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管穿刺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88 MB
- 文档页数:10
静脉穿刺导管技术操作流程一、概述静脉穿刺导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它用于建立静脉通路,以供给药物输液、血液采样和监测等目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静脉穿刺导管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后续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操作者身份,核实患者信息,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获得同意。
2. 准备所需器材:消毒液、无菌手套、无菌巾、消毒海绵、穿刺针、引导针、穿刺导管、透明敷料、透明导管固定贴、止血贴等。
3. 准备必备装备:血压计、心率监护仪等。
4.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手腕、手背、前臂或肘窝。
三、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1. 让患者取适当的姿势,如平卧或半坐位。
2. 用清洁水和肥皂为患者清洁穿刺部位,随后用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3. 使用无菌巾将患者周围的毛发覆盖住,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
2. 操作步骤1. 穿戴无菌手套,戴好面罩和帽子。
2. 打开手术包,注意不要触摸无菌物品的非无菌部位。
3. 取出所需的穿刺针、引导针和穿刺导管。
4. 必要时用无菌巾固定患者周围的皮肤,以保持穿刺部位的张力。
5. 使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小心地找到适当的位置,注意不要穿透血管。
6. 缓慢推进引导针,并观察出血情况,直到血液返回。
7. 将穿刺导管通过引导针插入静脉,同时移除引导针。
8. 注意检查导管是否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并确保导管与患者的皮肤贴合紧密。
9. 使用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确保导管周围的固定贴能够牢固粘贴。
10. 整理好周围的物品,记录穿刺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3. 后续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是否有渗血或感染的迹象。
2. 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透明敷料。
3. 监测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或脱落。
4. 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
5. 患者解除导管时,注意按规范处理穿刺导管和相关废弃物。
四、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操作流程,可以清晰地了解静脉穿刺导管技术的操作步骤,加强对相关器材的了解和正确使用,减少操作风险,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技能操作指南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一、目的监测心脏填充之压力及输液。
二、适应证1.外周静脉通路不易建立或不能满足需要。
2.长期性给药(营养治疗、化学治疗),长期给予抗生素。
3.需大量或快速输液。
4.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5.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在进行重大手术,估计可发生大量液体丧失或失血时。
6.空气栓塞风险较大的外科手术,如坐位下实施颅脑手术的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可用于吸出心腔内的气体。
7.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
8.经中心静脉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患者。
9.需注射较刺激或具腐蚀性之药物或高张溶液时。
三、禁忌证1.上腔静脉综合征,不能通过上肢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压力测定。
2.凝血功能障碍是相对禁忌证。
3.近期安装过起搏器的患者最好在4~6周后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
4.穿刺部位感染。
四、中心静脉置管前的准备1.器械准备: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内有:注射器、穿刺针、J型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皮肤扩张器、平头压力探针);孔巾,纱球,1%碘酒,75%酒精,消毒钳,皮针、丝线、输液套装(输液管、250ml生理盐水),无菌手套。
2.患者准备:穿刺部位局部备皮,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3.压力监测装置的准备:包括压力袋、肝素盐水、压力管道和管道冲洗装置,换能器和监测仪,检查管道连接旋钮和开关的位置,管道充液并需排空气泡,连接监测仪、使用前应调节零点。
调节零点时,打开测压口通向大气,在监测仪上选择压力调零按钮。
调节零点后,测压口通向患者端,做好测压准备。
五、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法(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采用前路、中路和后路。
虽然进路各有不同,但操作技术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以采用的右颈内静脉中路插管技术为例加以说明。
1.患者的体位:平卧、头低150-200,屈氏位,右肩背部略垫高,头略转向对侧,使颈部伸展(图36-1)。
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液进行监测、采集样本或输注药物。
在进行动脉穿刺置管之前,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入条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本文将就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进行探讨。
在医学领域中,准入条件是指进行某项医疗操作或治疗之前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对于动脉穿刺置管而言,准入条件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生理状态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首先,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和筛查,可以有效地预测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准入条件的制定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其次,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的具体内容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液凝结功能、血管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并决定在哪种特殊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或采取额外的措施。
综上所述,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障。
通过科学地制定和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接下来的章节将更详细地探讨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的定义、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准入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总结。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展开讨论,通过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全面阐述该主题。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动脉穿刺置管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方法,用于获取动脉血液样本和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动脉穿刺置管准入条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进行论述。
第一个小节(2.1 动脉穿刺置管的定义)将详细介绍动脉穿刺置管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皮肤消毒、穿刺技术、导管选择等方面。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最新技术进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给予大量的药物输注、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和采集血液样本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最新技术进展。
一、导航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手眼协调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而导航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实时图像引导,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
二、超声引导技术的改进超声引导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辅助工具。
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血管位置和穿刺点。
例如,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Seldinger技术)可以通过长针可视化技术,实现直视下穿刺,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三、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穿刺针的导向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减少穿刺操作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制备纳米材料的穿刺针,使穿刺位置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减少疼痛和创伤。
四、磁力引导技术的发展磁力引导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辅助工具。
通过植入磁性芯片,可以通过磁控设备的控制,引导穿刺器具到达血管准确位置。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实时监测穿刺器具的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
五、全髋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全髋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新型的置管术,相比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其穿刺点更低,相对更容易操作。
全髋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用于复杂解剖结构、无锁骨下静脉通畅或锁骨下静脉异常情况的患者。
六、穿刺针的改进与创新传统的穿刺针在形状和材料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准确定位和稳定操作。
目前,有关科研人员通过改进穿刺针的形状和材料,提高了穿刺针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导向性和稳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动脉穿刺术)
【目的】
取血做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做细菌培养。
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等。
【穿刺血管】
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舷动脉、股动脉。
【准备工作】
用物与静脉穿剌术相同。
【操作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做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示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问垂直穿入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拨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巧桡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
在进行桡动脉血气分析之前,需要进行穿刺技巧的培训和掌握,并且注意术前准备和穿刺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巧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术前准备:1.检查医嘱和病人病历,了解医生要求和病人的相关情况。
2.备齐所需的穿刺工具和试剂,如血气分析仪、消毒剂、注射器、针头、试管等。
3.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4.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穿刺技巧:1.预备穿刺部位:选择患者尚有手活动能力的一侧手腕的桡动脉处为穿刺部位。
可以通过观察动脉搏动、动脉的位置和轮廓等来确定。
2.术者站于患者侧面,与桡动脉保持90度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接触到血管。
3.用洗手液和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和穿刺部位消毒,保证穿刺区域的清洁。
4.术者戴上无菌手套,并使用酒精球涂敷消毒剂。
5.将穿刺用的针头和注射器充分消毒,并将适当大小的针头与注射器组装好。
6.用无菌针头穿刺桡动脉,尽量避免扎中神经。
正常情况下,应感到动脉的搏动。
7.穿刺时要求病人保持手部肌肉松弛,可以通过停止握拳放松手部肌肉。
8.缓慢推入针头,并留意注射器内是否有血液进入,表示已成功进入桡动脉。
9. 把适量的血液抽入注射器中,一般需5ml左右,根据医生要求可以视需要调整。
10.从针头中拔出,将血液转移到试管中,注意不要接触到外壳部分,以免污染血样。
11.在试管中加入抗凝剂,轻轻倒转试管,使其充分混合。
12.标记血样的类型和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性和追溯性。
13.彻底洗手和处理穿刺用具,保持无菌和安全。
注意事项:1.在进行穿刺时,要求术者熟悉手的解剖结构和动脉的位置,避免扎伤神经和其他血管。
2.穿刺过程中要求术者手法轻柔、细致,避免过度插入和创伤血管。
3.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针头和注射器,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小讲课记录学习日期主讲人记录人题目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临床静脉输液穿刺持针手法、选血管、控制滴速、更换液体、输液观察、护理、拔针及康复技巧和要点总结在静脉输液完毕后需要拔针,拔针操作《基础护理》上说先关闭调节器,再撕胶布拔针,临床工作中发现如果先关闭调节器再撕胶布拔针,会出现很多回血,有时还会发生渗漏;临床操作上为避免回血一般先撕胶布再拔针。
1、先撕胶布,然后迅速拔针,关调节器。
2、先撕胶布,然后迅速拔针,不关调节器。
3、先撕第一条胶布和第二条胶布,关调节器,然后迅速拔针。
3、直接撕胶布,撕好了之后固定针头的手反折接近针头的输液管,然后迅速拔针,最后关调节器。
4、调节器可以先关三分之一,然后开始撕第一条胶布和第二条胶布,在撕除固定针柄的最后一条胶布后,完全关闭调节器,迅速拔针。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总结如下:持针手法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
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选血管技巧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教程动脉穿刺术一、教学大纲【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动脉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操作步骤。
3.掌握动脉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4.掌握动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动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常见动脉穿刺部位的介绍:桡动脉、股动脉等。
3.动脉穿刺物品准备。
4.不同穿刺部位的穿刺、放置留置管的手法和操作步骤。
5.动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6.动脉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生【自学内容】血管造影、冠脉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相关内容【思考题】外周动脉测压常选择哪些位置?换能器的放置高度?二、教材【目的】为监测动脉血相关指标、检测动脉血压、血管造影及其它相关疾病治疗进行单次性穿刺、放置套管针、动脉导管术、动静脉瘘等技术。
【适应证】1.严重休克的急危重病人,经静脉快速输液后情况未见改善,需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提高有效血容量。
2.各种需检查和监测动脉血气的情况。
3.手术、麻醉及急危重症病人需连续监测动脉血压。
4.特殊检查和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或注射抗肿瘤药物,行区域性化疗治疗、心脏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等。
【禁忌证】1.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慢性严重心、肺或肾疾病、晚期肿瘤等不能耐受者。
3.穿刺局部有感染者。
4.穿刺动脉有痉挛、血肿、动脉瘤或血栓形成。
5.动脉闭塞或由于纤维疤痕等因素导致穿刺困难者。
【术前准备】1.操作者熟悉病人病情,掌握本操作的技术。
2.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操作简要过程,取得理解,争取清醒病人的配合。
3.如果部位需要,可进行局部备皮。
4.物品和器械准备。
口罩、帽子、无菌手套2-2.5%碘酊,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消毒棉签(球),无菌纱布清洁弯盘、橡皮塞、试管、笔、砂轮动脉留置导管(内径1.1mm),导引钢丝(内径1.1mm)、金属穿刺针(内径1.1mm)、三通、套管针(成人20G,儿童22G或24G)、无菌注射器(5ml)、小切开包(无菌持物钳,)延伸连接管、加压装置、测压装置0.1%肾上腺素、抗凝剂(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洗液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
指南概述:中心静脉穿刺术的最新临床指南引言中心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许多临床场景中被广泛使用。
它通过将导管插入大静脉,为给药、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提供便利。
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医疗界积极探索并制定了中心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心静脉穿刺术的最新临床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操作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中心静脉穿刺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长期输液(如化疗)、特殊液体要求(如高渗液)、血液透析、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和输血等。
禁忌症方面,对于存在血液凝固功能障碍、血栓性疾病和近期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术应当谨慎使用或避免。
二、操作前准备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仔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其次,严密检查器材,如穿刺针、引导线和导管等,确保其完好无损。
最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慎重选择,并与患者沟通和取得充分的同意。
三、操作步骤1. 消毒与无菌操作在操作前,医务人员必须正确执行手部消毒和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洗手液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并采用无菌巾盖住操作区域。
2. 麻醉与定位使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感。
然后,通过超声或解剖标志物等方法,准确定位中心静脉穿刺点,并进行标记。
3. 血管穿刺使用无菌操作的穿刺针,将穿刺点与中心静脉相连。
应用适当的技巧和角度进行穿刺,确保成功进入血管。
4. 引导线插入在锁定合适的穿刺位置后,将引导线插入血管,再将穿刺针从引导线中拔出,保留引导线在血管内。
5. 导管植入与固定通过引导线,将导管插入血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导管顺利进入所需位置。
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导管在患者体表上,确保不松脱或滑动。
四、操作后护理中心静脉穿刺术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这包括定期观察导管周围是否存在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并及时更换敷料。
还应注意导管的安全性和通畅性,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松动或堵塞,确保患者充分受益。
静脉穿刺技术论文:针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关键词] 静脉; 穿刺静脉穿刺技术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
现将文献中针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综述如下:1 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1.1 局部血管扩张法1.1.1 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张秀兰等[1]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1.1.2 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李波[2]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分钟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和扩张。
程丰薇等[3]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于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分钟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
冯敏等[4]研究探讨出用2%的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者,作了50例次应用,一次性成功38例。
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以及烦躁者。
1.2 扎两根止血带法马俊英[5]报道,在肘关节及腕关节上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经6000多例儿童的临床实践,一针见血率达到99%。
认为扎两根止血带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以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1.3 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姚学娜等[6]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出两种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为1209例血管弹性较好的患者行静脉穿刺8984次;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为2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634次,成功率较高。
静脉穿刺标准操作及部分理论知识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
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的要素。
穿刺一针见血,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最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最基本、最需要的基础护理的照顾,使病人从内心体会到一种对护士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因此,本文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病理、生理特点,对穿刺部位、穿刺针、穿刺技巧等进行了综述。
1 心理因素1.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对于静脉穿刺,病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情,使血管收缩,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因此,在穿刺的同时,边操作边与病人交谈,关心其病情及生活,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卫生宣教,言语诚恳,态度和蔼,设法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提高痛阈值,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2 操作者自身情绪的调整护士的情绪不仅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影响自身操作的水准发挥。
护士情绪波动时,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8.2%,稳定时其成功率为81.4%。
因此,护士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旦进入角色,应将一切烦恼置于脑后,调整好心态,保持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以应有的镇静、果断、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减少失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 选取合适的静脉2.1 选取的一般原则合适的静脉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选取时一般从远端开始,采用活动肢体、手指触摸、拍击、局部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
穿刺时宜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同时应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2 对于血管不充盈的病人对于血管不充盈的病人,先给病人扎紧止血带,再挂瓶排气后,松开止血带,片刻后,再次扎紧止血带,这样,血管很快就充盈起来。
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局部涂扩血管药物,也有很好的效果。
刘安琴等经过应用研究证实,局部涂2%的山莨菪碱后再穿刺,使局部皮下浅静脉迅速扩张,且经皮肤吸收好,无明显不良反应[1]。
中心静脉穿刺术[适应证]1.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
2.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
3.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性药液者。
4.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患者。
5.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的患者。
[禁忌证]一般禁忌证包括穿刺静脉局部感神或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目前在ICU中多采用导引钢丝外置管法(Seldinger法)。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穿刺进路的方法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2种。
1.锁骨下路(1)体位: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15°~25°,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人,而不致误人颈内静脉。
(2)穿刺点选择: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1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怕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3)操作步骤①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②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者的体形有关)。
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
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
在撤针过程申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③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换用穿刺针置管,穿刺针方向与试探性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穿刺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