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标识管理规定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5、预防食物过敏的途径1)正确的食品标签: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正确、清楚地标识出过敏原成分,是防止他们发生食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措施。
2)国外多国已发布多项法规对过敏原标识作出规定。
3)我国已实施的标准:GB/T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即将实施的《预包装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
6、各个国家对食品过敏原标签的要求国别标签要求中国《预包装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还未实施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未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的食品,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可以称为“无麸质食品”。
2、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食品,如果采用一定食品加工工艺专门去麸质成分,当食品中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也可3、如果采取去除麸质成分的工艺后食品中麸质含量在20mg/kg-100mg/kg,则不能称之为“无麸质食品”。
4、符合“无麸质食品”条件的食品可在食品标签上产品名称旁标识“无麸质食品”字样,不符合条件的食品应在食品标签5、食品成分与麸质无关的食品不能标识“特殊膳食目的”之类的条款,只能标识为“本食品性质为无麸质”。
6、任何食品或食品成分中存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从含上述过敏原成分的产品中得到了过敏原成分也应做出声明。
如果含有于过敏原存在的信息将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中国香港必须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对规定的9种过敏原进行明确标识。
根据《规例》附表3第8段的规定,标签须使用中文或英文际可操作性、标识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如果预包装食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可以豁免在配料表中列明过敏原成分:1)包装容器最大平面面积小于10cm2;2)独立包装并拟作单份出售的凉果;3)含有单一配料的食品。
美国1、主要内容:指出食品标签上必须标识的过敏原成分种类和标识方式,是强制性的法规。
2、所有在美国销售的《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规》规定的包装食品(包括国产和进口的),必须符合该法规中有关的食品的肉制品、禽肉制品和蛋制品。
原料编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原料编号的管理工作,确保原料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和生产部门。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原料进行编号管理;2. 保证原料编号的唯一性和准确性;3. 加强原料编号的信息化管理和使用。
四、原料编号的规范1.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原料进行编号;2. 原料编号应包括:编号前缀(国家代码+企业代码)、生产日期、批次号、产品代码、规格型号等信息;3. 原料编号的长度不得超过20位;4. 原料编号的生成应采用专门的系统软件,确保编号的唯一性和准确性;5. 原料编号应在原料的包装上清晰可见,避免模糊不清、混淆。
五、原料编号的管理1. 由专门的原料编号管理部门负责原料编号的管理工作;2. 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的原料进行编号,并录入系统;3. 仓储部门负责对接收的原料进行编号,并录入系统;4. 生产部门负责对使用的原料进行编号,并录入系统;5. 原料编号的使用和管理要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相结合,确保原料的有效管理和使用;6. 原料编号的管理应建立档案,便于查询和追溯。
六、原料编号的使用1.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进行原料的采购、仓储、使用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原料编号进行管理;2. 对于原料编号的修改或调整,必须有相关部门经理或负责人审批;3. 对于原料编号的错误或遗漏,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4. 在进行原料调拨、库存盘点、销售等操作时,必须根据原料编号进行清点和记录。
七、原料编号的信息化管理1. 建立原料编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原料编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 原料编号的信息化管理应与企业的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3.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原料编号进行生产、销售、库存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八、原料编号的培训和考核1.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原料编号的培训,包括原料编号的规范、管理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2.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原料编号的考核,对于违反原料编号规范和管理流程的行为进行处理。
产品标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统一企业产品的标示管理,维护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标示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包装标签、产品说明书、广告宣传资料、网站信息等。
第三条公司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产品标示的规范和合规。
第四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变更及相关文件的审查、备案等工作,由公司的市场部门统一组织协调。
第五条公司将对产品标示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及时整改,确保产品标示的合规性。
第六条公司将对产品标示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示管理水平。
第七条公司对违反该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产品标示的内容规范第八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产品功效、质量或安全性等。
第九条公司产品标示的文字表述应当清晰、明了,不得使用容易引起误解或混淆的术语、符号等。
第十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图案、图形应当合理、美观,不得含有色情、暴力、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十一条公司产品标示的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等内容应当清晰、明确,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二条公司产品标示应当标注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消费者进行咨询或投诉。
第十三条公司产品标示应当按照企业标准统一设计、排版,风格统一,不得影响产品品牌形象。
第三章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第十四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应当由市场部门进行审核,确保其合规性。
第十五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进行备案登记。
第十六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应当及时更新到产品包装、说明书、广告宣传资料、网站信息等上。
第十七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应当进行内部和外部公告,以确保相关人员和消费者准确了解产品标示的更改。
第十八条公司产品标示的发布和变更,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不得擅自变更或篡改。
产品标识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品的种类愈加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产品标识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是指附着在产品上的标志、标签或标牌,用以标识产品的性质、用途、产地、生产者等信息。
本文将从产品标识的重要性、管理规定的现状以及管理手段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产品标识的重要性产品标识作为产品的“身份证”,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和管理功能。
首先,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通过标识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品牌、型号、产地、质量等信息,有助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其次,产品标识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在食品领域,通过营养成分标识,消费者可以获知产品的营养成分,以便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正确的饮食搭配。
最后,产品标识作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的现状不同国家对于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都力图通过规范产品标识的使用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加强市场监管。
以食品行业为例,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明确了产品标识的必备信息、标识形式、标识位置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欧盟食品标识法规要求食品标识上应包含产品的名称、成分、净含量、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并要求标识清晰可辨,不可误导消费者。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类似的要求,并明确了食品标识的字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四、产品标识管理的手段与实践为了有效管理产品标识,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实践。
首先,建立标准与法规。
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法规,对产品标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产品标识的质量和可信度。
其次,加强监管与执法。
通过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对违规标识进行处罚和取缔,提高违规成本,以达到去除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技术、溯源技术等,对产品标识进行追溯和监管,从而增加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货物标识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货物标识管理的监督,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货物标识是一种用于识别和区分货物的标志,包括包装标识、标签、标牌等形式。
货物标识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单位等组织在生产、贸易、仓储等活动中对货物标识的管理。
第四条货物标识管理应遵循“规范、统一、合理、有效”的原则,切实提高货物标识管理水平,确保货物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货物标识管理责任属于企业的生产、质量、物流等相关部门,相关职责由企业负责人具体分工确定。
第二章货物标识的设计第六条货物标识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包括货物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产地、批号等必要信息。
第七条货物标识应注明的内容应真实、准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八条货物标识的设计应简洁明了,字体应当清晰、易读,颜色应当醒目、不易褪色。
第三章货物标识的制作第九条货物标识应采用耐用性强、不易磨损、不易褪色的材料制作,确保标识的持久性和可读性。
第十条货物标识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得使用劣质材料和违规印刷方式。
第十一条货物标识的制作应做好标识号码的管理记录,确保每个标识的唯一性和追溯性。
第四章货物标识的使用第十二条货物标识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和位置使用,确保标识的清晰可见。
第十三条货物标识应在货物生产、装运、贮存等环节中始终保持完好,不得发生破损、遗失等情况。
第十四条货物标识应及时更换更新,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五章货物标识的变更和修正第十五条如需对已使用的货物标识进行变更或修正,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十六条变更或修正后的货物标识应重新制作并更换,不得二次使用。
第六章货物标识的管理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货物标识管理制度,明确标识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及管理流程。
第十八条企业应定期对货物标识进行检查和评估,消除存在的问题,提升标识管理水平。
第十九条企业应建立标识管理档案,记录标识的设计、制作、使用等信息,便于管理和追溯。
物料标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物料标识的管理,规范标识的内容和格式,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物料标识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标签、包装标识、仓库标识等。
三、标识内容1. 产品标签: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2. 包装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包装规格、生产日期、批次号、净含量、生产商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3. 仓库标识:包括仓库名称、存放物料代码、存放位置、存放时间、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标识管理1. 标识制作:根据标识内容要求,由相关部门负责制作标识,确保信息准确、清晰、不易褪色。
2. 标识使用:在使用时,应根据标准要求将标识粘贴或附着在相应物料上,确保易于识别和查找。
3. 标识更新:一旦标识内容有变动,应及时更新标识,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标识保护:对于易损坏的标识,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确保标识长期可读。
五、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产品和包装标签的制作和更新工作。
2.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仓库标识的制作和更新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标识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工作。
4. 相关部门负责对标识的使用和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六、监督检查1. 定期检查:公司应定期对各个部门的标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不定期检查:随时可以对任何部门的标识管理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标识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2.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3.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为物料标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各个部门的支持和执行,确保公司的物料标识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生产过程标识管理规定(部分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筛选/精加工/组焊/装配生产过程中对零/组件/产品状态的各类标识。
3 定义3.1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零/组件/产品标识,包括:粗加工件、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成品中的合格品、不合格品、特殊状态品、待处理品、返工/返修品、待上线品、报废品等。
3.2 零/组件/产品标识的内容,包含:产品名称/型号、零组件名称/代号、生产批次或编号、生产单位、质量状态、检验者、生产日期、检验日期以及顾客特殊要求的内容等。
4 职责4.1 工程技术部4.1.1 负责设计六大件零件精加工在过程中各类标识。
4.1.2 负责设计零/组件及产品在装配过程中各类标识。
4.4.3 负责检查精加工/装配生产过程日常工艺纪律和零/组件及产品标识的执行情况。
4.2 筛选车间4.2.1 负责设计外购外协件在物资存储/发放过程中各类标识。
4.2.2 负责物资存储/发放过程中各类标识的制作和管理;对须外购定制的标识牌申请外购。
4.2.3 负责在物资存储/发放过程中正确使用各类标识并进行有效控制。
4.2.4 负责检查物资存储/发放过程中外购外协件标识的执行情况。
4.2.5 负责对交付组焊/精加工/装配使用的外购外协件标识的检查和核对。
4.3 组焊车间4.3.1 负责设计零/组件在组焊过程中各类标识。
4.3.2 负责组焊过程各类标识的制作和管理;对须外购定制的标识牌申请外购。
4.3.3 负责在组焊过程中正确使用各类标识并进行有效控制。
4.3.4 负责检查组焊过程日常工艺纪律和零/组件标识的执行情况。
4.3.5 负责对交付装配筒体/上外罩组件标识的检查和核对。
4.4 精加分厂4.4.1 负责精加过程各类标识的制作和管理;对须外购定制的标识牌申请外购。
4.4.2 负责在精加过程中正确使用各类标识并进行有效控制。
4.4.3 负责检查精加过程日常工艺纪律和零/组件/产品标识的执行情况。
4.4.4 负责对交付装配的零组件标识的检查和核对。
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标示管理规定
为了有效区分不同牌号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区分质量责任和可追溯性,特制定本产品标示规定。
1.所有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灌装前必须经取样经质检部检验,取样
要能代表该批次的整个产品。
2.经质检部检验完全合格的产品,方可灌装。
3.包装桶上应有以下标识:
(1)产品牌号:包装桶上盖(上封面上)要有白漆喷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牌号。
(2)产品合格证:包装桶桶身距桶上边沿30cm处,要贴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要显示如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批号、
执行标准、储存期、净重、检验员(代号)、以及生产厂家
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
(3)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在产品合格证正对方向的桶身上要张贴通过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的安全标签。
4.上述各种标识完整无误方代表可出厂的合格产品,任缺一项均
不得出厂。
5.发给客户的产品除包装桶上有完整的上述各种标识之外,随产
品应有如下文件:
(1)由质检部出具的盖有质检专用章的存档合格证(合格证内容除净重为空白外其他与桶身上的内容完全一样。
(2)由质检部出具的盖有质检专用章的该批次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1.目的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为防止混用,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
当合同、法律规定或管理需要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需要标识的产品。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的采购产品/材料、在制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所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和/或试验,以及经检验和/或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生管与制造部门负责接收、生产和交付各阶段产品的标识、维护。
4.2品保负责执行情况的指导、监督。
5. 流程与内容5.1 批量追溯控制方法流程见附件。
5.2标识策划5.2.1产品标识方法:各检验、生产过程、仓库贮存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部门均需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批次号、颜色、符号、装载容器、堆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5.2.2检验、试验状态分类与分区:1) 检验、试验状态由检验和/或试验人员确定;2) 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域存放:a. 未经检验、试验------------未检验/试验区b. 已经检验、试验待定--------待定区c. 已经检验、试验不合格------不合格品区分别用:、待定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又可分废品)文字或标牌进行标识。
5.2.3状态标识方法1)制造部门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与“6S”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2)各单位必须确保本单位的检验与试验状态之规划区域和标识牌清晰、清楚并得到保护;必须要求本部门的所有人员理解、遵守并执行检验与试验状态的规定。
产品外部标识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规范产品外部标识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和组织中生产、经营、销售的产品。
三、定义1. 产品外部标识:指附着于产品外部,用于标识产品属性、功能、质量等信息的标识。
2. 企业和组织:指生产、经营、销售产品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四、产品外部标识的管理原则1. 明确性原则:产品外部标识应明确标识产品的属性、功能、质量等信息。
2. 准确性原则:产品外部标识应准确传达产品的真实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3. 公正性原则:产品外部标识应公正客观,不得侵害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4. 规范性原则:产品外部标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遵循行业规范。
五、产品外部标识的内容要求1. 产品名称:应明确标识产品的名称,确保与产品实际相符。
2. 产品型号:应标识产品的具体型号,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3. 生产单位:应标识产品的生产单位,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以便消费者查询和投诉。
4. 生产日期:对于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产品,应明确标识产品的生产日期,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新鲜的产品。
5. 保质期限:对于需要标注保质期的产品,应明确标识产品的保质期限,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使用产品。
6. 质量标志: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志应准确标识,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7. 警示标识:对于包含特殊危险性的产品,应标注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醒消费者注意安全。
六、产品外部标识的管理措施1. 生产单位的责任(1)生产单位应确保产品外部标识的准确、完整、美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生产单位应设立专门负责产品外部标识管理的职责,明确负责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3)生产单位应对产品外部标识进行审核和监控,确保产品外部标识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2. 销售单位的责任(1)销售单位应认真核对产品外部标识的准确性、完整性,并及时通知生产单位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检验标识的管理规定
1 目的
通过对原材料检验标识的管理, 确保未经检验的、不合格的原
材料不投入使用。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
3 术语
无
4 职责
a)公司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检验标识的管理;
b)公司试验室负责原材料的检验;
c)公司生产部材料员负责对进场的原材料挂标识牌。
5 工作程序
5.1 标识分类
5.1.1 标牌
a) 砂、石堆场标牌: 材料采用硬铁皮制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
边可以插进木杆中,外部用漆分别涂成红白色;
b) 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筒仓标牌: 材料用硬铁皮制成长方形,
外用绿色漆标明合格产品,并用白色油漆注明罐号,所装材料
品种,规格。
5.1.2 标识
a) 白色代表材料待检验。
b) 红色代表检验不合格, 不能使用。
5.2 砂石材料进场后,材料员在进场材料上插待检标识牌,并将材
料《检验委托单》交试验室。
5.3 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筒仓上的标牌除更换品种规格时,应以
合格品入仓。
5.4 试验室接到检验委托单后应及时取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以书
面形式交给报材料员。
5.5 材料员接到原材料检验报告后,立即按检验结果更换标牌。
5.6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材料按有关规定执行;因预拌混凝土的特殊
性,在常规生产中,不允许原材料紧急放行。
6 记录
所有报告和记录按有关部门的规定保存。
7 报告、记录
a) 《检验委托单》
b) 《原材料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