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的感动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87 KB
- 文档页数:2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14篇)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篇1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薛法根老师在上《螳螂捕蝉》第二课时,大气而不失精细,轻松而富有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又颇多启迪。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笔者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落实解决:(1)默写四组词语(分别是: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③)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导演。
小学语文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作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地里学习,面对着摄像机和这样一个环境,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谁来谈一谈?生1:比较紧张。
师提示:我想……生1:我想,这里是拍摄的地方,会出现在电视里,非常紧张。
师:比较紧张!不过千万不要紧张!好吗?生2:比较兴奋。
师:你的心里此刻在想什么?用我想来说话。
生2:我想,上课的时候会很开心。
师:那你们猜一猜邱老师此刻在想什么?用“邱老师想”来说一说。
生3:邱老师应该在想……师:邱老师想——生3:邱老师想也是很开心罗,很兴奋。
师提示:那你觉得邱老师今天在这里最大的想法就是把课上得——生3:上得好!师:上得很精彩,是吗?生3:对!生4:我希望邱老师这堂课能比平时上得更好一些,邱老师也是这样想的。
师:恩,邱老师也是这样想的。
【评】开课前的聊天简洁有效,不仅仅化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为开课作好了有效的准备,可谓“直奔中心”。
教师切入巧妙,其时学生并没有感觉到这已经是今天教学的话题,所以他们显得轻松愉快。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中,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教育效果就愈大。
”这是教师“无痕教育”思想的体现。
开始上课师:(走回讲台)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上课!生齐:老师,您好!师:请坐下!刚才在上课以前,同学们用“我想”、“邱老师想”说话时所表达的其实就是人的心理活动。
把心理活动继续下来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齐读)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很重要,但在写作文的时候又常常被我们忽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掌握它。
老师先出示几段心理描写的例子,请同学们读一读。
(播放课件)【评】课一开始,目标指向十分明确。
简短的开课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样就能提醒学生接下来的课可得认真听,好好学。
父爱之舟薛法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薛法根的诗歌《父爱之舟》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深入解读薛法根的诗歌《父爱之舟》。
2.诗歌分析:探究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蕴。
3.诗歌创作:启发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表达对父爱的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步:诗歌欣赏(20分钟)教师播放《父爱之舟》朗诵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声音和韵律。
然后,教师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跟读,使学生在朗诵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第二步:诗歌解读(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探究薛法根是如何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赞美的。
2.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行数、韵律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探究薛法根的用词和修辞手法如何突出诗歌的情感。
第三步:诗歌创作(60分钟)1.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诗歌创作形式,如五言、七言绝句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作形式。
2.学生进行父爱主题的诗歌创作,可以仿写《父爱之舟》或自由发挥,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步:诗歌朗诵(20分钟)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诗歌进行朗诵,展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创作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通过诗歌欣赏、解读和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薛法根的诗歌《父爱之舟》并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创作环节,可以更加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并表达对父爱的独特理解。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爱,并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父爱之舟薛法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薛法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薛法根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他所提倡的父爱之舟教育理念,旨在引导父母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本篇文章将介绍薛法根在课堂实录中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1. 教学目标目标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父爱,明白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目标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对父爱的需求,并学会表达感激。
目标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 教学内容安排内容一:什么是父爱a. 父爱的定义及其重要性b. 父爱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内容二:父爱表达与感激a. 学生对父爱的感受与认识b. 学生如何表达对父爱的感激与尊重c.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内容三:家庭教育与独立思考a.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b. 学生个体思考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c. 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建议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方法一: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来深化对父爱的认识。
方法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反思。
方法三: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引入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教学手段手段一:录像观摩,让学生观看薛法根亲自讲解父爱教育的视频,加深理解。
手段二: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
手段三:写作与演讲,要求学生以课堂实录为素材,写一篇感谢父爱的文章,并进行演讲。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方式方式一:课堂讨论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观点的创新性、表达流畅度等。
方式二:学生撰写的感谢父爱的文章的选题与内容质量。
方式三:学生参与演讲的表现,包括表达的自信度、语言的流畅度等。
2. 教学反馈反馈一:即时反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反馈二:综合反馈,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改进意见。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11月13日,一个平凡的休息日,蒙蒙的秋雨还在下着。
园区星海学校的报告厅里却洋溢着欢笑和热情。
来自工业园区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正在期待特级教师薛法根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观摩课以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开始了,薛老师总是那么亲切平易,三两句就把六(2)班同学的情绪调动起来。
随着对《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内容的层层挖掘,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
他们的朗读和回答引得观摩教师频频点头。
当学生在最后把课文用薛老师的句式和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篇优美的抒情文时,观摩的教师们不禁为这位特级教师,为星海的学生们由衷地微笑起来。
课后薛老师做了短小精悍的报告,他说: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滋味的。
我上课喜欢看学生学习的姿态、眼神。
课堂时一种交往,学生的行动都是一种暗示,教学是应该顺着学生内心的需要来引导。
课要上到他心里去,话要讲到他心里去。
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就要上到学生的心里去。
就是有着这样的信念,薛老师才成为了一名语文教育的佼佼者,也让冒雨前来观摩的教师们内心涌起了热流。
这一次的观摩,让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收益匪浅。
(陆缘供稿)。
父爱之舟薛法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父爱之舟薛法根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父爱之舟薛法根的故事内容和主题,并能够在听故事后进行简单回答。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父爱的关注和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学会感恩父爱。
二、教学重点1.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学会回答关于父爱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体味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故事《父爱之舟薛法根》的录音或视频。
2.学生练习册、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父爱的表现,并讲述一些有关父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父爱的兴趣。
2.播放故事录音/视频(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父爱之舟薛法根》的录音/视频,学生认真倾听。
3.听故事后的讨论(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几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例如:薛法根为什么要帮助那些受灾的人?薛法根的行为对他的父亲有什么影响?4.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几个有关父爱主题的问题。
例如:你懂得父爱吗?你认为父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5.交流分享(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将他们的回答和想法与全班分享,促进学生对父爱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6.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父爱。
七、板书设计父爱之舟薛法根八、课后作业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父爱的故事,进行讲述和分享。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感悟文章,不少于200字。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父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达和讨论。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父爱关注不足,可以在下节课继续加强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关注和理解。
火烧云薛法根教学设计火烧云薛法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复习引入师:天空中的彩虹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位大魔术师带来的火烧云这一景象又使多少人陶醉其中。
这节课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那火烧云的瑰丽情景。
(板书:火烧云)1、什么叫“火烧云”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a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b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
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学生朗读这句话。
c评价小结: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3、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a什么是恍恍惚惚的?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看火烧云的人们会恍恍惚惚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学生自由朗读三~六自然段。
2、学生交流。
(板书:颜色、形状多快)3、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师:请你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都有哪些颜色?(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XXX色。
”这句话描述一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颜色进行归类?(三类)师: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父爱之舟薛法根教学设计引言:父爱之舟是一个富有温情和关怀的教育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薛法根教学设计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父爱之舟薛法根教学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效果。
一、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5.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的关注与参与。
二、原则:1.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2. 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活动多样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5. 倡导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内容:1. 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项目学习与团队合作: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分为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与创造实践:通过开展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4. 社会关怀与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四、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意识。
结论:父爱之舟薛法根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设定任务和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意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薛法根教学设计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中华之崛起,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也变得尤为突出。
而薛法根教学设计理念的引入,更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活力。
本文将探讨薛法根教学设计对于中华之崛起的重要性,并重点解析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一、薛法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1.1 薛法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起源薛法根教学设计是指以薛法根(Xue Fagen)为代表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
薛法根曾在教育领域多年,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线的教学设计理念,深受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
1.2 薛法根教学设计的特点薛法根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还以探究为主线,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薛法根教学设计在中华之崛起中的应用价值2.1 培养创新型人才薛法根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中华之崛起的进程中,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薛法根教学设计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诞生的。
2.2 提升国家综合国力通过薛法根教学设计,学生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将为中华之崛起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三、薛法根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3.1 课程设置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薛法根教学设计理念,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
可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和案例的研究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等,来落实薛法根教学设计理念。
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薛法根教学设计是非常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薛法根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薛法根火烧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掌握薛法根火烧云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3. 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薛法根火烧云进行地形模拟。
二、教学重点1. 薛法根火烧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薛法根火烧云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3. 在实践中运用薛法根火烧云进行地形模拟。
三、教学难点1. 掌握薛法根火烧云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2. 在实践中运用薛法根火烧云进行地形模拟。
四、教学内容一、薛法根火烧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1. 薛法根火烧云是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2. 薛法根火烧云是一种利用草原上干草堆或者秸秆堆等可燃物材料制作成的“火球”进行燃烧,以达到清除杂草、促进植物生长等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3. 薛法根火烧云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薛法根火烧云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的天气条件;(2)选择适合的地形;(3)准备好可燃物材料。
2. 制作“火球”:(1)将干草堆或者秸秆堆等可燃物材料制作成大小均匀、密度适中的“火球”;(2)“火球”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点燃“火球”:(1)在适当位置点燃“火球”;(2)将点燃后的“火球”投向需要清除杂草或者促进植物生长的区域。
4. 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引起野火;(2)操作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在实践中运用薛法根火烧云进行地形模拟1. 选择适合的地形和天气条件;2. 制作“火球”并点燃;3. 观察“火球”的燃烧过程,了解地形对火势的影响;4.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火球”的大小和数量,并再次进行实验;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地形对薛法根火烧云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薛法根火烧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薛法根火烧云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薛法根火烧云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020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薛法根的感动_0939文档EDUCATION WORD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薛法根的感动_0939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薛法根特别感激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
他说,除了母亲之外,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1992年庄老师第一次听薛法根的课,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当时,薛法根预先做了一些准备。
谁知老太太一听课就跳了起来:“你这是在上课吗?上课是不能作假的。
做人不能弄虚作假!”一瓢冷水浇得薛法根差点晕倒,恨不得立即逃走。
1994年4月在吴江上研究课。
薛法根精心准备了第二天的课――《可爱的草塘》。
晚上8点钟,庄老师让他把备课的情况说一说。
薛法根自以为准备得还不错,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草塘可爱的环节,感觉蛮好的,很得意。
谁知刚说了两句,庄老师就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草塘可爱是你叫学生想得出来的吗?这是要靠自己反复读课文悟出来的!”再说,刚开口两句,庄老师又叫起来。
就这样,从8点说到11点,全盘否定,推翻重来。
心里恨得呀……早知如此,何苦拜她为师呢!但心里清楚,她是对的。
11点开始,重新备课,到凌晨4点才结束。
8点钟上课,很成功。
这篇课文,薛法根至今背得出来,刻骨铭心哪!从此,薛法根知道,钻研教材要从学的角度出发。
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才能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
庄老师说:“什么叫做脱胎换骨?”“你不经历痛苦怎么成长?”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对的。
薛法根那时经常拿一本教材到庄老师家去,每讲一次(被痛打一次),就提高一次。
1999年之前,薛法根上的研究课,都是先过庄老师这一关。
薛法根课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文章:本文章的要紧内容是关于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_教学反思_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
认真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生:你人长得专门高、专门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生:你的头专门小。
师:头小,聪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颈项专门长。
师:颈项长好啊!天鹅的颈项多长,那是高雅!(众笑)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
因此,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
(众大笑)生:你的字写得专门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感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确实会感到专门自卑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那个词要读重音?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我”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如何样才对?课题该如何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自豪”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如何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才对”读成重音)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那个词语,课题能够如何说?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自豪”在那个地点确实是“自豪”的意思。
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能够如何说?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如此说就不对了。
(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如此说才对了。
还能够如何说?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生:我可不能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如此说差不多上对的。
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
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专门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以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为题,探讨了该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通过对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详细解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引言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是一种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在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和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 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目标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使用这种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原理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原理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教师在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4. 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步骤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力;(2) 设计问题或情境,提出挑战性的任务;(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实地考察或实验;(4)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他们的发现;(6) 整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5. 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优势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提供一个有趣和灵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4) 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6.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浪淘沙薛法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风娃娃薛法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薛法根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理解其作品《风娃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薛法根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风娃娃》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薛法根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位著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阅读:让学生朗读《风娃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风娃娃》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
4. 鉴赏:教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修辞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 交流: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诗歌作品: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从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指导。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薛法根课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_教学反思_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
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小,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那是高雅!(众笑)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
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
(众大笑)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那个词要读重音?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我”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自豪”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才对”读成重音)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
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就不对了。
(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才对了。
还可以怎么说?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
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
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感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感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感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板书:感动2.播放视频《交易》3.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二、互动交流,感受真情1.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准备与大家交流。
2.学生交流: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点拨:根据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3.引导评议:哪位同学讲述的事情打动你?为什么打动了你呢?4.小结(1)每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动的,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讲的就能更打动别人呢?(2)在我们刚才的交流中,你认为哪位同学评议得最好,好在哪里?三、从述到写,说写结合1.揭示本次习作题目——一件令我感动的事2.从题目上看,我们的习作要以什么为重要的写作内容?3.阅读范文夜已经很深了,繁星洒满了天空,它们不停地对我眨着眼睛。
我并没有睡觉,而是在床上眯着小眼,仔细地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
只见妈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用她那细腻而光滑的双手轻轻地把我的被子盖好,然后抚摸着我的脸蛋,那感觉好似一阵春风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顿时感觉心情无比舒畅。
忽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间的母爱竟是如此伟大,如此温暖!深受感动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经这么晚了,妈妈并没有睡觉,为了让我睡得更加温暖,更加舒服,妈妈牺牲了她的睡觉时间,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这里。
母爱竟是这样无私!想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装睡”的感受了,从床上猛得站起来,妈妈带着一丝诧异看着我,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睡觉,而来给我盖被呢?”“原来你没睡着呀,妈妈以为吵醒你了呢。
薛法根的感动font size="6">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薛法根特别感激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
他说,除了母亲之外,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1992年庄老师第一次听薛法根的课,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当时,薛法根预先做了一些准备。
谁知老太太一听课就跳了起来:“你这是在上课吗?上课是不能作假的。
做人不能弄虚作假!”一瓢冷水浇得薛法根差点晕倒,恨不得立即逃走。
1994年4月在吴江上研究课。
薛法根精心准备了第二天的课——《可爱的草塘》。
晚上8点钟,庄老师让他把备课的情况说一说。
薛法根自以为准备得还不错,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草塘可爱的环节,感觉蛮好的,很得意。
谁知刚说了两句,庄老师就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草塘可爱是你叫学生想得出来的吗?这是要靠自己反复读课文悟出来的!”再说,刚开口两句,庄老师又叫起来。
就这样,从8点说到11点,全盘否定,推翻重来。
心里恨得呀……早知如此,何苦拜她为师呢!但心里清楚,她是对的。
11点开始,重新备课,到凌晨4点才结束。
8点钟上课,很成功。
这篇课文,薛法根至今背得出来,刻骨铭心哪!从此,薛法根知道,钻研教材要从学的角度出发。
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才能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
庄老师说:“什么叫做脱胎换骨?”“你不经历痛苦怎么成长?”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对的。
薛法根那时经常拿一本教材到庄老师家去,每讲一次(被痛打一次),就提高一次。
1999年之前,薛法根上的研究课,都是先过庄老师这一关。
“课品如人品。
”这是庄老师常对薛法根讲的一句话。
“评上特级教师后,她老人家还是盯着我。
一次我在苏州实小上课。
一名小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罗嗦。
我说,据说热心的人比较爱唠叨,你爱唠叨,肯定是个热心的人’。
不知庄老师怎么知道了,马上打电话找到我:‘你那堂课上得不错哇’,她说,‘不过好像有个细节……’。
她提到了那句话,‘这句话有没有过分的地方?有点油了吧。
薛法根的感动
本文是关于薛法根的感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薛法根特别感激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
他说,除了母亲之外,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1992年庄老师第一次听薛法根的课,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当时,薛法根预先做了一些准备。
谁知老太太一听课就跳了起来:“你这是在上课吗?上课是不能作假的。
做人不能弄虚作假!”一瓢冷水浇得薛法根差点晕倒,恨不得立即逃走。
1994年4月在吴江上研究课。
薛法根精心准备了第二天的课——《可爱的草塘》。
晚上8点钟,庄老师让他把备课的情况说一说。
薛法根自以为准备得还不错,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草塘可爱的环节,感觉蛮好的,很得意。
谁知刚说了两句,庄老师就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草塘可爱是你叫学生想得出来的吗?这是要靠自己反复读课文悟出来的!”再说,刚开口两句,庄老师又叫起来。
就这样,从8点说到11点,全盘否定,推翻重来。
心里恨得呀……早知如此,何苦拜她为师呢!但心里清楚,她是对的。
11点开始,重新备课,到凌晨4点才结束。
8点钟上课,很成功。
这篇课文,薛法根至今背得出来,刻骨铭心哪!从此,薛法根知道,钻研教材要从学的角度出发。
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才能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
庄老师说:“什么叫做脱胎换骨?”“你不经历痛苦怎么成长?”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对的。
薛法根那时经常拿一本教材到庄老师家去,每讲一次(被痛打一次),就提高一次。
1999年之前,薛法根上的研究课,都是先过庄老师这一关。
“课品如人品。
”这是庄老师常对薛法根讲的一句话。
“评上特级教师后,她老人家还是盯着我。
一次我在苏州实小上课。
一名小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罗嗦。
我说,据说热心的人比较爱唠叨,你爱唠叨,肯定是个热心的人’。
不知庄老师怎么知道了,马上打电话找到我:‘你那堂课上得不错哇’,她说,‘不过好像有个细节……’。
她提到了那句话,‘这句话有没有过分的地方?有点油了吧。
’末了,她严肃地警告我:要改!记住,课品如人品。
”
从庄老师那里,薛法根不仅学到了如何钻研教材和如何上课,最主要的是学
到了如何做人。
庄老师还特别反对有了一点成绩就因循守旧,认为只有不停地否定,才能不断地进步。
听薛法根上研究课,如果是同一教材同一教法,她转身就走,要骂的。
薛法根的“顶真”的态度,就是从她那儿学来的。
“说实话,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身上的好多缺陷很难改掉。
所以,现在我指导青年教师,也是盯住不放。
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