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及培养计划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及培养计划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MSWM)

培养计划

中山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1985年(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当时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两期的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班。中山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2004年设置社会工作硕士点(MSW),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招收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方向的博士生。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由香港社工专家组织建设,已经与境外社工界和数家机构取得广泛联系和并获得大力支持。此外还设立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致力于与国内外社会工作学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将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理论和技术本土化,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工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强与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的联系,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培养目标

开办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班,是为了适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划制定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完成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社会工作教学培训人才和社会服务机构高级管理人才的使命,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

具体目标:

1.通过硕士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理念,掌握社工知识和技能,提升分析与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能力。

2.建立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实务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及技巧解决问题。

3.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在实践中能够具体运用,成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

4.建立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推动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的深入开展。

5.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培训初级社会工作者和担任当社会工作本科生的实习督导。

6.能了解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国情,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步探索社会工作在中国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并加快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

二.教学力量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凭着地缘上的优势,先后与香港、国外等多所大学密切合作,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内地实际条件,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方式。通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学科体系,创建中国大陆优秀的社会工作系。

硕士研究生教学采取与香港大学协办形式进行,香港大学学业管理,教学课程设置,实习指导和监督等,进行多方位的协助。由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老师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老师共同授课,主要教学力量如下: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罗观翠教授,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社工。197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学位,1977年获新西兰威灵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1996年取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200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担任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一职。罗观翠教授研究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曾在不同书本期刊发表专业文章59篇,新近发表的有《地方行政与社区服务发展》,《再造过程(例证)》,《香港年终报告中的社区照顾模式与老年人网络策略》,《家长组织的突破与前瞻》,《家庭观念与传媒影响》、《香港的社区照顾服务发展》等,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研究的项目如广州女企业家的工作与家庭调查,香港青年政治及社会参与调查,在香港推行健康旅游业可行性研究等共计23项。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贺立平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工作方向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湖南株洲教育学院英语系;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去过美国、加拿大、法国、南非、印度等国家学习与考察。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发展和非营利组织等。先后参加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前社会稳定问题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城市弱势群体与社会福利理论、政策与实践”、国际合作项目“亚洲国家第三部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厅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活素质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主持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项目“残疾人福利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全国妇联课题“家庭教育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研究”、中国残联课题“专门协会工作机制研究”等15 项;出版《母亲与儿子》、《民政史新编》、《港台及国外社会工作》、《毛泽东社会心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等六部著作;发表论文近30篇。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主任梁祖彬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兼职硕导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讲座教授周永新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兼职硕导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及行为健康中心主任陈丽云教授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资深心理学家梅锦荣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何式凝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徐永德博士

香港树仁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李炳伟博士

加拿大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郭小明博士

除上述学者之外,按课程需要,还将邀请香港及外地学者专家提供教学协助。香港多家知名的社会福利机构将派遣专业社工督导学生实习。

三.学位与学历

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分四个学期进行。两年内完成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30学分以上,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颁发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

(一)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本学科硕士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结构的需要,要求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独立担当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拓宽研究生基础理论,加深学科知识及培养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培养真正专业化、高层次化的社工人才整个硕士课程设置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弹性教学,能够照顾到在职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深入学习由于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主要是学习国际先进知识经验,所以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性,同时积极的推行本土化。

(二)课程特色

(1)研究生课程由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和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共同协商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师资安排等。部分课程由香港大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香港社会工作老师讲授,与国际前沿社工知识紧密接轨。

(2)部分课程将在香港大学修读

为了使硕士研究生对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的社工发展有切身的体验,每年最少有一次在香港大学上课。

(3)突出社工实习

在课程编排上,突出重视社工实习,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每位学生均需完成800个小时实习。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为400小时。其中有一阶段将在广州以外机构进行,如香港。若本科为社工专业,而又符合实习水平,可减免一个阶段共400小时的实习。

(4)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

社工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在课程设计、实习或论文方面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格按照国际化社工课程标准执行。

(5)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尽量以研究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及需要为本, 鼓励学生从个人的实践经验中截取案例

进行学习、分析及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实践兴趣互相配合。

(三)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

按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规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者需修满总学分33学分,其中:

必修课23学分:公共基础课—9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4学分

基础外语5学分

专业基础课—7学分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4学分

社会工作研究3学分

专业课—7学分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4学分

社会福利变迁3学分

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能力与团队建立3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4学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2学分

高级定性研究方法2学分

前沿讲座:社会工作实务专题—2学分

教学实践或社会工作实习—8学分

(四)学制及具体安排

在两年四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安排完成全部学业:

(1)在第1至第3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系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完成第一阶段400个小时的社工工作专

业实习。

(2)在第3学期,完成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完成第二阶段400小时的社工实习。

(3)在第4学期,撰写毕业论文。在答辩的2个月前(一般为每年的3月31日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七.考核

(一)平时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要求,加强包括各种课程考试在内的考核,且每次考核都有文字档案记录。考试、考查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口试、实验考核等形式。

(二)期中考核制度

按照“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情况做以下具体要求,如与学校有关规定冲突,则以学校规定为准。在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以后,需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考核时间为二年级上学期末或下学期初,撰写“开题报告”之前。期中考核的结果和各类文本,与“开题报告”、课程学分,将成为硕士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的必要前提。硕士研究生的考核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考核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及其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共三人以上组成,并报系批准同意。考核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业务方面的考核,以口试为主;但全部学分积(70%)和科研成果积(30%)排在最后10%的学生需参加综合性考试的笔试,考试内容为B(70%)和C(30%)两类课程。考试不及格者视情况及本人意愿,或延长修学时间一

年(学费自理),或劝退学。

八.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根据本专业培养要求作出以下具体规定,如有冲突以学校的规定为准。

(一)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完成学位论文有这样几个环节:

首先,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社会学学科的经验性质,又力求与国家、省的研究课题相挂钩,同时注意研究课题与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其次,作好开题报告。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社会调查),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3学期其中考核后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与研究室主任相商组成三人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同课程学分一样,将是研究生获得论文写作的资格之一。

再次,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应围绕学位论文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见解和视野较为开阔的文献综述,并努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最后,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研究生学位论文完以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约请2-3位校内外专家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以后,按研究生院的文件规定,由系里会同导师商定具体的答辩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系硕士学位答辩在每年的5月30-6月15日间择日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位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二)发表论文要求

无特别要求。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全面专业素养、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管理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 2.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4.具备独立承担与专业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侧重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有: 1.电子商务应用方向 利用管理理论和网络技术,研究企业价值链管理,主要包括营塑品牌、网络广告、支付系统化、互联网零售业、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智能和网络安全。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方向 利用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研究智能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分布式开发方法,研制经济管理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等。 3.系统优化与管理决策方向 利用优化理论、决策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决策过程及其建模方法,运用模拟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决策的效果,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 在修业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课程和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资格。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修课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学位课和专业主干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修满5门以上。 补修课程: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的学生应补修两门以上该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 1、公共课:(6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 开题报告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和社会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金融、投资、财务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投资的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动态及趋势,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能够胜任银行、证券公司、其他金融单位或公司的金融投资、理财等管理和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金融市场与投资 2、公司财务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制与学分 学制2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30个学分,学位论文不记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六、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参考书目 杂志类: 1.Journal of Finance 2.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中山大学 社会工作硕士(035200)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工作管理与实务人才,侧重于社会工作管理。该专业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研究方法,通晓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了解我国社会政策,具备从事实际社会工作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学生学习年限为2年,不能按期毕业者,可申请延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 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目标,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对学生采用将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提高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1)课程学习将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实验室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此外还将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员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教学是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000小时的实习时间,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将被安排到到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实习。 (3)学位论文是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构建“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五、实习要求 (1)专业学位研究生究生在学期间,将安排共计不少于1000小时的专业实习,其中,实习工作坊200小时,驻机构实习800小时。 (2)依托于长期合作并建立良好实习联系的社会福利服务部门和机构,由MSW教育中心统一组织选派学生到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 (3)研究生实习事宜将按照《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手册》执行。 六、学位论文 (1)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可从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三个领域进行选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3)学位论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解决其从事社会工作领域的某一应用性课题,可以是课题的调查报告、评估报告、服务设计、案例分析、服务开发、项目管理、政策分析等形式。 (4)学位论文的学术标准:论文应体现学位申请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5)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形式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评阅与审核:评阅人要求应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2)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要求由3~5位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专家组成,答辩成员中在社会工作相关行业实践领域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125200 公共管理硕士 mpa 培养方案

125200 公共管理硕士 mpa 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是一种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国际组织等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个典型的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学制:2年 课程设置: 第一学期: 1.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2. 公共政策分析 3. 管理统计学 4. 领导力与组织行为 第二学期: 1. 财务管理与预算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4. 公共道德与职业行为

第三学期: 1.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2. 经济学与公共管理 3. 公共项目管理 4. 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家精神 第四学期: 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2. 法律与公共事务管理 3. 公共领导力与决策 4. 政府与社会关系 实践环节: 1. 实习:学生需要参与为期3个月的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 2. 毕业论文: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毕业论文。 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一些选修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公共危机管理

2.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3. 社会政策与福利管理 4. 政府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5. 国际发展与合作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一系列学术讲座、实地考察和行业研讨会,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并与行业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毕业要求: 1. 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并取得合格的成绩。 2. 完成实习,并通过实习评估。 3. 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经过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学生将具备领导和管理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国际组织等公共管理机构的能力。他们将熟悉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流程,具备扎实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具备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环境中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1)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03 年被评为硕士点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的依托学科,同 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挂靠在该学科下,该学科拥有研究 生创新基地示范基地1 个。该学科现已经形成1 个二级学科和 3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数据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系统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和区域经济与可 持续发展。 本学科具有区域性与系统性,模型化与定量化,多学科交叉,各种方法与技术综合集成,理论 联系实际,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成果可指导生产实践,或供各级管理部门决策参考。另外,该学 科研究侧重于农业领域问题研究,具有明显的农业特点。 本学科目前共有教师27 人,其中教授5 人,具有博士学位25 人。学科梯队综合实力较强,学 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具备承担国家各级各类重大项目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的高级 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哲学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关心集体,艰苦奋斗;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具有合作精神;服从祖国的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实践技能;掌握科学的研 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 能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现已经形成1 个二级学科和3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数据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系统 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和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年限 学制3 年,学习年限最长5 年。 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和定向单位的要求可适当延长1-2 年。 品学兼优、科研能力较强,经导师推荐,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及补修课。最低修学 33 学分。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学科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包括外国语及政治理论课,10 学分,由学校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中山大学MPA

目录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方式 (1) 三、学分要求 (1) 四、课程设置 (1) 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管理补充规定 (4) 一、学习年限 (4) 二、教学安排 (4) 三、考勤 (4) 四、考试结果处理 (5) 五、成绩查询 (5)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 (6) 一、论文选题与导师确定 (6) 二、开题报告格式规范 (7) 三、论文开题 (8) 四、论文写作 (8) 五、论文评阅 (10) 六、论文答辩 (11) 七、学位评定与授予 (12) 中山大学MPA奖学金评定细则 (13)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15) 一、学位论文形式结构 (15) 二、结构排版及字体规范 (20)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学制三年。采用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构成是:核心课程18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程8学分;选修课程9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70分为合格,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课程、社会实践60分为及格,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核心课(18学分)

(二)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方向一:政府过程与公共预算 方向二: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方向三:城市与区域治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 .具有扎实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大中型企业和国际企业管理实务工作,大中型项目管理与投资分析。 3 .能够熟练地将工程管理问题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具有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本专业硕士阶段现有七个研究方向,即: 方向1: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 方向2:系统分析与优化。 方向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 方向4:信息工程 方向5:企业资源管理控制一体化 方向6:项目管理 方向7:工业工程 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国家规定分数线者,再经面试合格后录取。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 2.5 年。学习成绩优异者可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下表。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两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学科进展。 3. 具有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单位的教育事务管理工作。 4.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2年(每学年集中学习2个月左右),论文及专业实践实习1年。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教育创新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学

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在学习年限内应修满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位公共课和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分别为18学分和12学分。同时,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及专业知识面,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及专题讲座供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主要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选修学分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的目的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学术报告、教学实践和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共计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如下: (一)学位课程 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 学年 任课 教师 学位公共课 01 马列经典原着选读48 3 1 02 学位外语(英语)80 4 1 学位基础课03 教育学原理48 3 2 04 教育管理学原理48 3 1 05 教育经济学48 3 1 0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6 2 1 (二)指定选修课程 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 学年 任课教师 专业必须07 教育组织行为学36 2 2 08 教育统计研究36 2 2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范文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范文 a;研究生个人在校期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计划性、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做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个人培养计划的系统录入与维护 1、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编制。 2、在开学第7周之前,将个人培养计划录入到《研究生综合教务系统》中。 具体操作如下: 登录《研究生综合教务系统》,点击“培养计划”进入个人培养计划维护页面。 点击“编辑”,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完成后点击“保存”提交。 点击“编辑培养计划课程表”,进入培养计划课程维护页面。完成上述,第一次进入本页面时,呈现的是所有培养方案课程。《研究生综合教务系统》默认将对应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添加到学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中。 培养计划维护的任务就是,去掉培养计划课程列表中多余的课程,添加列表没有而导师指定必修或自己想修的课程,将列表中课程的课程属性修改成自己想要的。 页面下方,系统提供了两种方式允许学生将课程列表中没有的课

程加入到列表中。 列表课程的右侧操作栏提供了“删除”和“修改”两种选择,允许学生从列表中删除该课程,或修改该课程的属性。 只知道课程名称,不知道课程编号的课程可以利用下方的“查询课程”进行查询,也可以到“课程信息”功能栏查询。 三、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具体管理规定 1)研究生入学后,应在两个月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编制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 2)研究生可以在就读期间随时对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建议同学们在每学期的开学第1—第6周进行培养计划维护。 3)列入培养计划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属性应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 4)学生可以调低培养计划中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属性,但不能调高。研究生公共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属性不允许调整、改变。 5)已修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属性不能修改。 6) 每学期第7周开始,该学期所选课程的课程属性不能再行修改。 7) 原则上,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完,并取得及格或通过以上成绩。 四、重要提醒 因个人未按时修订培养计划引起的不良后果,由学生自行承担;

最新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及主要课程

1、社会工作专业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旨在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协助解决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2、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该专业适合从事公务员岗位及升学考研。 3、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4、到民政、妇联、共青团、工会、卫生、司法、教育等系统和城乡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的服务与管理。 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学、心理学为主干学科,学习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宏观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习儿童、家庭、学校、企业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具体工作方法;掌握计算机与统计等现代科技手段;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人文关怀精神和实际社会服务能力。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商管理理论、方法和 实践能力,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系 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 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培养内容 1.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学习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包括工商管理 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工商管理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 创新管理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2.实践实习 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一定数量的实践实习活动,以加强实际操作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实习可以选择在企业、政府机构或研究机构进行,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实习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 题中。 3.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科研能力和 创新意识。科研训练包括文献综述、科研设计、实验操作等环节,学生需 要通过科研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培养计划 1.基础阶段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前期主要进行工商管理基础课程的学习,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 以对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所了解。 2.专业阶段 在专业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例如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创新管理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一些 方向的工商管理问题,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实践实习和科研训练阶段 在实践实习和科研训练阶段,学生需要参与一定数量的实践实习活动 和科研项目。通过实践和研究的训练,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问题,并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还需要 进行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等科研训练,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五、毕业要求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及培养计划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MSWM) 培养计划 中山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1985年(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当时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两期的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班。中山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2004年设置社会工作硕士点(MSW),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招收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方向的博士生。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由香港社工专家组织建设,已经与境外社工界和数家机构取得广泛联系和并获得大力支持。此外还设立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致力于与国内外社会工作学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将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理论和技术本土化,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工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强与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的联系,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培养目标 开办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班,是为了适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划制定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完成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社会工作教学培训人才和社会服务机构高级管理人才的使命,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 具体目标: 1.通过硕士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理念,掌握社工知识和技能,提升分析与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能力。 2.建立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实务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及技巧解决问题。 3.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在实践中能够具体运用,成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 4.建立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推动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的深入开展。 5.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培训初级社会工作者和担任当社会工作本科生的实习督导。 6.能了解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国情,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步探索社会工作在中国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并加快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制订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 一、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站在学科前沿,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形成了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决策理论与技术、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与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等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本专业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本专业以院士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总体研究水平高,处于全国前列。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理论研究有一定深度,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特别是在有色工业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本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生培养质量高。 二、研究方向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 1.旅游企业管理 2.旅游营销 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 4.旅游规划与管理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 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

六、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 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 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 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 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 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 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 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 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0.Eddystone C. 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24.W.W. 丹尼尔,J.C.特勒,《经营管理统计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25.贾恩志等,《SPSS for Windows 10.0 科研统计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6.黄海等,《SPSS 10.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27.《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主办,月刊)。 28.李少华等,《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9.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0.Richard A.Johnson 等,《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要求硕博连读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原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徳和科学素养,在本门学科领域上掌握坚实宽广的根底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经济学、行为学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研究方法,掌握国际上与本门学科有关的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成为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效劳,并在企业管理方而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研和教学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国际企业管理 2、营销管理 3、战略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5、生产运作管理 6、第三产业经济管理 7、效劳性企业管理 8、体育产业与管理〔硕士二年制〕三、学习年限 按?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方法?的有关规泄要求

说明: 1、管理研究方法〔I〕:主要讲授管理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泄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和定量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统计方法〕。 2、管理研究方法〔II〕:主要讲授管理研究中的髙级左呈分析方法。此门课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必修课。 3、任意选修课: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4、方向选修课: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 5、前沿专题讲座:主要介绍管理学科的最新开展和动态,由企业管理专业各方向导师共同承当。前沿专题讲座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 6、教学实践:要求协助导师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包括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可视工作量情况计算1至2个学分。可安排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进行。 五、考核方式 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左要求 六、学位论文 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左要求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 I・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3 ・ Journal of Marketing 4.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y 6.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7.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8.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I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1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3・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4・Journal of Management 15.中国社会科学 16.经济研究 17.管理世界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其下不设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涉及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其特点是,综合运用以上科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方面分析解决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等组织中的各种管理问题。本学科以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企业及其它类型组织系统的经营、管理、评价及其它相关决策与项目管理提供系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方法模型及信息系统等。 本学科是管理学领域最早开启和较快发展起来的学科,相关基础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在管理学领域中,方法模型特色突出,与工程领域的结合较为紧密,应用性较强。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86年,当时硕士专业名称为“管理工程”,1999年,按教育部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改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共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300余名。本学科目前有指导教师10余名,学院有管理工程实验室、石油经济研究所和学校能源战略研究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支持,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和学术研究环境与氛围。 二、培养目标 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较全面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就业面向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尤其是与油气和能源相关的组织与企业等。 通过各培养环节,使研究生建立起较好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基础,系统地掌握经营管理决策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能源系统分析与规划计划决策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理论与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知识结构。具备对相关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独立和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的能力;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及相关决策方法,具备在企业及相关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分析评价等辅助决策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学术交流所需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及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与开拓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与担任专门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系统操纵与优化 信息管理与竞争情报 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政务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 企业经营与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二至三年 学分:36—38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 学分) (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

(三)任意选修课程 (四)补修课程

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 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 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者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含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 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安排。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者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 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 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 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者跨学科录用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不计 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务必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 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与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 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与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与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 业与授予学位的基本根据。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首都经济,思想觉悟高,道德意识强,身心健康,具有扎实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现代管理意识,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高层次管理、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外语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并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 1.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 2.企业战略与国际化经营 3.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 4.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5.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4学分。 其中:必修课学分30学分, 选修课学分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7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分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