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说电气_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与详解(有图)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8
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的概念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这俩概念。
你知道吗,电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个调皮的小精灵,要是不小心没管着它,那可就容易出乱子。
这时候,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就像是两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咱们用电的安全和稳定。
先来说说保护接地。
这就好比是给电器设备穿上了一层“防护服”。
你想想,要是电器设备漏电了,那电流就像个小恶魔,到处乱窜,多危险呐!这时候保护接地就发挥作用啦,它能把这些危险的电流引到大地这个“大怀抱”里去,让咱们不被电到。
比如说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如果外壳带电了,有了保护接地,就能避免咱们不小心碰到外壳时被电得“一哆嗦”。
这是不是很神奇?再讲讲工作接地。
它呀,就像是电路中的“定海神针”。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让各种设备能正常运行,就得有个稳定的参考电位,这就是工作接地的功劳啦。
好比是一个团队里的主心骨,有它在,大家心里就有底,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比如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就能保证三相电压的平衡,让电力传输稳稳当当的。
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虽然都和接地有关,但它们的作用可大不一样。
就像一双鞋子的左右脚,虽然都是脚的一部分,但是分工不同,少了哪只都不行。
你说,要是没有保护接地,咱们用电的时候得多提心吊胆呀,说不定哪天就被电个“外焦里嫩”。
要是没有工作接地,那电力系统岂不是乱了套,一会儿电压高,一会儿电压低,电器都得被折腾坏。
所以呀,了解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概念可太重要啦!这能让咱们更好地用电,更安全地享受电带来的便利。
可别小看这两个概念,它们可是默默守护着咱们生活中的光明和便利呢!总之,保护接地保障咱们的人身安全,工作接地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它们都是咱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根据其目的和功能,接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虽然这两种类型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定义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都是电力系统中的接地,但它们的目的和定义有所不同。
•工作接地是指将系统中某些设备和导体通过一个接地电阻连接到地面,以保证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使设备和电气系统具有适当的电位。
此时接地的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欧姆。
•保护接地是一种特殊的接地方式,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
其主要目的是在故障时,确保电流得以及时地分流,从而减小故障的影响和危害。
保护接地的最大特点是在故障发生时,要求接地电阻可以非常小,一般不超过1欧姆。
应用场景从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看,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也有所不同。
•工作接地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电位控制。
例如,在维修设备、更换元件时,对设备进行工作接地,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击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护接地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主要是对故障电流的分流,以减小故障的影响和危害。
例如,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如果没有进行保护接地,那么电流就有可能经过其他设备或电气元件,导致更大的损失。
接地电阻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接地电阻。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有明显的差别。
•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欧姆。
这个限制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可能性,造成电击伤害。
•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需要非常小,一般不超过1欧姆。
这个限制是因为,保护接地必须能够对故障电流进行有效分流和绝缘,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导致电流无法分流,从而影响保护作用。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虽然这两种接地方式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定义、应用场景和接地电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选择和应用,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解惑】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傻傻分不清楚?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
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一、工作接地工作接地网示意图工作接地就是由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而设置的(如中性点接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就会有电流长期流过接地电极,但是只是几安培到几十安培的不平衡电流。
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会有上千安培的工作电流流过接地电极,然而该电流会被继电保护装置在0.05~0.1s内切除,即使是后备保护,动作一般也在1s以内。
二、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受到雷电袭击(直击、感应或线路引入)时,为防止造成损害的接地系统。
常有信号(弱电)防雷地和电源(强电)防雷地之分,区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要求接地电阻不同,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信号防雷地常附在信号独立地上,和电源防雷地分开建设。
三、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设备因绝缘损坏带电而危及人身安全所设的接地,如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
保护接地只是在设备绝缘损坏的情况下才会有电流流过,其值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四、接地安全要求(1)单台容量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00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
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有困难时,工作接地电阻值可提高到30Ω。
(2)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Q。
在工作接地电阻值允许达到10Q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Q。
(3)在TN系统中,严禁将单独敷设的工作零线再做重复接地。
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区别在电气系统中,接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稳定性。
在接地的概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这两个名词。
它们虽然都与接地有关,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要求。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区别。
首先,保护接地是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其他导电部分连接到地面或接地装置上,以确保在设备发生漏电或短路时能够迅速将电流引入地面,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触电、保护设备以及预防火灾等安全问题而设置的。
它通常采用的是多点接地系统,将设备的金属外壳、电缆屏蔽层等部分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接地系统上,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引流,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而工作接地则是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够稳定接地,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减少电磁干扰。
工作接地通常采用的是单点接地系统,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其他导电部分连接到一个独立的接地系统上,以保证设备在运行时有一个稳定的接地点,减少静电积聚和电磁辐射,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作用和要求上。
保护接地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它要求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其他导电部分能够迅速引流,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和火灾等安全问题。
而工作接地则是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它要求设备能够稳定接地,减少静电积聚和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在电气系统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要求。
保护接地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它要求设备能够迅速引流,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和火灾等安全问题。
而工作接地则是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它要求设备能够稳定接地,减少静电积聚和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合理设置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种电气接地都是什么?——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
对于接地点超过3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
零线重复接地能够缩短故障持续时间,降低零线上的压降损耗,减轻相、零线反接的危险性。
在保护零线发生断路后,当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相线碰壳时,零线重复接地还能降低故障电器设备的对地电压,减小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性。
因此零线重复接地在供电网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的某点(如中性点)直接接大地,或经消弧线圈、电阻等与大地金属连接,如变压器、互感器中性点接地等。
工作接地的作用有:(1)系统运行需要。
高压系统采取中性点接地可使接地继电保护装置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
中性点接地可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对低压系统可方便地使用单相电源,两线一地供电系统中,将一相工作接地,降低成本。
(2)降低人体接触电压。
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当一相接地,且人体触及另一相时所受到的接触电压将超相电压而成为线电压,即相电压的倍。
当中性点接地时,中性点接地电阻近于零,与地间电位差近于零,这样就降低了人体的接触电压。
(3)迅速切断故障设备。
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当一相短路时接地电流很小,保护装置不能迅速切断电流。
中性点接地时,一相接地电流成为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保护装置必须能准确、迅速切断故障线。
(4)降低设计绝缘等级。
因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不升高至相电压的倍,而是近于相电压,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设计电气设备和线路时绝缘水平只按相电压考虑,降低成本。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明确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个概念1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例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防雷设备的接地是为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上与带点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通常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意外带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
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二次接地:对强电来说,变压器已经接地,如果你在室内又打一根地线,叫二次接地。
从电子线路来说:电路板上只能在最粗的地线端接地,而不能在距离较远的地方接地,否则,两个接地端之间会有压降,会造成自激、干扰等毛病.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的定义:由于电气系统的需要,在电源中性点与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重复接地的定义:在工作接地以外,在专用保护线PE上一处或多处再次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保护接地的定义:保护接地将用电设备与带电体相绝缘的金属外壳和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的定义:在TN供电系统中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PE线与电源中性点连接,而与接地点无直接联系。
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的区别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同时用是否更好工作接地就是将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其主要作用是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并能防止绝缘击穿;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以防止该部分在故障情况下突然带电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保护接零是指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体与系统中的零线连接起来,当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就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短路电流流经相线——零线回路,而不经过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从而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漏电设备的电源,以保障人身安全;备注:保护接零适用于电压低于1KV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而采用保护接零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不允许将有的设备接地、有的设备接零;由于一般的低压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一般都接地,所以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大多采用保护接零,以确保安全;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在TN-S三相五线制系统中,零线是不允许重复接地的;零线是久称,此处已经不准确,三相五线的各线为3根相线、一根中性线、一根接地保护线及pe线;不允许重复接地是因为如果中性线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检测就不准确,无法起到准确的保护作用;故,零线不允许重复接地实际上是漏电检测点后不能重复接地;为了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采取接地措施;平常按接地目的的不同,一般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三种,如图所示;图中的接地体是埋入地中并且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工作接地电力系统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常将中性点接地见图,这种接地方式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有下列目的:降低触电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而人体触及另外两相之一时,触电电压为相电压的倍;而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触电电压就降低到等于或接近相电压;迅速切断故障设备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很小因为导线和地面间存在电容和绝缘电阻,也可构成电流的通路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而切断电源,接地故障不易被发现,将长时间持续下去,对人身不安全;而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一相接地后的接地电流较大接近单相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开故障点;降低电气设备对地的绝缘水平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将使另外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而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则接近于相电压,故可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的绝缘水平,节省投资;同时,中性点不接地也有好处;第一,一相接地往往是瞬间的,能自动消除,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就不会跳闸而发生停电事故;第二,一相接地故障可以允许短时存在,这样,以便寻找故障和修复;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正常情况下是不带电的接地,宜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电动机的保护接地; 当电动机某一相绕组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未接地的情况下,人体触及外壳,相当于单相触电;这时接地电流经过故障点流入大地的电流的大小决定于人体电阻和绝缘电阻;当系统的绝缘性下降时,就有触电危险; 当电动机某一相绕组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而外壳接地的情况下,人体触及外壳时, 由于人体的电阻与接地电阻并联,而通常人体电阻远大于接地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不会有危险;这就是保护接地保证人身安全的作用;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到零线上,宜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 再以电动机为例,当电动机某一相绕组的绝缘损坏而与外壳相接时,就形成单相短路,迅速将这一相中的熔丝熔断,因而外壳便不再带电;即使在熔丝熔断前人体触及外壳时,也由于人体电阻远大于线路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也是极为微小的; 同时注意,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不采用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区别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的解释大全以保护人身安全为目的,把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接地或接零,叫做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源系统中,当接到这个系统上的某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如果人站在地上用手触及外壳,由于输电线与地之间有分布电容存在,将有电流通过人体及分布电容回到电源,使人触电,如图6-7-13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电流是不大的。
但是,如果电网分布很广,或者电网绝缘强度显著下降,这个电流可能达到危险程度,这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保护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足够粗的金属导线与大地可靠地连接起来。
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后,设备外壳已通过导线与大地有良好的接触,则当人体触及带电的外壳时,人体相当于接地电阻的一条并联支路,如图6-7-14所示。
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地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避免了触电事故。
保护接地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
2、保护接零2.1. 保护接零的概念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接者称为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又称接零保护)也就是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零线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图6-7-15是采用保护接零情况下故障电流的示意图。
当某一相绝缘损坏使相线碰壳,外壳带电时,由于外壳采用了保护接零措施,因此该相线和零线构成回路,单相短路电流很大,足以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如熔断器)迅速熔断,从而将漏电设备与电源断开,从而避免人身触电的可能性。
保护接零用于380/220V、三相四线制、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
在电源的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只能采用保护接零,如果采用保护接地则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如图6-7-16所示,若采用保护接地,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与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均按4Ω考虑,而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则两接地电阻间的电流将为: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是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要求选定的,如果设备的额定电流较大,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工作,所选用熔体的额定电流也会较大,在27.5A接地短路电流的作用下,将不断熔断,外壳带电的电气设备不能立即脱离电源,所以在设备的外壳上长期存在对地电压Ud,其值为:Ud=27.5×4=110V显然,这是很危险的。
2021年6月第25卷第二期課翁属删那憐卿疇构件呈现曙黑曆叢_本文前要介绍工作接地、保护接地、1呆蘇鹑关键词: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昌接地和接零的基本目的有两条:一是按电路的工作要求需要接地;二是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需要接地或接零。
按其作用可分为四种: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
按其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由于电气系统的需要,如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将用电设备与带电体相绝缘的金属外壳和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用来防护间接触电,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配电系统的零线直接进行电气连接,用来防护间接触电,称作保护接零。
重复接地:在低压三相四线制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中,为了加强接零的安全性,在工作接地以外,在专用保护线PE上一处或多处再次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o Li「--------------------------------o L2------------------------------------------------------L3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接地极灯杆灯杆接地极图1接地、接零、重复接地小意图一、工作接地在采用380/220V的低压电力系统中,一般都从电力变压器引出四根线,即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这四根线兼做动力和照明用。
动力用三根相线,照明用一根相线和中性线,在这样的低压系统中,当正常或故障的情况下,都能使电气设备可靠运行,并有利于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一般把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即为工作接地。
由变压器三线圈接出的也叫中性线即零线,该点就叫中性点。
1.工作接地的作用工作接地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减轻一相接地的危险性;二是稳定系统的电位,限制电压不超过某一范围,减轻高压窜入低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保护接地:通信设备金属外壳及其他非正常带电部分的接地。
工作接地:在AC/DC电源内或配电屏内(注意是在电源内部),输出直流48V总接线排的正极接地;对于24系统,是直流24V的负极接地。
工作接地的概念不是针对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的电源线连接,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到电源设备的连接应该属于电源线连接的概念,不应属于接地线连接范畴。
屏蔽接地就是一种工作接地;电器外壳接零线就是保护接地;两次以上的零线接大地就是重复接地.电力系统中的"中性"概念~在电力变送和市电供用系统中,出于经济性上的考虑,常常采用3相交流的模式馈送电能。
~3个交流电的相位互隔120°,其矢量和为零。
(注意,包括电压和电流)~对市电用户,直接使用3相电并不方便。
因此拆成3个单相电送往终端用户。
~这3个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点”。
(即星形接法)~这样一个点对3个相电来说,是对称中立的。
所以叫“中性点”。
~同理,若3相负载也按星形接法,也会形成一个公共点。
为避免混淆,我们叫做“负载中点”。
~由于3个独立的单相负载大小不可能一致,所以负载中点就不可能对称中立。
~为防止3个单相电源的不平衡,就要增加一条电线连接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点。
~这条线把负载中点的电位钳制在电源中性点上,并通过不平衡电流。
这就是“中性线”。
~这就是所谓“三相四线制”。
它仅用于市电系统。
~在这个供电制度中,出于系统安全的要求,其中性点是与大地连接在一起的。
所以这时的中性线也叫零(电位)线。
~而在不需要3个单相拆分供电的电力系统中(例如高压输电和三相动力),一般只在电源侧有一个中性点,哪来中性线?~这样的一个中性点,当然也应该是接地的。
但绝不是出于电路原理上的原因。
~至于远在另一端的发电设备是如何作的,可问一下电厂师傅。
以上观点没有引经据典,仅凭记忆,难免有错。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1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例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防雷设备的接地是为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上与带点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通常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意外带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
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 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接地的种类: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
一、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接地,即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中性点运行方式如下:1.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见图1。
图11) 正常运行时,中性点无电流通过;2) 单相接地时,出现另一个接地点,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短路电流很大,各相之间电压不再对称。
为防止损坏设备,需要由继电保护装置将故障线路切除。
3)优点: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电位不变,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接近于相电压,可降低电网的绝缘投资。
适用:110KV及以上电网。
2.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电力系统见图2。
图2 中性点不接电力系统1)优点:单相接地时,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立即切除故障线路,但不允许超过2小时,以免发展为相间短路。
2)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升为相电压的倍,要求线路绝缘要按线电压设计,投资大。
适用:电压小于500V的装置;3~10kV电网,当单相接地电流小于30A时,发电机直配系统,接地电流小于5A时;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0A时。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系统见图3。
图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系统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较大时,可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减小接地电流,使电弧易于自灭。
二、保护接地1.人体的触电2.保护接地的作用若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电机的外壳绝缘损坏时,人若触及外壳,就有危险。
保护接地见图4。
图4 保护接地3.接地电阻的要求4.跨步电压当人在分布电压区域内跨开一步,两脚间(相距0.8m)所承受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
5.保护接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380/220V系统中,常采用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见图5。
图5 保护接零避免零线断线,采用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见图6。
图6 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适用范围:(1)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上的高压配电装置中的设备,在一切情况下均应采用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总2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保护接地:通信设备金属外壳及其他非正常带电部分的接地。
工作接地:在AC/DC电源内或配电屏内(注意是在电源内部),输出直流48V总接线排的正极接地;对于24系统,是直流24V的负极接地。
工作接地的概念不是针对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的电源线连接,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到电源设备的连接应该属于电源线连接的概念,不应属于接地线连接范畴。
屏蔽接地就是一种工作接地;电器外壳接零线就是保护接地;两次以上的零线接大地就是重复接地.电力系统中的"中性"概念~在电力变送和市电供用系统中,出于经济性上的考虑,常常采用3相交流的模式馈送电能。
~3个交流电的相位互隔120°,其矢量和为零。
(注意,包括电压和电流)~对市电用户,直接使用3相电并不方便。
因此拆成3个单相电送往终端用户。
~这3个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点”。
(即星形接法)~这样一个点对3个相电来说,是对称中立的。
所以叫“中性点”。
~同理,若3相负载也按星形接法,也会形成一个公共点。
为避免混淆,我们叫做“负载中点”。
~由于3个独立的单相负载大小不可能一致,所以负载中点就不可能对称中立。
~为防止3个单相电源的不平衡,就要增加一条电线连接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点。
~这条线把负载中点的电位钳制在电源中性点上,并通过不平衡电流。
这就是“中性线”。
~这就是所谓“三相四线制”。
它仅用于市电系统。
~在这个供电制度中,出于系统安全的要求,其中性点是与大地连接在一起的。
所以这时的中性线也叫零(电位)线。
~而在不需要3个单相拆分供电的电力系统中(例如高压输电和三相动力),一般只在电源侧有一个中性点,哪来中性线?~这样的一个中性点,当然也应该是接地的。
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系统所产生过电压的危急性。
如没有工作接地则当10kV的高压窜入低压时,低压系统的对地电压上升为5800V左右。
工作接地是为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接地,例如电源中性点的接地、防雷装置的接地等。
各种工作接地有各自的功能。
例如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能在运行中维持三相系统中相线对地电压不变,而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能在单相接地时消退接地点的断续电弧,防止系统消失过电压。
至于防雷装置的接地,其功能更是显而易见的,不进行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无法实现防雷的要求。
爱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平安而进行的接地。
所谓爱护接地就是将正常状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状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牢靠连接起来的一种爱护接线方式。
像家里的电器都会有爱护接地的。
由于绝缘的损坏,在正常状况下不带电的电力设备外壳有可能带电,为了保障人身平安,将电力设备正常状况不带电的外壳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称为爱护接地。
一般应用在高压系统中,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有时也有应用。
爱护接地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TN系统、IT系统和TT系统。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1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例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防雷设备的接地是为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上与带点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通常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意外带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这两种保
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
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保护接地的形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如果家用电器未采用接地保护,当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或某一相线碰及外壳时,家用电器的外壳将带电,人体万一触及到该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构架)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
相反,若将电器设备做了接地保护,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就会沿接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
一般地说,人体的电阻大于1000欧,接地体的电阻按规定不能大于4欧,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就很小,而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很大。
这样就减小了电器设备漏电后人体触电的危险。
2什么是大接地电流系统,什么是小接地电流系统?
根据定义,中性点直接接地(包括经小电阻接地)的系统为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包括经消弧线圈或大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3 TN系统:
TN系统中的设备产生单相碰壳漏电故障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回路,因该回路内不包含任何接地电阻,整个回路的阻抗很小,故障电流I
很大,足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熔丝熔断,保护装置或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除故障设备的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TN系统中,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低压配电系统中公共的PE或PEN 线接地,这种接地形式我们习惯称为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说得简单一点,当单相设备发生漏电时,电流是从火线到漏电处到地线再到零线母线,产生了大电流,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4 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N线,属于三相四线制系统,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与系统地点无关的各自的接地装置单独接地。
由于电源相电压为220V,如果按电源中性点工作电阻为4欧姆计算,则故障回路将产生27.5A的电流,这么大的故障电流,对于容量较小的电气设备所选用的熔丝会熔断或自动开关跳闸。
但对于容量较大的电气设备,也不能保证能自动切断,要加漏电保护开关来补偿。
图
A,中性点直接接地
B,当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形成单相短路,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设备
C,省去了公共PE线,较TN经济,但各设备单独装PE线,增加了工作量。
5 IT系统
该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1K欧姆阻抗接地,通常不引出N线,属于三相三线制系统,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各自地接地装置单独接地。
图
A,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1K欧姆接地
B,没有零线,因此不适于接额定电压为系统相电压的用电设备,只能接额定电压为系统线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
C,当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三相设备及单相设备仍能继续正常运行
D,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以便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给予报警信号。
应用范围:对连续供电要求较高及有易燃易爆的场所,特别是矿山,井下等
6 什么是重复接地?
在TN系统中,也只在TN系统中,我们需要重复接地,防止当PEN线或PE线断线后,断点处将不能和大地形成大电流回路,同时,其他接零用电器外壳也产生高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