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用穿刺技术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35
穿刺有几种技术操作方法
穿刺是一种医疗操作方法,用于获取体液、组织或细胞样本,或进行治疗。
根据具体的操作部位、目的和器械,穿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技术操作方法:
1. 皮下穿刺(Subcutaneous Aspiration):通过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穿刺,用于抽取局部积液或注射药物。
2. 关节穿刺(Joint Aspiration):用于获取关节腔内积液样本,或注入药物到关节内。
3. 空心针穿刺(Needle Biopsy):使用空心针穿刺目标组织或器官,抽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4. 空心针抽吸治疗(Aspiration Therapy):使用空心针抽出体内异常积液,缓解相关症状。
5.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ion):用针穿刺骨髓腔,抽取骨髓液或骨髓组织,用于疾病诊断。
6. 细胞学穿刺(Cytology Aspiration):用于抽取细胞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辅助疾病诊断。
7. 空气穿刺(Air Aspiration):通过空气注入和抽出,测试各种体腔内的空气有无。
请注意,这仅是一些常见的穿刺技术操作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根据不同情况和医疗需要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并遵守相关的消毒、无菌操作和安全规范。
临床常用诊疗穿刺在临床医学中,诊疗穿刺是常见的一种医疗操作,用于获取体液、组织等样本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过程。
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诊疗穿刺技术及其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
一、腹部穿刺技术腹部穿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获取腹水、胸水等体液进行分析。
其中,腹水穿刺是常见的一种技术,常用于明确腹腔内炎症或肿瘤等病变的诊断。
在进行腹水穿刺时,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位,并通过无菌操作插入穿刺针,从而获取腹水样本进行化验。
二、胸腔穿刺技术胸腔穿刺技术是用于获取胸腔内液体或气体样本的常用方法。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胸腔积液、气胸等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医生通常会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位,并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以减少穿刺风险并提高准确性。
三、关节穿刺技术关节穿刺技术常用于临床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通过关节穿刺可以获得关节腔内液体样本,通过化验和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诊断分析。
关节穿刺一般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位,并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操作。
四、胃肠穿刺技术胃肠穿刺技术主要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胃肠穿刺可以获取胃肠液、血液等样本,辅助医生进行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胃肠穿刺的操作需要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五、脑脊液穿刺技术脑脊液穿刺技术是用于诊断脑脊液相关疾病的重要方法,如脑膜炎等。
医生常通过脊椎间隙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用于进行脑脊液压力、化验和细菌培养等检查。
在进行脑脊液穿刺时,医生需要严格掌握穿刺技巧,并确保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
总结:诊疗穿刺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同的穿刺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操作要点,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诊疗穿刺技术,医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病情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内三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目录一、胸膜腔穿刺术二、腹腔穿刺术三、骨髓穿刺术四、腰椎穿刺术五、导尿术1一、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1主要作用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状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3忌讳症状1﹒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分歧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散布,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35操作步骤体位患者取座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座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挑选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穿刺的名词解释穿刺,是一种医学领域常用的检查或治疗手段。
它通过用细长的器械插入人体组织,达到获取样本、观察情况、放置引流管等目的。
穿刺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和病患的症状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
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常见于内科、外科以及放射学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穿刺方式及其用途。
1.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针穿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穿刺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中。
医生使用较细的针头直接穿刺体表、结节或肿块等部位,吸取组织或细胞样本。
这种穿刺操作一般不需要进行麻醉,对患者来说相对较为轻微和不适。
通过细针穿刺,医生可以采集到病理状态下的细胞或组织,从而帮助明确诊断。
例如,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细针穿刺能够通过细胞学检查,判断结节是否为恶性。
2. 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是一种介于细针穿刺和开放手术之间的检查方法。
它通过一种较大的针头穿刺入体内,获取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相比开放手术,穿刺活检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优点。
穿刺活检可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检查,如肝脏、乳房、肺部等。
这种方式在明确诊断以及评估治疗方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腰穿(Lumbar Puncture)腰穿是一种将针管插入腰椎间隙进行造影或采集脑脊液(脑脊髓液)样本的方法。
它常用于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
腰穿可以通过检查脑脊液的压力、细胞和化学成分,了解脑脊液系统的状况。
此外,穿刺还可用于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关节穿刺等部位。
种类繁多的穿刺术提供了不同的临床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疗过程中。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判断穿刺的位置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到重要器官和组织。
此外,队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尽管穿刺是一种常见且安全的技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穿破器官或血管等。
因此,在进行穿刺前,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个体情况等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可能的风险和效益。
胸膜腔穿刺术一、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抽气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4、胸腔内注射药物。
二、禁忌症:(1)出血素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应在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3)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4)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三、准备工作1、术者备白衣、帽子及口罩。
2、取得患者的同意:应让患者了解胸穿抽气、抽液术的目的和必要性,了解穿刺过程,消除其顾虑;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进行胸部叩诊,明确气胸或胸腔积液的量,选择胸腔穿刺点,并进行血压、脉搏的测量并记录。
4、消毒物品(2%碘酊、75%酒精棉球、镊子、持物钳、换药碗),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无菌手套2付,一次性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各一支、无菌胸穿包(内含洞巾一块、无菌纱布数块、止血钳1个、胶皮管及穿刺针2个),送检胸水样本的容器(如试管、玻璃瓶等),胶布。
盛放胸水的容器(如量筒),近期X光胸片。
5、确认利多卡因皮试阴性。
四、操作方法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部位,胸液多时一般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气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外侧,或腋前线第4肋间)。
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并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无菌洞巾。
4、用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的下一肋骨上缘自皮肤至壁层胸膜逐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穿刺点处注射一皮丘,然后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吸确认针尖不在血管内时推入麻药,直至壁层胸膜。
5、连接穿刺针与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夹闭胶皮管,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垂直于胸壁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由助手接上50ml 注射器,术者松开血管钳,助手缓慢抽取胸水,将液体注入试管、玻璃瓶中送检,余者注入盛胸水的容器(传染性疾病的胸水需放置84消毒液,84消毒液与胸水的比例为1:20,即消毒浓度为2000mg/L),并计量。
常用穿刺术(一)胸腔穿刺术【适应范围】1.为检查积液的性质,协助临床明确病原诊断。
2.放液以减轻积液所引起的压迫症状或用于积液难于吸收时。
3.为治疗目的的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操作方法】1.病人反坐于靠背椅上,两手平放在椅背上;头部伏于前臂。
不能起床的重病患者可取半坐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以胸部叩诊最实处为穿刺部位。
一般常用肩胛角线或腋后线第7-9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1%普鲁卡因在穿刺点的下一肋骨上缘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将针尾上连接三通活栓(需将胸腔相通处关闭)或套有橡皮管(需将管口用血管钳关闭)或套有橡皮管(需将管口用血管钳夹闭)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麻醉点缓慢刺入,待针锋抵抗感消失时,即表示已穿入胸腔。
取注射器接通活栓或橡皮管处,转动三通旋钮或取下血管钳胸腔相通,然后再抽取胸腔内积液。
上述操作可重复进行,直至所需胸水量为止。
5.积液盛于消毒量杯内,以记录液量,送检或培养。
6.放液毕即拔出穿刺针,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操作中应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与反应,一旦头晕、面色苍白、汗出、心悸、胸部压迫、剧痛、连续性咳嗽或昏厥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并做相应处理。
2.放液不可过多、过快。
首次量不超过600ml,以后亦不可超过1000ml。
诊断性抽液50-100ml 即可。
3.穿刺或抽液时,应注意严密消毒、无菌操作和防止空气进入空腔。
(二)腹腔穿刺术【适应范围】1.为检查积液性质,协助临床明确病原诊断。
2.解除大量腹水所引起的严重压迫症等3.腹腔内给药。
【操作方法】1.想让病人排尽尿液以免损伤膀胱。
2.扶患者坐于靠背椅上,或取半坐半卧位,或平卧位稍向左侧倾斜。
3.穿刺以叩诊最实部位为准,穿刺点常位于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相交处。
几种常用的内科穿刺作者:王虎生来源:《祝您健康》1984年第04期医生看病,除了问清病情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外,为了帮助诊断和治疗,有时还需进行某项穿刺手术。
可是不少人对此顾虑重重。
现将内科常用的几种穿刺作如下介绍,以释疑窭:一、胸腔穿刺。
发现了胸腔积液,为了弄清病原时需作胸腔穿刺;渗出性胸膜炎,有时需穿刺放液并可同时注入药物,胸腔积脓时,穿刺以抽脓,并注入药物来配合全身治疗,发生气胸影响正常呼吸时,为了抢救,也要及时进行穿刺抽气。
穿刺前常需先作超声波和X线检查。
抽液常取坐位,抽气常取半卧位,咳嗽剧烈者可服一片可待因,精神比较紧张的可用些镇静剂。
穿刺后,尽管感觉轻松,也应卧床休息数小时。
胸腔穿刺是很安全的,偶可发生空气进入胸腔的情况,只要医务人员认真操作就可避免。
即使有点空气进去也不要紧,过去还用人工气胸来帮助治疗肺结核空洞呢!比较严重的是极少数胸膜过敏的人,接受穿刺后,中途会突然产生苍白、冷汗、休克等危急症状,但经医生及时处理可很快恢复,这样的病人一般不宜再次穿刺。
二、腹腔穿刺。
对于确有腹水而原因不明者;大量腹水造成呼吸困难或严重胀痛且利尿无效者,需腹腔内给药配合全身治疗者,需作腹腔内充气X线造影检查者,均要进行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只要选准部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穿刺,是十分安全的。
穿刺前必须排空尿液,有时需先作超声波检查。
病人常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穿刺中放液速度不宜过快,不能要求一次放过多腹水,特别是第一次更要小心,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偶有中途发生晕厥或大出血者,应立即停止放液,让病人躺下由医生作相应急救处理。
穿刺后要静卧休息数小时。
三、骨髓穿刺。
凡是怀疑血液系统有病,就必须查查造血的基地——骨髓。
如严重贫血或血色素过高,白细胞数值过低或过高等,怀疑某些原虫病或细菌感染,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或癌肿转移到骨髓等,都得进行骨髓穿刺。
有时一次不行要反复进行穿刺。
至于骨髓移植,还得分别给两个人做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