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具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9.78 MB
- 文档页数:56
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
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
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
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2一定位板;3一凹模;4一下模座图 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1.首次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时的拉深。
工件以定位板 2 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入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
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即为上压边),也可装在下模部分(即为下压边)。
上压边的特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
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 3 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
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
拉深凸模 9 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 10 ,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
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 7 和压边圈 8 进行压边。
拉深完毕后靠顶杆 7 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 2 承担。
1一凸模;2一上模座;3一打料杆;4一推件块;5一凹模;6一定位板;7一压边圈;8一下模座;9一卸料螺钉图 2 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4)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4)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 1 与拉深滑块(内滑块)相连接,而上模座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
拉深模具压料筋设计
拉深模具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具,在拉伸和冲压工艺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拉深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材料会被逐渐压缩,导致摩擦力增大,从而使得拉深力矩逐渐增大,需要增加压料筋来提高拉深的稳定性。
压料筋是指在拉深模具中安装的用于支撑材料的钢杆或其他形
状的金属构件。
设计良好的压料筋可以有效地避免材料的侧向移动,从而提高拉深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拉深模具压料筋设计的关键要素: 1. 压料筋的位置
压料筋的位置应该在模具的侧壁上,与模具钢板相邻接,以便支撑材料的侧向移动。
同时,为了避免压料筋与模具钢板之间的空隙,应该将其放置在模具钢板的凸起部位上。
2. 压料筋的材料
压料筋的材料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拉深过程中的压力和摩擦力。
常用的材料包括高速钢、合金钢等。
3. 压料筋的形状
压料筋的形状应该与材料的形状相适应,以避免材料的侧向移动和变形。
常用的压料筋形状包括U形、V形、弓形等。
4. 压料筋的数量和间距
压料筋的数量和间距应该根据拉深的深度和材料的硬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压料筋的数量越多,拉深的稳定性越高,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
间距越小,对材料的支撑越密集,但也会增加摩擦力,从而使
得拉深的能耗增加。
5. 压料筋表面的涂覆
为了减少摩擦力和磨损,可以在压料筋表面涂覆一层涂料或润滑剂。
常用的涂料包括Teflon、硅油等。
总之,压料筋的设计是影响拉深模具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材料特性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制造。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具是一种常用的成形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冲压、塑料注塑等行业。
由于带有拉深工艺,其设计需要结合该工艺的特点,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并提高生产效率。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采用一次成形工艺,将拉杆首先拉伸成形,然后在工件上产生凹陷,从而使工件的深度增加。
具有一次成形、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所采用的复合模具结构,使得一台机器能够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复合模具的成功设计,与模具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落料拉深模具的结构设计分为四个部分:拉杆、固定板、移动板和凸模。
通过不同部位的设计,我们可以使得整个成形过程更加合理、顺畅,从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首先是拉杆的设计。
拉杆是实现拉深工艺的关键部件,它的材料、强度以及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在设计拉杆时,应该考虑到拉杆的表面质量,选择耐磨、高强度、不易变形的导杆作为拉杆,以保证拉深的精度和质量。
其次是固定板和移动板的设计。
固定板和移动板的结构设计,在复合模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者之间应避免轴向移动,应保证垂直度和平面度,并要考虑补正加工工艺的问题。
此外,固定板和移动板的加工精度也应当高,以便使得成形过程更加稳定。
最后是凸模的设计。
在落料拉深的过程中,凸模在工件上产生凹陷,从而完成了拉深的过程。
凸模与零件可通过套装设计实现。
在凸模的设计中,应注意一次成形、加工难易度、产品尺寸和表面光滑度的问题。
总之,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在成功设计出一款优秀的落料拉深复合模具之后,生产出来的制品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人力和成本压力,而且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1. 引言复合模具是一种常用于塑料加工、金属成型等工业领域的生产工具,其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用于制造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是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模具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家电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结构优化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2. 设计原理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设计原理基于金属板材经过拉伸和拉深过程,使其产生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成品零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模具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常用的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和硬质合金等。
根据零件要求的材料强度和耐磨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2 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是模具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板材的拉伸和拉深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合理布置结构和增加加固部位,可以提高模具的刚性和稳定性。
2.3 加工工艺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预处理、数控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过程。
合理选择和控制加工工艺可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3. 模具设计步骤模具的设计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 需求分析根据零件的要求,确定模具的设计目标和参数。
包括零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等要求。
3.2 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
考虑到荷载情况、刚性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合理布置结构和增加加固措施。
3.3 零件设计根据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各部件的设计和绘制。
包括模具底板、上模、下模和滑块等部件。
3.4 材料选择根据模具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考虑到材料强度、耐磨性和加工性能等因素。
3.5 工艺设计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进行模具的工艺设计。
包括数控加工程序、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
4. 模具结构优化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结构优化的方法进行设计改进。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和材料优化等。
拉深模具设计要点拉深是一种利用模具将平面金属片加工成三维形状的工艺方法,而拉深模具的设计则是实现该工艺方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拉深模具设计的要点,并探讨如何提高拉深模具的性能和效率。
一、拉深模具的种类按照不同的结构和用途,拉深模具可分为单向拉深模具、多向拉深模具、复合拉深模具等。
单向拉深模具只能将金属片拉深成一个方向的凸轮形状;多向拉深模具能够将金属片拉深成多个方向的形状,适用于复杂的零件生产;复合拉深模具则是结合两种或以上的拉深形式,可以实现更为多样化的零件加工。
二、拉深模具的设计要点1. 材料选择拉深模具的制造材料需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温耐性等性质,以确保模具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材料有合金钢、硬质合金、高速钢等。
2.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加工时的工艺流程和金属片的物理特性,以确保成品的质量。
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材料密度改变的情况,特别是拉深部位的弯曲角度、曲面度和收缩率等,同时也需考虑到模具的割缝和表面质量等因素。
3. 模具形状和尺寸设计在拉深模具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上,设计师需考虑到零件的性能要求和装配要求,并确保模具能够适应所选定的加工设备。
同时,模具的深度、前侧角度、后侧角度、侧壁角度等参数也需符合零件加工的要求。
4. 模具表面的处理模具表面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可有效提高模具的耐用性和零件质量,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氮化、硬质化、涂层等。
在选择表面处理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和零件的性能要求。
三、拉深模具的加工与维护在拉深模具加工时,操作人员需根据零件的要求精确调整机器参数,以确保零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同时,模具的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经常检查模具的磨损程度、裂纹和变形情况,及时更换或修理模具,以保持模具的正常使用寿命。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拉深模具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加工方法,而模具设计则是实现该方法和产生高质量产品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拉深模具的性能和效率,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模具形状和尺寸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制作出高质量、耐用的模具,为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落料拉深模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落料拉深模具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落料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应用范围;(2)掌握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零部件的作用;(3)理解模具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模具的压力和行程;(4)熟悉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和参数;(2)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模具设计;(3)具备分析和解决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兴趣,提高其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其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落料拉深模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模具的结构及其主要零部件的作用;3.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其计算方法;4.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5.模具的制造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具设计和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模具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4.实验设备:保障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考试成绩: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4.实践报告: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践,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拉深模设计毕业论文拉深模设计毕业论文一、引言在当今工业发展的背景下,拉深模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拉深模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对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拉深模设计的原理拉深模设计是一种通过应用力和压力,使金属板材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制造工艺。
其原理基于材料力学和塑性变形理论,通过控制模具的形状和应力分布,实现对金属板材的塑性变形。
三、拉深模设计的方法1. 材料选择: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拉深性能,因此在拉深模设计中,需要根据所需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冷轧钢板、不锈钢板等。
2.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是拉深模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模具的形状和结构直接影响到拉深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因此,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能以及制造成本等因素。
3.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也是拉深模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模具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模具在拉深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损坏。
四、拉深模设计的应用拉深模设计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下是拉深模设计在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1.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中,拉深模设计用于制造车身外壳、车门、引擎盖等部件。
通过拉深模设计,可以使金属板材具备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
2. 家电制造:在家电制造中,拉深模设计用于制造冰箱门、洗衣机筒体等部件。
拉深模设计可以使得家电产品具备更加美观、坚固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拉深模设计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外壳等部件。
通过拉深模设计,可以使得航空航天产品具备更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拉深模设计的重要性拉深模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拉深模设计可以实现对金属板材的塑性变形,从而满足产品的几何形状和性能要求。
其次,拉深模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