脉搏动,宜作动脉穿刺点
相关解剖
●由该点进入股动脉其上方有腹壁下动脉分支,下方有股深动脉分支
●透视下,97%股动脉通过股骨头内侧1/3靠近髋关节间隙
●如动脉搏动不明显,可据此为定位依据。
●股静脉常位于相邻动脉内侧约1cm
股动脉与骨性标志的投影关系
透视下显示股动脉投影于股
骨头内1/3本图右髂外动脉明
显迂曲
穿刺方法
●进针点:选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正下方,即腹股沟皮肤皱折下1-2cm
●静脉进针点则位于动脉内侧0.5-1cm
●股动脉穿刺时左手触摸腹股沟皮肤皱折上方搏动最强处,右手持针对准该点斜行平没刺入。
●老年人及儿童:股动脉易滚动,应用左手指将其逼紧或用中指和示指将其夹在中间,使之相对固定。
股静脉穿刺则在搏动点内侧约1cm试行,应间歇性退针以待静脉血流出.
穿刺成功后的做法
●可见动脉血色鲜红自针尾喷出,静脉血色暗红,缓慢滴出,此时
可送入导丝数厘米。
●有时见动脉穿刺喷血不畅,则有可能部分针尖位于动脉前后壁或
侧壁,不应盲目进导丝,应继续稍微退针并见喷血明显时方可送入导丝,然后插入导管。
若送入导丝有阻力,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导丝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向外上方斜行进入腹壁下动脉,此时应后撤并旋转导丝试行进入,多可成功进入骨外动脉。
●在无效情况下,应拔针稍压迫止血后重新穿刺
意外情况
●由于髂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它因素如肥胖、低血压、有时触及不到股动脉搏动,可采用盲目法穿刺股动脉。
●首先触摸有无股动脉索条状改变,如能触及则穿刺此点。
●透视下按前述解剖标志穿刺股动脉多可获得成功。
●有条件可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