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9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阙.秦( )
秦伯说.( ) 逢.孙( )
失其所与.( ) 戍.之(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秦伯说( )
(3)失其所与,不知( )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办事的官员。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仆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疲乏,没有精神。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烛之武退.秦师( )
(2)且贰.于楚也( )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夜.缒而出( )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6)越国以鄙远..( )
(7)共其乏困..( )
(8)邻之厚,君之薄.也( )
(9)朝.济而夕.设版焉( )
(10)与郑人盟.( )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
(3)是寡人之过也。( )
译文:
(4)夫晋,何厌之有?( )
译文: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译文: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失其所与,不知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B.共其乏困..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且贰.于楚也
③晋军函.陵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越国以鄙.远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 ⑧因人之力而敝.之
⑨既东.封郑
A.①④⑤/②/③/⑥/⑦⑨/⑧
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C.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D.①④⑤/②/③⑦⑨/⑥⑧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其.还也 ②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以.刀劈狼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全文,完成题目。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执事”可以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文中的意思是对对方的敬称。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D.“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格外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始终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留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14.烛之武用了大量的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也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的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 ,但客观上却挂念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导致其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傲慢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逼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期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蔽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文中横线处。
知遇之恩 再造之恩 令人发指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不测风云 丰功伟绩 劳苦功高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 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转变原意。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动身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动身点。
C.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动身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动身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4.把下列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转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行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亮性格。
③《左传》擅长写细节,擅长刻画人物。
④《左传》擅长描写战斗,描写大场面。
答:
5.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见《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依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月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
(2)其次方面:
(3)第三方面: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①,郑武公②娶于申③,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行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 ①初:当时,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②郑武公:名掘突,武为谥号。③申: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武,指其丈夫武公的谥号,姜,指其母家之姓。⑤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