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药在口腔科疾病中的应用口腔健康在维护全身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口腔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积淀了数千年的临床经验,为口腔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口腔科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在口腔炎症的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认为口腔炎症多为体内湿气郁结,经络不畅所致。
传统中医药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口腔炎症症状。
例如,采用中药膏剂或漱口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牙龈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症状。
另外,一些常见的中药如黄连、黄柏等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感染。
二、中医药在牙周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牙周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在牙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牙周疾病与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调理全身气血。
传统中医药采用草药搭配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达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效果。
三、中医药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中的应用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为体内阴虚火旺所致,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传统中医药采用中药煎剂、草药膏剂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口腔溃疡的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四、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口腔黏膜病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红斑等多种疾病。
传统中医药治疗这些疾病主要通过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方式。
例如,采用中药煎剂或中药膏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黏膜炎症,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湿气、气血循环,中医药可以有效缓解口腔炎症、牙周疾病、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中医药在口腔科疾病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配方的标准化、疗效评估等方面。
曾定伦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经验初探发布时间:2021-04-25T03:40:47.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宋翊曾定伦(通讯作者)[导读] 口腔扁平苔藓为口腔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棘手,方法多种多样,效果欠佳。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摘要】口腔扁平苔藓为口腔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棘手,方法多种多样,效果欠佳。
曾定伦教授结合其重庆地区气候、饮食习惯、人民性格等特点,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热毒内蕴、湿热蕴结为本,阴虚、血瘀为其标,临证确立以苦寒清热、泻火解毒,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养阴敛疮为其治疗法,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曾定伦;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224-02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丘疹,成网状、环状、斑块等各种类型,其间可伴充血、糜烂、水泡等病损,也可在皮肤、指(趾)甲等部位出现损害。
大多数患者可有粗糙、木涩、灼痛感[1]。
患病率为0.1%~4.0%,以中年女性多见。
中医无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名记载,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中“口藓”、“口蕈”、“口糜”、“口疳”等相似。
口腔扁平苔藓目前治疗较为困难,各种治标方法效果都不好,不是产生耐药性,就是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本病迁延反复、病程冗长,且有癌变的可能,从而极易造成患者出现恐癌心理,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
韩智、周庆等发现[3],年龄、HAMA 量表评分、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表达、HSP-60表达水平是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生改变,致使本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应注重心理疏导和治疗[4]。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统一,治疗也缺乏明确的或统一的模式,因此辅助治疗方法受到一定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效果。
方法对60例olp患者进行分组冶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局部醋酸曲安奈德封闭和鱼肝油涂敷,同时服用活血化瘀中成药复方苔藓片和黄芪精进行全身调理。
对照组单用上述西药局部治疗。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近、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7%(p<0.01);57.14%、5.88%(p<0.01);1年复发率分别为29.41%、7.50%(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药olp疗效好,复发率低。
【关健词】口腔扁平苔藓复方苔藓片疗效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25-02【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oral lichen planus integrative medicine(olp)effect. methods 60 cases of olp patients to group medical treatm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thods, loc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closed and cod liver oil coating, while taking blood circulation medicine tablets and astragalus compound moss whole body conditioning. the western group of local treatment alon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ive rate was 93.99%, 56.67%(p<0.01), 57.14%,5.88%(p<0.01) ; 1-yearrecurrence rates were 29.41%, 7.50%(p<0.01)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s olp integrative medicine is effective than a simple, low recurrence rate.【key words】oral lichen planus compound moss tablets effect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口腔黏膜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因素错综复杂,治疗方法及疗效亦各不相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苔癣42例临床总结【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扁平苔癣口腔扁平苔藓( OLP) 是一种以非感染性、浅表性的慢性炎症状态出现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 病因迄今不明, 通常认为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免疫缺陷、变态反应、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局部创伤等因素相关病程可迁延数年, 顽固难治。
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见于中年女性, 因其病因复杂, 病情不稳定, 常反复发作, 带给病人极大痛苦, 目前国内外均无单一根治性药物和方法[ 1] 。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42例均为我院口腔科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45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34岁, 最大76岁, 平均34.8岁,病程最短1月, 最长15年。
糜烂型8例, 非糜烂64例。
发病部位, 颊粘膜35例, 舌部18例, 口唇部5例, 其余14例例并见少量皮肤损害。
1.2 诊断标准[2]1.2.1 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
1.2.2 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如双颊、口底、舌腹、牙龈等处。
1.2.3 病损呈白色小丘疹组成的线纹,并交织成各种形态,如网状、树枝状、环状等,多呈对称性。
周围粘膜正常,或可见充血、糜烂、水泡等。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自发痛。
1.2.4 在舌背,病损多表现为白色斑块,表面比较光滑且微带蓝色,应与粘膜白班相鉴别。
1.2.5 在牙龈,病损表现为附着牙龈水肿、充血、深红色,并可见上皮脱落性龈炎,四周可见白色花纹。
1.2.6 活检可见固有层中淋巴细胞呈带状或弥散浸润,上皮基底层液化,表层有过度角化。
1.2.7 可合并有皮炎,表现为扁平而有蜡样光泽的紫红色丘疹,甚痒,好发于四肢,预后有色素沉着。
1.3 中医辨证分为两型。
1.3.1 虚火上炎型:除以上诊断标准外, 伴见口干咽燥, 心烦失眠, 乏力盗汗, 便干搜黄, 舌红少苔或欠津, 脉细。
1.3.2 湿毒上蒸型除以上诊断标准外, 伴见口干口苦, 口中粘腻, 渴不多饮, 身重乏力, 大便不爽, 小便短黄,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
中医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研究进展
口腔扁平苔藓(OLP)为一慢性浅在性非感染性炎症。
其病损区黏膜常充血、发红,有时糜烂或溃疡。
因OLP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故至今缺乏有效疗法。
一致认为OLP是一种难治的癌前病变,国内外常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甲酸类药物治疗,但是不易完全治愈,复发率高,易发生不良反应[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OLP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加,本文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1 辨证分型施治
OLP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
发病为热毒与湿积聚、气血失和、湿热循经上逆熏蒸于口舌所致,属肝胆脾胃经病变。
辩证分为肝气郁结型,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药有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丹皮、栀子、薄荷、郁金、香附、甘草等;肝经实火型,治以龙胆泻肝汤化裁,药含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车前子、生地、泽泻、木通、甘草等;脾胃湿热型,则用平胃散合二妙丸为主,药用生地、黄柏、薏苡仁、淡竹叶、连翘、土茯苓、黄芩、白鲜皮等;气滞血瘀型,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如当归、川芎、生地、桃仁、丹皮、红花、丹参、柴胡、白鲜皮、丹参、茯苓、甘草等;阴虚内热型,应用生地、绞股兰,石斛、玄参、麦冬、知母、黄柏、丹皮、枸杞子、五味子、青蒿、甘草等。
与西药(强的松、维生素E、维生素C等)对照观察2~3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中医辨证施治组有效率为90%~93%以上,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5%[2,3]。
2 辨病分型论治
根据OLP病损特征,临床分为网状损害型、丘疹型、斑块型、水疱型和糜烂型等[4]。
依不同临床分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如网状损害型与丘疹型:用鱼腥草、地肤子、葛根、芦根、山楂、茯苓、白芍、甘草等,斑块型:用茯苓、枸杞子、丹参、鸡血藤、菊花、乳香、桃仁、桔梗、川芎、甘草等,糜烂型及水泡型[5]:红花、远志、当归、首乌、麦冬、黑芝麻、白芍、合欢皮、夏枯草、沙苑子、赤芍、生地、熟地、甘草、龙胆草等;糜烂型与萎缩型:蒲公英、黄芩、青蒿、丹皮、丹参、当归、党参、黄芪、生地、玄参、知母、炙大黄等
[6]。
与西医磷酸氯喹、地塞米松、维生素B1等作对照观察,1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高于西药对照组90%。
3 中药复方应用
临床应用中药复方为主治疗OLP研究资料较多,并取得较好疗效,具代表性有以下几种:①儿茶苔藓饮:含儿茶、黄芩、熟大黄、黄连、白花蛇舌草、芦根、半枝莲、丹参、甘草,水煎服,治疗OLP 34例,治愈18例。
②养阴清肺汤;含生地、麦冬、玄参、丹皮、白芍、川贝、茵陈、枳壳、薄荷,水煎服,治疗OLP 33例总有效率93.9%。
③活血泻火方:用赤芍、黄连、黄柏、麦冬、川芎、当归、丹皮、泽泻、甘草,水煎服,连治2个月,治疗OLP44例与雷公藤片治疗44例对照。
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0%。
4 中成药应用
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肌肤失养而发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OLP与患者的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有关,还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列入癌前病变状态。
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胸痹症冠心病。
有学者用于治疗OLP病例,改善患者血流变学,取得显著疗效。
增生平片含夏枯草,鹿衔草等成分,具有解毒、活血、散结功效,主治骨性关节病,有用于治疗OLP收到较好效果。
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抗血小板集聚,促进循环作用,还能抑制抗体的产生抑制血管和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
补血活血制剂用于治疗OLP取效显著,具有调节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5 中西医结合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OLP取得了可喜成果。
如用白茅根、车前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桃仁、葛根、黄连、黄精等,水煎服日1剂,连治6个月并用转移因子2 mg,每周2次用4周。
与用维生素A、C及左旋咪唑6个月作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免疫学及病理学指标改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有用生地、土茯苓、首乌、当归、枸杞子、知母、黄柏、薏苡仁、丹皮、山药、泽泻、龙胆草组方,水煎服日1剂,并用杂贝氏漱口水每200 ml加2%利多卡因20滴,每次10 ml鼓漱5~10 min,4~6次/d。
结果:总有效率100%。
6 单味制剂应用
OLP作为慢性皮肤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大限制了其用药时间。
鉴于此,许多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低毒的火把花根片。
研究表明用火把花根片有类似激素及细胞毒性作用,且无毒副作用,且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对OLP 47例予火把花根片口服,5片/次,3次/d,2~4周症状控制后减量为3片/次,3次/d;对照组47例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每天1.0~1.5 mg/kg,分3次,饭后服用,2~4周症状控制后减量为2片/次,3次/d。
病损1级疗效结果:火把花根片组21例,总有效率52.38%,雷公藤多甙片组21例,总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损2级疗效结果:火把花根片26组,总有效率69.23%,雷公藤多甙片组26例,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OLP发病与全身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OLP辨证分型多为脾胃湿热,肝经实火、气滞血瘀和阴虚内热,以法投药,常用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滋阴清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取得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平,陶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国医药学报,1997,12(2):4749.
[2]王吉英,付蕴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31例.辽宁中医杂志,2002,29(2):100.
[3]陈惠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48例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9):567568.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41.
[5]白银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9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36(3):5354.
[6]贾存恩.儿茶苔藓饮治疗口腔扁平苔藓3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