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结构开孔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10
船体结构开孔及补强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构件上的应力区域,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及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海船(船长≥20m)建造过程中管系、电缆穿过船体构件时的开孔规则及补强形式,其它类型船舶及海上工程设施可参照执行。
2. 船体结构开孔规则2.1 开孔基本原则2.1.1 开孔形状一般为圆形或腰圆形,孔长轴应沿结构跨度方向或船长方向布置,如需矩形开孔时,其四角需有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R≥h/8(h为孔高)且R≥30。
2.1.2 开孔应远离流水孔、透气孔、减轻孔、人孔、型材贯穿孔等。
2.1.3 开孔边缘应光顺,无影响强度的缺口。
2.1.4 在强构件腹板上开孔时,其开孔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构件的中和轴处或偏近骨架带板(即甲板、壁板或外板)一边,避免在近面板处开孔。
2.1.5 所有肋板、旁桁材上均应开人孔; 所有肋板、旁桁材、纵骨均应有适当的流水孔、透气孔,并应考虑泵的抽吸率;除轻型肋板外,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双层底高度的50%, 否则应予加强。
各肋板开孔位置在船长方向应尽量按直线排列, 以便利人员出入。
在肋板的端部和横舱壁处的 1 个肋距内的旁桁材上, 不应开人孔和减轻孔, 否则开孔边缘应予加强,肋板及旁桁材在支柱下的部分一般不应开孔, 否则应作有效加强。
2.1.6 船中 0.75L 区域内双层底中桁材不允许开孔,特殊情况下必须开孔时,应予以有效加强;船中0.75L 以外中桁材上开孔高度不应大于该处中桁材高度的40%。
2.1.7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圆形或腰圆形。
2.1.8 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50mm;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75mm,孔中心与板缝距离要尽量小,见图1。
图12.1.9 当梁上有密集的小开孔且间距又不满足对开孔间距的要求时,则开孔的宽度和长度的计算值应以全部开孔的最大外轮廓尺寸作为开孔计算的宽度和长度,密集小孔可扩为一腰圆孔。
2.1.10 开孔总长度不能超过0.6 肋距(或0.6 纵骨间距),开孔应分散,不能同时密集在邻近的肋距(或纵骨间距)内。
船体结构开孔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和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船长≥65m 的钢质海船,其它类型的船舶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截漏孔、相贯切口及补板、型材、端部形状3 开孔规则3.1 开孔原则3.1.1 所有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为开孔短轴的1/10,且不小于30mm。
开孔应远离切口和肘板趾部;高应力区禁止开孔或避免开孔;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椭圆形或相当形状;3.1.4 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50mm;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75mm,见图1。
图 13.1.5 凡船体结构上的开孔,都会影响船体结构的强度,因此尽可能不开孔。
若要在构件上开设超过规定的孔或在特殊部位开孔,应事先与有关专业人员协商开孔位置,并应采取补强措施。
3.2 甲板开孔3.2.1 舱口角隅各种类型船舶舱口角隅的形式及尺度,见表1。
表 1分类 角隅形式及尺度备注杂 货 船强力甲板大开口的角隅为抛物线形或椭圆形(见图2a),不要求设置嵌入板。
椭圆形角隅的长短轴比为 2:1,即 l1:l2≥2:1或 2.5:1,相当圆形长短轴应沿船的前后方向:(R)l2=Bh/20 不小于305mm ,不大于610mm ;(R)l2≥Bh/20 不小于 300mm ,不大于 1000mm 长短轴应沿船的前后方向;角隅处的钢级:L≤250m 为Ⅳ级,L>250m 为Ⅴ级其它形状舱口角隅一般要设嵌入板(板厚比相邻甲板厚度大25%以上,而且至少应增厚 4mm ,但不需大于7 mm)。
集 装 箱 船主舱口开口角隅一般为圆角形,外侧Rmin≥300mm ,内侧 Rmin≥250mm(见图 2b),近机舱处尽可能大;角隅为抛物线形,椭圆形或负半径的舱口角隅也将给予考虑; 主舱口线外侧的强力甲板上通常不得开任何小的开口。
船体结构开孔原则船体室编制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及管子、电缆在船体结构上开孔的规则和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船长≥65m的钢质海船,其它类型的船舶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扬帆集团所有分公司2.引用规范或标准引用了中 国 船 级 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中规定的条款;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2005〕中规定的条款;本文参照并引用了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Q/SWS 52-014-2003《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的企业标准;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情况编制而成。
上列规范和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文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文的条文。
本文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但所有规范和标准都会被修订,因此在使用本文时,各方应探讨使用上列规范和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开孔的类型在船体结构上常开有以下类型的孔:流水孔、透气孔、止漏孔、贯穿切口(或称贯穿孔)、人孔、减轻孔、过焊孔、止裂孔、工艺孔、舱口开孔、塞焊孔、锚穴孔、海底门开孔、电缆孔、管子孔4.结构类型在船体中,船体结构可以分为三类:次要类,主要类,特殊类,在主要类与特殊类结构上开孔需要注意, 且尽量少开孔.次要类⑴ 纵舱壁板,除主要类要求者外⑵ 露天甲板板,除主要类和特殊类要求者外⑶ 舷侧板次要构件: 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 如肋骨、纵骨、横梁、舱壁扶强材、组合肋板的骨材等主要类⑴ 船底板,包括平板龙骨⑵ 强力甲板板,不包括特殊类要求的甲板板⑶ 强力甲板以上的纵向连续构件,不包括舱口围板⑷ 纵舱壁最上一列板⑸ 垂直列板( 舱口纵桁) 和顶边舱的最上一列斜板主要构件: 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 如强肋骨、舷侧纵桁、强横梁、甲板纵桁、实肋板、船底桁材、舱壁桁材等。
特殊类⑴ 强力甲板处的舷侧顶列板⑵ 强力甲板处的甲板边板⑶ 在纵舱壁处的甲板列板(不包括双壳船在内壳纵舱壁处的甲板板)⑷ 集装箱船和其他有类似舱口的船舶在货舱口角隅处与舷侧之间的强力甲板板⑸ 散货船、矿砂船、兼用船及其他有类似舱口的船舶在货舱口角隅处的强力甲板板⑹ 舭列板⑺ 长度超过0.15L 的纵向舱口围板(8) 纵向货舱舱口围板的端肘板和甲板室过渡5.开孔原则5.1 所有结构上的开口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域,如无法避开时应作相应的补偿,开口的角隅处均应有良好的圆角。
《船体结构建造原则工艺规范》选用标准:Q/ 42-031-2003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结构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及油轮的船体结构建造,其他船舶也可参考执行。
2 基本要求2.1要求2.1.1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2.1.2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2.2船体建造精度原则2.2.1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2.2.2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2.2.3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
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2.2.4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2.3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2.4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2.5船体焊接工艺按Q/ 42-027-2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Q/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2.6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2.7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2.8切割要求2.8.1钢材材质的控制2.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2.8.1.2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2.8.1.3钢材的质量标准按Q/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生产中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船体工艺标准目录一、船体标准工艺 (3)(一)、板材对接坡口形式与尺寸 (3)(二)、构件的切口形式 (6)(三)、过档与补板形式 (10)(四)、流水孔、透气孔、通风孔形式 (14)(五)、特殊工艺(舭龙骨结构、吊货杆修理) (18)二、精度标准与超差处理 (23)三、焊接通用工艺要求 (30)工艺标准一、船体标准工艺:(一)、板材对接坡口形式与尺寸:1、手工电弧焊对接接口(见下表)(续)2、埋弧自动焊对接接头(二)、构件切口形式1、型材端部的切口(1)、非固定端部的切口(2)、固定端部的切口(三)、过档与补板形式:(1)、直通型切口(2)、腹板焊接型切口:(3)、非水密补板型切口与补板(4)、水密补板型切口与补板(5)、镶嵌型切口(四)、流水孔、透气孔、通风孔形式:(1)、流水孔的形式与尺寸(2)、透气孔的形式和尺寸:(3)、通焊孔的形式和尺寸:(4)、说明①、流水孔DR、DL、透气孔AR,通焊孔RN、LN、RC、不使用于高强度钢构件。
用于高强构件的非水密通焊孔需作专门的设计。
②、流水孔DR、DL,透气孔AR,通焊孔RN、LN、RC的角端应进行包角焊。
③、流水孔、通焊孔当需要放大时,其总开孔的最大尺寸不得超过相应截面高度的1/4。
在液舱吸口附近或尖舱底部需加大的开孔,应满足入级规范的有关规定。
④、在高应力区(或使用小规格型材时)的非密通焊孔RN、LN、RC,可用相应的水油密通焊孔WR、WL、WC代替。
⑤、当通焊孔兼作流水孔时,可选用流水孔尺寸。
(五)、特殊工艺:1、A型舭龙骨结构形式和主要尺寸:本标准使用于船长等于或大于90m的货船,其他船舶可参照使用。
实止裂孔φ252、 船用吊货杆修理工艺及技术要求: ⑴、 裂纹的修理 1.1、吊货杆周向(横向)裂纹长度小于吊货杆该处直径并无凹陷及其它缺陷时允许进行焊补修复,否则应切换损坏部分。
周围裂纹修理后应加焊覆板。
吊货杆纵向焊缝上的纵向裂纹焊补修复后可不加覆板。
船体结构开孔原则船体室编制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及管子、电缆在船体结构上开孔的规则和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船长≥65m的钢质海船,其它类型的船舶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扬帆集团所有分公司2.引用规范或标准引用了中 国 船 级 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中规定的条款;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2005〕中规定的条款;本文参照并引用了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Q/SWS 52-014-2003《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的企业标准;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情况编制而成。
上列规范和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文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文的条文。
本文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但所有规范和标准都会被修订,因此在使用本文时,各方应探讨使用上列规范和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开孔的类型在船体结构上常开有以下类型的孔:流水孔、透气孔、止漏孔、贯穿切口(或称贯穿孔)、人孔、减轻孔、过焊孔、止裂孔、工艺孔、舱口开孔、塞焊孔、锚穴孔、海底门开孔、电缆孔、管子孔4.结构类型在船体中,船体结构可以分为三类:次要类,主要类,特殊类,在主要类与特殊类结构上开孔需要注意, 且尽量少开孔.次要类⑴ 纵舱壁板,除主要类要求者外⑵ 露天甲板板,除主要类和特殊类要求者外⑶ 舷侧板次要构件: 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 如肋骨、纵骨、横梁、舱壁扶强材、组合肋板的骨材等主要类⑴ 船底板,包括平板龙骨⑵ 强力甲板板,不包括特殊类要求的甲板板⑶ 强力甲板以上的纵向连续构件,不包括舱口围板⑷ 纵舱壁最上一列板⑸ 垂直列板( 舱口纵桁) 和顶边舱的最上一列斜板主要构件: 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 如强肋骨、舷侧纵桁、强横梁、甲板纵桁、实肋板、船底桁材、舱壁桁材等。
特殊类⑴ 强力甲板处的舷侧顶列板⑵ 强力甲板处的甲板边板⑶ 在纵舱壁处的甲板列板(不包括双壳船在内壳纵舱壁处的甲板板)⑷ 集装箱船和其他有类似舱口的船舶在货舱口角隅处与舷侧之间的强力甲板板⑸ 散货船、矿砂船、兼用船及其他有类似舱口的船舶在货舱口角隅处的强力甲板板⑹ 舭列板⑺ 长度超过0.15L 的纵向舱口围板(8) 纵向货舱舱口围板的端肘板和甲板室过渡5.开孔原则5.1 所有结构上的开口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域,如无法避开时应作相应的补偿,开口的角隅处均应有良好的圆角。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强力构件开孔一般原则、区域分类,开孔和开孔补强。
本标准适用于船体结构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
2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一般原则一般情况下,船体结构上的开孔要尽可能避开应力集中部位,船体结构受到的应力分布如图1所示。
左图所示最大弯矩出现在横梁两端,距两端0.25L 处不受任何力。
右图所示最大弯矩靠近面板,中间处几乎不受力。
因此,在横梁的0.25L 或0.75L 的中间部位开孔最为合适。
图1 船体结构应力分布图3 船体强力构件上的区域分类 3.1 船体强力构件的区域分类见表1表1 区域分类3.2 船体强力构件应力区域分类典型图 3.2.1 典型横剖面见图2 图2 典型横剖面3.2.2 典型纵剖面见图3次要构件主要构件图3 典型纵剖面3.2.3 其它典型结构见图4双层底、舷侧和甲板纵骨纵舱壁、制荡舱壁图4 其它4 开孔4.1 开孔一般要求4.1.1 A 区域及B 区域开孔允许值按表2,表2中开孔尺寸符号见图5。
图5 开孔尺寸符号表2 开孔允许值开孔高度(b/构件高度(h构件A 区域不补强桁材货油舱货物舱、机舱、除货油舱以外的其它舱居住区、露天甲板实肋板、双层底旁桁、各种隔板a b≤300;b b≤600。
4.1.2 C 区域应避免开孔,如必须开孔时,须充分分析结构强度,确定加强方案。
4.1.3 D 区域不允许开孔。
0.2 a 0.25 0.33 0.4 0.5补强>0.2 b≤0.5 >0.25 ≤0.5 ≤0.5 >0.4 ≤0.5 >0.5 ≤0.66B 区域不补强 0.1 a 0.125 0.165 0.2 ___补强>0.1 b≤0.25 >0.125 ≤0.25 ≤0.25 >0.2 ≤0.25 ___4.1.4 桁材高度方向开数个孔时,开孔高度值之和应小于表2中的允许开孔高度值。
4.1.5 开孔总长度不得超过0.6肋距(或0.6纵骨间距),开孔应分散,不能同时密集在相邻的肋距(或纵骨间距)。
10X10 切角10x10 切角t 1h +3t 1+3h间隙1.5mm 10x10 切角t 2t 1+3h +310X10 切角t 2t 1ht 2+3间隙1.5mm代码:FS代码:BS甲板甲板t 2代码:ASt 1+3h +3ht 110X10 切角t 2+3间隙1.5mm 10x10 切角t 1+3代码:TSh +3t 2t 2+3t 1h间隙1.5mm10X10 切角10x10 切角甲板甲板hT L hK .PhFL hL2hL31515L4.2 4.2 扁钢加强开孔形式ABA xB 或B x A扁钢环15R15L2型R剖面角隅T型B或B x AA xB 扁钢环151515L1型RR角隅剖面15R 50密性舱壁L 100t污水井R 50R 50L150L 1505.2 邻接液舱的舱壁在紧靠水、油密舱壁前后开设的止漏孔:(RW :R=15)RWRWR50R 50RWRW焊缝须确保焊透150 mm长的填角t钢板厚t 水密开孔焊接要求半圆孔 RW水密或油密标准非水密水密或油密在舱内 在舱内水密或油密L 150L 150L 1504) 允许的界限3) 支撑肘板的趾端安装如下:2) 参照下面图形,θ是和面板的安装角度,θ>15.1) 通常,支撑肘板与面板是垂直安装的* : 当 t 〉25时,面板端部需削斜。
110tDET. : TEt°2010Max.25°18*1505015R15DET.°90T .B°90T.B 0-5025°θ支撑肘板的安装方法RT .BDETT. RIB15-25R100R300R10标准:15剖面150尺寸图形符号35032525027530020022545°45°t45°(T Y P .)1545°ta视腹板厚度而定12517575100a备 注aat15 25KS10tR15 25ta30-4015 25~~~10 防倾肘板Ⅱ约10025甲板或舱壁错位区域t w位置 * = max.tw(*)角钢(*)w t T-BAR(*)t wmax.b/3b肘板端部焊接详图反面不碳刨反面不碳刨°40视图35D5050R≤200D RⅢtF L.25LtRS25S251515剖面图剖面图6 10 6 100 20 3~~~6 10~~在特殊情况下,此间距可以增加。
浅谈船体结构设计的细节要点发表时间:2019-09-21T23:57:39.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田家伟[导读] 摘要:随着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船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更是得到重点关注。
天津北海油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52摘要:随着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船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更是得到重点关注。
目前,各造船强国的设计水平和技术能力日趋成熟,然而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往往有所忽略,导致建造过程和交船运营后暴露出许多问题。
船体结构设计关系船舶强度和安全,结构的细节设计和处理更为重要。
本文从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以及对建造施工的影响,对其中一些细节要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经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船体结构;设计细节;控制要点1导言随着我国船舶事业不断发展,当今船舶不断朝向节能化、自动化、大型化方面发展,提升了船舶生产设计难度。
近些年,造船厂所提出的船舶类型不断增多,船舶系统设计在经过送审或委托设计,由船厂工艺设计人员结合图纸信息进行再设计,提出施工方案和生产设计。
船舶制造中,图纸可以直接衡量船舶的运行功能和节能效果,正确、快速的完成船舶系统结构的设计工作,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可以更好的满足船舶生产要求和使用要求。
基于此,要求结构设计人员要不断掌握船舶系统的结构设计要点,抓住细节性问题,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符合生产和使用标准。
2船体结构设计要求对船体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将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出具实用性较强的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正常、安全使用船舶,因此,要在满足目的的前提下,保证船体美观大方。
加强船体的稳固性,从结构设计处入手,使其可以满足船舶航行的一切条件,能够有效应对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承重能力到动力均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缜密的计算与合理的设计,打造优秀质量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