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听力》课程标准-对外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1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向非汉语母语者传授汉语的过程,涵盖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大纲旨在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活动。
具体目标如下:1. 听力: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日常对话和相关主题的讲座,能够理解基本的口语表达;2. 口语: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 阅读: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获取相关信息;4. 写作: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情况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5. 翻译: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听力: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主题,通过录音、对话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听力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基本的口语对话和简短的讲座,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2. 口语:以日常交流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口语训练等形式进行口语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对话,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 阅读:以简单的文章和故事为主题,通过课内练习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进行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并能够获取相关信息。
4. 写作:以个人信息、事物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功能,并能够写一篇简短的说理文章。
5. 翻译:以中文到母语的翻译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翻译训练等形式进行翻译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听力测试、口语考试、阅读理解、写作作业和翻译练习等。
入门汉语听力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入门汉语听力课程是对外汉语课程中的专项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年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级汉语听力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的分辨能力,初步掌握1000左右词汇和100个左右语法项目。
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使其具有基本的运用汉语的能力,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交活动的需要。
(一)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入门汉语听力课程的教学大致分为语音、语法和语汇三个阶段。
语音阶段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声母、韵母、音节、声调、轻声、儿化及变调、语调等主要的发音技能,并能听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为能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语法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
语法阶段通过听力理解中的会话,以句子为基本的技能训练单位,进行语法结构、意义上的教学。
通过听力会话课文来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使学生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句子或语段,具备初步的会话能力。
语汇阶段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短文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训练成段听写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语言听力的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二)实施说明1.入门汉语听力课程共计68学时;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零起点的学生,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听力能力;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4.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与内容不相关的部分可自行安排讲授顺序;5.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多手段教学。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无(四)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教材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汉语晚会和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
(五)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入门汉语听力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重点考核学生的听力技能和汉语运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案模板:听力教案引言本教案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而设计的。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介绍一套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听力教学模板。
这些模板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汉语对话,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口头表达。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以及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将能够:•听懂简单的汉语对话。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相关的口语表达。
•加强对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
•手机或电脑设备用于播放录音。
•和学生交流使用的标志语。
教学流程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到的相关内容,并复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步骤2:听力练习•在PPT上展示相关的图片,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图片。
•播放一段对话录音,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回答问题。
步骤4:口语练习•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步骤5:矫正错误•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后,指出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并纠正。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讨论和问答,增加他们的互动和口语表达机会。
步骤7: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进步。
教学延伸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听力训练:•听取不同类型的汉语录音,如新闻、音乐、电影等。
•参加语言交流活动,与中国人交流并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学,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
结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以及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级听力》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8101003适用班级留学生零起点及初级水平课程类型听力学分数 4学时数120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听力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初级阶段学生的听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汉语的接受能力。
听力课的训练要点一方面要关注汉语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则重在专项训练学生听的技能,实现培养学生对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统一。
2.教学目的初级阶段结束时,学生基本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60到180个字,生词不超过2%,新语法点不超过1%的非图象性语言材料。
理解正确率应达80%以上。
除此以外,学生进入到日常生活环境中时,能有效地融入语言环境,听懂基本会话的话语表达,以为更好地开展相关话题的语言交际活动而服务。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后续课程:《初级听力II》《中级听力I》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么书君,《初级听力I》,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么书君,《初级听力I文本及答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三、大纲执行说明1.本大纲规定的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讲课顺序可根据选用教材进行调整;2.本课程大纲规定是标准学时,可根据实际执行时学期长短、学生水平作适当调整;3.本课程大纲根据实际情况将适时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一、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为主的教程。
在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各项听力技能,如泛听、跳听、选重点听等等,并将听与说和听与记的技能有效结合起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打下听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吸收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新成果,特别是有关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光盘、教学实例,并结合适当的讨论和练习进行讲授,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及辅助资料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展示等等,并利用对外汉语教学光盘、磁带、实况录像等辅助教学。
《汉语听力》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汉语听力》是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必修课,着重听的基本技能学习与培养。
通过不同话题选择听力材料,帮助来华留学生掌握与本课话题相关的生词、语言点、重要结构、表达方式,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成分听懂语言材料,结合口语练习,实现交际目的,以使来华留学生每次都有每节课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汉语听力》是国际学院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开设一年,周课时4,总计136课时。
(二)课程定位《汉语听力》是为提高来华留学生听力水平所进行的课程,在进行“听、说、读、写”教学中处于先行位置,并与其他基础课程相辅相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起重要支撑作用。
《汉语听力》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来华留学生听懂所给材料,培养和提高来华留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达到沟通交流的教学目的,绝非只重复地播放课文录音。
本课程紧密依据国际项目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实效性,扩充选择与来华留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的活动有直接联系的话题、功能和语言要素进行教学,尽量使来华留学生在每一个单位教学时间里都能及时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汉语听力》课程设计以对外汉语教育方法为指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本课程依据国际汉语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教学设计上,扩大学生“听”的范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课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而不依赖母语这根拐棍。
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听力的训练也从知道拼音、字词、句意,到能够把握段落大意、概括篇章中心,而且既要能听懂口头语言也能听懂书面语言,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使用语言是一定要考虑社会交往的意义。
在听力训练时,精听和范听结合。
与此同时,课外的“听”力训练也同样不可忽视。
2.在教学内容开发上,从声母、韵母和声调基础入手,同时涉及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等交际活动,包括问候、数字、时间、购物、交通、饮食、爱好、方位、住宿、生活服务、健康医疗、天气、服装、人物描写、留言核实以及计划和安排等交际活动。
每课课文都包括单句解释、一问一答对话听解、对话听解和短文听解四个部分。
3.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听解内容由短到长,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呈阶梯状增加难度,更好地适应了学生逐步提高汉语听力水平的需要。
4.在课程教学组织上,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提倡“耳口并用”,在训练中除了听之外,还要多说、多朗读,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5.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注重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的优秀教材,同时注重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源的建设。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聊天问答式”教学把以往课堂单纯的“听”力教学反复听录音,变成“听”的能力的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结合重点词的讲解,也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听”的兴趣,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听力的课堂中。
2.趣味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媒体优势,丰富教学手段,行之有效地运用网络、电影、电视节目中的音画,有效地把视与听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听的实践,视频能够帮助促进学生的理解,画面与声音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听的乐趣,增加成就感。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来华留学生能够掌握与本课话题相关的生词、语言点、重要结构、表达方式,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成分听懂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综合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动能力以满足他们进入中级阶段或进入其他大学学习专业的需要,实现交际目的。
(二)知识目标初级阶段听力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来华留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针对听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及一般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定的一年级的标准。
1.语音方面,能够用正确的汉语普通话发音,读音正确清晰。
2.语速方面,语句连贯,停顿有条理,语速适中。
3.词汇方面,能够理解和运用日常生活词语,能理解常用词语的意义。
4.语法方面,语法语序基本正确,不妨碍表达,能听懂别人的说话。
5.使用方面,能够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使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会话,甚至能够自由的运用常用的社交句子。
(三)能力目标听力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听力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词语听力为重点,穿插进行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
从长远来说,它是来华留学生用好汉语的关键之一。
1.应用汉语交流能力:留学生通过听力等多方面学习和实践,能够听懂对方表达意思,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掌握基本的日常交际技巧,用汉语进行得体、流利的交流和沟通。
2.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首先要自我认真分析,切勿直接依赖老师,可根据老师简单的提示来解决问题,以此加深记忆。
3.积极探索求知的能力:留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感知,有意识的从沙龙、校园广播活动、听歌、唱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看原声电影等方面汲取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沉浸到积极探索的氛围中去。
4.互帮互助合作能力:留学生的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指导师生共评的方式,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
(四)素质目标1.与他人进行积极而有效地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听说能力,不怯生,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
2.学会在不同语言环境下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尊重他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
3.发展每个留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位留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师任职要求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一)校内教学及实训场所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以大量的听力音视频资料,所以希望设置网络设备,配备相关语音教学软件平台。
(二)校外实践条件纸介教材(配磁带、光盘)、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教学资源库。
八、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在让留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之前先让其接触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尽可能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酌量减少使用英语的汉译素材。
通过让留学生接触大量的听力及文字材料,增加语言输入,然后经过模仿、训练达到对语言的自由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音、语调、朗读、复述等。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积极改革传统做法,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业绩观,按照课程标准,积极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3.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型的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和发展,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即不组织期末闭卷考试,课程成绩取决于过程考核,具体分为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和随堂测验(占总成绩的60%)。
定期进行随堂测验每个学期不少于五次。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1.教材:目前课程的主教材选用的是《汉语听力速成》(2011年,主编:毛悦),建议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更具实践性的教材。
2.辅助以汉语歌曲添加学习乐趣。
(四)教学资源建议与利用建议1. 来华留学生所需教材建议使用正规语言性出版社编写,并提出对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和创新、渗透人文精神等方面要求的教材,如HSKhanyu水平考试书系等。
2.有用的学习中文网站拼音/tools/converter-pinyin-unicode.html笔画网站.tw/characterQueryResult.do?word=%E4%BD %A0拼音网站/index.asp快乐汉语/lm/kuailehanyu/快乐学汉语/program/happychina/02/index.shtml中国形象宣传片/汉字介绍/watch?v=6HH7-v8Tv2s&feature=related&safety_mode=true& persist_safety_mode=1&safe=active/watch?v=x4QxN0OE7b4&playnext=1&list=PL4C4EEA73C8D78C7 4&safety_mode=true&persist_safety_mode=1&safe=active/watch?v=C44y_y8YIZU&feature=related&safety_mode=true& persist_safety_mode=1&safe=active/watch?v=1f9q543czTY&safety_mode=true&persist_safety_m ode=1&safe=active/show/u3O1me0uUrsD3w6Y.html九、附录(一)声母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
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1.现在的21个声母(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①双唇音:b p m(3个)②唇齿音:f(1个)③舌尖前音:z c s(3个)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⑥舌面音:j q x(3个)⑦舌根音:ɡ k h(3个)(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颤动和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根据“阻碍方式”分类如下:①塞音:b p d t ɡ k(6个)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④鼻音:m n(2个)⑤边音:l(1个)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分类如下: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②浊音(颤动):m n l r (4个)根据“气流的强弱”分类如下: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②不送气音:b d ɡ z zh j(6个)另外,21个辅音声母总起来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四个方面去描写,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形成各个声母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