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7
泉港区景点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端,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遗迹。
以下介绍泉港区的主要景点。
1. 泉州巨石岩巨石岩位于泉州市南郊,距离泉港区25公里,是一座形态独特、风景秀美的山水风景区。
在巨石岩内四时花开,树木繁盛。
岩洞内有众多的佛像石刻,主要为明代的卢舍那双豹佛、双手弯曲的佛、南无观音等石雕,不同的造型表现出不一样的神态。
巨石岩的主峰海拔205米,顶部建有明代天香阁,可俯瞰泉州市区的全貌。
2. 福建南少林寺南少林寺位于泉港区梅溪乡,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享有“东南著名禅寺”之称。
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在明朝盛极一时,为南方佛教中心。
寺内有多座古建筑,如大雄宝殿、文殊阁、普贤阁等,以及梅峰、菩提洲、莲花岛、千佛岩等景点。
南少林寺还是少林拳全国总会会址之一,传承着中国武术文化。
3. 陈抟故居陈抟故居位于泉港区洋里乡,是陈抟的诞生地和旧居所在地,也是陈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陈抟是中国唐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故居坐南朝北,占地3400平方米,由前后三进院落组成。
院内保存了陈抟的书画、文献、器物等文物,展现了陈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4. 泉州南安南安是泉州的一个县级市,距离泉港区仅有15公里,是著名旅游城市。
南安县区内有许多风光秀美的景点,如定山、龙渊山、灵泉寺等,还有天下名产银灰梨、甜枣、核桃等。
此外,南安县还有大仙岩国家森林公园和溪口古镇等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前来游览。
5. 晋江峡湾风景区晋江峡湾风景区位于泉州市区北部,是一座集人文、湖光山色、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区。
景区内有湖光岩、沙井滩、紫华洞等自然景观,以及大罗山、云龙山等人文景点。
此外,晋江峡湾风景区还有高尔夫球场、温泉度假村、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是一个集园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泉州市泉港区情况简介泉州市泉港区是座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大型石化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新城。
其前身为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
全区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6.72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
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南埔火电厂、沿海大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启动,泉港石化基地的建设迈入了快车道,泉港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建设高潮,面临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是港口物流条件优越。
泉港区地处湄洲湾南岸,海岸线总长56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21.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5.5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发展港口经济的条件较为优越。
泉港区肖厝港被确定为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海关等口岸系统已正式运作,码头已规划建设石化、集装箱、煤炭、粮食等泊位30个,远期年吞吐能力将达5000万吨。
几年来,泉港区按照统筹规划、完善功能、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原则,把物流产业纳入港口经济发展总体配套,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区。
目前,全区已建成码头泊位8座,2005实现港口吞吐量近1000万吨,海关关税收入21.2亿元,占泉州关税82%。
正在征地、在建码头共有8座(包括泰山石化仓储码头、海洋液体化工码头、福建石化集团码头、港务公司码头、福煤公司码头、富源化工码头、福讯化工码头、鸿基化工码头等),这些码头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近4000万吨,届时泉港将建成与石化基地相配套的大型港区及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石化产业集群加速。
石化产业是泉港的主导产业。
设区以来,我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不断推动石化产业集聚。
在福建炼化400万吨原油加工、7万吨聚丙烯和华星5万立方米库容低温液化气等石化企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在建项目和打造石化产业链,陆续建成投产了湄洲湾氯碱工业、海洋聚苯树脂等一批投资和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以及华瑞电池、亚伦集团、金圣化工、华福密胺等30多家石化中下游项目,在建或筹建的还有10万吨改性聚丙烯、15万吨高熔指聚丙烯、60万吨重交沥青等一大批石化项目,区内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
泉州市泉港区简介泉州市泉港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
现有陆域面积34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40.7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
这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泉港半城青山半城碧海;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泉港的海,势起湄洲南岸,顺东南蜿蜒而行,海岸线长56公里,拥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肖厝港,有得天独厚的港口物流优势,是国家一类口岸;泉港的山,或飘渺,或雄浑,诸如大雾山、笔架山、观音山,群山之中,点缀着泗洲水库、菱溪水库等,青山绿水相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泉港自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区以来,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致力加快石化产业、港口物流和城市要素三大集聚,是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福(泉港区中心城区)(泉港区中心城区)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千亿产业基地之一,正成为海西最富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已基本实现从“小地方”向“大基地”的跨越,从“小渔港”向“枢纽港”的崛起,从“小村镇”向“新城区”的变迁。
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简介及2019年招聘高中新任教师优惠政策一、学校简介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一中学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按一级达标学校创建的新学校。
2005年5月学校直接晋升为省二级达标高中校,2013年3月晋升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2014年增设初中部,现有六个年段共49个班2300多名学生。
教职工250人,其中:在聘高级职称教师67人,中级职称教师102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研究生14人,省市区骨干教师53人。
学校位于泉港城市中心区,占地面积152亩,拥有实验综合大楼、教学楼、图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体育馆、科技楼、行政办公楼等十多幢建筑,设有教师书吧、学术报告厅、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3D教学教室、录播室、科技实验探究室等等功能室,建筑总面积达47151㎡,绿化总面积达40455㎡。
泉港石化园区情况介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湄州湾南岸,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6.72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是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期间项目最为集聚、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区域,也是全省三大主导产业(石化、电子、机械)中的石化产业龙头基地和三大主枢纽港(福州、厦门、湄州湾)之一。
几年来,泉港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湄州湾南岸主枢纽港为目标,凸显特色,发挥优势,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元,比增17.5%;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增30.35%;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2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4亿元,比增142.7%;农民人均纯收入7182元,比增14.1%;其中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等四项指标增幅均居泉州市首位。
泉港石化园区毗邻湄洲湾南岸天然良港肖厝港,北承长三角石化圈,南接珠三角石化群,与台湾隔海相望,海陆空交通发达。
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局中,泉港石化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福建省政府于2007年9月24日批复的《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湄洲湾石化基地以泉港石化工业区为先导,向泉惠、东吴石化工业区延伸,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福建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促进石化产业集聚。
2007年12月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2008年4月中石化协会正式命名“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
泉港石化园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正日益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石化基地和对台石化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
泉港石化园区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由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
其中,仙境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以现有联合石化为中心,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
泉港乡村你知道有多少个?快来了解一下吧!泉港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部、湄洲湾南岸。
泉港是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千亿产业基地之一。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8.24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有多少个乡村呢?山腰街道办事处现辖四个居委会、十二个村委会。
有铁石岸冶铁遗址、普安古墓群、石桥尾古民居、龙德堂、山腰祠堂、望海楼、郑氏祠堂、曾炉寺、离相寺、天妃宫等胜迹。
龙山社区:前郭、刘厝头。
荷池村:现改为荷池居委会。
瓦厝。
锦塔村:现改为锦塔居委会。
前埕、陈庄。
新宅村:新宅、土庄、西蔡、山前。
陈庄村:陈庄、前埕、海沙。
锦山村:锦山。
锦川村:灰窑脚、二田、三田、四田、前土埭、官路边、屈尺厝、十四份、顶埭、后港。
锦联村:石桥、大路窟、四房角。
埭港村:洪厝、后楼、三落、门前山、石桥、度口街、面前山。
菜堂村:下头、埕尾。
海滨村:埕边、崇福。
普安村:普安、顶普安、金山、后亭、下莲、山尾、店仔。
鸢峰村:鸢峰。
钟厝村:钟厝。
叶厝村:叶厝。
锦祥社区前黄镇二000年由原山腰乡的一部分析置。
现辖十三个村委会。
主要姓氏有连。
有蚁山商周文化遗址、黄素石楼、仙公山青狮洞、昆山寺、连氏家庙、前黄祖庙、侍卫府等胜迹。
前黄村:前黄、西园、涂楼。
三朱村:溪墘、后樟林、前樟林、后山、都巡、后宅、顶宝、下宝、完内、桥头、后林、田厝、厝头、芹坑。
古县村:古县、龙田、白鸽林、西坝、亭头、社仔、东庄、下龙尾、涂仁、溪古、许厝、方厝、林厝、刘山。
前烧村:前烧、光洋、峰张、顶后郭、下后郭。
凤南村:西吴、棣中、蔡头桥。
凤北村:红库、港墘、外坑、后宅。
凤阳村:后厝。
凤山村:大厅、北洋、后洋、中洋、后山、坑边、流上、下墩、坝头。
凤林村:田墩、顶阪、刘山、割林、湖边。
凤安村:安兜、社塘、前埔。
坑内村:朝林、顶坑内、下坑内。
泉州市泉港区开设“好孕泉港”服务育龄群众泉州市泉港区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市辖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带,是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港区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泉港区的育龄群众数量不断增加,关注孕育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泉港区决定开设“好孕泉港”服务,提供更加全面的孕育健康服务,为育龄群众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
“好孕泉港”服务是泉港区政府为育龄群众量身定制的一项服务,旨在提供孕育健康指导、妇幼保健服务、孕期营养指导、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服务,全面关注育龄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度过孕育期的每一个难关。
通过“好孕泉港”服务,泉港区希望能够提高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水平,为未来的生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孕泉港”服务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孕育健康指导泉港区将建立孕育健康指导中心,为育龄群众提供专业的孕育健康指导。
这里将有专门的医生团队,针对个人情况提供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孕期体检等服务,帮助育龄群众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二、妇幼保健服务“好孕泉港”将重点关注孕期的妇幼保健服务,为怀孕的女性提供专业的保健指导。
还将通过宣传教育,推广孕期保健知识,帮助育龄群众了解孕期的保健要点,并且通过定期的健康巡检,为每个孕妇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三、孕期营养指导科学的饮食结构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好孕泉港”将引入专业的营养师团队,为育龄群众提供孕期饮食指导。
他们将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孕期发展情况,制定专业的膳食计划,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全面营养需求。
四、心理辅导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身心变化都非常剧烈的过程,因此泉港区将介入专业的心理医生团队,为育龄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在孕期中,育龄群众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或者心理压力,这时候,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帮助她们调节状态,增加对生活的信心。
在“好孕泉港”服务的支持下,泉港区相信育龄群众将能够更好地享受生育过程,更好地保障母婴的健康。
泉港石化工业区简介园区概述泉港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泪洲湾南岸,是泉州的"北大门"。
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8万多,辖6个镇1个街道l个国营盐场。
泉港石化工业区位于泉港区东北部,紧邻国家一类口岸肖唐港。
泉港石化工业区是2007年9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复的《福建省泪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泪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
2007年12月,泉港石化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2008年4月中石化协会正式命名"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
截止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开发面积近10.5平方公里,入驻石化相关企业28家,总技资540亿元。
2010年实现石化产值616亿元,增长89%,在全省占据着龙头地位和规模优势。
至"十三五"未,园区将以炼油2600-3000万吨/年、乙烯21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为龙头,带动大宗化工产品,并以特种树脂、橡胶为特色发展下游加工产业,形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原料和产品国家级大型生产基地。
指导思想泉港石化工业区开发建设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的发展战略,按照"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模式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理念,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石化园区建设,加速石化产业集聚。
将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带动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系列开发,形成较长的产业链。
同时注重石化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福建联合石化"脱瓶颈"改造,形成炼油总能力l400万吨/年、乙烯总产能110万吨/年的规模:"十三五"期间,通过福建炼化二期扩建,力争形成炼油总能力2600-3000万吨/年、乙烯总产能210万吨/年的规模。
2文/林进辉山海泉港 康寿福地千山擘画,万泉入港。
泉港,俗称惠北、头北,湄洲湾南岸崛起的石化新城。
域区南阻林辋溪,连通惠安;北临枫慈溪,与仙游隔岸相望;东濒台湾海峡,与秀屿、湄洲列岛遥相呼应;西依格山,重岗连绵接壤洛江。
域区古属闽越地,秦入闽中郡,汉隶会稽郡,唐归晋江县。
自北宋置惠安县,历为其属地。
1996年12月,从惠安析四镇一场设肖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泉港区。
区境行政简明,辖6镇1街道,101行政村(居);地貌多姿,拥陆域面积32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05平方千米;人气旺盛,2022年底户籍人口为41.9万人,常住人口36.1万人,海外侨亲16.34万人,台湾同胞12.6万人,港澳同胞3068人。
泉港,依山傍海襟溪,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500米以上高山18座,最高峰大雾山797.5米,西部群峰层叠,拥巍峨山势,矿藏丰富多彩;俨葱郁屏障,植被五彩斑斓。
蜿蜒坝水,菱溪、龙马溪伴其左右,穿重山以豪气磅礴奔流入海。
境内物产资源丰饶。
戴云山余脉地质构造的多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生成花岗岩花色品种47个;西部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林中野生植物98科234属301种,野生动物19目44科115种,蟒蛇、白鹇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19种,药用植物1519种;区境原野,地势平衍,河渠纵横,田园平整,盛产粮茶鱼盐。
境内海洋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绵延75千米,其中深水岸线5.5千米。
堤内园地,一片葱绿,唐代始成煮海为盐,明嘉靖年间技改日晒,历代扩建成今福建第二大盐场——山腰盐场,为南方海盐代表。
堤外以降,潮间养殖产量极丰,还有口味鲜美的弹涂鱼、鲍鱼、鲈鱼等鱼类59科115种,甲壳类毛虾、对虾、青蟹、虾蛄等18科62种,贝类蛏子、花蛤、香螺等32科63种及藻类生物资源。
每逢汛期,渔船云集,千帆竞发。
泉港,传统农业区,沿海地区耕、渔兼作。
蚁山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的石锛、陶尊等农耕渔猎工具表明,境内先民已掌握较高石器磨制和制陶技中国长寿之乡——泉港 施惠清/摄术,原始农业已勃兴。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推介我们美丽的泉港。
泉港,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您休闲度假、体验民俗的好去处。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泉港,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泉港概况泉港,古称“温陵”,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
总面积约931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泉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南接厦门,西邻泉州,北靠福州,是福建省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南宋时期,泉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如今,泉港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石化基地、港口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
二、泉港旅游资源1. 自然风光泉港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海坛岛:海坛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被誉为“海上仙山”。
岛上风光旖旎,沙滩细腻,海水清澈,是游客们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2)湄洲岛:湄洲岛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海神妈祖故乡”之称。
岛上风光秀丽,寺庙古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朝圣。
(3)清源山:清源山是泉港的象征,山势雄伟,景色宜人。
山中寺庙众多,古迹遍布,是游客们登高望远、体验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2. 人文景观泉港人文景观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泉港古城:泉港古城是福建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城内古建筑、古街道、古井、古树等众多,是了解泉港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2)崇武古城:崇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城内古建筑、古街道、古井、古树等众多,是游客们了解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好去处。
(3)德化窑址:德化窑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瓷器文化。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瓷器,感受瓷都的魅力。
3. 民俗风情泉港民俗风情浓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湄洲岛妈祖文化节:湄洲岛妈祖文化节是泉港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加。
泉港区旅游景点
泉港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泉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域。
泉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1. 温泉度假村:泉港区拥有多个温泉度假村,其中最著名的就
是湄洲岛温泉度假村。
这里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游客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温泉疗养,并体验各种spa护理和按摩服务。
2. 海滨风景区:泉港区紧邻大海,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海岛。
其
中湄洲岛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旅游胜地,以其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和壮丽的日出闻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沐浴阳光,畅游碧海蓝天。
3. 历史文化遗址:泉港区还保留着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如开元寺和南安刘氏宗祠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展示了泉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引着许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前来参观。
4. 美食街区:泉港区有许多美食街区,如万象城美食街和泉港
夜市等。
这些地方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包括海鲜、闽菜、台湾小吃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
5. 自然景观:除了海滨景点,泉港区还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如
青山绿水和湄洲湖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宜人的自然风光,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总之,泉港区作为泉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和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休闲娱乐选择。
泉港泉港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原系惠北地区。
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
全区陆域面积3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
目录编辑本段人口37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盐场,有96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
设区以来,泉港区充分发挥港口和石化优势,抓住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的有利契机,着力实施“以港立区、石化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不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最富活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新城。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2007年,泉港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12亿元,比建区前的2000年增长168.5%,年均增长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8807元,增长238.6%。
2000年和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12.8:67.0:20.1和7.6:66.1:26.2,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金融信贷支持有力。
几年来,财政收入随着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增加。
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5亿元,比2000年的1.92亿元增加13.0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22亿元,比2000年的1.56亿元增加3.66亿元,增长达242.8%,年均增长19.3%。
其中:石化行业共缴税费2.92亿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56%,比2000年增加2.17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3.9个百分点。
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全区财政支出达到了4.9亿元,增长226.7%,特别是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力度不断加大,七年累计投放资金9.65亿元,为推动全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东经118°25′,北纬24°50′,与惠安、莆田、仙游、接壤,并与湄洲岛、台湾隔海相望,北距上海港510海里,南望黄埔港540海里,东至基隆港174海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辐射中心。
泉港区山腰街道简介山腰街道地处泉港城市起步区和中心城区,是泉港区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前身是山腰镇,曾是惠安县商贸重镇之一。
2003年8月31日经省市批准完成撤镇改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式挂牌办公。
辖区总面积24.6平方公里,耕地6649亩,海域面积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3公里,浅海滩涂养殖面积8172亩,现辖1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万多人。
近几年来,在泉港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带领全街道人民发扬团结拼博,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商贸为主、工农并举”的城区经济发展格局,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4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200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创安全生产工作合格街道”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5年度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面完成经济指标单位”、“2005年度利用外资先进单位”、“2006年度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山腰街道是著名侨乡,现旅居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台有近5万人。
广大华侨同胞热心家乡建设,仅最近两三年,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企业家投资学校、公路等公益事业近2000万元。
山腰街道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已建成惠山公路、驿峰路、泉三路、泉五路等城市主干道,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漳泉肖铁路从域内穿过。
配套设施完善,邮政、电信、电力、医院、学校、社会保障等机构相继建成。
山腰街道文化历史悠久,现拥有民间文艺团体43个,影响较大的有南音社、北管乐团、木偶艺术以及侨芗、凤声、华峰、芗剧等,香港凤凰卫视台曾现场采访南音社、北管乐团演奏,日本NHK电视台也曾专程到山腰考察北管文化,在海外广为传扬。
在今后发展中,山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始终强化“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这一理念,发挥城区优势、侨乡优势、商贸优势、海洋优势,努力把山腰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街道。
泉港泉港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一个区级行政区。
该地区位于闽江口,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下辖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泉港地处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闽南经济的“黄金口岸”。
泉港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极具竞争力的港口优势。
其辐射范围包括闽南、闽东和闽西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泉港港口是福建省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深水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泉港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拥有20多个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
在港口业务方面,泉港不仅致力于发展传统船舶装卸业务,还积极推动港口物流、航运、船舶修理和海洋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泉港的经济发展以港口和制造业为支柱,同时也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该地区拥有一批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包括海尔集团、东金船舶工业集团、泉港电力等。
这些企业在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泉港也积极引进外资和引导本地企业走出去,促进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泉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该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泉州万达广场、泉州博物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泉港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滩资源,如金鼎湖海滩、海石湾海滩等。
这些海滩以其洁净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迷人的风景而备受游客喜爱。
在社会发展方面,泉港注重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该地区不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加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同时,泉港还注重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积极推动居民自治和社会和谐。
泉港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开拓创新。
泉港的人民勤劳、智慧、勇敢,他们以无比的热情和努力为泉港的发展贡献力量。
泉港区的历史演变过程泉港区,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湄洲湾,东和北临莆田市城厢区和秀屿区,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游县接壤,陆域面积34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9平方千米。
泉港区原系惠北地区。
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
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
981年,曾在涂岭镇松园村山坡上和芦朴(原称路打)村坡地上发现石锛和狩猎用的石箭簇,以及陶片等。
1987年在芦朴村后埔自然村蚁山(又名艾山、行山)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生活年代约在商周时期),找到陶器、石锛等一批文物。
说明泉港地区在文献记载以前,已经有了先民居住,属于闽越族的一支。
夏商两代,今泉港区域划属扬州。
西周至东周初期,泉港属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泉港属越国地。
周赧王九年(前306年)前后,越亡,泉港属楚国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泉港属闽中郡辖地,为闽越族无诸所领。
汉初,泉港属闽越王国,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废闽越王国后泉港改隶会稽郡冶县。
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属侯官都尉辖地。
三国时,吴国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后泉港属建安郡东安县地。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后属晋安郡。
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晋安郡王林禄薨后葬九龙岗,即今涂岭镇龙头岭闽林始祖陵。
此为研究“晋人衣冠南渡”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南北朝时,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泉港属晋平郡。
梁武帝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平郡地置南安郡,泉港属南安郡南安县。
隋朝时属泉州(州治在福州)南安县地。
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准刺史冯仁智之奏请,析南安县东南十五个里置晋江县,“以其地临晋江,故取为名。
”泉港为晋江县属地。
为加强管理,晋江县在县东北增设一个官署(在今前黄镇古县村),以治理今惠安、泉港等地。
泉港石油化工产业简介泉港第二实验小学目录一、泉港区情简介二、泉港石化工业区情况简介三、泉港区港口码头规划建设情况简介四、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简介五、湄洲湾氯碱公司项目简介六、福建省福橡化工项目简介七、福建泰山石化码头仓储项目简介八、东鑫石化公司简介九、方兴化工项目简介十、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简介十一协力二氧化碳气体项目简介十二、恒河化工企业项目简介一、泉港区情简介泉州市泉港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部、湄洲湾南岸。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
泉港是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千亿产业基地之一,正成为海峡西岸最富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设区以来,泉港区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致力加快石化产业、港口物流和城市要素三大集聚,为石化基地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3亿元、比增6.8%,财政总收入74.4亿元、比增0.03%,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比增50.66%,工业总产值919.4亿元、比增5.57%。
泉港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主导产业的龙头基地。
几年来,泉港区秉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理念,致力加快推动石化产业集聚,顺利实现了“三年打基础、六年上规模、十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第二步奋斗目标。
石化园区已开发近11平方公里,现有联合石化、湄洲湾氯碱等57家大型石化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2011年石化产值668亿元,在全省占据龙头地位和规模优势。
二、泉港石化工业区情况简介泉港石化园区是2007年9月经省政府批复的《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分别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中石化协会评为“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
说说泉港区的来历其辖区内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新港,故取区名为"泉港区"。
泉港区前身为惠安县部分地方和兴化府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部分和融和而成。
莆田县设县于南朝,100多年后划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后改名为仙游县,莆田县设立300多年后设立惠安县。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恺,以上述村连同本来同在枫亭境内的几个村(今属涂岭镇)与惠北地缘邻,便于管辖为由,提议把这些地方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
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一万多亩土地、几万多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位于涂岭镇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界山镇北部,并把界碑新址重新命名为界山村交界塘。
宋理宗年间,莆田洋埕一林氏村民任广东广州增城县尉,晚年退居于此地太白峰东南麓前端的海滩地,因他思念故乡莆田,此地地处莆田南边,故谐音称此地为南浦,后谐音再改为南埔。
1999年界山村升格为界山镇。
泉港区在2000年前隶属惠安县(惠北片4镇、1山腰盐场)。
1985年4月1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肖厝镇,南埔、后龙、山腰3个乡及涂岭乡部分行政区域为肖厝镇的行政区域,下辖86个村委会。
1991年7月14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综183号文精神,设立肖厝镇,1992年9月29日(另一为28日)成立镇人民政府。
1996年3月1日,省民政厅批准撤销肖厝镇,设立后龙、山腰、南埔、涂岭、埭港5个镇。
1996年4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简称肖厝管委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务,下辖南埔、后龙、山腰、涂岭、埭港5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
1996年7月11日,肖厝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
1999年8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为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山腰、前黄、涂岭等7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
泉州市泉港区简介
泉州市泉港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
现有陆域面积34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40.7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
这是一座风景优美的
城市,泉港半城青山半城碧
海;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泉
港的海,势起湄洲南岸,顺
东南蜿蜒而行,海岸线长
56公里,拥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肖厝港,有得天独厚的港口物流优势,是国家一类口岸;泉港的山,或飘渺,或雄浑,诸如大雾山、笔架山、观音山,群山之中,点缀着泗洲水库、菱溪水库等,青山绿水相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泉港自2000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设区以来,紧
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
代化的目标,致力加快石化
产业、港口物流和城市要素
三大集聚,是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福
(泉港区中心城区)
(泉港区中心城区)
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千亿产业基地之一,正成为海西最富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已基本实现从“小地方”向“大基地”的跨越,从“小渔港”向“枢纽港”的崛起,从“小村镇”向“新城区”的变迁。
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简介及2019年
招聘高中新任教师优惠政策
一、学校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一中学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按一级达标学校创建的新学校。
2005年5月学校直接晋升为省二级达标高中校,2013年3月晋升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2014年增设初中部,现有六个年段共49个班2300多名学生。
教职工250人,其中:在聘高级职称教师67人,中级职称教师102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研究生14人,省市区骨干教师53人。
学校位于泉港城市中心区,占地面积152亩,拥有实验综合大楼、教学楼、图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体育馆、科技楼、行政办公楼等十多幢建筑,设有教师书吧、学术报告厅、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3D教学教室、录播室、科技实验探究室等等功能室,建筑总面积达47151㎡,绿化总面积达40455㎡。
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绿意盎然,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功能教室完备,是泉港学子求知的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实施“教研强师,科研强校”战略,推进名师工程,加大教科研力度,成立高考研究室,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平台。
学校高考成绩优异,2008年以来,有7名学生被清华或北大录取。
本一上线率年均达
45%,本科上线率年均达90%左右。
近两年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达99.9%。
学校2017年首届中考取得开门红,多门学科平均分排泉州市360多所学校前十五名。
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连续多年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十八载风雨兼程春晖沐浴,一万余桃李芬芳春满荷园。
全体一中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知行并能”为校训,学校教风、学风、校风良好。
学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刚柔人文并重,打造“全人教育”特色办学,践行绿色德育、细节德育、生活德育的理念,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社团活动两大办学特色项目,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自主发展。
为了奖励先进,激发全校师生的拼搏精神,让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校领导多方努力,获得了乡贤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
现学校设有奖教奖学基金四个,每年奖教奖学金近150万元。
岩山多伟志,湄港孕神奇。
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文明校园)、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绿色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级示范图书馆、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省课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平安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学校结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泉港一中二次腾飞”发展规划,正朝着创办“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示范性高
中的目标迈进。
二、优惠政策
1.工作期间学校免费提供单身公寓一套;
2.给予一次性奖励。
教育部直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奖励8万元、研究生奖励12万元,其他高校研究生奖励10万元。
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简介及2019年
招聘高中新任教师优惠政策
一、学校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创办于1952年10月,是泉港区办学最悠久的的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座落于泉港区中心城区,199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校,2007年10月晋升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校,现正在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为初中部,精致而富有文化积淀;新校区为高中部,大气而富有时尚气息,地下车库、电梯、户外大型电子屏、精品录播室、大型学术报告厅等已竣工投入使用,学校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83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研究生7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1人),教学班级现有56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
事业关键在人,发展赢在人才。
近五年来,学校众志成城,爬坡争先,办学成绩优良,特色教育彰显,中、高考录取率和学科会考合格率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中小学手球比赛冠军,泉州市青
少年科技示范校、泉州市绿色校园、泉州市依法治校先进校、泉州市首批“办学多样化发展实验学校”、泉港区质量和管理先进校等省、市、区30多项表彰。
泉港二中办学67年来,培养了近六万学子,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中科院院士黄荣辉,现任中宣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庄荣文,现任厦门市市长庄稼汉,现任福建省教育厅长林和平,厦门禹洲集团董事局总裁林龙安以及清华、北大、复旦、北师大、厦大等知名高校教授,优秀校友一直活跃在新时代科技和政军商医农等各界。
金猪呈吉祥,奋斗赢未来。
学校现以“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为办学理念,以“聪明正直”为校训,以“勤思善问、亲切严谨、动静有素”为“三风”,以“和美教育(和而不同,美美以共)”为特色,为“办一所有温度负责任的新时代示范性中学”而不懈努力。
二、优惠政策
1.工作期间学校免租金提供56平方米单身公寓一套;
2.给予一次性奖励。
教育部直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奖励8万元、研究生奖励12万元,其他高校研究生奖励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