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
- 格式:ppt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1
河豚的毒素
关于《河豚的毒素》,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豚鱼实际上便是一种马海龙小动物,可是如今愈来愈多的人把它做为饭桌上的一种特色美食,可事实上如果不留意得话,非常容易出現河豚中毒的状况的,由于合同书独特的生理结构,带有十分强的毒副作用伤害你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服用的全过程之中,肯定不能够心存侥幸,仅有这样子才不容易出現河豚中毒的状况。
伴随着大家日常生活标准的提升,愈来愈多的人针对特色美食的规定,越来越更为的苛刻,他们会去追求完美各式各样怪异的食材享有,有时便会忽视了食材存有着一些危险因素,而河豚
毒素,便是普遍的一个问题。
河豚毒素,它是一种化学结构与众不同、毒副作用明显并有普遍药用价值的一种纯天然内毒素,其内毒素关键集中化在子宫卵巢、肝脏和胆襄等处,即便加温也无法毁坏,而河豚鱼身体其他位置并无内毒素,因而要是解决恰当,除掉带有内毒素的位置便可安心服用,因而也是有拼死吃河豚一话,由此可见这类有害物质的美味可口是多么的的诱惑。
河豚毒素一种存有于河豚鱼、东方蝾螈、斑足蟾等小动物中的深海内毒素。
内毒素关键存有于河豚鱼的性激素、肝脏、肝脏、双眼、皮肤、血液等位置。
在碱性溶液极易溶解,在低的pH值水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明显的神经毒素,很较低浓度的的河豚毒素就能可选择性地抑止钾离子根据神经细胞质。
河豚毒素也有其他药用价值,是神经生理和肌肉生理科学研究的有效专用工具。
根据详细介绍我们能够发觉,实际上河豚毒素是十分比较严重的,会危害到我们的人体各种各样功能,因此在吃河豚的情况下,大伙儿一定要慎重和当心,由于许多的情况下能够让你产生不一样的美味可口享有,可是也是威胁你生命健康的较大问题。
河豚肚子膨胀的原理
河豚的肚子膨胀的原理是由于它们的体内含有一种毒素,名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当河豚感到威胁或惊恐时,它们会通过快速吸收水和空气扩大胃部和肠道的容量,从而使自己看起来更大。
这种膨胀行为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让河豚显得更加威严和难以被吞食。
河豚毒素是一种非常强的神经毒素,可以阻断神经传导信号。
在河豚的肝脏、卵巢、皮肤等组织中都含有这种毒素,而肚子膨胀时主要是通过摄入大量水和空气而使河豚内部膨胀。
膨胀后的河豚变得更大,表面更光滑,使潜在的捕食者认为它们很危险并降低对其的攻击欲望。
然而,河豚毒素对人类来说是有毒的,其毒性极强,甚至可能致死。
因此,在食用河豚时必须经过专业厨师的特殊处理,去除掉毒素,并且只有持有特定资质才能进行河豚肉的烹饪。
河豚毒素的存在使得河豚成为了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食材,即美味可口又潜在危险。
河豚中毒
河豚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河豚毒素的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沿海以及长江、珠江等河流入口处。
(1)毒性物质
河豚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可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以及河豚肝脏毒素。
毒素对热稳定,220℃以上才可被分解。
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
鱼死后较久时,河豚毒素可渗入肌肉,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有毒。
河豚的毒素常随季节变化而有差异,每年2-5月为生殖产卵期,毒性最强。
6-7月产卵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弱,故河豚鱼中毒多发生于春季。
(2)中毒表现
1、发病急,潜伏期0.5-3小时,一般10-45分钟。
2、先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有四肢无力、口唇、舌尖以及肢端麻痹,进而四肢肌肉麻痹,以致于身体摇摆、行走困难。
甚至全身麻痹成瘫痪状。
3、严重者眼球运动迟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随之言语不清、紫绀,
血压和体温下降,呼吸先迟缓,浅表,继而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引致死亡。
(3)预防措施
1、捕捞时必须将河豚剔除。
2、水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严禁出售鲜河豚。
加工干
制品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程序操作。
3、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河豚鱼的毒性以及危害,不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
拾的不知名或未吃过的鱼。
[管理]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前言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
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河鲀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或日晒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
关键字河豚毒素致死毒性一河豚毒素的分布人们通常所指的河鲀(河豚)(puffer fish),为鲀科鱼类。
中国的鲀科鱼类共有54种,其中东方鲀属22种。
根据伍汉霖等调查,中国共有35种河鲀具有不同程度的河鲀毒性,其中,在中国南海分布的有24种,在中国东海包括台湾沿海分布的有31种,在中国黄海分布的有14种,在中国渤海分布的有10种。
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以热带和亚热带为最多.大约80种河豚鱼已知含有或怀疑含有河豚毒素。
在大多数有毒的河豚鱼身体中,毒素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鱼巢、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中较少。
由于鱼的肌肉部分河豚毒素的含量很低,所以,中毒大多数是由于可食部受到卵巢或肝脏的污染,或是直接进食了这些内脏器官引起的。
河豚鱼的有毒主要存在于雌性河豚卵巢中,而且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不同。
其含量的多少因鱼的种类及季节而有差异,一般在卵巢孕育阶段,即春夏季毒性最强。
在冬季。
毒素的浓度最高,有趣的是河豚鱼风味最佳也是在这个时候。
二、河豚毒素的毒性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致人死医学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河豚,又称河鲀,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的鱼类。
它们通常被人们视为美食,尤其在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河豚菜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然而,河豚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食材之一。
河豚内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河豚毒素,如果河豚菜肴加工不当或食用不慎,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河豚毒素是一种极为强效的神经毒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和最终的呼吸衰竭。
这种毒素在河豚的内脏器官中含量极高,特别是在肝脏和卵巢等部位。
在河豚的身体刺激下,河豚毒素会被释放出来,如果不经过正确的处理,就会导致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面部、舌头和四肢麻木、口吃、喉咙痛、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并可能逐渐恶化为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
一旦发生中毒,就需要立即就医,并通过持续不断的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紧急治疗措施来挽救生命。
因此,了解河豚的基本特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医学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意识到河豚中毒的严重性,并在食用河豚菜肴时保持警惕。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确保河豚经过充分处理以去除河豚毒素等,同时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河豚消费的正确建议,以降低河豚中毒的风险。
总之,本篇文章将从河豚的基本特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增加人们对河豚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
下面是对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重点。
引言部分将首先进行概述,介绍河豚致人死的问题。
然后,给出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加深对河豚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
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1.河豚毒素的结构与性质河豚毒素的化学研究始于1909 年, 1964 年以后由Woodward 测定了TTX 的结构, 1972 年Kishi 等采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分子式为C11H17N3O8, 分子量为319.27。
分子主要由3 个氮原子组成, 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
其结构特征如图1, 含有1 个碳环, 1 个胍基, 6 个羟基, 在C—5 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
有专家将其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
1 g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 g 氰化物的1 万倍。
TTX 粗制品为棕黄色粉末, 纯品为无色晶体, 呈针状或菱形, 无臭, 无味, 易吸湿潮解, 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 极易溶于稀酸水溶液。
TTX 在溶液中存在TTX、半缩醛型TTX、内酯型TTX动态平衡的三种结构。
TTX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 240 ℃开始碳化, 但300 ℃以上也不分解。
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在5%氢氧化钾溶液中于80 ℃~100 ℃可分解成黄色结晶2- 氨基- 6- 羟甲基- 8- 羟基- 喹唑啉, 这也是TTX 化学检测法的理论基础。
2. 河豚毒素中毒机理2.1 中毒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为0.5~3h(一般10~45min)。
初期有颜面潮红、头痛,继而出现剧烈恶习、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
然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指端麻木和刺痛。
感觉减退。
继而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症状,手、臂肌肉无力,抬手困难,腿部无力以致运动失调,步态蹒跚,身体摇摆;舌头发硬、语言不清,甚至全身麻痹、瘫痪。
河豚毒素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毒素中毒之后,症状有轻有重,常需根据以下中毒的程度来判断症状:
1、轻度中毒:患者仅仅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的麻木感,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中度中毒:上述的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出现手指、四肢运动麻痹,但是腱反射存在。
3、重度中毒:会引起全身运动麻痹、骨骼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血压下降,甚至皮肤出现紫绀。
4、极重度中毒:往往存在意识不清,甚至不能测到血压,存在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河豚毒素百科名片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河豚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
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目录编辑本段河豚的种类很多。
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
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河豚可以用于镇痛。
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
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
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
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
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
现在,河豚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却利用河豚毒素研制出一种能止痛的新型药物。
这种新型特效止痛药能够有效地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做完一期和二期的临床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每天给病人注射两次这种药剂,一次几微克,连续注射4天。
当用药进入第3天后,患者的疼痛开始减轻。
结果,有将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后一次注射停止后,止痛效果仍可延续。
河豚毒素的测定(tetrodotoxin, TTX)是豚毒鱼类中的一种神经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分子式C11H17O8N3,相对分子质量319.27。
TTX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自然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7ug/kg,其毒性是的1000多倍。
TTX除在豚毒鱼类中广泛存在外,在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甲壳动物等近百种动物中也广泛存在。
TTX作为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具有镇痛和解毒等生理功能。
TTX主要分布于河豚鱼的肝脏、卵巢、血液和皮肤中。
肌肉普通视为无毒,但如鱼体死后时光较长,内脏和血液中的毒素将会渐渐渗人到肌肉中,引起中毒。
河豚毒素的毒力单位普通以鼠单位(MU)表示,即在30min内杀死一只20g 左右的雄性ddy小鼠的毒素量,按照每克河豚组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可将河豚组织的毒力分成四个等级:20000MU以上为“猛毒”或“剧毒”;2000~20000MU之间为“强毒”;200~2000MU之间为“弱毒”;100MU 以下为“无毒,。
据测定,在产卵期间,红鳍圆豚肝脏的毒力为24×106MU,紫圆豚肝脏的毒力为65×106MU,毒性强烈。
TTX的检测办法主要有小鼠单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毛细管电泳法(CE)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等。
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TTX的原理是,TTX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2-氨基-6羟甲基-8羟基喹唑啉(简称C9碱),该物质在370nm光激发下,在495 nm处有最大放射波长,通过检测该物质的荧光强度实现TTX的定量。
该办法的检出限为0.34~10.0mg/L。
除N,N-二甲酰胺可轻度增加荧光外,其他多种试剂对反应均无影响。
ELISA法检出限低,可达到0.01mg/L,但需要制备抗TTX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
本试验介绍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定量测定TTX。
河豚毒素导致中毒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河豚毒素中毒的事儿。
有个老哥,特爱尝鲜。
有一天听人说河豚肉那叫一个鲜美,就像人间极品似的。
他呀,也没管那么多,就找了个小馆子,那馆子号称能做河豚。
这老哥上桌就开始大快朵颐,吃的时候那叫一个美,还跟朋友吹嘘自己多有口福呢。
结果没过多久,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先是嘴唇有点发麻,就像无数小蚂蚁在上面爬一样。
他还以为是自己吃辣了或者咋的,没太在意。
可是啊,这麻的感觉越来越厉害,很快舌头也麻了,说话都不利索了,舌头像打了结的麻绳。
紧接着,手脚也开始发麻,就像被电到了一样,酥酥麻麻的,但是是那种很不舒服的麻。
然后更严重的来了,他开始头晕目眩,看东西都像在转圈圈,周围的人在他眼里都变成了重影。
他朋友这时候意识到不对劲儿了,赶紧送他去医院。
在医院里,他是又吐又泻的,整个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软绵绵的。
医生说这就是河豚毒素中毒了,还好送得还算及时,要是再晚点儿,这毒素可能就影响到呼吸和心跳,那就更危险了。
还有个事儿呢,有个年轻人,自己在网上看了些自己做河豚的教程,觉得自己厨艺了得,肯定能搞定。
他就从市场上偷偷买了河豚回来,想给家人露一手。
做好之后,他还特别自信地先尝了一口。
没一会儿,就觉得喉咙发紧,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一样。
然后就开始肚子疼,疼得他在地上直打滚。
家里人都吓坏了,赶紧打120。
这就是河豚毒素厉害的地儿,可不能随便乱尝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河豚毒素1. 概述河豚毒素是指存在于河豚(Tetraodontidae)等一些海洋生物体内的有毒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能够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甚至导致死亡。
河豚毒素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毒性的海洋毒素之一,在许多国家被视为剧毒物质。
2. 河豚毒素的主要成分河豚毒素主要由一类名为四环芳烃的化合物组成,其中最常见的河豚毒素为Tetrodotoxin(TTX)。
TTX是一种神经毒素,可影响神经传递途径,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3. 河豚毒素的来源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以及其他一些棘鲈科鱼类的肝脏、卵巢和皮肤中。
这些鱼类体内的河豚毒素是通过饮食摄入的,因为它们生活在富含河豚毒素的浅海海域中。
此外,河豚毒素也存在于一些贝类中,如扇贝、文蛤等,它们在摄取了含河豚毒素的海藻或其他有毒物质后会积累河豚毒素。
4. 河豚毒素的危害河豚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如果误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鱼类或贝类,人体将遭受严重的中毒反应。
河豚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口腔、胃肠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迅速传播到各个器官。
中毒症状包括嘴唇麻木、四肢麻痹、呼吸困难、心率不齐、瞳孔散大等。
严重的中毒病例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停搏,造成死亡。
5. 河豚毒素的防范措施为了避免河豚毒素中毒,人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合理选择食材:避免食用来自河豚和其他类似鱼类的食物,尽量选择可靠的供应商提供的食材。
•正确烹饪方式:对于容易富含河豚毒素的食物,如河豚、扇贝等,应采用高温烹饪的方式,如蒸、煮等,以确保食物中的毒素被彻底分解。
•警惕海鲜中毒事件:及时了解当地的海鲜中毒情况,在购买和食用海鲜时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遵循食品安全规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
6. 河豚毒素的应对措施如果出现河豚毒素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紧急就医:尽快就近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中毒症状严重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养殖技术因为河豚肉的鲜美,所以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尝试食用河豚,但是河豚或多或少都含有毒素,而且河豚的毒素貌似来势汹汹,极为猛烈,一点点毒素就可以让人致命。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河豚最毒的部分是性腺、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肉含毒素较少。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子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
这种毒素通常会使人神经麻痹、呕吐,进而发生心跳和呼吸停止。
另外,宰杀河豚时,若不慎被鱼嘴边的小刺扎伤手指,也会引起中毒。
并且,河豚毒性程度与季节、河豚生殖周期有关,晚春初夏时节,河豚毒性最大,建议市民千万不要在此时食用。
吃河豚中毒怎么办河豚是非常鲜美的河货,许多人都喜欢吃和河豚,但是河豚一旦处理不好,是很容易让人中毒的,因此,古时候吃河豚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那么,一旦吃了河豚中毒了应该怎么办呢?1、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一点,河豚的毒素是很猛烈的,一旦中毒,会让人的神经系统瘫痪,并让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发作时间是很快的,没有什么潜伏期,所以,一旦发作,就必须快速施救,不然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2、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进行催吐,让病人把吃进肚子里的河豚都全部吐掉,可以通过吃肥皂水,扣喉咙等方式,让病人剧烈呕吐掉胃里的食物残渣。
河鲀毒素C11H17O8N3 (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鲀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
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约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1]毒理毒素作用机制1982年,美国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发现,海地巫毒教中的回魂大师在药物中使用含有从河鲀提取的毒素粉末,整个过程里中毒者大脑能完全保持清醒,如果能挺过24h,他们就会很快恢复正常,且不会出现并发症。
使人们相信他们有使人“死而后生”的能力,即所谓的“还魂术”。
其实,这是由于河鲀毒素的特殊结构使其像塞子一样,凝固在神经轴突的钠离子通道的入口处,阻碍钠离子透过细胞膜传导神经的冲动,从而关闭神经系统。
由于河鲀毒素不能越过大脑中血液细胞的屏障,因此受害者就会处于大脑清醒的无助状态之中。
几小时或几天过后,当河鲀毒素最终开放钠离子通道时大多数受害者已经死亡。
TTX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它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滞动物电位,抑制神经肌肉间兴奋的传导,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理机能的障碍,主要造成肌肉和神经的麻痹。
构效关系表明,TTX的活性基团是1,2,3 位的胍氨基和附近的C-4,C-9,C-10 位的羟基,胍基在生理pH值下发生质子化,形成正电活性区域与钠离子通道受体蛋白的负电性羰基相互作用,从而阻碍离子进入通道。
钠离子受体至少有6个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位点,TTX是与钠通道受体部位I结合。
TTX受体位于可兴奋细胞膜外侧、钠通道外口附近,TTX与受体部位结合,阻碍钠离子接近通道外口。
研究表明,TTX特异性作用于钠通道,对钾、钙通道和神经肌肉的突触及胆碱指酶无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