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8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提起酸碱盐,许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它们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
酸碱盐是
指在碱性和酸性水环境可以被完全分解的基本化合物。
它们的核心成分是能够与水或其他
溶剂发生加成或分解反应,产生离子的元素组成,而这种发生的反应又被称为“电离”反应,也就是说,在水中,酸碱盐在发生电离的过程中,会生成离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在
水中的电离”。
在水中,酸碱盐将能够分解为两类离子性物质:正离子和负离子,分别由一组氢离子
和一组碳离子组成,当中氢为正电荷,而碳带负电荷,即正负离子,正离子因由氢离子组成,而氢离子在水中很容易溶解,排异现象又称作“氢化”,而负离子则在水中易于溶解,即“碳化”。
在水中,酸碱盐在发生电离的过程中,它们将会分解为具有电荷的离子,以及不带电
荷的离子,但是,如果把酸碱盐加入水中,它们又会发生变化吗?这其实也依赖于酸碱盐
的种类,而且这个变化也是具有不同层级也大小。
比如,一种能够在溶解过程中产生正离
子的酸碱盐,就会将水变成弱酸性或弱碱性,因为水中的离子会变成正负的,即氢离子变
成正离子,而碳离子变成负离子,从而形成强的可以用来衡量溶液的碱酸性的概念,即碱
度(PH),也就是溶液的酸碱性水平,一般来说,弱酸性的溶液的碱度在6-7之间,而弱
碱性的溶液的碱度也是在6-7之间。
尽管酸碱盐在水中电离的行为可以形成强碱性和强碱性溶液,但不容忘记的是,这只
是暂时的状态,当离子消隐,酸碱盐将会被溶解,从而使水降低强碱性和强碱性,值得注
意的是,不同密度的水有一定的程度是由不同密度的酸碱盐或其他物质的溶解构成的,而
在这种背景下,上述的酸碱定理就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识点回顾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NaCl、KOH、H2SO4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蔗糖。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1)物质类别:均为化合物(2)性质异同: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3)所含物质:电解质①酸:HCl、HNO3、H2SO4、H2CO3等②碱:NaOH Ca(OH)2 NH3.H2O等③盐:NaCl KNO3MgCl2 NaHSO4 NaHCO3等非电解质①非金属氧化物:SO2 SO3 CO2 CO等②非酸性气态氧化物:NH3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CH2O等注: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物质前提必须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HCl是电解质,而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是电解质:a.在水溶液里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可以用来区分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③CO2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是CO2+H2O= H2CO3生成的H2CO3电离出的离子,而不是本身电离出的离子,所以CO2属于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化合物电离成离子的式子,如NaCl=Na++Cl-HCl=H++ Cl- H2SO4=2H++ SO42-注:①电解质的电离是受溶剂分子或热能的作用而发生的,而不是电流作用发生的。
②书写电离方程式时,也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③酸式盐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a、若在水溶液中,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如NaHCO3=Na++ HCO3-;强酸的酸式酸根要拆开写,如NaHSO4= Na++ H+ +SO42- b、若在熔融状态下,弱酸的酸式酸根和强酸的酸式酸根均不能拆开。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引见电离、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罕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这节就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形状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并且引见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先生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实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响及其发作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看法,是为看法电解质电离进程和离子反响效劳的,并没有引见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局部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
难点是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进程。
二、教学目的及解析目的:1、看法电离、电解质的概念;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罕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3、能从电离实际的角度看法酸、碱、盐;解析:经过探求食盐晶体、食盐溶液、蔗糖、蔗糖溶液、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创设教学情形,引导先生提出效果;经过先生的自主探求、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看法电解质的电离进程;经过先生的练习,引导先生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了解运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艺;经过引导先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实质,培育先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效果,处置效果的才干。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教员启示引导先生经过探求去获取知识,训练思想,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三、教学效果诊断剖析先生在初中化学中已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经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点先生运用知识迁移来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引导先生构成迷信的思想方法。
同时,先生入手才干还在构成进程中,要培育先生经过〝练〞来深化了解,掌握技艺,构成练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气。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响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溶液中电离【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根底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拟容易得承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与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展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十几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开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展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响与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与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根底,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响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响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提醒溶液中化学反响的本质。
既稳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根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本节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2、认识电解质电离的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定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试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电解质的判断三、教学方法实验法、教授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师】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物质的导电性实验,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现在我才做一下这个实验,大家看一下有什么发现?叫做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A、前提:化合物B、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过渡】好,以上是关于电解质及其理解。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一下,电解质的定义在数学上是一个命题,大家学习了真假命题,能不能推知其否命题,也就是非电解质的概念呢?(学生回答)【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A、前提:化合物B、条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练习】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那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A、NaCl b、蔗糖c、NaOH d、H2SO4 e、Fe f、HClG、NaOH溶液h、CO2i、葡萄糖电解质:非电解质:【过渡】我们知道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那么电解质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对于电解质来说,只要符合“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来说,却必须符合“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条件。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盐来说,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
但对于酸来说,它们一般是极性共价化合物,本身并不含有离子,在水溶液中只是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电离出离子,但在熔化状态下,却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并不能导电。
实际上,“能否导电”只是一种现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从电解质定义出发,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和酒精。
②分类法。
从对物质的分类入手,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按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如下: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物质分成a、b、c和d四类,只有a是电解质,其它三类,b、c和d都不是电解质。
由上面的分类可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铜、银、铁等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食盐水、稀H2SO4等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经验法。
从对某一类物质的认识经验入手,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对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问题,我们可利用下面经验规律来判断:酸、碱、盐是电解质,例如,NaCl、K2SO4、NaOH、纯H2SO4等酸、碱、盐类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离子反应,也就是必须明白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所以必须知道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如:将NaCl加入水中,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HCl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注意:①弱电解质电离不完全。
如:H2CO3<=>H++HCO3-HCO3-<=>H++CO3²-②非电解质:水溶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③强电解质可分解成离子,弱电解质则不能。
④电解质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盐、酸(强电解质:H2SO4、HNO3、HClO4、HBr、HI。
注:未全给出,只有一些代表性的)、碱(NaOH、Ba(OH)2、KOH)注:以上给出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未给出。
强调一点:盐酸是水和HCI的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上面给出了电解质包括酸碱盐,但可能有不知酸碱盐的定义的同学,特给出。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要写出离子方程式,就必须有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也就是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不拆的物质,也就是不拆分成离子形式,直接写在离子方程式上的物质:单质、氧化物、难溶水的物质、弱电解质、气体。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易溶水的强电解质。
③“删”除等号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核总数是否相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及要点⑴关键是拆①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
下面有关盐的溶解性口诀可帮助你们记忆: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踪影,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⑵书写要点①“拆”得合理②抓住两等两查。
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对应相等。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按照树状分类法我们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酸碱盐溶解在水中,他会是一个怎么过程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第一节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定义;3、能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在初中,我们了解到酸碱盐溶于水是导电的,我们观察过实验。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大家猜一猜下列灯泡,哪些会亮,哪些不会亮。
这里有硫酸、氯化钡、酒精、氢氧化钡、碳酸钠、氯化钠溶液。
硫酸、氯化钡、氢氧化钡、碳酸钠、氯化钠溶液所连接的灯泡会发亮。
酸碱盐溶于水是导电的,接通电源,灯泡会亮。
酒精的灯泡会亮吗?他不属于酸碱盐,酒精属于有机物,不导电。
酸碱盐溶于水是导电的,实际上还有一些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也是可以导电的,比如KC l(视频)。
一、电解质概念:我们把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概念)有三个关键词: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二者取其一即可,两个都满足也行;2、在这个条件下能导电;3、研究的物质范畴:化合物。
希望大家很好的去理解。
我们认识的酸碱盐,比如,硝酸、氢氧化钠、硫酸都是电解质。
目前为止高一阶段需要了解酸碱盐是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能不能所有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呢?或则,有的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在熔融状态下可能不行,比如HCl。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3、5、6、7)1、盐酸2、O2 3、Na2CO3 4、蔗糖5、AgCl 6、Ca(OH)27、HNO3解析:盐酸是混合物电解质概念中有没有提到必须溶于水?熔融状态下可以的,AgCl是盐,因此是电解质。
温故3点关键词是不是电解质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1、3、4、5)1、盐酸2、干冰3、石墨4、熔融氯化钾5、铜6、蔗糖、7、CuSO4.5H2O物质导电的关键: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自由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