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春3教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春》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并能正确朗读诗歌。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掌握《春》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能正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用词。
2.练习朗读时适当表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与课本:湘教版五年级下册。
2.教具:图片、春天相关的素材。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春天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妙气息。
Step 2 学习诗歌(20分钟)1.教师出示《春》这首诗的课文,让学生跟读一遍。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词语的意义。
2.教师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跟读诗歌。
然后,教师分角色指定学生们朗读这首诗,每个人朗读一句。
鼓励学生们理解诗歌的意境,用正确的语调和情绪表达出来。
Step 3 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丽。
2.学生们观看后,用几句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春天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学生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描述的春天景色,教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表达。
Step 4 表演诗歌(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并使用道具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意境。
同时,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尽量放松身体,用舒缓的语调和情绪来表达。
2.学生们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 创作诗歌(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春天的关键词,比如花朵、蝴蝶、阳光等,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这些词语写一首自己的春天诗歌。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改进,然后选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
第1课春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 (niàng) 鸟巢(ch 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第二课时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
分课时电子教案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分课时电子教案一、检查。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 (小草、花、风、雨。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己的喜爱之情。
——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3、4、5题。
(3)学习第三段。
?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分课时电子教案1.导入定向。
》,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东风脚步一切都山水太阳绘春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
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理解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 (ni àng) 鸟巢(ch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第二课时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_1教学设计:《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春》这首诗的内容,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听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诗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景象和特点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湘教版五年级下册》、PPT、图片、音频等。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打开PPT,展示一张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春天的思考。
并问学生春天有什么特点和景象?2.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所见到的景象。
Step 2: 学习诗歌(20分钟)1.教师将诗歌《春》展示给学生,首先朗读整首诗,并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
2.将诗的内容分段呈现在PPT上,逐句解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和学生一起逐词学习诗歌,找出生活中对应的形象并与图片进行配对展示。
Step 3:合作学习(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各自讨论写出他们对春天四个字的理解。
2.各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及解释,并进行评比。
Step 4:理解与运用(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一一扮演图片里的景象,进行描述,例如:花朵、蝴蝶、鸟儿、阳光等。
2.学生通过朗读诗句、描述景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3.教师布置写春天风景的作文,并鼓励学生多用一些诗歌里的意象来描述。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朗读相关的诗句。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给学生一定的奖励。
五、板书设计春回大地,踏青登山;桃花柳树,奇妙无端。
朱自清散文《春》教课目的1、提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掌握阅读方法。
2、学生经过阅读,领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学习作者描绘光景和多角度察看光景的方法。
4、增强学生感觉春季美的能力,进而更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课要点:经过阅读能自主辨别好词好句,并做记好摘抄写。
教课难点:感觉春季的美,领会大自然的美。
课前准备: 1. 学生认识作者,阅读《春》。
2.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春》的课文。
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感觉春之美优美的音乐与教师深情的语言相联合,为学生创建温馨和睦的讲堂气氛。
教师朗诵《春季的手》。
(要修业生闭眼,仔细倾听)二、与作者交朋友1.用简短明快的语言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主要作品。
(指引学生认识朱自清散文的核心:真。
他用清丽凝练的语言描绘真切的光景,文章中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对大自然之爱。
)2.说一说,你读过的朱自清的作品?(意在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指引学生学习更好的采集资料的方法。
)三、品读作品今日让我们一同来赏识朱自清老师的散文代表作《春》。
(板书课题:《春》)(一)初步感知春之美1.听朗诵(配乐朗诵)2.说一说,你听完以后有什么感觉?3.自读课文,思虑:作者描绘了春季的哪些光景?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季的人们)(二)品读春之美1.品尝春季的草(1)领会“偷偷、钻”动词的使用,领会拟人的修辞手法;(2)领会叠词的使用,感觉词语的漂亮。
(3)经过朗诵指导,使学生领会小草的可爱,活力勃勃。
(4)全班有感情朗诵描绘小草的句子。
2.赏识春季的花(1)小组议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利处是什么?(2)他是怎么察看的?从哪些角度描绘?怎么描绘的?(3)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诵第 4 自然段。
(4)你还知道哪些描绘花的句子?3.感觉春季的风(1)说一说,春季的风有什么特点?(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让我们认识春季的风?(3)这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4)朗诵第 5 自然段(5)你能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吗?4.倾听春季的雨(1)朱自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2)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齐读第 6 自然段5.春季的人们(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人们的高高兴兴的?读出来。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课型:精读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 鸟巢(c h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五、板书设计:春迎春盼望着绘春草花风雨赞春新美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及重点:篇三【教材剖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柔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抓住了春天的特点,精确、生动地描画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语言柔美、俭朴、意思简明、主习题明朗。
全文看似一目了然,却又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神韵与芳香,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设计理念】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应奇妙地设计提纲、挈领的问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复品读。
精讲“春草图”引领学生浏览后面几幅图,让学生取代教师的反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剖析问习题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并从不同形式的读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裕表现的语言及蕴涵的情感。
【教学目的】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精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格,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味诗一般的抒怀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领会文中用词的形象生动,精确传神。
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妙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揣摩文中生动的词句。
弄清全文的段落构造,领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及描写春天的四字词、《春天在哪里》歌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1.听《春天在哪里》歌曲,生跟唱。
2.“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的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用带有“春”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说一说。
3.老师谈话: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从古到今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画春天讴歌春天,看看这些诗文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
---综俯《春游湖》(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能流利地通读全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大自然一年四季的风景图。
2.激情导入,课时分配。
(课件)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当人们沐浴着春风和阳光享受着鲜花和绿草,便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如杜甫《春夜喜雨》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韩愈《初春小雨》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朱自清赞春的散文《春》。
全文以作者喜春赞春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二、简介作者(课件)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
3.正音正字,解词(课件)。
4.齐读课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课件)五、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1.复习生字,听写过关。
2.大声读课文3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
二、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语明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课件10.11)三、精读第二部分。
1.齐读2-7自然段,按顺序说说文中描写的对象。
(课件9)2.第二自然段——春醒图(课件12)3.第三自然段——春草图(课件13)4.第四自然段——春花图(课件14)强调修辞手法,见教案。
5.第五自然段——春风图(课件15)见教案。
6.第六自然段——春雨图(课件16)见教案分析。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1-4自然段。
二、学习春人图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17)教案分析p5三、讲读第三部分1.齐读8-1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