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2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20190220140
- 格式:docx
- 大小:30.17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三)古诗词鉴赏1.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2.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古诗阅读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望江南·超然台①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②。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超然台:在密州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即明前茶。
不同于雨前茶,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的茶,称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首句以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词人由近及远登临远眺,借“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一切令词人心旷神怡。
C.词人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色彩对比、明暗相衬、浓淡相宜,画面丰富。
D.下阕紧承上阕所写之景,触景生情,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E. 全词情景交融,语言虽质朴无华,但写出了词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其词风是豪迈与婉约相兼。
2.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AB2.“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词人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词人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引起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感伤之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之情。
“诗酒趁年华”作为全词的词眼,表现了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超然达观心态。
超然物外,忘却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之意。
【解析】1.A错误,上阕首句以拟人、通感修辞手法。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作………,弓如……”一句描绘驰騁疆场惊险激烈的杀敌场景。
B.“沙场……”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该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C.“了却……,赢得…”一句为作者与友人共勉之词,呼应标题。
D.“可怜”两字凸显了词人由壮怀激烈到黯然神伤情感的陡然变化。
【答案】1.(练兵前)分享牛肉2.B【解析】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诗歌的前两联突出“菊”的美好品质,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
尾联则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意思是: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所以,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入朝的思想。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语言运用专题金8.金人文底深沉,名家出,如黄虹、李、宋濂、艾青等等,不枚。
某校开了拓展性程《金?家的史文假名人》.学期束,修程的同学决定用片展的形式学成就。
假你也参加了活,你本次展写序言。
(只写正文部分,120字左右)温馨提示:下笔前先考以下内容,你达成任可能会有帮助。
展的目的、本次展的内容、本次展的期望⋯⋯序言《金?家的史文假名人》程修小X年x月x日【考点】84:合写.【剖析】此属合写,解答此,要注意句,通,切合活主.【解答】解答此,要注意意切合活主,言通、、、得体;答案:吸取先思想之精,感觉金雄厚之人文底,我小活成就,特此次“家名人片展”,在此次展中你必定会从头黄虹、李等家名人的人生,文化成就,史影响,并从中得不一样的感觉和人生启示.嘉10.你依据下边内容,市管理局写一封食配上健康明的建。
要求:内容明,言得体,150字左右。
胡:唉!在商场里的品种真多,都搞不灵清哪一种好了。
关奶奶:是呀。
我家老头子甲状腺不太好,也勿知晓该吃哪一种,就怕吃错了对健康不利。
董爷爷:嗯,假如盐也能像药品同样,在包装上有一些健康方面的说明内容就好喽。
【考点】J3:公函类.【剖析】本题观察建议书的撰写.【解答】建议书的一般格式:1、标题2、称号(顶格写,比方XXX您好)3、正文(步骤:(1)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说明问题产生的原由.(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4、结尾5、落款(签字在上,日期在下)答案:给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敬爱的市盐务管理局领导:您好!近来,我听到小区老人们在讨论,市场上食盐品种好多,但有些食盐包装上没有健康说明,都在为不知怎样选择而烦忧.所以我建议,给每袋食盐都配上健康说明,注明食盐的功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适合人群、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老百姓就能获取更多信息,依据需要,正确选择.请您在百忙之中考虑采用我的建议.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建议人:×××2020年6 月20 日丽水四、语言运用9.奶奶在微信里看到丽水市养生经济促使会会徽备选图片,她问正在读初三的孙女:这图是什么意思啊?于是孙女把自己对会徽的理解讲给奶奶听,请你以孙女的身份,选择一个会徽给奶奶讲解。
字音、字形专题大庆市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象征勤奋,另一座象征荣誉。
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
有一些人,往往凭借自己的天(fù)而忽略勤奋,最终止步于荣誉的圣殿;而另一些看似愚(zhuō)的人,选择了笨鸟先飞和持之以恒,最后,顺利走进荣誉的殿堂,受到世人的尊重。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ù)镌.刻(juàn)胼胝.(dǐ)豁.然开朗(huò)B.伛偻.(lǚ)竣.工(jùn)邂逅.(hòu)半身不遂.(suí)C.裨.益(bì)女红.(hóng)庇.护(pì)揠.苗助长(yà)D.篛.蓬(ruò)连翘.(qiáo)剔.透(tì)五行.缺土(hang)1.赋;拙;2.B哈尔滨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bì)祷.告(dǎo)招徕.(lái)B.挑衅.(pàn)匀称.(chèn)嘹.亮(liáo)C.蓦.然(mó)嗤.笑(cī)田圃.(pǔ)D.倒坍.(tān)栖.息(qī)酷肖.(xiāo)【答案】A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因地制宜隐性埋名花枝招展B.风尘苦旋义愤填膺张皇失措C.肃然起敬油光可鉴涕泗横流D.吹毛求疵怡然自得相安无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隐姓埋名,B风尘苦旅,D相安无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龙东地区(含双鸭山、佳木斯、鸡西、伊春、七台河、鹤岗六市)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芒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抑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我们的希望,就在于初心不忘。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七)古诗词背诵默写1.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4.古诗文名句填空。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_?④________”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_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答案】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义而富且贵③人生自古谁无死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贫贱不能移【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涟”、“汗青”的书写。
2.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2.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
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
“予独爱②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_________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戌守边塞,“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
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__________”时生出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答案】①乱花渐欲迷人眼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为篱下黄花开遍④忽如一夜春风来⑤千树万树梨花开⑥杨花落尽子规啼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渐欲、淤、染、篱、梨”等字词容易写错。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从题材看,与这首诗相近的是()A.《商山早行》B.《春望》C.《过零丁洋》D.《游山西村》2.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1.A2.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因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3.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1.这首诗和《商山早行》都属于羁旅怀乡之作,题材相同。
B项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C项表达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D项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故选A。
2.颈联是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
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3.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本诗最后两句的“烟月”与“鱼船”是让人心生欢乐之景,但却曲折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2.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答案】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润州金山寺张祜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①,终日醉醺醺。
(注释)①朝市:泛指尘世。
1.诗中润州金山寺地理位置独特,该寺建在。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感到“超然离世群”的原因。
3.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岛上(或者“江中”、“水中”、“江上”、“水上”)2.①金山寺地处江中,四周烟波浩渺,与尘世隔绝;②没有世俗的喧嚣,静谧的氛围使人有离群之感;③清晨,佛堂云雾缭绕,给人神秘高远之感。
3.对尘世生活的鄙弃(厌恶)(或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
【解析】1.从诗句“僧归夜船月”“树色中流见”,中流:水流的中央。
可知建在“水中”。
2.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诗人从追逐名利、尔虞我诈的尘世来到金山寺,使他突然感受自己来到了一个没有名缰利锁的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之优美清净,岛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景色迷人,恍若仙境;寺院钟声,回响两岸,使人心中顿消杂念烦恼。
纵游名山大川,广与僧人交往,借以寄托自己苦闷的情怀。
因而有了“超然离世群”的心境。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张祜金山寺诗写作时间三十岁以前,那时的张祜风流倜傥,意气风发,有远大的抱负,很想有一番作为。
作金山诗时正值第一次诸侯书荐失败归来,因为仕途的失意,张祜整日借酒浇愁,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翻思”二字使尾联与首联相呼应,既反映出诗人对佛寺清静之地的羡慕之情,又突出了对尘世生活的厌恶。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古诗词鉴赏专题杭州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江雪》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渔家》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答案:(1)孤寂、批评.(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译文:《江雪》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渔家》撑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缓过来,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景.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湖州7.(一)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分析】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将士”一词与“卫国”有关,抓住“直上”来理解将士们的精神品质所在,点明烘托的手法.表达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A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热爱自然、闲适恬淡、超然物外.B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因此“愿”具体指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C作者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故选C答案:C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嘉兴8.(一)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历史兴亡、自然风光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考点】EI:送别离别诗.【分析】由题意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友人,心中有不舍之意,但想到友人将来的生活,又感动安慰.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本诗第一联介绍写诗的缘起.第二联追念历史遗迹,第三联写送别之地的自然风光,最后一联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此分析可作答.(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李诗最后一句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用马都不舍不忍离别,更不要说人了来表现了自己的惜别之情,而本诗最后两句为作者想象友人将来的生活,表达了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此分析可作答.答案:(1)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2)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二)金华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一)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
请你化身效益,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
【考点】EG:山水田园诗.【分析】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语言要通顺,要使用第一人称.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实例二: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第二层: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系.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示例六: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关系.示例七: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译文: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丽水晓行望云山(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茶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择》)【注释】①可观:壮观。
②荼靡(túmí):花名。
③仰架:仰望花架。
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晓行望云山》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披仙阁上观荼靡》写诗人在观察荼靡时,花蝶相混,浑然莫变,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解答】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靡》写诗人在观察荼靡时,花蝶相混,浑然莫变,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译文《晓行望云山》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靡》写诗人在观察荼靡时,花蝶相混,浑然莫变,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宁波满庭芳•失鸡[明]王磐平生淡薄。
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
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
倒省了我开东道。
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
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用原句回答)(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考点】EM:即事感怀诗.【分析】古人居家以鸡犬为伴.母鸡可以下蛋,公鸡可以报晓.可知鸡不但是食物来源,而且可以是闹钟.因此,偷鸡是一件很损的事﹣﹣难怪孟子有嘲偷鸡贼思过、拟从“月攘一鸡”做起之寓言.反之,鸡被偷了,则是一件很使人沮丧、乃至焦急的事.主人掉了只公鸡,童子正在焦急,便是这支曲的题前之景.【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失鸡最大的好处是: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2)本题考查学生这首曲的语言特点.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示例: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清丽精雅的,个别讽刺作品则较为豪辣,本曲则以俳谐风趣为人所称道.从文中“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可以看出此曲中的主人,不但豁达,而且风趣,想像力很强﹣﹣偷鸡贼此刻一定很得意吧,鸡则很倒楣.用俗话说,就是“会想”,如欲时髦,你把它叫做“生活的艺术”也可以.答案:(1)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2)俳谐风趣衢州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