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审美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8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更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中国是旅游古国。
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
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
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
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
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是进而飞跃到悟获自然之道宇宙之理的最高层次。
他给我们勾划出多么明快完美的中国旅游审美图式!旅游审美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审美中亟应继承和发扬。
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
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
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审美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
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
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
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
旅游审美原理旅行是一种将人们从家乡远离的方法,每一位旅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原理,并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审美。
旅游审美原理是指这种审美的规律,它在旅行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审美原理是一种独特的品位,它表现在旅行者所看到的景色、审美的细节、选择的旅游地点以及陪伴的人等方面。
一个旅行者观察的景色可能是自然环境,或建筑环境,或人文景观,因此,他们对景色的审美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此外,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审美追求而偏爱一些地点:海岸、湖泊、雪山或古老城市等等。
另一方面,一些旅行者可能追求不同,而偏爱一些人文景观,比如古迹、古迹建筑和风景名胜等。
旅游审美原理不仅体现在旅行者本人的审美上,也体现在他们所选择的旅游地点和陪同的人的审美上。
一个旅行者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审美意识,选择一些独特的旅游地点,比如他可能偏爱历史文化地点,还可能选择一些自然风光地点,以便寻求更多的收获。
此外,旅行者在选择陪伴的人时也会施加一定的审美,因为一些人可能更偏向于历史文化的参观,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偏向于自然风景的游览。
此外,旅游审美原理在旅行体验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旅行者构建一种独特的体验,从而提升旅行的审美体验。
比如,一些人更喜欢漫步欣赏风景,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深入欣赏景色的细节。
一些旅行者在游览一个古迹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历史文化上的内容,而一些人则会更多地关注它的艺术价值。
这些都是旅游审美原理的体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追求,所以每一次的旅行体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总之,旅游审美原理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活动,它在旅行者所看到的景色、审美的细节、选择的旅游地点以及陪伴的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旅游审美原理也体现在旅行体验中,从而提升旅行审美体验。
因此,在每一次旅行中,都要坚持旅游审美原理,让旅行更加独特而有趣。
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教案标题: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电子媒体展示他们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完成电子展示项目。
教学时间:2-3个课时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看法。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旅游与审美的概念,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介绍旅游中的审美要素,如景色、建筑、文化等。
3. 分析电子媒体在审美表达中的作用和优势。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并列举旅游中的审美要素。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对美的感受。
电子展示项目(4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利用电子媒体(如PowerPoint、Prezi等)制作一个关于该目的地的电子展示。
2. 学生可以包括景点介绍、文化背景、美食、艺术品等与审美相关的内容。
3. 鼓励学生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展示他们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电子展示,并提供时间让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
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并分享他们在本课程中的收获。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审美的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旅游中。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制作一个个人电子展示,并分享给同学。
2.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地方,拓宽他们对审美的理解和感知。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电子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音乐等)2. 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电子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Prezi等)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旅游与审美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并通过电子媒体展示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备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欣赏旅游景点的美景,更可以体验不同文化、风情和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们会被景点的各种元素吸引和感染,因而对不同的景点相关的审美标准也不同。
这篇文章将对旅游审美赏析进行总结。
1.自然景色的赏析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类型。
它包括大自然中的山、水、地和气候等属性。
当我们前往一座山或海滩时,我们不只是期望看到它们的美丽景色,还希望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气质。
在感受自然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神秘、宏伟、广阔和生机勃勃的特点等。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座高山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雄伟和不朽气质。
如果我们去海滩玩耍时,我们可能会被蓝色的海水、细沙和周围植被的美丽所吸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然景色的色彩、构图结构、光线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2.建筑物和城市的赏析许多人喜欢游览历史悠久或风光秀美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游客可以欣赏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景和建筑物的美丽,还包括了城市人文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功能以及所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欣赏古代教堂时,我们需要理解它的设计和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并通过分析它的历史和宗教意义,进一步认识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样,在欣赏城市的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时尚设计和新科技的灵感,并且可以将它们与城市人文环境哲学、城市规划相结合来理解。
3.艺术展览的赏析艺术展览是一种最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性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度,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技术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构图和用色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观看古代美术、宗教艺术、现代艺术等展览。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展览,我们都需要细心品位和审美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人文景观所组成的景观体系,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景区管理者需要了解旅游者的审美方法与要求,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一、旅游景观审美方法
1.整体性审美法整体性审美法是指通过整体性的角度去审美,是围绕一个整体来进行景观审美,强调景区整体的和谐。
2.细节性审美法细节性审美法是指通过细节方面去体验景观,把景区中细小的物品视为一个审美出发点,强调景区中的细节美。
3.经验性审美法经验性审美法是指通过实践去审美景观,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4.文化性审美法文化性审美法是指通过文化的角度去审美景观,强调景区文化属性的特点。
二、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1.美学要求美学要求是旅游景观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景区颜色、形状、质感等美学特征的统一和和谐。
2.生态要求生态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强调景区生态的完整性和地球的可持续性。
3.功能要求功能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要求景区拥有高效的景点、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
4.文化要求文化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要求景区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5.安全要求安全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景区应加强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游客的安全。
6.服务要求服务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景区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让游客有一个愉快舒适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与要求周详,景区管理者在景区设计和建设时应遵循以上几点,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游客的审美需求和要求。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引言旅游是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旅行,人们可以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景点。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对所见所闻产生审美的感受,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旨在探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以及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审美文化。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旅游审美文化进行概述,以及相关的时尚、建筑、美食等方面的介绍,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旅游审美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是旅游审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海滨地区常常以其壮丽的海景和闪耀的阳光吸引游客,他们会对这样的地方产生一种轻松和开放的审美感受。
而山区的美景则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游客会在大自然中追求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
另外,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和摩天大楼也常常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
历史与旅游审美历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审美的重要来源之一。
古老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建筑等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游客的注意。
比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两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旅游胜地。
游客在这些地方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和钦佩的情感,同时也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与旅游审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它对旅游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偏好。
比如,日本的传统茶道和花艺就展现出一种简约而雅致的审美风格,而西方的绘画和雕塑则常常注重形式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
当游客到访不同的文化地区时,他们会逐渐了解并体验当地的审美文化,从而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旅游审美与时尚时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趋势。
旅游与时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目的地常常是时尚的集中地。
比如,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拥有众多的时尚品牌和时尚展览。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的途径
旅游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 阅读旅游相关书籍和文章,了解旅游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美学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2. 多看、多听、多问,与当地人交流沟通,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当地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3. 学习摄影技巧,在旅游时通过摄影记录旅途风景和人文景观,提高用眼观察和欣赏的能力;
4. 培养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方面的素养,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审美理念和技巧,应用于旅游审美当中;
5. 参加旅游团、自由行等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拓宽旅游视野,深入了解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美学差异;
6. 每次旅游结束后,回顾和总结旅途中的收获和感悟,逐步提升旅游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2342018年11月下半月刊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吴 莉 解 倩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现代旅游可以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面的需要,尤其是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因而精神愉悦作为旅游者的一种共同追求,成为旅游的本质作用。
主体具备了审美需要,客体也同时具备了审美特质,这种审美集中指向旅游活动,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审美需要也正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力。
本文认为李泽厚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种审美体验同样适用于旅游中的三种审美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寻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也才有可能出现,所以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是需求。
人们认为之所以发生旅游活动,是因为人的生命缺乏性需求和超越性的审美需求。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必然产生审美需求,反之亦然。
因为古往今来,只要是游客,不管其出于怎样的目的,其在旅游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去感知旅游客体,即旅游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所以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其对旅游资源的观照就必定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也是旅游的必然结果,所以,审美就是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
人们选择旅游,因为旅游可以为游客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需要。
一、审美需要与悦耳悦目悦耳悦目作为一种最低级、最直接的感官享受,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最先产生的审美需求。
好看好听或者不好看不好听是人最基本、最简单的审美判断。
但是因为悦耳悦目的感觉是由于感官刺激所得,而感官是会疲劳的,所以“再好吃的东西,假如你天天吃它,很快就不想吃了。
再美的东西,你天天看它、听它、也就不一定感到美了。
在北京住的人,如果天天去北海,便会感到没多大意思,可过一段时间再去,又感到有意思了。
缺少变迁会使感官迟钝,没精打采。
感官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不一样,人与机器不一样,它需要休息和变异,他要求新鲜活泼的刺激,才获有继续生存、活动的生命力。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旅游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审美则是一种对美的感知与欣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紧密相关,既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也受到游客自身审美观念的塑造。
本文将讨论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旅游文化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根据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是地域特色的载体,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不同的文化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形态。
旅游可以促进审美的发展,通过欣赏他人的文化之美,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
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对游客的审美产生直接影响。
游客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吸引。
他们会观赏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例如,来到中国的游客可以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游客自身的审美观念也会对旅游文化产生影响。
游客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旅游目的地。
例如,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去海滨度假区或山区游玩,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则会选择去文化名城,观赏名家名作。
旅游文化与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旅游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身心放松的体验,人们可以逃离繁忙的生活,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和文化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社会层面上,旅游文化与审美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旅游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繁荣与进步。
在旅游时,游客也需要加强对旅游文化与审美的教育与培养。
旅游景观审美与旅游观赏原理主讲人:陈璇“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
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旅游审美是旅游审美者和观赏对象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
作为旅游审美的客体,应是具有审美价值或者说具有审美潜能的环境综合体。
旅游审美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旅游景观,抛开旅游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旅游景观。
其次,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发展的概念性产物,旅游景观本身早已存在,只是单纯地以“景观”出现而已。
随着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并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一些“景观”中能够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的部分便成为旅游景观。
第一节旅游景观一、旅游景观的概念旅游景观概念的提出是在旅游业全面兴起之后,根本上来说,是“景观”概念的延伸和细化。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景观”概念的演变及基本含义。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随时间发展演进和学科认识不断深入而内涵、外延逐渐丰富的概念。
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景观”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审美的角度,一是系统的角度。
就审美的角度而言,“景观”是指对主体有审美影响和吸引力的各种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它们是审美情趣产生的基础。
就系统的角度而言,亦即学科研究的角度,“景观”就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景象或生态系统。
事实上,基于美学欣赏的景观理解,是“景观”最初的、最朴素的含义。
从“景观”一词发展、演变来看,有着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
地理学家将其视作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地表景象;艺术家则将其视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生态学家视其为一个生态系统;旅游学家视其为旅游资源等等。
1、艺术家眼中:景观是指有观赏价值的空间综合景象或将其视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
2、近代地理学中:(1)作为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2)作为自然地理区,指发生学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3)作为类型概念,是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
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一.术语解释1、静态观赏:静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缓慢的移动视线,仔细玩味其中奥妙的一种欣赏活动。
静态观赏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
2、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3、点景:即用点缀的方法装饰景点或者景物,使景点更加丰富,生动。
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观赏者有更深的感受。
4、借景: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
5.宫廷建筑中的“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我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宫廷建筑尤为如此,即使本应充满自然随意的园林,其宫殿区也依然遵照这种布局形式。
在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中,有多条平行并列的纵向轴线,但宫殿主体建筑必须布局在中央轴线上,构成数进院落的庭院结构。
宫殿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古建筑类型,北京明清故宫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6.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7.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8.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不断兴起,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与要求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旅游景观作为人们旅游时欣赏的对象,其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观审美的方法与要求,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审美方法1. 视觉审美视觉是人们感知旅游景观的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因此视觉审美在旅游景观中具有重要地位。
视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景色的组合与构图:要求景色之间的组合和构图要有层次感,能够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颜色,使景观色彩鲜明、丰富多样,具有和谐的整体效果。
•地理位置的选择: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景点,使观赏者能够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并且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
2. 听觉审美听觉是旅游景观中的另一个重要感官,在景区应用中能够为观赏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听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乐的运用:在景区中运用适合的音乐,使观赏者进一步感受景观的情感和氛围。
•声音的设计:在景区中合理设计声音,使观赏者能够感受到景观的自然声音,如鸟鸣和水流声等,增强观赏体验。
3. 触觉审美触觉是一种常被忽视的感官,但在旅游景观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触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质的选择:选择与景观相符的材质,如光滑的石头、柔软的草地等,使观赏者可以亲身感受景观的触感。
•触感体验的设计:在景区的设计中增加一些可以触摸的元素,如雕塑、游乐设施等,使观赏者能够通过触摸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
二、审美要求1. 独特性旅游景观的独特性是观赏者决定是否愿意前往欣赏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特的景观能够吸引更多的观赏者,为他们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
2. 和谐性旅游景观的要求之一是能够在整体上给观赏者一种和谐的感觉。
景观的各个元素之间应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避免冲突和不和谐的因素。
3. 清晰性旅游景观的要求之一是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景观的主题和信息。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一、景观审美景观是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景观审美包括风景的美、宏阔的景色、建筑物的美和人文景观的美等。
景观中的造型、色彩、纹理、线条、形状等都是景观审美的重要方面。
1.风景的美:风景的美是指自然环境中山水、植物、动物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优美、富有诗意的现象和景色。
如雄浑的群山、奔腾的河流、柔和的晨曦、流动的云彩等。
在欣赏风景的美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心旷神怡,情绪愉悦。
2.宏阔的景色:宏阔的景色是指辽阔开阔的地域和大气磅礴的景色。
如大漠孤烟、辽阔的海洋、高大的山川等,这些宏阔的景色给人以崇高的审美享受,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3.建筑物的美:建筑物的美是指建筑物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等。
在旅游中,各式的古建筑、民居、现代建筑等都是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在欣赏建筑物的美时,人们常常会被其中独特的风格、精美的雕刻和细腻的工艺所吸引。
4.人文景观的美:人文景观的美是指人类在历史、文化、信仰、艺术等方面留下的遗迹和成就。
如世界文化遗产、古代壁画、摩崖石刻、古代宫殿等。
人文景观的美往往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有关,给人一种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二、色彩审美色彩是旅游中常见的审美元素之一,色彩审美包括色彩的组合、搭配、对比、对比等。
1.色彩的组合:色彩的组合是指不同颜色在某一时刻、某一个地点或某一景观中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协调与和谐。
如红黄相间的秋叶、蓝天白云和深稻黄的水田等。
色彩的组合给人以美感,让人感到快乐、舒适。
2.色彩的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用色彩来装饰环境,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的手段。
如糅合了红、黄、橙等火热色系的节日彩灯、蓝天雪白的云朵和蓝海碧波等。
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眼前一亮。
3.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在同一景观中,几种不同的色彩之间所形成的强烈的互相衬托和对比。
如白雪皑皑的山巅上点缀着一簇红艳夺目的梅花等。
色彩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景色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论旅游的审美本质及其美育功能旅游是一种观赏、体验、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自然、历史、风俗等的活动。
旅游的审美本质在于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地方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感受和体验可能来自于旅游者对于不同地方的文化、自然、历史、风俗等的观赏和体验,也可能来自于旅游者对于不同地方所拥有的审美标准和喜好。
旅游的审美本质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其美育功能在于帮助人们通过旅游拓展视野,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对于不同文化、自然、历史、风俗等的理解和尊重。
旅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自然、历史、风俗,增强对于不同的事物的审美旅游的审美本质和美育功能在于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地方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通过旅游对于不同的文化、自然、历史、风俗等的理解和尊重。
旅游的审美本质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感受和体验可能来自于旅游者对于不同地方的文化、自然、历史、风俗等的观赏和体验,也可能来自于旅游者对于不同地方所拥有的审美标准和喜好。
旅游的美育功能在于帮助人们通过旅游拓展network error旅游的审美本质是指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受,以及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审美评价。
旅游的美育功能指的是旅游活动能够为人们提供美的感受,并通过这种感受促进人们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的发展和提升。
旅游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拓宽视野:旅游能使人们走出自己的圈子,认识更多不同的文化和风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2.提升审美情趣:旅游能使人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审美情趣,使人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3.提升审美能力:旅游能使人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即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感性理解和分析能力。
4.培养和平、友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旅游能使人们在接触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时,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培养和平、友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
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
人们
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2.社会审美
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
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现出来。
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3.艺术审美
旅游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艺术品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意图,遵循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象。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
正因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审美享受,它才能进入旅游领域,成为旅游审美文化的一种载体
(二)旅游美感的四大要素
旅游者在其旅游审美活动中的美感心理过程涉及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四大要素,这些美感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功能,在自由和谐与交融互动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美感或审美体验。
1.审美知觉的产生
所谓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客体对象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以及在感觉基础上,对审美客体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2.审美想象的驰骋
审美想象也称之为审美联想。
当旅游者对眼前的景物进行欣赏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另一些与此有关的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联想。
人们一般把审美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高级形式。
知觉想象指不能完全脱离眼前具有感性形象的事物,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这种想象是面对着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人文胜迹或优美感人的艺术作品而展开的。
3.审美理解的深入
概括起来,旅游审美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理解主要在于区分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旅游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明显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旅游景观审美对象之内涵的了解和领悟。
第三层次的理解是对融合在旅游景观形式中的意蕴的直观性把握,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和内在的理解。
这种理解是旅游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它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常常在暗中发挥效用,以使美感得以不断深化。
4.审美情感的激发
旅游审美情感则属于高级的情感类型,它追求的是精神性的愉悦,即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
旅游审美情感也是一种渗透着理智因素的高级情感活动,它包含着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
总体而论,以上四种旅游审美心理活动的因素——即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是彼此渗透、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
其中,知觉的因素是导向美感的起点,想象是美感的载体和展现形式,理解因素为美感指明了方向,而情感则为美感增添了动力。
(三)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
在具体的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在欣赏不同形态的景观时,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时即便观赏同一审美对象,也会出现不同的审美体验。
由于观赏者各自的审美感受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现象。
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获得的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依次表现为:
1.悦耳悦目的审美体验
所谓“悦耳悦目”是指观赏者以视听觉为主的全部感官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快感受。
这种审美体验通常以生理快适与心情舒畅的交融为基本特征,属于直觉性初级审美判断的范畴。
2.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
所谓“悦心悦意”是指观赏者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进入到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的欣慰喜悦状态。
这是一种基于对审美客体形式美的初
级反应而升华了的较高级审美层次,主要以凝神观照的审美体察为其特征,基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阶段,净化为相对纯然的精神愉悦体验。
3.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悦志悦神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是指观赏者在欣赏审美对象时,经由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于审美愉悦中进而唤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意志,并进而激起追求道德超越与完善的动力。
(四)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
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有的美学家将美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技术美三大类。
也许,美可以分出更多的类型,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
2.特殊的审美场值
审美场值即作为特定的审美行为、经验或感受结果,通常在不同的时空与审美关系中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旅游审美与山水文学审美就有许多不同。
显而易见,山水文学审美,由于审美主体并未进入完全自由的心灵状态,在审美感受上受传播媒介的制约,难以进入超然的境界,故而只能得到一般体验,或称之为“次陶醉”。
3.循环效应
所谓旅游审美的循环效应,就是故地重游的旅游行为及其效应。
导致旅游审美循环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即主体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二是人们普遍所享有的“无限的交流意志”;三是主体认知或解释对象的循环过程。
外因即审美客体的刺激性或诱惑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景观的变异性,也就是前面提及的风景的时间流驶性;二是旅游景观的丰富性,包括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文化底蕴的丰富性;三是旅游服务的艺术性,例如导游艺术等。
4.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
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具有许多种社会效应。
旅游审美活动对于旅游者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作用则是不可低估的。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项寓教于乐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对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五)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是旅游者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
人的本质力量即是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最大限度实现主体的解放。
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必然显现。
通过审美能够实现最崇高的人性,审美能完成使人真正自由的使命。
既然审美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的一件共同乐事,那么它必然成为旅游者文化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一个人若能够离开浮华的居室而出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他的内心肯定“具有一颗优美的灵魂”,且值得“令人尊敬”。
我们认为,旅游者所应具备的“令人尊敬”的“优美的灵魂”,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与能力:
(1)文化修养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其旅游审美水平的深层次因素。
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旅游者对审美对象美感度的接受程度高低。
文化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旅游者所受教育程度、知识获得的多少、知识结构的状况等,这是旅游者投入审美的智力基础,也是旅游审美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并且决定着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的愉悦程度。
(2)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
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也是一个审美意识和能力问题,通常表现为审美悟性与鉴赏能力的综合作用,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要素。
(3)审美方法
审美方法是旅游者正确地获得精神享受的手段。
审美方法有很多,比如动态和静态观赏相结合、观赏距离和位臵的结合、观赏时机和节奏的把握、登高观赏和重点观赏等审美感知方法,以及联想、理解、移情等理性方法,而这些方法掌握到位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享受美感的深浅程度。
从以上总体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在旅游景观美的感召下,竟相游览和审美,使主体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反过来,审美意识则又促进主体对客体美的审视和欣赏。
就这样,在主、客体的互动与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旅游者的审美素质得到无限提升,文化人格得以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