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撒旦意象赏析

撒旦意象赏析

撒旦意象赏析
撒旦意象赏析

撒旦意象赏析

摘要:弥尔顿《失乐园》与荷马《荷马史诗》、但丁《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史诗”。这部史诗的伟大之处在于以理性和美德为永恒主题。本文以充满迷惑形象的“崇高的英雄”和本质形象的“悲剧的魔鬼”两部分浅拙的谈谈撒旦意象的多变性,并结合当时社会历史和诗人自身的深层原因,谈谈撒旦在诗人心灵深处所实现的沟通和共鸣。

关键词:撒旦崇高英雄悲剧魔鬼深层原因

引言:弥尔顿《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作为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过渡性人物,是十七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论家,更是一位勇敢的革命实践者。《失乐园》借用《圣经》中《旧约·创世纪》第二、三章的内容,描述上帝创造了人类,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同时告诫人类,园中一棵能够分辨善恶的智慧树果实不可以摘食。魔王撒旦得知这一消息时,出于对上帝的报复,化作蛇形成功诱骗人类,人类最终被逐出乐园。

三百多年来,撒旦形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传统观念中的撒旦通常是《圣经》里那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形象。直到17世纪,伟大诗人弥尔顿《失乐园》的诞生,撒旦的历史彻底改变了,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理性与感性混杂的多元艺术形象。有高度赞扬撒旦的,如雪莱在《诗辩》中说道:“《失乐园》中所表达的撒旦这一角色是旺盛精力和性格魅力无与伦比。”[1];也有坚持撒旦

撒旦的造句

撒旦的造句 导读:撒旦拼音 【注音】:sadan 撒旦解释 【意思】:基督教用语,指魔鬼。[希伯来sātān] 撒旦造句: 1、我怎么知道它不是我自己的愿望或者甚至是从撒旦而来的谎言? 2、撒旦用这个秘密装出神秘的样子来编织它的骗术。 3、如果这是定罪,那么它就是来自于上帝;如果是谴责,这就是来自撒旦。 4、撒旦企图仿效这个秘密让我们感觉到特别,如同我们是秘密的一部分,隐藏在他的领域里。 5、上帝的圣灵离开了所有的教堂,就在这时撒旦及时地进入了教堂开始了他的统治。 6、我们要努力赶上耶稣,他知道他拥有至高的权柄,能命令撒旦落荒而逃。 7、地狱的其他空间都充满了黑暗的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撒旦可怕而威严地站在那里。 8、有谁比撒旦更适合这个角色呢? 9、在此提到的十种生物都有共同的“恶魔精神”,而魔鬼可以反应所有,从坏心肠的鬼或是堕落的天使到撒旦的傀儡。

10、你焦虑的时候,你就已经打开撒旦的大门。 11、他们想让你、他们的孩子们还有所有处于吼叫半径内的人都知道,撒旦就在他们当中。 12、不仅仅是那些围观木偶的人们,还有一个传道士在出售他组合的一个木偶集团军,(撒旦是最贵的一个)。 13、如果只是一瞬间,撒旦突然看起来又老又脆弱。 14、这是悔改:转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撒旦上帝。 15、“那正是我想要的,”撒旦说。 16、所以撒旦是不是许多这样的力量,或者宇宙的统治者之一,保罗的意思是不是说钉死耶稣的是超人类天使力量,而不是罗马人? 17、所以,当你用的宣言——不存在的撒旦,是不存在的,你是在自相矛盾。 18、这是一个他似乎被迫要讲的史诗般的故事,如同一个满怀激情的年轻牧师可能试图给撒旦立传一样。 19、撒旦在这个地狱里统治了太长时间。 20、撒旦和叛乱天使们被彻底击败了。 21、随着争论进行下去,撒旦越来越狂怒地甩着尾巴,凶猛的黑暗光线从他巨穴般的眼睛里射出。 22、此时这个神学家醒了,他喃喃自语道:“撒旦对梦的控制力实在太可怕了。” 23、“中国得靠你自己,”撒旦不耐烦地说。 24、让我来提醒你们发生什么了吧,撒旦飞出了地狱。

魔鬼代言人观后感

魔鬼代言人观后感 学号:1205032011 姓名:桂成 最近看了有关刑事诉讼的一部电影《魔鬼代言人》,对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辩护人,以及程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该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凯文以及他的律师生涯。凯文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律师。他有着连续辩护不败的战绩。但是有一天纽约一家很有影响的律师行以高薪豪宅优厚条件相请。他经不住这些诱惑,不听母亲的劝告,带着妻子玛丽,离开佛罗里达的家乡去到纽约发展。 老板米尔顿对凯文非常赏识,不断地委以重任,成功继续伴随着凯文,一个又一个案子在他的辩护下得以胜诉。老板米尔顿在工作的同时也带他见识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但与此同时,他也逐渐地意识到自己为之洗脱罪名的客户并非清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和色情,名利各个方面的诱惑,凯文渐渐的迷失在生活中,甚至忽视了妻子精神上的反常。凯文的妻子玛丽跟着丈夫住着豪宅,手上有花不完的钞票。但是,她却渐渐地感到与凯文疏远了,而且生活的并不幸福。到最后,玛丽总是能看到诡异的情景,而且整个人的精神都彻底崩溃了。在强大的压力下,玛丽选择了自杀。直到此时,凯文才猛然意识到了身边的危机。 就在玛丽自杀的当天,凯文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原来凯文任职的那家律师行的老板米尔顿就是自己的父亲。气愤的凯文去找米尔顿报仇。当他开枪射杀米尔顿的时候,米尔顿却毫发无损。原来米尔顿就是撒旦,他要让整个世界变为已有。米尔顿还有个女儿克丽丝塔,她是凯文同父异母的孩子。米尔顿想让凯文和克丽丝塔为他繁衍家族后代,以此在千禧年的时候对付上帝。凯文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开枪自杀了。这样以来,米尔顿的计划就全盘泡汤了,克丽丝塔也立刻变得枯萎颓废。米尔顿化为了一团火焰 凯文并没有死,他回到了过去,那时他正在为盖提做辩护。因为盖提有罪,所以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凯文没有替他辩护,凯文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部有关法律的电影,也是一部有关于宗教的电影,与其这样说,不如简单的说为这是一部剖析人性的电影。律师,在刑事诉讼案件中参与人,其所要履行的就是对为自己的当事人洗脱罪名或者说掩饰罪名,电影中凯文,一直保持不败的诉讼胜利,他利用了一些法律盲点,获得胜利,不管其当事人的好坏,尽力取得胜利;律师,尽管是属于高收入的社会职业,但在西方国家中,一向有着不好的口碑,关于律师的侮辱性笑话更是不计其数。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揭露律师犯罪的《律师行》获得空前票房。本片和《律师行》的主题都是关于律师职业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而该片的寓意人物——魔鬼的出现,则带着更多的世纪末色彩。该片的电影名称也惹人深思和联想,《魔鬼代言人》,片中的用米尔顿来扮演具有神话色彩的凯撒,其寓意可谓深重,而凯文这一为凯撒工作和办事的角色,自然就担负起了魔鬼的代言人这一重任。律师的职业是为人脱罪,还是澄清事实真相。影片对这种一贯奉行的司法辩护制度律师,尽管是属于高收入的社会职业,但在西方国家中,一向有着不好的口碑,关于律师的侮辱性笑话更是不计其数。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揭露律师犯罪的《律师行》获得空前票房。本片和《律师行》的主题都是关于律师职业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而该片的寓意人物——魔鬼的出现,则带着更多的世纪末色彩。该片的电影名称也惹人深思和联想,《魔鬼代言人》,片中的用米尔顿来扮演具有神话色彩的凯撒,其寓意可谓深重,而凯文这一为凯撒工作和办事的角色,自然就担负起了魔鬼的代言人这一重任。律师的职业是为人脱罪,还是澄清事实真相。影片对这种一贯奉行的司法辩护制度律师,尽管是属于高收入的社会职业,但在西方国家中,一向有着不好的口碑,关于律师的侮辱性笑话更是不计其数。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由汤姆·克

外国文学考研“作品名称”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作品名称名词解释: 1、《工作与时日》:赫西奥德的教诲诗。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共八百多行。诗人在这首长诗中,劝导弟弟走正直劳动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诗中还反映出当时希腊农村的现实。诗人在诗的后部,以一个亲身参加劳动的人的亲切感,描绘出许多农村景色的生动画面,是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2、《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描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谕,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赞颂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人民负责的精神,同时又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怀疑,表现了雅典人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该作品结构严谨精巧,善用突转,不仅代表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也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3、《美狄亚》: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窃取金羊毛的英雄传说。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子的不道德行为,对美狄亚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成功塑造了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美狄亚的形象,详尽刻画了她的爱与恨、被弃与复仇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杀子前感情与理智的冲突。结构完整,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合乎逻辑,富有强烈感情色彩。 4、《神曲》:叙事长诗,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全诗14233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并由贝阿特丽采引导游历天堂的故事。但丁在《神曲》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人怎样从迷惘、错误和罪过中经受苦难和考验,达到至善和幸福的境地。围绕这一主题,《神曲》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生活,鞭挞了教会教皇的罪恶势力,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肯定文化的重要,要求感情的自由。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和平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透露出人文主义的光芒。《神曲》结构宏伟严密、内容广博,首次用意大利语写成,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5、《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拉开欧洲文艺复兴序幕。采用框型结构,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把一百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统一整体。作品虽然是十个男女青年在乡间逃避瘟疫时轮流讲述的故事,但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红线。作品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思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对摆脱宗教和封建道德约束的要求和愿望。注重人物塑造、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用意大利语写成,语言生动精炼,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6、《巨人传》: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作,法国长篇小说的开端。小说分5卷,第1卷写高康大的出生、受教育、抵御外敌侵略和建立特来美修道院的故事;第2卷写庞大固埃的出生、巴黎求学和结识巴奴日的经过;第3卷就巴奴日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引出各种奇谈妙论;第4、5卷描写了为探求婚姻问题的答案,庞大固埃和巴奴日、约翰修士一道外出寻找“神瓶”的经历。小说以神话般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又不免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7、《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作品模拟骑士小说的写法,主要描写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游侠冒险的故事。堂吉诃德的遭遇对过时的骑士文学是一种尖锐的讽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行迹反映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贵族骄奢淫逸、腐败残暴的恶行,对人民的困苦表示深切同情。作者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丑恶现实,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一世界著名的典型形象。作者戏拟骑士小说,又吸收了流浪汉小说的写实手法,全面描写了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哈姆莱特》:位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取材于丹麦史,描写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为父报仇的重任,因为敌人势力强大,以及他本身思想的局限,不得不推迟报仇的行动,但是,一旦他认定了凶手,就变得勇敢坚决,在杀死凶手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不仅铲除了奸人,还达到了重整乾坤、以正视听的目的。哈姆莱特虽然以自身的毁灭结束了复仇,但戏剧并没表现出悲观情绪,而是赞扬了他的复仇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在道义上的获胜。该剧通过哈姆莱特复仇表达了莎士比亚对当时英国政治形势的冷静思考,以及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

西方哲学历年考研试题及答案

通往成功之路---西方哲学史 2009年4月13日 复旦大学2009年西方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飞矢不动: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的观点。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其哲学思想特点在于他进一步用逻辑论证来说明存在是“一”而不是“多”,存在是“静”而不是“动”,“飞矢不动”就是关于否定动的论证之一。因为飞矢在一定的时间里必存在于与他相等的空间里。因此,如果把飞矢在空中运动的过程分为无数个点,则它在每一点上都存在于与他自身相等的空间里。可见,箭的飞动乃是无数静止的总和而不是运动,说飞矢运动是矛盾的。 2.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开创者普罗泰戈拉的哲学观点,按照柏拉图的解释,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而你和我都是人”,“因而可以说,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这就是说,衡量万物的尺度就是个人的感觉,事物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他所感觉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那么,对于同一事物就可以形成相互对立的不同的说法,形成相互对立的不同理论。这一命题表明智者运动具有明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普罗泰戈拉的这一命题在当时是正对“神意”说的,它提高人的地位,贬低了神的地位;这一命题也有约定论的含义。 3. 唯名论:早期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主要是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战。这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或贡献个是否是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唯名论者认为,真是存在的只有给别;没有一般,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唯名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端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另一种唯名论叫做概念论,认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通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 4. 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这种观点叫做“极端实在论”,实际上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翻版,其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和生于香蒲的威廉。还有一种“温和实在论”,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它们歪曲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的说法,把一半说成是一种“实体形式”或叫隐蔽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巧妙,最终还是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 5.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既然现在知识真假难辨,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对所有的知识来一次彻底的怀疑,把稍有疑惑的只是暂时放在一边,可以看能不能找到不正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 于是,他果断地对知识采取了普遍怀疑的审查。他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完全是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我怎么也不能怀疑,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时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我在

形容魔鬼的词语

形容魔鬼的词语 导读: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魔鬼来源于犹太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原文的意思是毁谤者,也指撒旦,在圣经中是一个与上帝对抗的大能的灵体,也是当前人类世界的统治者。因此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典中这个词具有单一指代意义。以下是形容魔鬼的词语,欢迎阅读。 魔鬼 宗教或神话传说里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比喻邪恶的势力。 妖魔鬼怪 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妖魔鬼怪 妖魔鬼怪 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妖魔鬼怪 魔鬼 宗教或神话传说里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比喻邪恶的势力。魔鬼关于魔鬼的词语 毒魔狠怪 凶恶残忍的妖魔鬼怪。毒魔狠怪 群魔乱舞 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群魔乱舞 百鬼众魅

各种妖魔鬼怪。百鬼众魅 人妖颠倒 妖:妖魔鬼怪。人与鬼颠倒。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人妖颠倒 召神弄鬼 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召神弄鬼 断怪除妖 指铲除妖魔鬼怪。断怪除妖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火眼金睛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火眼金睛 生风作浪 生、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生风作浪 摄魄钩魂

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来祸害人。摄魄钩魂 生妖作怪 原指妖魔鬼怪作崇,危害于人。后比喻坏人暗中活动,进行破坏。生妖作怪 兴波作浪 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兴波作浪 掀风作浪 掀、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掀风作浪 兴风作浪 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兴风作浪 兴妖作孽 妖魔鬼怪到处闹事作乱。比喻小人兴风作浪,为非做歹。兴妖作孽 照妖镜 传说能照出妖魔鬼怪原形的宝镜。比喻借以看穿阴谋诡计的事物。照妖镜 跳布扎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2004年9月第11卷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ep.,2004V ol.11 N o.5 收稿日期:2003-09-03 作者简介:黄德林(1980- ),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5失乐园6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黄 德 林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长时期以来,5失乐园6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 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0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 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 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关键词:弥尔顿;撒旦;恶棍英雄;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5-0047-06 弥尔顿(John M ilton,1608-1674)的诗作5失乐园6(Paradise Lost,1667)之所以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堪与荷马的5伊利亚特6、但丁的5神曲6相媲美,显然与作品中对主角撒旦形象的成功刻画是分不开的。撒旦形象多年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他的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诠释。当前西方有三大流派:/撒旦主义派0、正统派和调和派。他们不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革命性质,就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宗教性质,实难令人心悦诚服。长期以来,我国有不少人把5失乐园6看作一首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史诗,至于三卷后撒旦逐渐堕落,他们认为那里撒旦是代表失败了的王党,虽较西方/撒旦主义派0的观点前进了一大步,但关于撒旦形象前后重大转变的原因却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如殷宝书、肖明翰和张伯香等人从情欲、自由意志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对撒旦形象作了重新定位与评价,为解开撒旦之谜开辟了新的视野。为了进一步再现诗人的创作意图,还撒旦以本来面目,笔者这里想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弥氏笔下的撒旦是/恶棍英雄0(villain )hero)形象,/恶棍0是其本质,其/恶棍0本质不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二、至于撒旦形象的复杂性,那是因为撒旦与诗人的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点,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引起了他心灵的共鸣,同时也无意中触动了悠久的文化积淀)))集体无意识,为诗人倾吐自己和英国广大人们的苦闷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找到了很好的寄托,因而,被罩上了一抹英雄主义的色彩。 一、对撒旦的界定及其缘由 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火湖中的撒旦似乎雄风不减当年,依然高呼:/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失: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的呢?0[1](P8)随后又提出/宁可在地狱为王,也不愿在天上称臣0。[1](P15)这一切足以使无数身陷逆境、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如遇佳音,深受鼓舞。因而,西方催生了撒旦派;即便在我国,长期以来评论界也往往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解读5失乐园6,视其为一首革命史诗,甚至还有人误认为弥尔顿对5圣

电影观后感,论波兰斯基的《魔鬼圣婴》

论波兰斯基的《魔鬼圣婴》 看完《魔鬼圣婴》这部片子让我感觉很压抑,这部被誉为最恐怖电影之一的影片,并没有用什么血腥暴力的镜头,却着实让我恐怖了一把。使我确信,真正成功的恐怖片,走的是内心,而不是只搞视觉与听觉的强烈渲染而营造恐怖,这部《魔鬼圣婴》就是如此,稳重平实的镜头却制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不寒而栗。同时,我不由的敬佩起波兰斯基这位电影大师,虽然感觉像是被他耍了。 《魔鬼圣婴》在同类影片中,拍摄风格是较为清新的。影片讲述了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露丝和盖伊搬进了纽约一套老式公寓大楼。但出人意料的是,大楼里的房客以罗曼夫妇为代表,其实都是隐秘的巫师。身为二流演员的盖伊在成名的诱惑下,与罗曼夫妇达成交易,最终使自己的妻子露丝怀上并生下了魔鬼的婴儿。 影片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松驰有度。主人公露丝至始至终贯穿整部影片,有时候镜头以露丝的视角来看他人,有时候镜头又在细细窥探她的一举一动。就是这种诡异的镜头所形成的缓慢而深幽的感觉,让人觉得不安。 与大多数恐怖片相比,《魔鬼圣婴》画面明亮,色彩鲜艳。可以看得出,波兰斯基刻意地再回避恐怖画面的安排,如罗曼夫妇收养的女孩跳楼身亡,露丝被撒旦强奸以及没有眼睛的魔鬼圣婴,都没有大肆渲染恐怖。尤其是露丝玛丽的婴儿,更是最终都没有出现,让我有点失望,但这些刻意回避恐怖画面的安排,丝毫不减影片的恐怖程度,而是更显巧妙。传说中的“杀人不见血”,正是波兰斯基的高明之处。 除此之外主人公的造型也是影片的亮点。露丝从之前尽显时尚的装扮到后来短发的孕妇造型,让我对她的造型上的视觉感受从动人到吓人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由的为她揪心。 这部影片的结局是让我最难以接受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看着露丝身处危险之境,我不由地产生了怜爱,从她发现一切都不对劲之后将一切告诉丈夫,我想着他们会不会走上一切揭露这恐怖谜团的道路,但导演告诉我,他没有这么做,连丈夫也和巫师们是一伙的,露丝显得如此孤单。但当她把最后的希望依托于希尔医生时,无情的波兰斯基又狠狠地中伤了露丝和观众,看着无所依靠的主人公被拖走,我近乎绝望了。但这并没有结束,什么叫狠毒,那就是给你一把刀去反抗,然后当你握着刀向我冲来的时候我已经向你举起了枪,所有的挣扎都显得那么徒劳的时候,人会觉得如此的绝望,而波兰斯基偏偏要给你一丝希望,让你心理落差拉大,跌得惨不忍睹。最后露丝握起刀让我以为这会是最后的大逃亡,而进入眼帘的场面让我惊讶了:公寓大厅里放置着黑色的婴儿车,一群巫师们手持香槟谈笑风生,就像一个和谐的正常家庭一样。这只是惊讶,而之后露丝对邪恶势力的妥协让我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绝望。 一度我也以为故事会有些转机,因为我是很怕残酷的结局的,我一直希望女主角能抱着自己可爱的孩子逃离这一切,但波兰斯基决不会那么做,他是邪恶的编织者,编织着一个一个诡异的故事,并且将观众玩弄于鼓掌。 波兰斯基最终让故事不可逆转的走了下去,女主角对孩子的接受暗示着她向邪恶的妥协,随之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当我换位思考时,我理解到露丝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了,她是孩子的母亲,仅此而已。已经绝望了的她,无所依靠,而这个孩子便是她唯一的依托,她之前的所有挣扎不正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嘛,她不管父亲是谁,不管这孩子象征着什么,她所知道的是:那是我的孩子,我是她的母亲。

魔鬼等级

从低到高排列!!!! 1丧尸僵尸,最低等级怪物 2亡灵幽灵,低等级怪物 3魔鬼,中等级生物 4魔兽,高等级怪物 5吸血鬼,高等魔鬼 6恶魔,支配众多魔物的高等级怪物 7恶魔之王,支配恶魔怪物 8邪灵,人类阴暗面诞生的邪灵 9空间邪灵,高等邪灵 10邪灵之主,邪灵的主人 11天魔,高等魔物 12天魔王,历史上有名的6大天魔王,超越天魔的生物,其中第六天魔王最强!! 13圣魔,可以召唤任何魔物的支配者级生物 14圣魔王,圣魔的主人 15魔神,最终极的魔物 16堕天使,堕落天使——撒旦,路西华,邪恶的支配者,超越魔神的终极魔鬼!!(见天使等级) 17吸血鬼之主,魔界的高等魔鬼,控制吸血鬼和其他魔物. 18魔帝,是魔界的创始者,魔界一切的统治者!! 19魔界之主,魔帝的创始者,比魔帝更高的,魔界空间的统治首领!! 20混沌王,混沌之神,宇宙的原初!!!!(呵呵,,类似盘古??) 介绍混沌6大魔神(详细资料请看下面), 混沌的6大魔神,是一切的统治者,掌管着宇宙的各个部分,6个魔神各拥有一种能力,各掌管一种能力: ——OMEGA魔神:力量的主宰,控制着力量的混沌魔神。支配着宇宙中神秘强大的“无之力”. ——远古武神:混沌6大魔神的武之魔神,操纵一把巨剑,拥有宇宙中绝对的剑术!! ——空间魔神:混沌6大魔神之一,掌管一切空间的能力,能操纵任何的时空和空间。但是由于时空圣战,身体被分解,所以只有一灵魂形态来存在,但是只要收集足够的能力,就可完全复活!! ——魔法魔神:混沌6大魔神的操纵魔法的魔神,掌管着宇宙和混沌中一切的魔法,并且是魔之界的主宰和创造者,魔帝和魔界之主的主宰!! ——精神魔神:混沌6大魔神之一,操纵宇宙中一切精神力的魔神!! ——混沌魔神:混沌6大魔神中唯一没有现身的魔神,也是混沌6大魔神中3魔神(OMEGA,空间魔神,混沌魔神)的第三位,但是至今没有复活,传说他可以一手就将一个星系毁灭,目前在混沌之中休眠,外表非常艳丽,但是其实是终极的绝望和毁灭!!!!(我猜是土星吧?看过<美少女战士>的朋友也许知道,土萌莹的沉默之镰!!) 21原初之混沌,混沌的原初形态,宇宙的统治者! 22终极魔神(黑魔神),黑宇宙(暗黑空间)混乱空间的掌管者,超越原初之混沌的能力.

7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欧洲文学(3学时) [学习提示] 学习本章,要弄清弥尔顿创作中的革命精神;要了解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原因,并切实掌握古典主义的特征、优势、缺陷以及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应注意莫里哀的作品与专制王权的关系、与社会斗争的关系,了解他的创作概貌、重要作品和开明的资产阶级立场,重点掌握《伪君子》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概述 十七世纪的欧洲处在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制度继续斗争的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学的发展都很不平衡。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以英、法两国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一、英国文学 十七世纪中叶,伴随着资产阶级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英国文学迅速发展。 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 《失乐园》(1667)是弥尔顿是最主要的作品。这部长诗共十二卷,约一万一千行,题材来源于《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二、三章及《圣经·新约·启示录》,描写的是亚当、夏娃违犯上帝禁令偷吃禁果而被赶出乐园的故事和撒旦反抗上帝遭到失败后被囚于地狱的火海中备受煎熬,但不屈服的故事。 长诗借古喻今,将《圣经》故事注入了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的战斗精神,用宗教题材来为现实斗争服务。它通过撒旦反抗上帝权威的故事,反映并歌颂了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政体的革命斗争,揭露和抨击了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现实。诗中最动人的形象是充满反叛精神的英雄撒旦。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诗人清教徒与革命家的两重性:作为一个清教徒,他不得不把撒旦写成背叛上帝的堕落天使和引人堕落的恶棍,称他骄矜横蛮、野心勃勃;但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他在感情上却完全站在撒旦一方。因为撒旦与上帝激战的场面,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革命年代革命者与敌人激战的情景;撒旦被上帝打入地狱的悲惨处境,很容易使他联想到革命者遭受复辟王朝打击迫害的现实状况。所以他让撒旦的骄矜横蛮、野心勃勃体现了对堂堂上帝权威的抗衡,用撒旦的形象来象征生龙活虎、坚强有力、不畏专制暴政、要求自由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撒旦反抗上帝,不屈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塑造

【摘要】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享有世界级声誉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撒旦作为与上帝的对抗者是历来受到争议最多的形象之一。撒旦经历了一个从藐视到反抗到最终无奈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撒旦作为反抗者所展示的勇气和魄力,但撒旦毕竟是邪恶的,他一次次挑起了战争。撒旦可以被看作是英雄,但他又不简单的算英雄,他是一个结合体,一个立体化的魔鬼式英雄。 【关键词】撒旦,魔鬼,英雄,立体化 一、引言 一直有人认为:撒旦是人类失去乐园的祸根,因为撒旦的的诱惑,人类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作为一个魔鬼,撒旦不是一个一击即溃、头脑简单的傻瓜,他身上有一种英雄的气魄,撒旦本来就是一位大天使。撒旦是聪明的,也可以算是狡猾的,对付人类,撒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人类上了他的当,从天使到魔鬼,撒旦最终堕落了。撒旦是失乐园故事的核心,他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体现作者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理念。 二、英雄撒旦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伟大的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撒旦的英雄气魄体现在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一部分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这种反叛意识正好结合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追求社会平等与自由,打破神权和独裁。在诗中,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面对上帝的强大的权力,撒旦毫无畏惧,率部反抗,大闹天堂。第一次反抗失败了,他不服气,也不认输,不气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像中国传统小说中描绘的那些英雄,面对强大的对手,敢于亮剑,险些儿搞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担心撒旦的反叛会成功。当然,撒旦还是失败了,被打落地狱。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闭口而去,地狱议会上他发扬民主风格,征求大家的意见。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伊甸乐园中寻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撒旦的英雄色彩正在于他的能力和勇气,他是不畏强权的。 撒旦身上有着极为现代的平等思想,他认为:上帝和天使在智慧上是平等的,在地位上也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别,上帝只是力量上略胜一筹而已。他感觉到上帝创造万物并不是真的出于对人类的善良和慈爱,而是为了其极为自私的目的,是向他所创造的万物索取对他永久的忠诚和屈服。这种超越传统理念的想法让撒旦能够看透上帝虚伪的本质。撒旦还认为:上帝是世界上的暴君,不应该一对大众握有无穷的权柄!上帝的专制和独裁是对世界的残害,上帝所颁布的禁令是让宇宙的生灵对他绝对的服从,他痛恨那种永远也还不清的奴隶状态。从这些思想层面来看,撒旦从精神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不盲从,不跟风,有思想,敢反抗,撒旦是清醒的。 三、撒旦的堕落 但撒旦最终还是堕落了,他从天使到英雄,从英雄到将领,从将领到政客,从政客到密探,从密探到一个无赖,又到蟾蜍,最后到蛇。撒旦每次身份的变化都预示着撒旦精神层次的降落,其魔鬼的属性也一步步展现出来。 最初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极为复杂的感情和欲望,这使他具有复杂的性格形象。他能够忍受失败,性格十分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在绝望之时,他的内心也会极为脆弱,喊道:......最后屈服吧!难道没有留下余地来忏悔,来宽恕。这一切都反映在撒旦意识中,不像纯粹的英雄那样性格刚烈,具有较为复杂的一面。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缺陷让他开始一步步堕落。撒旦利欲熏心,贪婪自私,妄图取代上帝,来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这种观念可能是导致撒旦堕落的根源。他对上帝权势的藐视逐渐由最初的反对专制和独裁变为他认为自己才是是衡量万量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从这个角度看,撒旦堕落于自己慢慢成为自己所反对的那种形象。在地狱里,他耗费大量精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2019年文档资料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明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艺的发生和发展,而另一支文明――古希伯莱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低估。作为希伯莱文明的集大成作品――《圣经》,它不仅仅是一部民族的宗教历史典籍,它还是一部艺术性和思想性极强的文学名著。《圣经》中塑造的神和人的形象成为各种原型,不断地在日后的文艺作品中出现,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其中有一个形象非常独特且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就是魔鬼撒旦(Satan)。据《圣经》记载,撒旦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负责在人间放置诱惑,后来他 堕落成为魔鬼,被看作与光明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撒旦作为恶的原型,其形象和作为多次出现在《圣经》文本中:旧约创世记第三章的蛇,就是代表撒旦;约伯记第二章第一节特别提到,在神面前控告约伯的是撒旦;历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第 一节也提到,是撒旦令大卫数点以色列人的;撒迦利亚书第三章 又说,撒旦在神面前与约书亚作对。新约里也有不少经文都见证撒旦的存在:每一位新约作者都提到撒旦;基督自己就提过撒旦 二十多次。新约旧约都提到不少撒旦的名字,有时称为路西弗, 有时称为基路伯,有时称为蛇等等,这些都是撒旦这个原型人物 存在的证据。撒旦不仅存在,还有独特个性。《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普遍简约,撒旦的性格约有三方面比较突出:曾经的智

与美的化身――以西结书第二十八章第十二到十五节描写未堕 落前撒旦在神面前拥有崇高的地位,天上的美物环绕他,他称为“受膏遮掩约柜的”,他在神面前拥有至高的尊荣。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二节提到,他是至高的天使,称他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强烈的贪欲――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三、十四节写道: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 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1]五个“我要”极言其贪;诡诈――他定意要打败基督做“至高者”,在神的宝座上建立他的宝座,超过其他天使,所以挑拨离间人神关系,诱惑人类。总之撒旦在堕落后恶成为其性格主导,凡提及撒旦必与狡诈、阴险、邪恶相关。 圣经文学时期的撒旦形象总体上比较扁平,伴随着西方人对人自身和社会关系认识的深入,作为恶魔代言人的撒旦在后世的西方文学传统中被赋予多重的象征意蕴:邪恶、惩罚、引诱、反抗、智慧、博学、率真、任性等。而其与人类的契约关系也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母题,不断在文学中发展演绎,本文仅就四个时 期的撒旦形象作一比较分析,展示其形象发展的轨迹。这四个时期为:中世纪时代、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时期、18世纪德国启蒙时代和20世纪早期的苏联,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和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又译作《撒旦起舞》)。 (一)

魔鬼与撒旦寓言小故事

魔鬼与撒旦寓言小故事 魔鬼与撒旦寓言小故事 有一位着名画家,一辈子画了无数的名画。人物、花鸟、山水,什么画都有,许多着名博物馆收藏他的画。但是,这位画家并不满足。他还想画一张最出名的`、世界上所有画家都没有画过的画——他想画圣人耶稣。 可是,耶稣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见过,咋画呢?于是,他就想找一个最善良、最纯洁的人做模特儿。谁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人呢? 找呀找呀!一天,有个朋友告诉画家说,修道院里有一位修士,挺纯洁,也善良得很,你就去请他做模特吧。 这位名画家就到修道院,找到那位修士。可是那位修士不太愿意。画家给了那位修士许多钱,请他做模特儿。 不久,一幅圣人像就画好了。 画出了圣人画,这位名画家更是声名大振!谁也没见过的上帝耶稣,他竟然能画得这么好!真是了不起! 既然画家这么有本事,有人又提出建议说:“世界上怎么只见上帝耶稣,而不见魔鬼撒旦?你若再画出魔鬼撒旦那可

真是了得呀!” 这位名画家一听跃跃欲试。可再一想,耶稣的模特可以找到最纯洁、最善良的修士做。可魔鬼撒旦的模特到哪去找呢? 有人说,他在监狱看到过一个跟魔鬼一样凶残难看的人,你到那去看看。 名画家将信将疑,来到那座监狱。在众多犯人中,一眼就看到一个最难看、最凶残、最可怕的犯人。名画家决定就画他。他来到这个犯人跟前,对他说明来意。 那个犯人听了马上放声大哭起来:“哎呀!画家先生,你怎么又来找我呀?你以前画的那个耶稣就是我呀!” 名画家大为震惊:“怎么可能呢?你到底是谁?” 那个犯人越哭越痛心,说:“画家先生,我得了你的许多酬金之后,再也无心修道,一味地吃喝享乐。后来,你给我的钱花光了,我只好去偷、去抢、去骗……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魔鬼与撒旦寓言小故事】 1.魔鬼的声音作文 2.“魔鬼”同桌 3.细节是魔鬼作文 4.寓言小故事 5.“魔鬼”老师写人作文

外国文学考试填空选择题集锦

浪漫主义 1、拜伦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2、拜伦战斗性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掀起了文学批评的一个浪潮。 3、拜伦成名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孤独、忧郁、悲观的“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 4、拜伦的“东方故事诗”——《异教徒》威尼斯人、《阿比道斯的新娘》塞里姆、《海盗》康拉德、《莱拉》莱拉、《柯林斯之国》阿尔普、《巴里西纳》。 5、拜伦思想核心:自由与正义,拜伦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另一个是辛辣的讽刺性。名言:诗的本身即热情。 6、拜伦的作品:《唐璜》(代表作,代表了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表现手法兼叙兼议)。《梦》(自由体长诗)。《黑暗》(诗人最忧郁的作品之一)。《锡隆的囚徒》(极悲观的叙事长诗)。《曼弗雷德》(哲理剧,悲观、反叛)。《塔索的哀歌》、《威尼斯颂》、《但丁的预言》。故事诗——《别波》、《马赛普》、《岛》。历史悲剧——《马里诺·法利哀诺》、《两个弗斯卡利》、《沙达那帕拉斯》。神秘剧——《该隐》、《天与地》。讽刺诗——《审判的幻境》、《爱尔兰的化身》、《青铜世纪》。 7、奥顿称拜伦为——“潇洒风格的大师” 8、浪漫派先驱夏多布里昂将雨果(法)誉为“神童”。 9、雨果第一部诗集《颂歌与民谣集》。1826年,他与维尼、缪塞等浪漫派诗人组织第二文社。 10、浪漫主义文学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雨果提出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 11、雨果遭到禁演的剧本——《玛丽容·德洛尔姆》 12、《欧那尼》上演标志着浪漫派战胜了假古典派,雨果名声大振。 13、雨果早期小说——《冰岛恶魔》、《布格·雅加尔》(20年代初) 14、《巴黎圣母院》主题——反封建的悲歌。爱丝美拉达、克洛德、卡西莫多。 15、30——40年代,雨果从事诗歌、戏剧创作。诗:《东方集》:具有巨大感染力的希腊组诗,赞美了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秋叶集》:抒写家庭和个人生活,由于他的妻子和圣伯夫暧昧,他的心灵阴影重重。《晨夕集》:既抒发忧郁的情怀,又憧憬希望的到来。《心声集》:回忆家庭生活,描绘大自然美景。《光与影集》:记录了他与朱丽叶的爱情,扩大了自然的题材。戏剧:《国王取乐》: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轶事。《玛丽·多铎》:描绘16世纪英国女王的爱情纠葛。《安日洛》:16世纪意大利贵族的复杂感情关系。《吕

撒旦都是魔鬼让我做的吗

撒旦:都是魔鬼让我做的吗? 如果我们信靠神和神的话语,就一定相信撒旦是真实的存在。只有新约中,堕落的天使和他们的领袖撒旦才被显示出他们的全貌。希伯来文中,他的名字的意思是“仇敌”(神和他百姓的敌挡者),他是天堂审判台前法律上的责难者,旧约特别以这种身份提到他(历代志上21:1;约伯记1-2;撒迦利亚书3:1-2)。值得一提的是,撒旦在天堂的法庭前并没有一个合法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爱管闲事、专门诬告别人之徒。约伯记中,他来到天庭只是为了“在其中[表现]”(伯2:1;参1:6),而并不是在法庭侍立服事;撒迦利亚书3:2中,耶和华斥责撒旦的诬告;历代志上21:1中,撒旦敌档神的选民,并激动他们的王去犯罪。新约圣经给他一些全面揭示性的名称:撒旦,意思是“进行诬告的”或者“敌人、对手”(如神子民的“敌人”,启示录12:9-10);亚玻伦,意思是“毁坏者”;试探人的(太4:3,帖前3:5)和恶者(约一5:18-19),字面中所表达的意思显而易见;“世界的王”和“世界的神”,指出撒旦操纵世人罪恶的人生方式(约12:31;14:30;16:11“世界的王”;林前4:4“世界的神”;参考弗2:2“空中掌权者的首领”)。耶稣指出撒旦经常是谋杀者和撒谎人之父——撒旦既是撒谎的始作俑者,又是后来一切虚假和谎言的主使者(约8:44)。最后,他就是在伊甸园中欺 骗夏娃的古蛇(启12:9;20:2)。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画面,直接恶意、暴怒、残忍地敌挡神、敌挡神的真理、以及敌挡神救赎之爱临到的人们。 对于撒旦在天上的叛变和堕落,现今很多基督徒所熟悉的详细情节,大多来自文学想象,而不是出自圣经。保罗间接地指出撒旦的堕落是因为骄傲(提前 3:6),但是他没有具体描述。以赛亚14:12中“晨星”(中文和合本译为“明亮之星”)的身份,有些地方翻译成“露西弗”(参考彼后1:19 [中文和合本译为“晨星”]),清楚地说明了他是“巴比伦王”(以赛亚书14:4,参看那里的注释;参考:以西结书28章中的推罗王的描述)。虽然可以想象以赛亚书14:12假定撒旦是巴比伦王国的“君王”(参看但10:3, 20的注释)或者按以前传统的说法是指他起初的堕落来说的,这些都是纯粹的推测想法,其实没有圣经的根据,也没有外部资料的证实。简而言之,神的话语基本上没有告诉我们撒旦的来源。 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大量有关撒旦的事情,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要认真地对待他的敌对反抗,注意他的计谋,记得我们是在和他争战(林后2:11;弗6:16)。我们知道撒旦是欺骗人的、是狡猾的。他装成光明的天使,以邪恶代替美善(林后 11:14)。其的凶恶毁坏的特性被描述成吼叫、吞吃人的狮子(彼前5:8)和古蛇(启12:9)。因为他曾经是耶稣不共戴天的仇敌(太 4:1-11;16:23;路 4:13;约14:30;参考:路22:3, 53),所以他现在也是基督徒的仇敌,撒旦经常试探软弱的、误导刚强的,要来削弱我们的信心、盼望和品格(路22:31-32;林后2:11; 11:3-15;弗6:16)。所以要认真对待他,因为他是阴险狡猾的、相当可怕的。 虽然如此,跟随基督的人们没有任何理由惧怕撒旦。撒旦是被创活物,暂时高于人类,但是他不是神。他有很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他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

外国文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十四——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艺为旗号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以人为中心,肯定人。它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流浪汉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自传或回忆录)和以主人公的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生活的结构形式;描述游民的不幸命运与消极反抗,从下层人的角度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语言幽默辛辣、简洁流畅,对后世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是《小癞子》。 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者提出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这种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逐渐成了创作发展的阻碍。 狂飙突进运动:1770年到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高潮。运动中心在斯特拉斯堡,主要作家有赫尔德(运动纲领制订者),歌德,席勒,克林格尔等。 运动名称由来: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强烈的叛逆精神 运动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因而不能持久。 湖畔派:是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为代表。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联手创作《抒情歌谣集》宣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他们曾隐居英国西北部湖区而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撒旦派:英国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和济慈为“撒旦派”。“撒旦派”代表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与“湖畔派”相对。“撒旦派”19世纪初兴起,对“湖畔派”发起抨击,谴责其消极性。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多余人:19世界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形象,他们受到启蒙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教育和生活方式使他们灵魂空虚,无所作为,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不会站在人民方面的多余人。 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在现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全部作品分成那个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新人:指19世纪6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所取代,文学中的“新人”形象取代了“多余人”形象。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微,有革命精神,尊重友谊、爱情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威塞克斯小说:是指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地区为背景的小说。哈代小说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属于最后一类。这些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渗入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虚伪性。主要作品有《还乡》、《德伯家的苔丝》等。小说人物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