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叙述中的文本状态:从“二次叙述”到“抽象文本”——有关赵
- 格式:pdf
- 大小:413.82 KB
- 文档页数:5
叙述话语及其存在方式一个题材的叙述并非客观反映这样简单,至少应包括故事、话语、语境及体验等四个层面的打磨和拿捏,就文本而言,其不仅是一种叙述技术的成果,更是一个世界和生命的再生和创造。
于是,叙述者的存在就成为一个前提。
本文就叙述话语与故事话语的区别、叙述话语的学理依据以及叙述话语的三种存在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对叙述话语做较为全面的探讨。
西方学者早已宣布“作者死了”。
作者既然死了,叙述者就失去母体,叙述话语也就无从产生,这已成为当代叙述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法则。
这里,不仅叙述者和叙述话语的合法性被剥夺,更重要的是一个前提缺失了:没有叙述者,叙述对象从何而来?正像我们并不能了然于心的宇宙的存在是以一个仰望着宇宙的我的存在为前提一样,一个我们并不能了然于心的客观事件的叙述同样是以我——一个叙述者的存在为前提的。
本文拟就叙述话语与故事话语的区别、叙述话语的学理依据以及叙述话语的三种存在方式作讨论,以求教于大方。
一、故事话语与叙述话语事件的本质是动作和行为——这已经是一个关于事件的定义而不是事件本身。
纯粹客观意义的事件就是自然事件,不进入价值视野,与叙述无关;那些进入价值视野的、历史存在意义上的事件,无不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存在为前提并且转瞬即逝的。
这就表明:所谓事件其实是关于事件的叙述,就像本体其实是关于本体的观念一样。
那么事件的本质也就是关于事件的叙述的本质。
所以有的学者讲:“从浑沌到获形与其说是宇宙诞生的过程,毋宁说是叙事自身诞生的过程。
浑沌与有形的关联相当于历史与叙事的关联:叙事正如宇宙从浑沌中生成那样,从历史中生成。
”就此而言,“事件的历史曾经存在,但并不应声而至,留下的乃是话语——对事件的叙述”[1](P25),就是我们要说的故事。
故事与事件的区别是:故事是见于叙述中的事件,它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叙述;事件则是历史发生意义上的动作和过程。
从学理上讲,我们真正面对的叙述对象只是一个关于事件的概念,它关联着我们叙述的观点、视角、方式、情感、理念、身体等主体性和心理性的东西,是一种“意向性建构”,也必定是一种“阐释性结构”。
现代汉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绍兴文理学院1.句类划分的目的是确定句子的交际作用。
()答案:对2.“把”选择凸显说话者特别关注的某个对象,而整个句子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某种动作或原因而产生某种结果或状态。
()答案:对3.我们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应该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来考察现代汉语,尤其是要关注当代汉语的演变进程、鲜明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案:对4.性质形容词是指能受“不”或“没”否定,也能在前面加上“很”表示程度。
这一类形容词数量最多,也是最典型的形容词。
()答案:对5.基本词汇是词汇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
()答案:对6.“认为、觉得、希望、知道、喜爱”等表示心理、认知活动的感受类动词可以构成把字句。
()答案:错7.祈使句的特点是常常不用主语,句子较短,大多属于动词性非主谓句,句末语气词常用“吧、了、啊”。
()答案:对8.古语词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词。
()答案:错9.复合词和派生词都是合成词。
()答案:对10.时点词是表示时间多少、时间长短的名词。
()答案:错11.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答案:错12.能指和所指既没有相似之处,也没有相关之点,两者是一种约定的关系。
()答案:对13.汉语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答案:对14.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到程度副词“很”修饰,也可以受“不”修饰。
()答案:对15.区别词不能作谓语,也不能作主语或宾语,只能作定语,用来修饰名词。
()答案:对16.“河”在古代专指黄河,现代是河流的通称,这是词义所指范围的变化。
()答案:对17.成词语素都是不定位语素。
()答案:错18.从世界语言谱系分类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语的亲属语言包括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的语言。
()答案:对19.所谓“有定的”指的是说话者认为或假定是听说双方都已知的事物,有定的事物常常有标记。
()答案:对20.一般而言,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
第五章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人类学◆把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应用到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归根结蒂是要寻求思维的恒定结构。
◆Ferdinandde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为结构主义奠定基础的重要著作。
◆“二项对立”(binaryopposition)原理◆语言的“横组合”(syntagmatic)“纵组合”(paradigmatic)◆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对叙述体文学研究的影响不可低估。
神话思维有具体逻辑。
结构主义诗论◆雅各布森语言分析◆卡勒论诗的程式(法国结构主义者耶奈特)◆诗的非个人性impersonality ◆诗的整体性totality◆诗必有意义significance ◆雅各布森强调语言特性,卡勒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程式和假定。
结构主义叙事学◆RobertFrost把诗定义为“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
◆意大利谚语traduttore,tradittore(翻译者即反逆者)◆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对童话进行的分析◆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一组神话的逻辑形式>◆托多洛夫在《〈十日谈〉的语法》中:1.注重文学语法-->注重文学的阅读2.语言结构本身-->读者的活动==>走向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遗产:注意采取多角度和比较,注意作品与其他作品联系,寻求普遍性的结论◆严重局限:1.按语言学模式总结出来的叙述的语法,不可避免忽略决定每部作品艺术价值的具体形式,不可能对作品做出审美的价值判断(与新批评相对)2.把作品基本结构看成自足的系统,忽略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与实证主义相对)3.寻求先于叙述而存在的基本故事.带有超验的色彩,离文学的具体性越来越远,脱离文学丰富的内容。
1、结构主义:即对各种关系的研究。
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解释说,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他说的秩序是事物的结构关系,包括事物内各成分之间的组合法则和各现象之间的共同模式。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D.教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答案】 D2、教师在“语言表达的艺术”专题教学中指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学会自然得体地表达。
教师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对话。
下列学生的语言表达中,符合要求的是()。
A.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推脱了。
你送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
B.大爷,您这萝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啊?C.刚才陈老师的话算是抛砖引玉,我下面要讲的是狗尾续貂。
D.欢迎各位到寒舍一叙。
【答案】 D3、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D.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 A4、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5、某教师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布置预习作业:鉴赏并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总结辛弃疾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
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不包括()。
A.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C.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D.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答案】 D6、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第四套答案1、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源地和早期主要活动地是西北内陆地区A. 正确B. 错误2. 实物投影器只能投放印刷品不能投放实物A. 正确B. 错误3. 掌握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布鲁姆关于学校学习模式之上的。
A. 正确B. 错误4. 第一代远程教育的通信特点:主要是单向传播,并有时辅以现场指导。
A. 正确B. 错误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正规的评价活动。
A. 正确B. 错误二. 单选择注: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6. 系统的哪个观点要求人们将目光集中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系统的成份性质,并合理地提供系统保持稳态所需的能量。
A. 动态观点B. 功能观点C. 层次观点D. 开放观点7. ( )对知觉的研究中,提出了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
A. 威特金B. 格雷戈克C. .皮亚杰D. 维果茨基8. 计算机在处理各种编码信息时,其处理的基本方法是A. 把信息存储到计算机B. 建立数据库C. 检索D. 利用网络9. 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远程教育系统的软件环境:A.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B. 教学、教务管理系统C. 测试系统D. 电子邮件列表服务器10.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
A. 系统的整体观念B. 系统的关联观念C. 系统的等级结构观念D. 系统的动态平衡观念三. 多选择注:每题1.5分,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少选、多选都为0分。
11. 下列哪些属于信息时代教学模式范畴?A. 说教式教学B. 学生探究为主C. 交互式学习D. 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12. 下面那几项是泰勒提出的评价理念的特点A. 提出形成性评价B. 提出总结性评价C. 把评价与目标相结合D. 用评价管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13. 教学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性:A. 使用针对性——为促进学习而开发和使用B. 成本高昂性C. 分蘖性与衍生性D. 智慧密集性14. 按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功能特性来分,可分为()。
受争议的性爱叙述与被修改的文本
周志雄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4)003
【摘要】性爱叙述大量出现在当代小说中,我们需要追问的已不是要不要写性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写性的问题.性爱叙述涉及文化体制、读者、市场、媒体等多方面的因素,涉及性爱叙述的作品多有制造文坛事件的历史,受到的争议与误读也很多,它要求文学批评既要宽容,又要认真分析批判.
【总页数】5页(P97-101)
【作者】周志雄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国家叙述与婚姻叙述——对闽东三种祖先叙述文本的分析 [J], 雷李洪
2.交流叙述中的文本状态:从"二次叙述"到"抽象文本"——有关赵毅衡"二次叙述"问题的再探讨 [J], 王委艳
3.性爱与写作——兼论王小波的性爱叙述与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 [J], 秦彬
4.叙述学研究走进历史叙述文本--评潘万木的《〈左传〉叙述模式论》 [J], 胡德才
5.国家叙述与婚姻叙述——对闽东三种祖先叙述文本的分析 [J], 雷李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叙述学、女性主义阐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从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话语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证明这部作品的叙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两面性。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简·爱》叙述的两面性。
首先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而作者采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隐藏在柯勒·贝尔这样的中性符号背后,避免直面读者的评判,而且“叙述自我”冷静客观的分析性的语言也有助于隐藏作者的女性身份。
其次,对书信体小说的反叛与回归。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作家如果想获得作品公开发表的权力,不得不向社会权威和既定的传统妥协。
当时女性写作的主导的书信体文本,用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弱了“言论自由”动摇男权社会的能量,《简·爱》没有采用这种文体,但文本中“读者”这个称呼又与书信体小说中的称呼非常相似。
勃朗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权威的妥协与平衡。
第三,对家庭女教师类型的叙述的超越与平衡。
勃朗特之前的家庭女教师故事的叙述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了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叙述者对主人公采用道德训诫的口吻;而《简·爱》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
人物的言辞在某些场合下较为激进,但是从小说的整体来看,人物也有沉默和渐趋平静的叙述,这两点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
最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之间获得平衡。
作为一个入世不深但思想丰富的女性,勃朗特有个人需要表达的思考和本能的欲望;但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无法选择的思想状况和经济状况,都迫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与一定历史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第一人称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3)第二章对书信体小说的超越与回归 (6)第三章家庭女教师故事类型的超越与皈依 (11)一、“我必须说话”——对女家庭女教师角色的反叛 (13)二、“我兴致勃勃勃地听他谈”——沉默的简.爱体现家庭教师的本分 (22)第四章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平衡 (27)前言从1847年出炉后,《简·爱》就不断地成为文学批评界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