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4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0-20011学年第 2 学期)一、管理信息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能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机械部件、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整;(2)能够正确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过程,设计控制过程流程图;(3)能够独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控制线路,正确分配I/O地址,按照电气原理图正确连接电气控制线路;(4)根据控制过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PLC控制程序;(5)能完成组网、设计网络控制程序;(6)会使用变频器,按照要求正确连接、设置变频器参数;(7)会使用触摸屏,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触摸屏监控界面。
知识目标:(1)掌握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电源系统,理解电源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熟悉常用的电源保护系统与保护元件的选择方法;(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方法,熟悉平行度、同轴度、水平度、垂直的调整方法与步骤。
(3)掌握流程图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4)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分析与设计方法;(5)熟悉PLC的工作原理,理解PLC输入/输出的工作过程、网络实现方法;(6)掌握变频器、触摸屏的使用方法。
其它目标:(1)训练项目方案的分析与制订能力,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能力。
(2)团队作业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技术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2.1课程内容设计(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3.教学进度表三、教学材料1、《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编讲义作者:陈子珍2、《三菱PLC硬件与编程指南》三菱培训教材3、PLC控制技术及应用四、教学组织形式一体化教师授课,教师讲解、课件仿真、实物展示,学生观察、记录、讨论老师操作演示、学生记录;学生操作训练、教师指导课外兴趣小组五、考核方案(强调操作技能,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过程考核)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实践项目成绩+实践项目综合成绩+期末笔试说明:四项成绩中如有一项为0,总成绩为不及格,必须重修或补考。
1、平时成绩(20%):包括:出勤率、作业、上课纪律(缺勤1次扣2分,缺勤超过5次以上总成绩为0分)2、实践成绩(50%)计算方法:见附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过程考核3、实践项目综合考核成绩(30%):以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查、调试、排故,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为考核依据;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暂无。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实践篇-输送单元电子教案内容主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适用对象: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专业学生课时安排:150分钟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及其组成。
2. 学会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3. 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常见故障处理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2. 输送单元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输送单元的安装方法4. 输送单元的调试方法5. 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处理与维护四、教学方法1.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导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团队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师讲解与学生实操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五、教学资源1. 自动化生产线模型或仿真软件。
2. 输送单元及其相关配件。
3. 工具箱及常用工具。
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理论讲解: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让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有基本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输送单元,讲解其组成、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线中的作用。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故障处理:分析常见的自动化生产线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自动化生产线及输送单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心得体会。
3.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故障处理报告,评价其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
• 67•面对现代企业对电气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是必备技能之一,其中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单元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广泛,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多,操作要求高。
本文针对该单元进行教学设计,阐述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基于亚龙YL-335B 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平台,将课程安排在实训室进行,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亚龙YL-335B 自动化生产线的优点在于控制过程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并且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PLC 编程、变频器技术等。
学习YL-335B 自动化生产线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在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中学习,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并且非常符合社会对电气专业高职学生技能的需求。
本课程主要参考教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三菱FX 系列)》,教材结合实训项目的需要,从应用的角度组织内容,突出实用性。
本书主要按照自动化生产线单站实施教学,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逐步深入地介绍了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固适用于本课程分拣单元安装和调试的学习。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高职二年级学生,学生需要已完成电机与拖动、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并具有一定的PLC 编程基础,可独立完成电动机正反转等简易项目。
分拣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广泛,综合应用性较高,但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对枯燥的说教式理论教学兴趣较低,对实用技术、动手操作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能在老师的督促、协助下完成一定工作任务。
针对此学情,本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内容方面需要有所调整,突出重难点,增加操作类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 教学目标设计《PLC 项目实训》、《电力拖动》、《变频器技术》等课程的一些教学,已经使学生储备了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拟通过本次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分拣单元的组装与调试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工作习惯。
通过具体任务要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实践篇-输送单元电子教案适用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时安排:共15章,每章2课时,共计3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输送单元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学习输送单元的基本结构和原理;3. 掌握输送单元的安装和调试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输送单元的基本概念;2. 输送单元的种类和特点;3. 输送单元的安装方法;4. 输送单元的调试方法;5. 输送单元的维护与保养。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3. 小组合作与团队竞赛;4. 课外阅读与研究报告。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2. 实际操作:输送单元安装与调试的准确性、效率等;3. 报告与作业:课后报告、研究报告等。
二、第一章:输送单元的基本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输送单元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输送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3. 了解输送单元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输送单元的定义;2. 输送单元的作用;3. 输送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4. 输送单元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输送单元的概念;2. 讲解输送单元的作用和重要性;3. 分析输送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4. 分享输送单元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5.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第二章:输送单元的种类和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输送单元的种类;2. 掌握不同种类输送单元的特点;3. 学会选择合适的输送单元。
教学内容:1. 输送单元的种类;2. 不同种类输送单元的特点;3. 选择合适的输送单元的方法。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输送单元的种类;2. 讲解不同种类输送单元的特点;3. 分享选择合适输送单元的方法;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5.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项目描述:分拣单元主要由传送带、减速电动机、传感器、编码器、推料气缸等组成,如图4-1所示。
分拣单元的基本功能:将装配单元送来的已加工、装配的工件进行分拣,使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工件从不同的料槽分流,以便分别组合。
分拣单元的工作过程:当输送单元送来的工件被放到传送带上并被入料口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时,变频器起动,工件被送入分拣区。
当工件被推出滑槽后,该工作单元的一个工作周期结束。
根据控制要求,变频器可设置不同的输出频率,因此,分拣规律也会呈现多种变化。
例如,本项目要按如下规律分拣:电机以30Hz频率运行。
如果工件为白色芯金属件,则该工件对到达1号滑槽中间时,传送带停止,工件对被推到1号槽中;如果工件为白色芯塑料,则该工件对到达2号滑槽中间时,传送带停止,工件对被推到2号槽中;如果工件为黑色芯,则该工件对到达3号滑槽中间时,传送带停止,工件对被推到3号槽中。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搜集资料,和组员讨论后完成表4-1 o任务1分拣单元的机械安装任务描述:亚龙YL-1633B分拣单元的机械安装。
任务目标:1.掌握分拣单元的机械安装流程。
2.熟悉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1)观看相关视频、PPT,仔细阅读“表4-2分拣单元机械安装步骤” 和“表4-3分拣单元安装参考流程”。
(2)教师或学生组装一次分拣单元,学生进行过程记录。
(3)每组动手安装一次供料单元。
教师检查后完成下表。
任务2分拣单元的气路连接任务描述:亚龙YL-1633B分拣单元的气路连接。
任务目标:1.掌握分拣单元的气动回路设计。
2.熟悉分拣单元的气路连接。
3.注意每个气缸的初始状态。
任务实施:(1)请绘制自动分拣装置的气动控制回路。
(2)连接气路并进行调试。
1)注意气缸的初始状态,3个分拣气缸的初始状态均为缩回。
2)调节节流阀以控制气缸的伸出和缩回速度。
(3)教师检查各项操作后完成下表。
任务3分拣单元的电气接线任务描述:亚龙YL-1633B分拣单元的电气接线。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20-20011学年第 2 学期)一、治理信息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能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机械部件、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整;(2)能够正确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进程,设计操纵进程流程图;(3)能够独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操纵线路,正确分派I/O地址,依照电气原理图正确连接电气操纵线路;(4)依照操纵进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PLC操纵程序;(5)能完成组网、设计网络操纵程序;(6)会利用变频器,依照要求正确连接、设置变频器参数;(7)会利用触摸屏,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触摸屏监控界面。
知识目标:(1)把握自动化操纵设备的电源系统,明白得电源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式,熟悉经常使用的电源爱惜系统与爱惜元件的选择方式;(2)把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方式,熟悉平行度、同轴度、水平度、垂直的调整方式与步骤。
(3)把握流程图的设计方式与设计原那么;(4)把握电气操纵线路分析与设计方式;(5)熟悉PLC的工作原理,明白得PLC输入/输出的工作进程、网络实现方式;(6)把握变频器、触摸屏的利用方式。
其它目标:(1)训练项目方案的分析与制订能力,项目实施进程的组织能力。
(2)团队作业中的合作与和谐能力、技术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2.1课程内容设计(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3.教学进度表三、教学材料一、《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编讲义作者:陈子珍二、《三菱PLC硬件与编程指南》三菱培训教材3、PLC操纵技术及应用四、教学组织形式一体化教师讲课,教师讲解、课件仿真、实物展现,学生观看、记录、讨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记录;学生操作训练、教师指导课外爱好小组五、考核方案(强调操作技术,表现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进程考核)课程总成绩=平常成绩+实践项目成绩+实践项目综合成绩+期末笔试说明:四项成绩中如有一项为0,总成绩为不合格,必需重修或补考。
一、平常成绩(20%):包括:出勤率、作业、上课纪律(缺勤1次扣2分,缺勤超过5次以上总成绩为0分)二、实践成绩(50%)计算方式:见附表3、实践项目综合考核成绩(30%):以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操纵线路故障检查、调试、排故,操纵程序设计与调试为考核依据;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暂无。
自动化生产线装调综合实训教程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旨在为自动化生产线装调综合实训教程提供教学设计。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工作原理;2.能够掌握主要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3.能够熟悉PLC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4.能够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
教学设计思路1.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常见结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单个设备和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流程。
2.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和调试、PLC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等综合实训实验。
3.故障排除环节: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
4.课程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和考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课程安排第一周:自动化生产线理论知识讲解•学习目标: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的设备。
•学习内容:–自动化生产线分类–自动化生产线常用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方式:理论讲解 + 实例演示第二周:设备安装和调试实验•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学习内容:–设备安装方法–设备调试方法•学习方式:实验操作第三周:PLC编程和调试实验•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学习内容:–PLC编程基础–PLC调试方法–监控PLC运行状态•学习方式:实验操作第四周: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实验•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
•学习内容:–设备故障排除方法–维修方法–预防故障的方法与步骤•学习方式:实验操作第五周:课程总结与实验考核•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评估学习成果。
•学习内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安装和调试实验考核–PLC编程和调试实验考核–设备维修和故障排除实验考核•学习方式:实验考核总结以上为自动化生产线装调综合实训教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程安排。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使自动化生产线装调教学更加系统化和有效性。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使学生全面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各个组成模块如输送系统、加工系统、控制系统等的安装方法和相关技术参数。
2. 技能操作实践:通过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正确安装、精确调试的能力,包括设备定位、线路连接、程序编写与测试、故障排查与解决等环节。
3. 安全意识培养:强调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提升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理论讲解:-自动化生产线概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解析与安装要求-控制系统的架构与编程基础-安装与调试的标准流程和规范2. 实践操作:-自动化生产线组件识别与功能演示-实地模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步骤-软件层面的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硬件层面的设备联动调试与性能优化-故障模拟与应急处理方案实施3. 案例分析与研讨:-分析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实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常见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全流程执行三、教学评估与反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技能的掌握程度。
-设计项目报告或实操考核,检验学生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课程内容的建议进行反馈,以便持续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本教案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技术,为未来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示例2:标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案设计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使学生全面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原则、安装步骤和调试方法。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单元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头单元标题:机械零件的装置与调整讲课对象:电气 3131-3133 学时: 24 上课地址: 5418 能力(技术)目标知识目标教1、能达成生产线整机的拆掉,保证零件完1、YL-335A 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构成与功整;能;学2、会选择适合的装置工具,能看懂机械装置目2、YL-335A 自动化生产线的单站构成;图;3、传感器、气动履行元件的原理及其参数、标3、能剖析基本的装置流程地点的调整;4、会使用丈量工具,可以对装置零件进行4、平行度、垂直度的丈量工具。
平行度、垂直度的调整;职业1、分工协作2、工具的摆放素3、传感器、电气连结有关配件的搁置养能力训练1、YL335A 自动化生产线供料、加工、装置、分拣与运输单元的整机拆掉;任2、YL335A 自动化生产线供料、加工、装置、分拣与运输单元的机械装置务及案例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真实做到理论与实践教课相联合组织教1、《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编讲义作者:陈子珍学2、《三菱 PLC硬件与编程指南》三菱培训教材材料3、有关操作软件作工艺卡 1- 机械装置工艺卡业1步骤组织教课见告(教学目的)见告(教学内容)知识点引入 -1课程引入后记课程整体介绍时间第 1 周地址 5418 教室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派点名考勤,自我介绍叙述 5 分钟论述开这门课的原由,介绍课程目标,叙述课程教课内容模块的构成以及课程查核课件 5 分钟方法1)展现课程整体目标:a.课程整体设计介绍b.经过 FLSH ,使学生有一个关于 335A 叙述课件40 分钟自动线的感性认识视频资料2)说明课程模块、查核方案3)教材、资料1.举例自动化生产线的行业现状与发展展现视频资料25 分钟趋向议论整体情境描绘:年度大检修到了,设施部主任要求将整条生产线进行拆掉与重叙述整体任务部署 5 分钟新装置,恢复预约功能角色定位 - 分组:1)四人一组、岗位定位叙述学生自主完成10 分钟解说分组2) PLC 控制系统装调员部署任务—下次上课每组带 5 个塑料袋2步骤组织教课见告(教学内容)知识点引入 -1讲堂议论知识点引入 -2任务布置1任务 1 实行任务布置2任务 2 实行任务布置3任务 3 实行学习情境1:机械零件的装置与调整教课内容点名考勤1)展现本模块课程目标:达成 YL-335A的整机拆掉与装置2)拆装过程图片展现联合实物整机演示,更为直观展现掌握 YL-335A 的整机功能和单站要达成的预约动作每个站点实现的控制技术和控制器件讨论联合实物演示认真察看、解说YL-335A自动生产线实训设施用到的传感器,执行元件。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设计《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信息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思路以浙江亚龙集团的YL-335B自动生产线(设备)为载体,学习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力求涵盖自动线安装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学习任务之间相互关联、按照任务难度由易到难进行排序,便于组织教学。
将学习领域划分为7个学习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六人一组构建学习团队,从最简单的供料站的安装调试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被咨询者出现,学生主要在工作页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基于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典型工作过程,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与分析,总结出生产岗位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的典型工作过程,本课程基于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开发学习项目,做到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四阶段教学法与每个工作过程的开展同步:资讯阶段完成元件认知和安全规范的熟悉;决策、计划阶段组成团队、制定计划、绘出相关的图纸;实施阶段进行设备安装、气路连接、电气接线、编程调试、整理工作台;检查、评价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进行自评和互评。
二、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操作能力,元器件识别和应用能力,项目的安装调试能力,故障检修和设备维护能力,可编程控制器联网通信技术和工控机监控能力,自动线的简单设计能力。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对自动设备现场简单的故障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并排除,进行整个自动生产线的管理和维护,进行简单的自动生产线技术改进。
知识目标:1.机械安装技能;2.电气识图与安装调试3.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4.PLC编程及人机界面设计知识;5.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6.电气系统的整体安装调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操作、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独立学习、继续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