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二便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7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居家康复护理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患者均存在脑血液循环障碍情况,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受到损伤,临床多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及体征。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症状。
常见诱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制、便秘或是体位的突然改变。
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气候、种族、家族史等,后期诱因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高血脂、高盐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滥用药物等。
患者发病后往往存在突发眩晕或是头晕症状,伴有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部分患者存在舌麻、唇麻等症状。
发病后患者表达能力逐渐下降,讲话不清或是吐字大舌头情况明显。
如若患者发病突然,则会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跌倒或眩晕,一侧肢体不受控制地抽动,双眼视物模糊,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三、脑卒中患者如何正确开展居家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也有诸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甚至无法自理。
经过长期、有效的康复护理,部分偏瘫患者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甚至自主完成工作等。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尤为重要,大部分康复患者均是在家庭康复护理中取得的进展。
大部分家庭对于脑卒中疾病的知识掌握并不十分完善,尤其不了解康复训练的方式,导致脑卒中患者偏瘫后护理仅停留在常规生活护理之中,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并未得到较高的重视,甚至出现护理偏差,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脑卒中患者接受居家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躯体活动障碍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语言训练、感觉训练、皮肤护理、二便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
3.1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需要经历较长时期的卧床休养,因而康复训练也应由卧床恢复训练开始,由被动训练逐渐转化至主动训练。
3.1.1卧位训练卧位主要包括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及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身前通过枕头等进行支撑,并保持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34)(总分97.02,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高先生,71岁。
截瘫卧床,入院时骶尾部压疮。
面积3cm×3.5cm。
深达肌层,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现阶段应该主要采取下列哪项护理措施A. 局部脱水处理B. 按时翻身C. 保护创面D. 去除病因E. 外科清创处理2. 任先生,45岁。
车祸导致右上臂外伤,出血,右上臂畸形,肿胀,有多处挫裂伤口,桡骨外露,局部有反常活动。
该病人可能是下列哪种类型的骨折A. 闭合性骨折B. 开放性骨折C. 器质性骨折D. 骨筋膜室内骨折E. 混合型骨折3. 任先生,45岁。
车祸导致右上臂外伤,出血,右上臂畸形,肿胀,有多处挫裂伤口,桡骨外露,局部有反常活动。
对于该病人的治疗原则是A. 局部清创,抗感染治疗B. 有效清创,迅速止血C. 保护断端,骨折断端回纳D. 固定断端,防止出现全身并发症E. 正确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4. 任先生,45岁。
车祸导致右上臂外伤,出血,右上臂畸形,肿胀,有多处挫裂伤口,桡骨外露,局部有反常活动。
经治疗3个月后,解除石膏固定,此时病人右臂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阻力,该病患的肌力为A. 1级B. 2级C. 3级D. 4级E. 5级A1/A2题型1. 社区康复护理通过对社区内的伤、病、残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锻炼,以帮助残疾人实现A. 医学康复和心理康复B. 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C. 医学康复和社会康复D. 社会康复和居家康复E. 职业康复和回归社会2. 膝关节置换术后当天,麻醉恢复后可进行A. 患肢主动抬高,负重缓慢屈伸膝关节运动B. 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C. 站立床边,重心放在健侧保持10秒训练D. 患侧膝关节负重压迫被动训练E. 鼓励病人下床,下蹲训练3. 下列哪项不是康复评定的内容A. 躯体功能B. 心理功能C. 语言功能D. 社会功能E. 治疗功能4. 不符合社区康复护理概念的是A. 寻求先进的康复仪器和设备B. 主要在家庭进行C. 依靠残疾者家属D. 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康复技师E. 需要所在社区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合作5. 社区康复护理原则重点是A. "自我护理"B. "协同护理"C. "专业水平护理"D. "心理护理"E. "功能护理"6.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评估采用的量表是A. 巴氏量表B. PADL量表C. FAQL量表D. 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E. MMSE量表第三部分7. 下列哪项是残疾者社会水平上的功能障碍A. 残损B. 残能C. 残障D. 残缺E. 病残8. 下列哪项是骨折的主要特征A. 畸形、反常活动、骨摩擦音B. 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C. 畸形、肿胀、疼痛D. 疼痛、功能障碍、骨摩擦感E. 反常活动、肿胀、疼痛9. 康复护理心理疗法不包括A. 认知疗法B. 暗示疗法C. 松弛疗法D. 精神支持疗法E. 修养疗法10. 根据康复定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以提高功能水平为主线B. 以疾病为导向的康复C.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康复D. 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E. 将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11. WHO对残疾程度评价是A. 残损>残疾>残障B. 残损小于残疾小于残障C. 残障>残损>残疾D. 残损>残障>残疾E. 残障小于残损小于残疾12. 患者,男,57岁,脑卒中后偏瘫,伴二便失禁,主要由老伴照顾,不愿与周围人尤其是熟人接触。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摘要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功能衰退的发生速度,减少患肢异常模式的发生,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处理问题的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方法针对脑卒中后造成的肢体瘫痪,情绪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二便失禁,采用家庭诊断、电话随诊,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的主要照顾者给与护理指导。
结果指导后患者的跌倒、患肢异常模式、褥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理自理能力明显增加。
结论针对性地对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者实施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舒适度及健康水平。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护理(非专业)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侯群,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1],由于某种原因医疗水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多留有不同程度的伤残,急性中风存活后约1/3遗有伤残,约有40%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一项或多项帮助[2],需要长期康复锻炼,现有的康复医疗机构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且耗资大,家庭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康复场所,家属是其主要照顾者,在疾病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安全、康复训练知识等方面,给予必要指导,对减少主要照顾者身心耗竭、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继发性残病,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曾在我院诊治过的脑卒中患者10例,其中脑出血3例,多发脑梗死4例,大面积梗死3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平稳,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偏瘫、吞咽困难,二便失禁,需要回家继续康复锻炼。
1.2 方法采用家访诊、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方法,从患者的心理护理、家属安全、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肢体、功能的锻炼给与家庭护理者指导。
2 护理指导内容2.1 提供规范的治疗护理方案建立患者治疗护理档案,包括病情、年龄、性别、体质量、联系方式等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等,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恢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护理方案,每2~3周访谈一次,设专职护士负责。
1例中风后气虚便秘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后患者常遗留多种后遗症,气虚便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气虚便秘主要是由于中风后患者正气亏虚,尤其是气虚,导致大肠传导无力而引起的便秘。
这种便秘不同于单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或其他单一因素引起的便秘,它与患者的中风病史及身体整体的气血状态密切相关。
在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气虚便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腹部胀满不适,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由于排便困难用力,可能会增加血压波动的风险,对中风的进一步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中风因素- 中风发生时,脑部血管的病变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的调节功能。
对于肠道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失衡,可使肠道的蠕动功能紊乱。
而且中风后患者往往身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这也会进一步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
- 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等,部分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的功能或者引起水分代谢的改变,间接导致便秘。
2. 气虚因素- 中医认为,中风后患者正气受损,气的推动、温煦等功能减弱。
气虚则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失常。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不畅,肠道的血液灌注相对不足,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患者在中风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元气大伤,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改变也会进一步加重气虚的状态。
例如,患者可能由于肢体活动不便,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加重气虚便秘。
(二)发病机制1. 气的推动无力-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气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大肠的传导,使糟粕顺利排出体外。
而中风后气虚,气的推动力量不足,大肠的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便秘。
2. 脏腑功能失调- 从中医脏腑理论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当气虚时,肺气不足,不能正常地调节大肠的功能。
大小便失禁护理措施大小便失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或粪便无法控制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大小便失禁的原因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2.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炎、尿道狭窄等。
3.妇科疾病:如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
4.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等。
5.药物副作用: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
二、大小便失禁的护理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由于大小便失禁会导致患者的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因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患者的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2.使用护理垫:为了避免患者的床单和衣服被污染,可以在床上和椅子上放置护理垫。
护理垫可以吸收尿液和粪便,保持患者的床铺和衣服干燥。
3.定时排便: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定时排便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排便计划,每天定时排便,避免便秘和腹泻。
4.使用尿布: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可以使用尿布来吸收尿液。
尿布需要经常更换,避免尿液滞留在尿布中,引起感染。
5.饮食调理: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等。
同时,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避免便秘。
6.锻炼身体: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7.心理疏导:大小便失禁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鼓励、支持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三、大小便失禁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检查身体可以及早发现大小便失禁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避免便秘:便秘会增加腹压,导致大小便失禁。
因此需要避免便秘,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
脑卒中康复叙事护理案例范文一、病人基本情况患者姓名:张先生年龄:68岁诊断:脑梗死二、病史陈述2023年3月15日,张先生在家中突发头痛、口眼歪斜、左侧肢体无力,家属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急诊。
经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三、护理评估1.生理需求评估:饮食:张先生目前仍存在吞咽困难,需鼻饲或胃管喂养。
大小便:需要导尿管及便袋。
活动:左侧肢体偏瘫,需助行器或轮椅代步。
2.心理需求评估:张先生对突发疾病感到恐惧和焦虑,对今后生活质量也感到担忧。
四、护理目标1.维持呼吸顺畅,预防肺部感染。
2.改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供给。
3.预防压疮的发生。
4.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5.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五、护理措施1.生理护理(1)指导患者有氧运动,每天进行呼吸操等呼吸康复训练。
(2)鼓励患者多喝流质饮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3)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防压疮气垫,加强皮肤评估。
(4)指导患者做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心理护理(1)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
(2)向患者解释病情,树立康复的信心。
(3)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互动,给予精神支持。
(4)引导患者学会正确面对疾病,重拾生活乐趣。
六、护理评价通过全面的生理和心理护理,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肢体功能逐步恢复,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决心。
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病情明显好转。
七、护理体会良好的叙事式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达到以人为本的全人护理要求。
同时通过倾听患者的述说,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指导,不仅有助于身体康复,更能帮助患者重塑生命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