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7 麦琪的礼物(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领会课文中所传递的美好情感。
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主要内容。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5. 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精神等。
七、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麦琪的礼物》,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
2. 请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举例说明。
3.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角度审视课文,进行课堂分享。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九年级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内容、结构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3.掌握小说阅读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刻感受。
2.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和珍视生活的意识。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教师播放丰子恺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教师让学生欣赏插画《走向天堂》和《白衣女子的肖像》,思考插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与小说有何联系和启示。
第二课时:阅读分析1.教师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为。
3.教师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意义,理解主题和深层含义。
4.教师让学生思考小说和插画的联系,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共性和差异。
第三课时: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2.教师让学生探究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如象征、叙事、描写等。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情感色彩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第四课时:综合实践1.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分享个人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写读后感、创作小说、设计插画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展览和分享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和阅读收获。
第五课时:课堂评价1.教师进行课堂测验或作业布置,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2.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帮助薄弱学生提高。
3.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寻求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途径。
3. 课后拓展1.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丰子恺的作品,比如《故都的秋千》、《草房子》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欧·亨利及短篇小说的相关知识。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欧·亨利及短篇小说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麦琪的礼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2)重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麦琪的礼物》,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欣赏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教学目的1.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
2.理解小说情节结构。
3.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的主题。
重点难点1.重点:(l )理解小说情节结构,悬念和巧合的艺术效果。
(2)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吝啬linse 啜泣chuo 抽噎ye 甬道yong 嫉妒(jidu )褐色he )馈赠kui 鹌鹑an chun 忐忑不安tante 晦涩(huise )玳瑁(daimao)相形见绌ch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抽噎:抽搭。
甬道:走廊;过道。
嫉妒:忌妒。
馈赠:赠送(礼品)。
贫民窟:指城市中贫苦人聚居的地方。
神经质:指人的神经过敏、胆小怯懦、情感容易冲动的性质。
晦涩:(诗文、乐曲等的含意)隐晦不易懂。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细,不足。
3.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清文章结构。
二、导入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界文学精品大系),作者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生于医生家庭。
做过会计、出纳员、办事员等,比较熟悉小市民的生活,故写成三百多榆短篇小说,多以此类人物为主人公。
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均能带着含泪的微笑,以寓含辛酸的幽默,描绘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暴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真实现象。
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另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以一个虚拟的拉丁美洲国家为背景,暴露了美国垄断资本对外掠夺的黑幕。
2.解题。
麦琪(Magi),指《圣经》所载耶酥降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个贤人:"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
九年级上册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之间的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解析。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及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析。
3.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详细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阐述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主题思想。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小组合作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之间的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人物真诚、无私的爱心,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2)理解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主题思想,强调关注家庭、亲情和友情。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 选取一篇文学鉴赏的文章,简要介绍其鉴赏方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
2.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小说《麦琪的礼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探讨小说主题思想的内涵。
5. 课堂小结: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麦琪的礼物》,谈谈你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认识。
2. 请你就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谈谈你的看法。
3. 请你以小说的主题思想为基础,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坚强的意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说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2.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麦琪的礼物》教案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认知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内容,理解主题。
评价任务:1、深入文本,品味关键词语。
2、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主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情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对爱情的渴望;“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坚贞不移的爱情宣言;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一起去领略那份真挚纯洁的爱情。
二、自主学习5分钟时间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生字词,了解作者。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馈(kuì)赠抽噎(yē)吝(lìn)啬(sè)鹌(ān)鹑(chún)晦(huì)涩忐(tǎn)忑(tè)不安玳(dài)瑁(mào)啜(chuò)泣(学生互批互查,纠正错误,也可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和大家一起交流。
)2、欧·亨利是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和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代表作品有、。
三、交流研讨活动任务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参考: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为豪的长发和金表,却换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
(学生把答案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位互相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
)活动任务二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原本无聊的一件事写得那么好?你能不能根据刚才概括的故事情节试着扩充这篇文章?在扩充的时候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学生活动:1、时间:圣诞节前夕2、人物:德拉和吉姆3、地点:租来的房子里。
九年级上册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幽默讽刺风格。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幽默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幽默讽刺风格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挖掘。
2. 小说幽默讽刺手法的把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幽默讽刺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思想。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进取精神。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小说的情节,清晰地描述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幽默讽刺风格,并能够恰当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主题思想,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
《麦琪的礼物》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麦琪的礼物》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麦琪的礼物》这个寓言故事,学生能够理解“给予比接受更有幸福感”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不断尝试为他人带来喜悦。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向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故事中主人公麦琪的个性和情感变化,以及她对朋友们的礼物赠送和接收方式的态度。
2. 引导学生对自己及其周围的人和事不断进行主动思考,不断尝试以新的方式面对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故事介绍、声音表演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2. 交互式讲解法: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补充案例。
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增强其参与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故事分享和理解1.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故事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背景知识。
2. 请学生们阅读小说内容,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角色理解故事的主题。
3. 引导学生发言,并提出个人看法。
第二课时:情节分析和讨论1. 在实现情节的基础上,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理解原因。
2. 分折故事情节点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说明情节的重要作用以及符号的含义。
3. 小组讨论个人看法和情感透析。
第三课时:应用练习与总结1. 引导学生进行情节分析,并进行最佳提问解答。
2. 构建礼物模型,并模拟情节设置和礼品交换,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感恩心。
3. 对第二次小组讨论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对全文进行综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学案的实施,学生们初步认识到“给予比接受更有幸福感”的道理,培养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能力,同时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加强教师的角色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和发展自己的幸福感通过本次教学,我们让学生们了解到了“给予比接受更有幸福感”的道理,并通过情节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深入探讨故事主题和意义,从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感恩心。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教学目的:1. 作品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
2. 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法。
体会人性美,人情美。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并学会爱他人。
1. 教学重点:理清情节,把握思想内容,体会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材料详略的处理,及重要语句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完成阅读小说第三步:深分析,挖主题。
一.教读第一部分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德拉冒着落个吝啬鬼的恶名,凑了一块八角七分钱是为什么?课文哪儿给予了解答?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因为德拉想为丈夫买圣诞礼物,本文开篇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为什么德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来迎接圣诞节?明确:因为德拉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3.德拉和杰姆各自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明确:德拉有一头美发(皇后的珠宝相形见绌)杰姆有一只三代祖传的金表(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睛)4.德拉牺牲了自己的什么来为杰姆买了一样什么圣诞礼物?明确:德拉卖掉了自己的头发为杰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
二.教读课文第二部分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杰姆回来见到德拉时神色异常?杰姆买回了什么?明确:杰姆没想到德拉会剪掉长发,所以表情十分奇怪。
因为他为深爱的德拉卖掉了祖传三代的金表换回了一套美丽的发梳。
2.你认为本文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处?这样的巧合可信吗?(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妻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明确:从时间上看,圣诞节是人们互赠礼品的节日:从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上看,男女主人公经济拮据;从夫妇之间的感情看,两人深爱对方远胜于自己。
夫妻情深,又逢佳节,穷困的家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方买礼物。
这样的巧合真实可信. 三.教读第三部分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小说的故事已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还要加上这一段?2.找出本段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明确:主旨:“在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学会感恩。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课文表达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2)课文表达技巧的拓展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麦琪的礼物》,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礼物”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典型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领悟小说构思之奇妙。
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比照、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3.学习仆人公纯洁和善、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1.小说精致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比照、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争辩法。
2.再造想像法。
3.比拟法。
总体设想1.摒弃依据小说情节“开端、开展……结局〞而教的公式,实行“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再深化局部(细部)。
认真揣摩,最终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
2.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要求同学应充分预习课文,除了常规做到的借助工具书解决生难字词外,须预备用四五百字复述全文大意,留意交代清楚时、地、人、事、大事的因果。
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宏大作家的故事。
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34627的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苦痛。
他冥思苦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挣到钱呢突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挖苦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幽默故事,是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消遣。
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
于是他在监狱预备迎接圣诞节的劳碌中,偷闲匆忙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
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
34627号罪犯最终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
从今后,一发而不行收,34627囚徒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同学们知道他的笔名吗对,是欧·亨利。
格外巧,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解说: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老师用关于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同时又可以快速集中同学的留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忱: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创作了哪些优秀作品麦琪的礼物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二、解题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锡特尼·波特尔,是美国有名短篇小说家。
初中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礼物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有关礼物的课文,如《礼物》、《难忘的礼物》等。
(2)提问:你们认为礼物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麦琪的礼物》一遍,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翻译。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你认为重要的礼物,写一篇短文,描述这个礼物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生僻词汇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僻词汇的讲解和翻译。
学生在分析课文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写作手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教学和讨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麦琪的礼物一、复习导入你能简述一下《麦琪的礼物》和《珠宝》的故事情节吗?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来感受两篇小说的情节。
二、体验反思讨论:两人珍贵的礼物最后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你觉得德拉与杰姆这样做值不值?他们获得了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德拉和杰姆这一对恩爱夫妻虽然生活困窘无奈,虽然失去了引以为豪的祖传金表,满头秀发,但他们却拥有了纯粹的金钱与物质不能带来的无比温馨与幸福,获得了真挚,圣洁的爱,这人性中的善良与崇高,无么与奉献,在此环境中更是震憾人心,你们此时认为他们聪明在何处。
让我们寄上最深情的祝福:让真爱永驻。
)三、感悟交流文章结束了。
研读学习后,你有哪些思考和体会?(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1、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有类似的事吗?(学生各抒己见)2、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3、当我们被这份浪漫,真挚的爱感动时。
心中还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他们生活好些,金表不卖,秀发依然,常常闲情漫步,那该多好。
如果再好些,有自己的一幢房子,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花园,常听鸟语,常闻花香,那又该多好啊!回到现实,悲凉又倍增了几分,家境每况愈下,明年圣诞节他们还能卖什么,送什么?四、拓展比较将本文与《珠宝》进行比较阅读,对比两文的异同(比较家庭条件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五、检测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啜()榻()晦()绌()缀()踏()侮()拙()2、填空:《麦琪的礼物》选自《》,作者是(国)。
他一生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等。
《麦淇的礼物》通过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妇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赞美了主人公。
(《世界文学精品大录》美欧亨·利 300 《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为互赠圣诞节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为豪的头发和金表生活的艰难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六、作业布置把本文缩写成300字以内,请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人物、情节、环境!写一段200字的小作文,其中突出设置一个悬念。
《麦琪的礼物》九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并掌握小说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特色。
1.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小说与改编电影之间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3.2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与苦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学习小说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2.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小说与改编电影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作者欧·亨利及其创作背景。
1.2学生分享对欧·亨利及其作品的认识。
2.阅读感知2.1学生自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2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4.比较阅读4.1教师播放改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对比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异同。
5.语言品味5.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6.写作实践6.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麦琪的礼物”为主题,创作一篇小说。
6.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作业布置8.1完成课后练习题。
8.2深入阅读欧·亨利其他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感知、分析讨论、比较阅读、语言品味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麦琪的礼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写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描绘人物和情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概括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运用文本解读能力,深入剖析课文。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引发学生对礼物的思考,导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课文中的礼物有哪些?它们代表了什么意义?(3)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价值观?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分享,阐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揭示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麦琪的礼物》的基本内容及其象征意义。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象征意义。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结合课文内容,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的深度和思考的广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贡献度。
4. 课堂表现:综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的准确性、思考的独立性等。
麦琪的礼物
一、复习导入
你能简述一下《麦琪的礼物》和《珠宝》的故事情节吗?
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来感受两篇小说的情节。
二、体验反思
讨论:两人珍贵的礼物最后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你觉得德拉与杰姆这样做值不值?
他们获得了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德拉和杰姆这一对恩爱夫妻虽然生活困窘无奈,虽然失去了引以为豪的祖传金表,满头秀发,但他们却拥有了纯粹的金钱与物质不能带来的无比温馨与幸福,获得了真挚,圣洁的爱,这人性中的善良与崇高,无么与奉献,在此环境中更是震憾人心,你们此时认为他们聪明在何处。
让我们寄上最深情的祝福:让真爱永驻。
)
三、感悟交流
文章结束了。
研读学习后,你有哪些思考和体会?(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有类似的事吗?(学生各抒己见)
2、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3、当我们被这份浪漫,真挚的爱感动时。
心中还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他们生活好些,金表不卖,秀发依然,常常闲情漫步,那该多好。
如果再好些,有自己的一幢房子,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花园,常听鸟语,常闻花香,那又该多好啊!回到现实,悲凉又倍增了几分,家境每况愈下,明年圣诞节他们还能卖什么,送什么?
四、拓展比较
将本文与《珠宝》进行比较阅读,对比两文的异同
(比较家庭条件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五、检测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啜()榻()晦()绌()
缀()踏()侮()拙()
2、填空:
《麦琪的礼物》选自《》,作者是(国)。
他一生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等。
《麦淇的礼物》通过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妇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赞美了主人公。
(《世界文学精品大录》美欧亨·利 300 《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为互赠圣诞节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为豪的头发和金表生活的
艰难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
六、作业布置
把本文缩写成300字以内,请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人物、情节、环境!
写一段200字的小作文,其中突出设置一个悬念。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合理。
既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的品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合作成功。
生生合作成功,学生研究讨论时,积极热烈,人人参与,语言的组
织能力与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师生合作成功,课堂气氛和谐。
3、不理想之处
有一些学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热情,原因在于他们的自信心,创新勇气,创新胆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