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影响五脏中医支招安养五脏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健康关系中医学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指人的情感、意志和思维活动,而健康是指身心的良好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被视为维持和调理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情志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并探讨情志对健康的影响及中医的调理方法。
情志与五脏关系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每个脏腑都与一种情志相联系,情志的失调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健康。
具体而言:1. 心与喜悦:心属火,喜悦是心脏的情感表达。
若长期欢乐愉悦,能促进心脏功能,维持心血管的健康。
2. 肝与愤怒:肝属木,愤怒是肝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3. 脾与思考:脾属土,思考是脾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思考、担忧会损伤脾脏,引发消化问题、疲劳等。
4. 肺与忧伤:肺属金,忧伤是肺脏的情感表达。
长期忧伤可导致肺气郁结,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5. 肾与恐惧:肾属水,恐惧是肾脏的情感表达。
经常感到害怕会伤害肾脏,导致肾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情志的平衡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过度或不足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情感对健康的影响:1. 高兴和喜悦:情绪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提升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2. 愤怒和烦躁:过度的愤怒和烦躁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忧虑和焦虑:持续的忧虑和焦虑可能导致失眠、消化不良等身体问题。
4. 悲伤和失望:过度的悲伤和失望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5. 恐惧和惊恐:持续的恐惧和惊恐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脏病。
中医的情志调理方法中医重视情志的调理,通过平衡情志以维护身心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情志调理方法:1. 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食物与情绪有关,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情绪。
例如,食用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糯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压力。
2.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草药的性味特点对情志进行调节。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中医在养生保健中注重调理五脏,以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系统,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调理五脏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一、心脏调理中医认为,心脏是主宰人体气血运行的核心器官。
心脏的健康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要保护心脏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1. 调节情绪:心脏与情绪密切相关,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放松按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 控制饮食:心脏对于高胆固醇、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敏感。
适当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E、B群等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
3. 适当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对心脏的锻炼效果良好。
二、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中,肝脏调理被认为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医肝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调节情绪:情绪是肝脏健康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合理饮食:肝脏对于油腻、辛辣食物敏感。
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三、脾脏调理脾脏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调理脾脏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中医脾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脾脏健康的重要性。
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增加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注意饮食习惯: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度进食以及过食生冷食物。
适量饮用温开水,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健康。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中医养生之道中就有所涉及。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喜悦,以及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调节情绪以增强健康。
一、中医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情绪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正常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的消极情绪则可能引发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将情绪与五脏联系在一起,如:1. 快乐与心脏:快乐情绪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2. 怒火与肝脏:过度的愤怒、急躁情绪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肝病、高血压等问题。
3. 精神抑郁与肺脏:长期的悲伤、抑郁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郁结,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4. 担忧与脾胃:过度的忧虑、担心情绪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问题如胃疼、食欲不振等。
5. 恐惧与肾脏: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易导致肾气不固,进而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医强调调节情绪来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情绪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情绪。
合理搭配食物,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积极情绪。
此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节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比如常用的柴胡、百合等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抑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4. 中医推拿与穴位按摩:通过推拿和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5. 心理调适: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和调节需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理情绪是很重要的。
中医调理情绪五行调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伏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医这一古老而深入人心的医学体系,可以通过调理五行来帮助平衡情绪。
五行调和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旨在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本文将介绍五行调和的方法,帮助您调理情绪。
一、木行调和:清理身体并唤醒情绪木行代表着生长、发展和活力。
当我们感到情绪低落或缺乏动力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木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开展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散步。
这有助于清理身体内的阻滞,并增加身体内的氧气流动,从而提高心情和情绪。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自我调节的活动,如绘画、写作或种植盆栽植物。
这些活动可以唤醒我们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帮助我们释放负面情绪。
二、火行调和:平衡情绪并增强自我意识火行代表着热情、情感和激情。
当我们感到情绪波动或缺乏自我意识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火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冥想和深呼吸。
这有助于平衡我们的情绪,并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并尝试空白思绪,以平息内心的烦躁。
其次,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兴奋的活动,如参加舞蹈班、学习音乐或参与社交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并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三、土行调和:稳定情绪并培养安全感土行代表着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当我们感到情绪不稳定或缺乏安全感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土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寻找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并培养我们的安全感。
其次,我们可以和亲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增加我们的安全感。
四、金行调和:调节情绪并培养自律金行代表着思考、决策和自律。
当我们感到情绪混乱或缺乏自律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金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稳定性和自律性。
中医养生心理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中医养生注重人体的整体健康,将身体与心理的平衡视为重要的保健方式。
心理调整对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增强抵抗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一,理气养生法。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常导致气滞血瘀,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养生法是一种调整情绪的有效方式。
可以通过运动来舒展身体,促进气血流通,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此外,还可以用中草药泡脚浴,泡脚是一种温和的理气方法,可以舒缓身心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品质。
第二,平和心境调理。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与心境的平和紧密相关。
平和心境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调节生活作息来实现。
均衡饮食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推崇五谷杂粮,例如糙米、小米、玉米等,以及蔬果的摄入。
此外,调整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第三,利水养生法。
中医认为,水润能养阴,调理肾脏功能。
肾为生命之源,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因此,利水养生法可帮助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精神状态。
可以喝一些利水的中草药茶,如薏米、绿豆、红豆等,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排除积聚体内的湿气。
此外,多喝温水也是利水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润养身体和情绪的平稳。
第四,调理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调节情绪的关键。
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不平衡会导致情绪紊乱。
因此,通过中医调理五脏六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可以通过针灸、拔罐、按摩等方法来调理相关脏腑的功能,以促进气血流通,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同时,中医推崇调整饮食结构,食用有益于脏腑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苹果等,以养护脏腑功能。
中医养生方法注重整体调节,从身体到心理的平衡。
通过理气、平和心境、利水、调理五脏六腑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尽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有所不同,但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坚持适量运动、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饮食等,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如何通过五行调理治疗情志失调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不仅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还为治疗情志失调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情志失调,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出现了过度或持续的异常状态,如过度的愤怒、悲伤、焦虑、恐惧等,长期的情志失调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同时,不同的情志也与五行相对应,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忧(悲)属金,恐属水。
当情志失调时,往往会影响到与之对应的脏腑功能,而通过调整五行的平衡,能够帮助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情志失调的目的。
先来说说“怒伤肝”。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
从五行相生的关系来看,木生火,肝木生心火。
如果肝气郁结,无法顺利化生心火,就可能导致心火不足,出现心情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
此时,可以通过调理心火来缓解肝气郁结。
比如,采用一些宁心安神的方法,如按摩心经的穴位,如神门穴、少府穴等,或者服用一些养心安神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增强心火,促进肝气的疏泄。
再看“喜伤心”。
过度的喜悦或兴奋会使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火生土,心火生脾土。
如果心气过旺,消耗过多,就会影响到脾土的运化功能。
这时,可以通过健脾来调养心气。
比如,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等,或者通过艾灸脾经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来增强脾的功能,从而使心气得到滋养。
“思伤脾”也是常见的情志失调表现。
过度的思考或忧虑会使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土生金,脾土生肺金。
当脾气虚弱时,肺气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通过补肺气来促进脾气的运化。
比如,进行深呼吸练习,增加肺活量,或者食用一些补肺气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以增强肺的功能,帮助脾气恢复正常。
“忧伤肺”。
过度的悲伤或忧愁会损伤肺气,使人出现呼吸不畅、咳嗽、乏力等症状。
在前期推文《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统打了败仗》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很多时候,经常性的负面情绪才是身体出现问题的幕后黑手。
情绪直接影响五脏,心、肝、脾、肺、肾是我们的五脏。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对五脏的调理,管理好情绪才是惜命的最好方式。
五脏有五怕,坚持四件事,常练三个字,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一、五脏有“五怕”1、心怕“喜”中医认为喜伤心,指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古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
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
《灵枢·本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历史上,笑刑早在中国汉朝就已经出现了,受刑者通常是贵族,因为这种刑罚不会在身体留下痕迹,并且比较容易快速恢复。
古罗马的笑刑是把人的脚浸泡在盐溶液,让羊舔舐他的脚。
古希腊哲学家克吕西波据称因笑而死。
他给驴喝酒,之后看见驴尝试喂养无花果,因此而笑死。
1975年3月24日,亚历克斯·米切尔,因看“Kung Fu Kapers”笑死,死前笑了25分钟,最终心力衰竭。
想必大家对心怕过喜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了,所以,喜不见得尽是好事,我们时常保持喜悦心就可以了,能够让自己感受到那份喜悦就够了。
2、肝怕“怒”大怒则易伤肝,导致气机逆乱,肝气机逆,血随气上,出现面红目赤,甚至吐血等。
我们之所以平时不能感受到怒气伤肝,是因为肝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再怎么受伤,它也不会喊痛,很少有人说肝疼。
这就是人们容易忽略肝脏健康的根本原因。
3、脾怕“思”从中医上讲,“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心情不好时皮肤、内分泌等等一些病症都会出现。
4、肺怕“忧”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
喜怒忧思惊恐五种情绪与五脏密切相关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
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志:喜对应脏腑:心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
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
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志:怒对应脏腑:肝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
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志:忧对应脏腑:肺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
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思对应脏腑: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
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行。
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
情绪影响五脏中医支招安养五脏方法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上的烦心事,家庭上的琐碎事等等,让很多人感到心烦,不知不觉脾气也变得大了,动不动就容易发脾气,正所谓气大伤身,人的一些情绪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中医有“身神同补”,也就是说补身能去除身体上的毛病,而补神则可改变因病而生的种种不良情绪,那么我们的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又有何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心主喜、恨——性情急躁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伤“心神”
心属火。
所以,火性人容易急躁,喜欢争论。
另外,心还主喜、恨。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体上的疲惫也能很快减轻。
另外,人在怨恨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暗哑、生疔疮等症状。
过喜的时候,就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嘻笑癫狂。
有时候,很多人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心口不舒服,睡不着觉,容易忘事儿等,这就是过喜伤心的缘故。
如果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这就意味着心神受到伤害了。
这时,心神不稳的人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常生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伤“肝神”
肝属木。
属木的人具有宁折不曲、不轻易服人的性格。
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他就心中不服气。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便是把怒气给引上来了。
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
人在发怒时,会感觉胸膛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有的人还会出现脸色发红、头昏眼花、两臂麻木、胸膈那一块感觉不舒服等情况,这都是暴怒伤了“肝神”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平时脸色青里带白,说明他的肝经已经受到损伤了,很有可能患有肝病。
脾主思——爱操心的人最容易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肚子胀满,伤“脾神”
平时想得多的人,即使到了饭桌边上,也只是扒几口饭意思一下。
其实,这是怨气伤脾所致。
将怨气闷在肚子里不发泄出来,脾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胀满等现象。
这就是“脾神”受伤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肺主悲——爱计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伤“肺神”
一说到“肺主悲”,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林妹妹。
她就是因“肺神”受到伤害而红颜薄命的典型例子。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爱计较,笑在脸上,恼在心里,或者整天阴着一张脸,悲悲切切的,那就很容易伤肺,出现精神不振、面黄身瘦、头发枯黄等现象。
爱计较的人经常感冒、咳嗽,就是因为他的“肺神”受到了伤害。
肾主恐——胆小怕事的人最容易得肾病
有的人一旦要上大场面、见大人物,就会急着往厕所跑,这是心里紧张导致“肾气失固,气泄于下”的缘故。
肾脏属水,水形人遇事容易退缩,而且还多忧多虑。
俗话说,“烦人伤肾”,忧虑、易心烦的人,最容易产生腰腿酸痛、遗精淋证、虚痿肾亏、疝气郁结等症状。
所以,在治疗大小便失禁、遗精、阳痿、早泄等毛病时,还要先想办法把受伤的“肾神”治好,这才是根本。
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关注身体上产生的实质性病痛,却忽视了我们五脏六腑里面的那些“神”也会受到伤害。
所以,在治病养生的时候,不仅要治疗身体上的病,还要根据我上面讲的五脏和“五神”的关系来平息不良情绪,让身和神都健康。
怒、恨、怨、恼、烦、悲等不良情绪都是导致我们疾病丛生的“毒药”,如果这些害人的“毒药”没了,我们自然能够疾病痊愈,百灾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