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27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一、选择题群体类型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A.血缘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业缘群体E.趣缘群体【答案】ADE二、概念题1.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次级群体(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3.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中财2007年研)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非正式群体(北科大2010年研)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内群体(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一、“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整体观和历史感的思维方式。
(社会学的思考)·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调查(①实地调查(田野调查);②抽样调查)。
·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三、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功能(简答)1)认识和改造社会。
2)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功能。
3)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理解、分析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其成员。
·社会唯名派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
三、社会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本章要点】●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具有资源获取、组织管理、日常生活联系等方面功能。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主要分析社会网络的结点、位置、联系、密度、规模等方面。
●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意识到,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社会群体有初级与次级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内与外群体、所属与参照群体之分。
群体依靠凝聚力、内部关系、规范、领导力量等因素而形成。
●初级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家庭就是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关键概念】社会网络、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嵌入性、强关系、社会群体、初级群体、非正式群体、内群体、参照群体、婚姻与家庭第一节社会网络一、什么是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因此,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2.社会网络与群体社会网络群体差异联系具有局限性和松散性同质性更强、更具凝聚力个体可以所属多重网络所属群体有限共性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往,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3.现代交通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互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社会网络的类型1.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2.分类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2)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的类型(1)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
(2)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为: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则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①闭合性网络。
闭合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
②开放性网络。
开放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稀少、联系松散。
(7)按网络的结构模式可分为:“团体格局”网络与“差序格局”网络。
费孝通认为:①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火柴,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②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其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范围的大小根据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3.社会网络的功能获得实际收益,是社会网络最一般的功能。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①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
②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①共性。
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
②异性。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群体更具凝聚力,而社会网络联系则较局限与松散;个体所属的群体往往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网络则是多重的,如同学网络、朋友网络、亲戚网络等。
(3)现代交通和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现代交通和互联网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的人际交往的跨时空性、匿名性、符号性等特点,使得以互联网等为中介的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社会网络在情感交流、社会信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按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和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2)按社会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就是有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和变迁的.一、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wright Mils)的社会学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gination)⏹能以局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个人的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
⏹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
⏹思考:假定你某个晚上去听一场流行音乐会,第二天早上又去参加了某个宗教活动。
你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模式有何不同,他们跟领袖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为何会有这些不同?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社会学家尽可能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技术——实证主义方法论⏹很多社会学的工作反映了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观点——人文主义方法论三、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连为一体的。
⏹注意问题的整体关系⏹揭穿真相(peter L.Berger,1963)⏹研究发现,有关如何进行组织经营管理的多数常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
四、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五、社会学的“为什么”⏹三种非社会学的关于为什么自杀的答案:⏹生物学的答案⏹传记学的答案⏹心理学的答案⏹社会学家用其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自杀个案六、社会学的解释⏹涂尔干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具凝聚力、整合性、或有更紧密的结合性。
⏹社会学家不作任何道德判断⏹涂尔干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宿命式自杀⏹(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的原则)⏹从其他社会现象中解释另一个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力量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网七、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管理学与社会学⏹2、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p13⏹郑杭生:哲学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专门社会科学八、社会学的由来⏹孔德在1838年10月,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正式提出社会学⏹中国:⏹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群学⏹严复:系统介绍⏹章太炎:最早直接实现社会学出书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p8⏹1、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侧重社会整体——孔德等⏹侧重个人及社会行为——韦伯⏹侧重社会关系,不以意识为转移——马克思⏹2、中国社会学界的几种观点:⏹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其他十、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国英克尔斯的三分法的理论框架:⏹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基本制度⏹基本的社会过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十一、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主流话语⏹1、结构——过程视角⏹共时态⏹历时态⏹结构研究和功能分析⏹2、整体——个体的视角⏹社会唯实论——迪尔康姆(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研究)⏹社会唯名论——韦伯(微观社会学)⏹3、均衡——冲突的视角⏹功能论⏹冲突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历史背景⏹1 、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的出现⏹2 、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二)科学条件⏹(三)思想渊源⏹1、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社会契约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2、历史传统⏹(1)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3)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一)创立时期的社会学⏹1、初创阶段⏹孔德: 社会静力学(秩序)、社会动力学(进步)⏹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社会进化论⏹2、学科化阶段⏹迪尔康姆:社会事实、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韦伯:/’:>⏹帕累托⏹滕尼斯:社区和社会⏹齐美尔:社会交往的形式⏹(二)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化时期⏹1、美国早期社会学⏹2、欧洲的社会学⏹(三)当代西方社会学⏹1、50、60年代的社会学主流⏹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2、诸种理论观点并存的多元局面⏹默顿⏹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3、70、80年代的理论综合状况⏹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三、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一)传入和传播时期⏹(二)探索和成长时期⏹(三)中断停滞时期⏹(四)恢复重建时期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二、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是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2、资源要素⏹3、环境要素⏹4、文化要素⏹四、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七章社会互动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①敌对或竞争。
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1 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P66-P70)2 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P67-P68)3 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P71-P75)4 文化分析有哪些视角?(P76)5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P77-P80)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2 3 4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P84)田野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有何意义?(P89-P90)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P95-P97)举例说明如何进行PPS抽样。
(P100)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人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P117-P118)2社会化有哪些主要类型?社会化过程涉及哪些社会群体和机构?(P117、P124)3如何理解“个体化的社会”的来临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特征?(P111-P112)4怎样理解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P114)5个体化有哪些重要机制?如何理解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P133)第七章社会互动1 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P136-P140)2 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P145-P146)3 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P141-P142)4 符号互动论中芝加哥学派与艾奥瓦学派的观点有哪些不同?(P150)5 试用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分析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什么不同。
(P153)6 什么是社会角色?它和社会互动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社会转型期的角色失调问题?(P155-P162)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1 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有什么功能?(P164 P166)2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P169-P170)3 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类型?(P171-P173)4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P174)5 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P180)6 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P182-P184)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1 请尝试着评论“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概念。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关系网络、社群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关系网络、社群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关注个体间互动和相互依赖的方式,重建社会现象背后的关系结构,从而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实。
社会网络理论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方法,还是一个解释和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分别介绍社会网络中的关系网络、社群和社会网络,并深入探讨社会网络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一、关系网络“关系”是社会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关系网络是指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信息和资源并越来越相互耦合,从而形成一个逐渐复杂的网络结构。
关系网络分为直接和间接关系两种类型。
1.直接关系直接关系指个体之间互相接触,互相交互,互相依赖的关系。
例如,项目组中的每个成员,每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所有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所有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群,都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直接关系构成了社会网络的基础。
2.间接关系间接关系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他人之间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介数(betweenness)来度量。
介数计算的是该个体或该边位于所有最短路径的数量,如果一个个体或一个边的介数值很高,则意味着它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关系网络分析中,最常用的相关指标包括节点的度(degree)、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介数(betweenness)和中心性(centrality)等。
二、社群社群是指具有相同诉求、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个体之间的联系。
社群有着明确的界限和意识形态。
社群通常受到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社区内成员之间的连通度(network density)和社区外部的联系度(linkage density)等。
1.社区内成员之间的连通度社区内成员之间的连通度是指它们之间的连接数量除以可能连接的总数。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本章要点】·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具有资源获取、组织管理、日常生活联系等方面功能。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主要分析社会网络的结点、位置、联系、密度等方面。
·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能够意识到,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社会群体有初级与次级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等之分。
群体依靠凝聚力、规范内部关系、领导决策等因素而形成。
·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关键概念】社会网络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结构分析的重要视角。
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交织,构成了社会网络,而在社会网络中密切互动的人们则在产生共同利益和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社会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一节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一项分析社会网络联系的“小世界”研究试验表明,在那些大规模的、看上去毫无组织的人口中,实际上充满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人们之问有着广泛的联系。
甚至只要经过五六个朋友的朋友,通常就足以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学原理 复习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 )提出来的。
◆ 社会学的( 描述 )功能是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 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 解释 )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是(孔德 )和( 斯宾塞 )。
其中,( 孔德 )提出了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 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是(涂尔干 ),其理论以( 社会关系 )和( 社会团结 )为主线。
◆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 韦伯 )。
◆ 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实证主义方法论 )。
◆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帕森斯 )。
◆ 创立了中层理论,提出了“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默顿 )。
◆ 主张冲突理论的社会学家有功能冲突论代表(科塞 )和辩证冲突论代表( 达伦多夫 )。
◆ 行为主义社会交换论的代表是(乔治。
霍曼斯 ),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是( 彼得。
布劳 )。
◆ 最先提出符号互动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赫伯特。
布鲁默 )。
◆ 拟剧论的代表是( 欧文。
戈夫曼 )。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 定性 )和(定量 )研究的方法。
◆ 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 )采用了( 系统抽样 )方式。
◆ 测量层次◆◆ ◆ ◆0 0 0 0 0 95 1010110 115 不重要 一般 很重要 非常重要第四章社会的构成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
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血缘关系:人们的先天联系,如家庭、宗族、氏族。
正功能: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增强内聚力,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
负功能:使人们处在由于先天联系形成的被动的地位上。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地缘系统:国家、省、市、县(或区)、乡(或街道)、村(或社区)、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