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滨东地区Cu-Pb-Zn-W-As-Sb-Bi-Au-Ag地球化学块体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219.42 KB
- 文档页数:4
大黑山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远景大黑山普查区位于大兴安岭翠峰林场东20千米处,隶属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管辖。
本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北段,高程一般为420-702米,属低山丘陵区。
区内基岩出露甚少,多为残破积层覆盖区。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远景区Au、Ag、Cu、Pb、Zn、As、Sb各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岩体地层之接触带关系十分密切,受构造控制明显。
沿甘河大断裂及多布库尔河大断裂两侧为上述元素大量富集的高背区。
1. 1:20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经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出多处组合异常,其中最具找矿远景的为4号异常。
异常呈不规则状北西——南东向展布,面积18平方千米,异常处于多布库尔河大断裂西侧,出露地层分为北南两部分:其北部为宝力高庙组(C3P1bl)地层的安山玢岩、英安岩、粉砂岩;其南部为中元古界兴华渡口群的石英云母片岩、混合岩化变粒岩、片麻岩,并见有侏罗纪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呈岩株状侵入,有一条北西向断裂穿过测区。
异常以铜为主,伴有Ag、Bi、Au、W。
异常浓集中心不明显,各元素套合程度较好,对找铜矿十分有利。
2.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经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即在区内圈定出两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
08HS-1和08HS-2,其中最具找矿远景的为08HS-1异常。
该异常呈带状东西向展布,面积24平方千米。
异常是以Cu、Mo、Au为主,伴有Ag、Pb、Zn、As、Sb、Sb、Bi的元素组合异常,各元素间套合紧密。
异常呈现出东、西两处浓集中心,西部中心以Cu、Mo为主,伴有Au、Ag、Zn、Sb、Bi。
Cu最高值1246.20×l0-6,平均值113.30×l0-6,面积14.14平方千米,具内带;东部中心以Au为主,伴有As、Sb、Cu、Mo、Au,最高值22.50×l0-9,平均值3.75×l0-9,面积5.33平方千米。
造山型金矿摘要:造山型金矿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其成矿模型为人们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就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且以胶东地区和小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为例讨论造山型金矿的地球化学性质,并得出其成矿流体均有地幔流体的参与。
关键字:造山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模式存在问题1. 前言“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系指产于区域上各个时代变质地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有关的脉型金矿床系列,矿床形成于增生(accretionary)或碰撞(collisional)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作用过程中。
在造山型金矿床这个术语被提出之前,人们一直把那些产于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称之为“中温热液金矿床(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所谓“中温热液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属于此类型(Hodgson et al.,1993;Sillitoe,1993)。
在对脉状金矿床研究的过程中,文献中涌现出了众多按不同标准进行命名的金矿床类型,如按围岩特征可分为绿岩带金矿床、浊积岩金矿床等(Keppie et al., 1986;Mueller and Groves, 1991);按矿化特征分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蚀变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等(范宏瑞等,2005;毛景文等,2005);按控矿因素特征,可命名为剪切带型金矿床(Bonnemaison and Marcoux, 1990)。
随着大地构造、金矿勘查和成矿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类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且都与造山作用过程有关,这类金矿床有很宽的成矿深度范围(2~ 20km),因此,Groves 等(1998)建议将该类金矿床称作“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寒月林场一带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摘?要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寒月林场一带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关键词化探;找矿;特征;前景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2-0207-01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寒月林场一带化探异常是经2009年1:5万化探和1:2万土壤逐步筛选出来的。
这些地段所处地质背景、矿化蚀变特征均表明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现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为特征总结其规律性,为在本地区提出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寒月林场一带大地构造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ⅰ级),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亚ⅰ级),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ⅱ级)向阳褶皱束(ⅲ级)中东部。
区内出露地层较单一,为第四系全新统(qh)沉积,分布于河床及沟谷,按成因分为冲、洪积和沼泽堆积两种类型。
区内地质构造较复杂,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阶段和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两大发展阶段。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等特征划分了5个构造小区。
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侵入岩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分布的早白垩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k1ηγ),晚三叠世:中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t3ξγ)、中细粒含角闪石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中细粒石英二长岩(t3η0)、中细粒花岗闪长岩(t3γδ);中奥陶世中细粒似班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o2δγ)。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1 区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1.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做偏度、峰度检验,该分布检验采用采用对数计算,置信度为0.05;通过图解和数值分析只有au、ag、mo呈正态分布,pb近似正态分布,其他元素均为非正态分布。
区内中ag、mo、pb、zn、w等元素较富集,as、bi、cu元素略高或接近,而au、sb等元素则在区内中较贫化。
对测区元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bi—cu—hg—w—as —au—mo—zn—sb—ag—pb,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成矿的元素是bi、hg、cu、zn、w、mo。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主讲赵玉明化探工作在地、物、化、遥四大专业找矿工作中占有很重要位置。
它与其它三项找矿工作比较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有效性、经济和快捷性的特点,是在覆盖区域找矿不可缺少的重要找矿方法。
一、化探工作分类及其野外工作方法(一)按工作性质和测区范围的分类1、区域化探(战略踏勘性化探)。
目的是为了发现找矿远景区(带)、大型矿田、大中型矿床的大致区域和了解区域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和火山岩)。
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工作比例尺:1:10万、1:20万、1:50万。
采样密度分别是:2点/Km2、0.25-1点/Km2、0.4-0.8点/Km2。
2、地球化学普查(普查化探)。
目的是在区域化深成果基础上为了查明成矿有利地区和取得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料等,在区域异常区内优选出一定面积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做化探工作。
工作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数百平方千米。
工作比例尺:1:2.5万、1:5万。
采样是采集水系沉积物质,密度为2-8点/Km23、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详细化探)。
目的是在前两类化探异常区内,进一步查明异常与矿体之间的关系,或证实是不是矿化异常,为山地工程布设查证定位提供依据。
面积:0.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
比例尺:1:5千、1:1万。
采样主要是采取土壤。
密度100点----200点/Km2或>200点/Km2。
点线距为50X20~100X20m。
(二)按采样介质和野外工作方法不同进行的分类1、气体测量:寻找能产生气体的矿产。
如氡气、汞蒸气、甲烷气等2、植物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沼泽、湿地、草原和森林区。
取植物样,灰化,测灰中金属含量。
3、水化学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水网密集发育区,取水样,测定水中金属含量。
4、水系沉积物测量:用于区域化探和普查化探中。
比例尺:1:5万~20万之间。
测区应是水系发育(网状)或沟谷河道发育区。
采取表层以下(20cm)淤泥和粉砂为主。
采样一般粒径为-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细粒物质。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上58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以甘肃省瓜州县906金矿为例卢松辉,岳 强,王子赫(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12)摘 要:甘肃北山地区属于中低山-干旱戈壁丘陵荒漠区,地形北高南低,岩石裸露,植被不发育。
选择-4~+20目粒级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尘砂干扰。
以瓜州县906金矿为例,介绍该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下利用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
在此类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明异常源,缩小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关键词:甘肃省瓜州县;岩屑地球化学测量;906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58-3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survey method of rock cuttings in ore prospecting ——Take 906 gold mine in Guazhou County,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LU Song-hui, YUE Qiang, WANG Zi-he(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12,China)Abstract: The 906 gold deposit in Guazhou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has theTopographic features of hilly area of middle low hill and Gobi desert,The terrain of 906 is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the vegetation in this area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rocks are exposed.So we Choosing -4~+20 meshes of coarse grain weathering cuttings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of wind-dust sand.Take the discovery of gold mine 906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geochemical measurement method of cutting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andscape,the geochemical survey of cuttings in this arid desert geochemical landscape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elineate the area of mineralized alteration zone and improve the prospecting effect.Keywords: Guazhou county,gansu province;cuttings geochemical survey;906 gold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卢松辉,男,生于1989年,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勘查地球化学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绪论勘查地球化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地学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地学与化学相结合的产物,即化学方法找矿,简称化探。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地球化学找矿已以从纯粹的找矿领域拓展到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
“化探(地球化学找矿)”这一名词逐步被勘查地球化学所取代。
5※<一.概念>20世纪中叶,原苏联学者认为:“地球化学找矿是根据基岩及其覆盖层中、地下水及地表水流中、植物中、土壤中和气体中的含矿物质不明显的微观晕,以发现矿床的一种找矿方法。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地球化学找矿的定义则是:“地球化学找矿是基于系统的测定天然物质中一种或数种化学物质的任何勘查方法。
”我国学者认为:“勘查地球化学是为了各种不同目的,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考察地壳元素的分布变化,应用化学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及变化规律来指导找矿等的应用学科。
”5※<二.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史>勘查地球化学是从一种找矿技术地球化学找矿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地学分支。
地球化学探矿最早是在北欧和前苏联发展起来的,受到了几位大师的影响。
一个是戈尔德施密特,他在挪威的哥廷根实验室开始使用光谱技术,于是有了痕量地球化学的发展。
另外两位是俄罗斯的维尔纳茨基和费尔斯曼。
我国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是谢学锦院士。
V.M.戈尔德施密特Goldschmidt,Victor Moritz1888年生于瑞典苏黎世,其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奥斯陆大学物理化学家。
1911年在奥斯陆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地壳中矿物学变化的相位定律。
1929年在哥廷根大学任职。
戈尔德施米特使矿物学不再是一门纯描述性的学科。
如同古腾贝格是地球物理的倡导者一样,戈尔德施米特是地球化学的先驱者。
戈尔德施米特是犹太人,在集中营关押时期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47年卒于挪威奥斯陆。
贡献1:1917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了晶体化学新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微量元素在岩石及矿物中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
地球化学总结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地球的元素丰度的估算方法:1 陨石类比法,该估算方法是建立在以下假设根底之上的:1)陨石是太阳系内的产物2)陨石与小行星带物质成分相同3)陨石是星体的碎片4)陨石母体的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2 地球模型法和陨石类比法在地球模型的根底上求出各圈层的质量和比值,利用陨石类型或陨石相的成分计算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出全球的元素的丰度。
例如:华盛顿球粒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中硅酸盐的平均成分代表地幔和地壳的成分可以按比例各取一定质量的陨石,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元素的全球丰度克拉克值: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重量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重量平均含量原子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原子平均含量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确实定方法:1)岩石平均化学组成法克拉克将岩石圈的全部岩石分为两类:火成岩,质量占95%,水成岩占5%。
然后取样按质量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地壳的成分2)细粒碎屑岩法戈尔德施密特认为,细碎屑岩是沉积物源区出露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并均匀混合的产物,其成分可以代表物源区地壳的平均化学组成Taylor和McLennan 那么用细粒碎屑沉积岩,特别是泥质岩作为上地壳的混合样品进行了研究。
3)地壳模型法Taylor和McLennan提出,现今大陆壳质量的75%在太古宙时期形成的,25%是在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
后太古宙的大陆壳生长主要发生在岛弧地区,代表性物质是岛弧安山岩,由此他们计算出了现代大陆壳的元素丰度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中各种元素的丰度是极不均匀的,其中,前三种元素O,Si,Al就占了82%,前8种元素占了98%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丰度趋于降低,但Li,Be,B的丰度仍表现为亏损3)除了惰性气体和少数元素外,质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大于奇数4)元素的丰度仍表现为质量数位4的倍数占主导地位5)相对地球整体,地壳最亏损亲铁元素,次亏损亲铜元素和少量亲氧相容元素;富集亲氧不相容元素地壳中某些元素丰度的偶数原那么被破坏的原因:1)惰性气体元素丰度异常低的原因:不易参于其他元素相结合,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它们易于从固体地球内部不断地通过排气作用进入大气圈,在通过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而释放到宇宙中2)在地壳与地幔分异的过程中,局部相容元素停留在地幔中元素克拉克值在研究地球化学中的意义1〕元素的克拉克值决定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克拉克值高的元素可以形成独立矿物,而克拉克值低的元素只能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主要矿物的晶格中2〕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浓度克拉克值=观测值/克拉克值>1说明富集<1说明贫化3)标志地壳中元素的富集和成矿的能力浓集系数=矿石的边界品位/克拉克值浓集系数越大越不容易成矿主要类型岩石中元素的丰度特征1)超基性岩富集亲铁元素和亲氧中的相容元素2)基性岩富集亲铜元素和分配系数接近于1的亲氧元素3)酸性岩富集不相容的亲氧元素和挥发元素载体矿物:岩石中某元素主要赋存的矿物富集矿物:某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岩石平均含量的矿物地幔地球化学地幔成分的研究方法:1)上地幔成分确实定:幔源的玄武岩及其所携带的地幔岩包体,或通过构造推覆上来的地幔岩块2)下地幔成分确实定:一是根据实测的地球内部地震波速资料和高温高压下矿物的或岩石的原位声速测量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获得,二是根据宇宙化学资料研究获得地幔不均一性的研究方法:1)地幔化学研究不均一性的样品地幔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类岩石方法:元素比值和同位素比值,同位素和强的不相容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代表地幔源区岩石的比值元素丰度模式法:一种图解法,类似于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模式图地幔不均一性的原因:1)在地球形成的行星吸积过程中就存在组成的化学不均一性。
四平山门-放牛沟一带成矿系列及成矿区带划分初凯;于锡伟;李祥【摘要】There are many precious metals,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spots) distribute in Shanmen-Fangniugou area, where is one of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the previous work achievements, the writers summed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etallogenic series, carried out IV metallogenic subzone division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grade III metallogenic zoned, and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tallogenic sub zone.%山门—放牛沟一带分布有众多的贵金属、多金属矿床(点),是吉林省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本文根据前人的工作成果,总结了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系列,并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对各成矿亚带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6-8,32)【关键词】成矿区带;成矿亚带;成矿系列;矿床(点)成因类型【作者】初凯;于锡伟;李祥【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四平136000;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四平136000;四平市规划局,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60 引言研究区属大黑山地垒南段,位于吉中—延边(活动陆缘)Mo-Au-As-Cu-Zn-Fe-Ni成矿带(Ⅲ)内,分布有众多的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规模性矿床如山门银矿、放牛沟硫铁矿、大顶山铜矿、大顶山硅灰石矿等。
焦家金成矿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模型研究尤孝才1,2,姚书振1,颜世强2,石玉臣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3.山东省地质矿产局,济南,250013)作者简介:尤孝才(1967年10月—),男,汉,江苏省徐州市,研究员,从事地质矿产战略研究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
联系电话:010-********,手机:135********;Email:yxoaocai@yanshqiang@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研一楼)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处邮编:100083投稿日期:2007年3月20日本文受山东省地矿局自立的《山东省焦家成矿带深部金矿成矿预测》科研项目支持。
摘要: 本文在充分总结分析山东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焦家金成矿带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焦家金成矿带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结合详细的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对区内深部大中型金矿床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焦家金成矿带地球化学特征深部成矿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焦家金成矿带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胶北地体的胶北隆起区,西靠沂沭断裂带,南接胶莱拗陷,北邻龙口断陷盆地和渤海拗陷,东接牟平-即墨构造混杂岩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
该带相继勘查评价了焦家、新城、河西三个特大型金矿床及河东、东季、马塘、望儿山等数个大型、中型金矿床,累计探明金储量350多吨。
但其金矿勘查深度受勘查技术和开发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属于中浅部。
近年来,随着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矿山浅部资源出现了危机,实现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拓展找矿空间,尤其是开拓“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缩小与国外矿产开发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1 金成矿地质特征金矿的形成是地壳一定发展时期的产物,矿床的空间定位由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