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NC、CE、OMC)
- 格式:pdf
- 大小:467.73 KB
- 文档页数:21
常见故障维护TD一般故障主要就几种,下面将一一介绍(处理方法仅供参考,各故障还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而定。
)1)传输问题,会出现类似下图告警(E1T1的或者IMA的):可以登陆对应基站,如图所示为CZTD3002基站,第一条上报来源CZHRNC01-820,对应的RNC侧IUB接口的传输是1框,25槽,27号链路,所属NODEB是CZTD3002。
我们可以在RNC的维护终端上或者直接在OMC上查看该条E1T1的状态。
如下图示(OMC上):输入命令如下图示:执行后我们会看上方窗体出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执行了DSP E1T1: SRN=1, SN=25, BT=AOU, LNKN=27;这条命令,下面的链路状态信息中链路运行状态为链路故障,另外在下方我们可以看到该条传输是被CZTD3002站点占用。
如果传输状态是好的,应为链路运行状态=链路可用。
在基站侧看往往显得更加直观,当我们需要判断传输问题是属于基站侧还是RNC侧时或开站时,我们就可能需要在RNC侧看传输。
可以让基站侧施工人员环回到RNC侧,这时如果链路状态变为可用则说明从RNC到基站传输设备没有问题,而问题出现在基站端。
如果链路仍然不可用,就须通知传输班或者让基站侧督导直接和传输人员联系。
下面介绍如何在基站端看传输状态如上图所示出现传输故障的是7槽1,2,3三个端口(NODEB BBU上的单板都是在0柜0框),由于我们定义的端口是从0开始的,也就是说该站的第二,三,四条传输有问题。
进入该站的MML命令窗口,查询传输状态:我们可以看到端口号1,2,3的链路运行状态是“存在信号丢失告警”,使用标志为“是”。
该站就需上站处理传输问题,当然由于是维护建议先让传输班看下,然后看是否需要上站处理。
一般传输问题都是传输头有问题或者传输端子有问题。
让基站侧代维先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再让他环回给你看。
一种是向RNC侧环,前面已经讲过了,一种是向NODEB侧环,当向RNC环回可用的情况下,向NODEB侧环回链路运行状态变为物理环回,这种情况基本上把头子接好了就没有问题了,如果链路运行状态还是信号丢失告警的话,可能原因有几种,首先让代维重做传输头子,看是否存在虚焊等情况。
OMC网管操作指导一、登陆OMC网管1、确保电脑网络连接正常2、打开https://211.138.31.62/地址,3、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4、输入用户名登陆5、输入短信认证密码发送获取验证码后输入进行登陆6、登陆后如下图,根据要操作的网络选择相应的服务器,以LTE为例,选择HWTD_ONMCR-10 服务器地址10.87.84.34、二、登陆LTE网管后如下界面1、网管工具栏包括系统、监控、维护、拓扑、性能、安全、配置、软件、CME、许可证、SON、窗口、帮助等选项,每个选型里边都包含相应的子菜单。
图标为常用的功能选项。
下边以常用的功能进行说明:三、 eNodeB MML常用命令在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中,对单个eNodeB进行远端操作维护的情况较少,一般都可以在M2000下对eNodeB进行相关的操作。
不过对eNodeB进行的数据查询、数据记录、参数修改等工作,在eNodeB侧最常用的方法是在eNodeB操作维护系统下使用MML命令。
至于eNodeB中比较齐全的MML命令,可以通过eNodeB的操作维护中Search功能中的关键词进行查询。
在Keyword一栏中输入所需要查询的关键词,键入回车键即可显示相关的MML命令。
下面列出了网规网优常用的几类MML命令进行整理和分类:表1 网规网优机房常用eNodeB MML操作命令集设备类别操作详细eNodeB 数据查询查询小区状态(DSP CELL)通过该命令查询指定或所有本地小区状态、本地小区标示和逻辑小区状态、建立时间、上次删除时间、健康状态、基带板槽位号、RRU0、1、2框号等。
查询小区静态参数(LST CELL)通过该命令查询指定或所有本地小区静态属性,本地小区标示、小区名称、扇区号、频带、下行频点、上下行带宽、PCI、双功模式、RSI、小区半径等。
查询基站静态参数(LST ENODEB)通过该命令查询指定基站静态属性,包括基站标识、基站类型等。
移动网络通讯名词解释刘耀光编著,李南山校补(2009-04-22)编号名词解释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2 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信息台3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4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5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6 VLR(Visiting Location Register)访问位置寄存器7 AUC(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8 EIR(Equipment Identify Register)设备身份注册9 BC(Billing Center)计费中心10 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11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12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13 PCU(Packet Control Unit)分组控制单元14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15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16 SMSC(Sort Message Serving Center)短信服务中心17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系统18 SIM(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用户身份鉴定模块19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电话交换网络20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网21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22 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共数据网23 Gi Port Gi接口 GGSN与Internet接口24 Gn Port Gn接口与PLMN之间的信令接口25 Gs Port Gs接口 SGSN与MSC Server接口26 Gr Port Gr接口 SGSN与HLR之间的接口27 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28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29 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无线标注语言30 EDGE(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31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32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33 CS域 (Circuit SwitchedDomain) 电路交换域34 PS域 (Package SwitchedDomain) 分组交换域35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36 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1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2 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3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Wide CDMA)宽带CDMA4 WCDMA5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6 EVDO(Evolution Data Optimized)数据演进和优化7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动态路由8 PBR (Policy Based Router)策略路由9 Node B WCDMA网络基站10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11 Utran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12 IMS (IP Multiple Subsystem)IP 多媒体子系统13 DPI (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解析14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策略与计费控制决策单元15 PCEF(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策略与计费控制执行单元1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2 SAE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网络架构系统演进3 EPC (Evolved Package Core)核心分组网演进3 eNode B (Evolved Node B) 演进型Node B4 E- Utran (Evolved Utran)演进型Utran5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移动性管理网元6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7 MGW (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8 S-GW (SGSN Gateway)SGSN服务器9 P-GW (PND Gatway) PDN服务器10 MRFP(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多媒体资源处理器11 MRFC(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多媒体资源控制器1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2 FACN(Foreign Agent Control Node)外部代理控制节点3 PCF(Packet Control Function)分组控制单元4 PDSN(Packet Digit Switch Noge)分组数据交换节点5 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鉴权授权计费6 Pi Port Pi接口 PDSN与Internet接口7 FA(Foreign Agent)漫游代理8 HA(Home Agent)归属代理9 GRE(Generic Route Encapsulation)GRE隧道10 UDR(Usage Detail Record)用户的使用详情记录11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访问接入网12 RP(R-P)无线接入网-PDSN13 PI(P-I)PDSN到Internet。
RNC硬件方面总结:中国3G频谱分配TDSCDMA 使用TDD(一)主要工作频段:频分双工(FDD)方式:1920-1980MHz/2110-2170MHz时分双工(TDD)方式:1880-1920MHz、2010-2025MHz(二)补充工作频率:频分双工(FDD)方式:1755-1785MHz/1850-1880MHz时分双工(TDD)方式:2300-2400MHz,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共用,均为主要业务,共用标准另行制定(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WCDMA能够使用的频段(一)主要工作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5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二)补充工作频率:1755-1785MHz/1850-1880MHz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目前已有的GSM频段以后可以用于WCDMA•DRNC820容量指标•DRNC820物理结构●RNC插框拨码开关共8位。
●拨码开关状态“ON”代表0,“OFF”代表1. 拨码高位对应字节高位。
●●RNC机框拨码开关设置OMUa单板功能OMUa单板作为RNC的后台处理模块(BAM),在RNC操作维护子系统中起着操作维护终端和RNC其它单板之间通信桥梁的作用。
OMUa单板在RNC中完成以下功能:为RNC提供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加载管理等功能。
为LMT/OMC用户提供RNC的操作维护接口,实现LMT/OMC和RNC主机之间的通信控制。
SCUa单板功能SCUa单板用于实现RNC内部交换。
RSS插框的SCUa单板完成中心交换,RBS 插框的SCUa单板完成二级交换,从而实现RNC内部两级的MAC交换以及RNC 内部各模块的全互联。
SCUa单板的主要功能如下:提供MAC交换,实现ATM/IP二网合一。
故障处理手册1.BBP 单板问题1.1BBI 板心跳检测失败1.2BBP 板心跳检测失败1.3BBI 板配置但不在位超时1.4Q922 通路检测失败1.5BBI/BBP 光口断链1.6小结及案例2.GPS 类故障2.1时钟源状态告警(GPS)2.2时钟锁相环状态次要告警2.3时钟锁相环状态严峻告警2.4没有时钟源告警2.5GPS 大频偏2.6串口通信特别2.7小结及案例3.RRU 类故障3.1RRU 配置但不行用超时3.2RRU 心跳检测失败3.3RRU 下行光口断链告警3.4RRUDPD 自检失败告警3.5小结及案例4.小区及载波类故障4.1小区未建立4.2小区已建立但不行用4.3辅载2,HSPA 不行用4.4小结及案例5.功率驻波类告警5.1下行无可用校准通道告警5.2上行无可用校准通道告警5.3下行输出欠/过功率告警5.4下行通道告警/上行通道告警5.5下行驻波比告警5.6放射/接收通道天线通道幅相全都性告警5.7小结及案例6.传输类告警6.1E1/T1 信号丧失6.2E1/T1 告警指示6.3E1/T1 远端告警指示6.4E1/T1 帧失步6.5E1/T1 环回故障6.6E1T1 高误码率门限告警6.7小结及案例7.信令类告警7.1IMA 链路信元定界失步故障7.2IMA 链路帧失步故障7.3IMA 链路延迟失步故障7.4IMA 链路远端接收故障7.5IMA 链路接收故障7.6IMA 组配置失败故障7.7IMA 远端组配置失败故障7.8IMA 组内激活链路数缺乏故障7.9IMA 远端组内激活链路数缺乏故障7.10ALCAP 断链故障7.11AAL2PATH上的AIS 故障7.12SAAL 断链故障7.13NCP 告警7.14CCP 告警7.15小结及案例8.其他故障告警8.1PSU 特别8.2DHCP 启动告警8.3OM 通道断链告警8.4小结及案例处理故障的原则:处理故障前请先对告警进展分析。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文档编号:中国移动无线网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1.0)文档版本:Version 1.0.0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0年5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档说明:本规范用于指导中国移动集团省级无线网设备资源的命名工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以下同志参加了本规范初稿的编写工作,表示感谢!周抒江、李爱成等(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基站控制器设备命名规范 (6)1.1基站控制器设备命名原则 (6)1.2基站控制器设备命名规范 (6)1.3典型基站控制器设备命名示例 (7)1.4基站控制器设备属性命名规则 (7)2.基站设备命名规范 (8)2.1基站设备命名原则 (8)2.2基站设备命名规范 (8)2.3典型基站设备命名范例 (9)2.4基站设备属性命名规则 (9)3.小区命名规范 (10)3.1小区命名原则 (10)3.2小区命名规范 (10)3.3典型小区命名范例 (11)3.4小区属性命名规则 (11)4.板卡命名规范 (11)4.1板卡命名原则 (11)4.2板卡命名规范 (12)4.3典型板卡命名范例 (12)4.4板卡属性命名规则 (12)5.端口命名规范 (13)5.1端口命名原则 (13)5.2端口命名规范 (13)5.3典型端口命名范例 (13)5.4端口属性命名规则 (13)6.电路命名规范 (14)6.1电路命名原则 (14)6.2电路命名规范 (14)6.3典型电路命名范例 (15)6.4电路属性命名规则 (15)7.铁塔命名规范 (15)7.1铁塔命名原则 (15)7.2铁塔命名规范 (15)7.3典型铁塔命名范例 (16)7.4铁塔属性命名规则 (16)8.天线命名规范 (17)8.1天线命名原则 (17)8.2天线命名规范 (17)8.3典型天线命名范例 (17)8.4天线属性命名规则 (17)9.OMC命名规范 (18)9.1OMC命名原则 (18)9.2OMC命名规范 (18)9.3典型OMC命名范例 (19)9.4OMC属性命名规则 (19)10.CE命名规范 (19)10.1 CE命名原则 (19)10.2CE命名规范 (19)10.3典型CE命名范例 (20)10.4CE属性命名规则 (20)11.覆盖延伸系统设备命名规范 (20)11.1覆盖延伸系统设备命名原则 (20)11.2覆盖延伸系统设备命名规范 (21)11.3典型覆盖延伸系统设备命名范例 (21)11.4覆盖延伸系统设备属性命名规则 (21)附录一: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23)附录二:网元标识编码 (30)附录三:厂商标识编码 (30)附录四:网元标识编码 (31)附录五:端口标识编码 (31)1.基站控制器设备命名规范BSC为GSM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RNC为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资管系统中可用两张表格描述。
1、呼吸效应: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
用户数显著增加时,用户产生的自干扰呈指数级增加。
采用联合检测及智能天线技术减弱呼吸效应。
2、2000年5月TD正式成为3G标准。
3、语音、视频电话由CS域提供,FTP、WEB浏览等业务由PS域提供。
4、RNC之间接口Iur,Node B与RNC接口Iub。
RNC与核心网接口Iu。
由于TD使用硬切换,RNC之间的Iur接口通常不实现。
WCDMA要实现软切换必须有Iur口,否则只能采用硬切换。
UE和UTRAN接口Uu口。
5、下行使用扩频因子16或1,上行1、2、4、8、16。
6、TD关键技术: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时分双工、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软件无线电、功率控制7、TD特色业务:可视电话、可视电话补充、视频留言、视频会议、视频共享、多媒体彩铃、高速无线上网。
8、CRNC:控制Node B的RNC被称为该Node B的CRNC。
控制切换时:SRNC:与CN连接,为UE提供资源的RNC叫SRNC。
交换DRNC:与CN没有连接,为UE提供资源的RNC叫DRNC。
在RNC之间迁移时:原来的SRNC被称为Source RNC,将要成为SRNC的RNC 被称为Target RNC。
9、Node B主要功能:扩频,调制,信道编码以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相互转化等功能。
10、UE开机时,首先需要与基站建立下行同步,下行同步建立后启动上行同步过程。
上行同步过程的实现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完成,上行同步过程涉及到上行同步信道UpP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11、TD工作频段:1880-1920、2010-2025、补充频段2300-2400MHz,每5M有3个频点,155/5*3=93个频点12、软切换有利有弊,有利于反向链路,以牺牲前向链路的容量为代价来提高反向链路的覆盖。
有可能同时占用两个基站的功率和码资源。
13、下行导频时隙由长为64chips 的SYNC_DL 序列和32chips 的保护间隔组成,时长75us,由此可算出TD码片速率 1.28Mcps。
了解路测作业工作流程,掌握DT测试方法,掌握CQT测试方法。
路测作业概念:利用路测工具,结合地理化信息,通过测试终端采集无线接口有关数据并测试无线移动网络的Uu接口。
由于在室外测试时,一般利用车辆代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所以路测命名这项数据采集和测试工作。
DT(一)覆盖测试测试对象:空口无线信号的覆盖情况,主要指广播信道,包括下行覆盖,干扰等。
P-CCPCH RSCP & P-CCPCH C/I。
应用场景:单站优化,片区(簇)优化,全网优化。
特点:是无线优化的基础,保证其他测试成功的基础。
(二)CS业务测试测试对象:CS12.2K语音业务,CS64.4K视频电话业务。
业务的成功率,掉话率,业务质量。
应用场景:单站优化,片区(簇)优化,全网优化。
特点:最基本的业务测试,涉及内容、参数、场景较多。
测试线路选取:根据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制定的测试站点、测试区域、测试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测试区域。
(三)PS业务测试测试对象:PS64K/128K,PS64K/384K,HSDPA数据业务。
业务的平均速率,吞吐量,BLER。
应用场景:单站优化,片区(簇)优化,全网优化。
特点:TD特色业务业务测试,涉及内容、参数、场景较多。
(四)切换测试测试对象:RNC内部切换,跨RNC切换(重定位)。
切换成功率,切换的合理性。
应用场景:片区(簇)优化,全网优化。
特点:移动性测试的关键,涉及内容、参数、场景较多。
路测(DT)是选取一定的路径,利用路测工具进行抽样测试,路测数据从抽样的观点反映了网络的运行质量。
广义的路测作业包括:室外测试,室内测试,CQT。
无线网络性能综合表现在三个方面:覆盖,容量,和质量。
常用网络优化措施包括:1,排除设备故障;2,基站勘察;3,网络仿真;4,DT/CQT测试;5,数据核查分析;6,信令分析;7,工程参数优化;8,系统参数调整。
完整的路测过程:创建工程,参数配置,连接UE(室外还需连接GPS和扫频仪),设置脚本,路测模式开始记录日志,观察数据采集情况,停止日志记录,打开日志,回放日志分析,关闭日志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