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格式:docx
- 大小:69.03 KB
- 文档页数:6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进行规范,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1)合理安排采集时间,避免患者饮食或用药对样本产生干扰;(2)确保采集器械的洁净,消毒器械;(3)检查采集器械是否完好,避免损坏导致样本污染或无法采集。
2. 采集操作(1)向患者详细说明采集过程,解答其疑问和担忧;(2)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采集,注意遵循标本稳定性和抗凝剂的要求;(3)遵循标本采集顺序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4)按照要求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确保后续检验的需要。
三、样本保存1. 样本分类(1)按照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进行分类;(2)对于不同样本类型,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
2. 储存条件(1)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存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稳定的环境中;(2)在保存样本时,确保密封性,避免样本受到雾气、湿气或灰尘的污染;(3)对于特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保存或深冷保存,遵循相应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四、样本运输1. 包装要求(1)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护样本免受外界冲击或温度变化的影响;(2)对于易碎或液体样本,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避免破损或泄漏。
2. 运输环境(1)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样本受到严重震荡或温度波动;(2)对于特殊要求的样本,如冷冻样本,采用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3. 文件记录(1)对每一次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信息;(2)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五、样本处理1. 检验前准备(1)按照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操作;(2)确保操作人员在处理样本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样本分发(1)对于检验科内部的样本分发,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于外部转运的样本,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法医鉴定DNA样本的采集与保存DNA样本的采集与保存在法医鉴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准确、可靠的DNA样本是确保案件公正审理以及识别身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法医鉴定中DNA样本的采集与保存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措施。
一、DNA样本的采集方法DNA样本的采集过程需要专业、准确,以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或损坏,从而导致鉴定结果的误差。
常见的DNA样本采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口腔拭子采集法:通过在口腔内腮帮子部位用特制的拭子进行刮拭,收集口腔内粘膜细胞,然后将拭子放入密封管中保存。
2. 血液样本采集法:通过抽取被鉴定者的一小部分血液,通常是静脉采血或指尖点血,用专用试剂盒保存血液样本。
3. 骨髓样本采集法:适用于无法从外部采集到合适DNA样本的情况,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手术,从骨髓中提取DNA样本。
4. 毛发、指甲、唾液等非侵入性样本采集法:通过收集被鉴定者掉落的毛发、指甲、唾液等生物材料,然后将其放入密封袋中保存。
二、DNA样本的保存措施DNA样本在采集后需要得到妥善保存,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常见的DNA样本保存措施:1. 低温保存:DNA样本通常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以避免DNA降解或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保存时应使用特制的低温保存盒或管,以防止样本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2. 化学保存:采用化学方法进行DNA保存可以保护样本不受降解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乙醇或琼脂糖作为保存液,将DNA样本浸泡其中。
3. 防震、防护措施: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使用防震、防护的包装盒和容器,以防止样本受到振动、冲击或温度的影响。
4. 样本标识:为了避免样本混淆或交叉污染,每个DNA样本都应有明确的标识,如编号、日期、被鉴定者姓名等。
同时,应建立样本存储的登记表格,记录样本的详细信息。
三、DNA样本的保密性与合规性DNA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因此在进行法医鉴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一、引言在医学领域,血液标本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保存和管理血液标本,可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血液标本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对此主题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二、血液标本保存的重要性1. 保持血液标本的稳定性:血液标本保存时,要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血液标本应存放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为2到8摄氏度。
这可以防止血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保持血液样本的稳定性。
2. 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使用无菌器具和容器,防止外界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血液标本的保存和管理时,要避免与其他样本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三、血液标本保存的注意事项1. 使用合适的容器:血液标本应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进行保存。
常用的容器有试管、离心管或血液采集管。
容器应有密封性能,以防止气体和外界污染进入,同时也避免血液标本的泄漏。
2. 保存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血液标本应保存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通常,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为2到8摄氏度,湿度应控制在相对湿度为85%以下。
3. 标注和记录:在血液标本保存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记录。
标注应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者、标本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记录应包括保存温度和湿度的监测结果。
4. 合理的保存时间: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对于某些检测项目,可能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分析,此时可以选择较短的保存时间。
而对于一些长时间追踪观察的项目,可能需要长时间保存血液标本。
四、观点和理解1. 血液标本保存是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正确的保存条件下,血液标本中各项指标才能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因为保存不当导致结果失真。
2. 标本保存所使用的容器和保存温度等因素非常重要。
使用合适的容器和控制恒定的温度可以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标本保存期限的合理规划也是关键。
不同的检测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保存时间,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
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
标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血清、血浆及细胞分离的方法步骤也是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抽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成分,故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时,需及时地离心以分离掉细胞成分。
采血前个体的准备情况,如空腹时间的长短、采样时间的确定及采血时患者的姿势;止血带应用时间,输液情况,体育运动,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标本的处理等均可影响到某些检验指标的水平。
故标本采集过程应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析前误差。
一、不抗凝收集血清:1、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收集: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
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
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检测。
亦可直接用干燥EP管收集全血,充分静置使得红细胞充分自然凝固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
2、用促凝管收集: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
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
一般静置半小时到1小时,直接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常用于急诊生化。
3、含有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收集: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
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与PET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确实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
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指南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质控环节一、检验申请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齐全,用词规范、字迹清楚、避免涂改。
对于被检者的特殊情况,应当在申请单上注明,供检验人员判断结果参考。
检验科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检验项目申请和送检标本存在的问题及疑问;二、病人准备医护、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做好准备。
考虑饮食、运动、生理周期、疾病及药物等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
(一)控制饮食(1) 大多数检验项目都要求在早晨空腹采血,咖啡、浓茶、高糖及可乐类饮料也应禁食。
(2) 肝功、血脂、凝血项目要求禁食12-16小时,且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 饮食对血脂检验影响重大,至少应当在抽血前的3天以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
(二)避免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如VitC、雌激素、降血脂药等)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血、尿、便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抗生素应用将对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申请检验前医生应该了解待检者近期及当前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在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时,应当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
如不能停药,应记录用药情况,恰当评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避免运动影响(1) 剧烈运动可以使许多血液成份发生改变,甚至持续24小时以上,因此剧烈运动之后不应立即抽血;快步行走之后,至少应休息10~15分钟然后再抽血。
(2) 应在平静状态抽血,避免情绪激动。
(四)注意生理差异临床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及评估检验报告时,应考虑性别、年龄、昼夜节律、季节变动、生理周期(如怀孕、月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必要指导。
(五)注意体位要求(1) 许多血浆生化成份在站、坐、卧三种不同体位时有明显的浓度差异。
(2) 静坐5~10分钟后以坐位(从肘静脉)采血为最佳。
(3) 卧床患者可卧位采血。
三、器材选择(1) 一般采血可采用质量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交接流程,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样本采集的医疗机构和实验室。
采集流程1. 开始采集血液样本前,操作人员应当仔细核实患者身份信息,并确保所采集样本的标签与患者信息相符。
2. 采集前应妥善准备好所需用品,包括消毒液、采集器具、标签等。
3. 使用消毒液对患者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4. 必要时,向患者解释采集的目的和过程,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5. 采集血液样本时,操作人员应准确操作采集器具,避免损伤血管和样本污染。
6. 采集完成后,及时将样本标注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采集时间等,并确保标签的清晰可读。
运输流程1. 样本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本放入特定的或袋子中,并密封好。
2. 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确保样本不受温度、振动和日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以防样本的质量受损。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冷藏盒或冰袋来保持样本的低温。
3. 样本运输过程中,应随时监控样本或袋子的完整性,确保样本不发生泄漏和破损。
4. 运输过程中不得将样本暴露于外界,避免交叉污染。
5. 样本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将样本移交给检验人员,并进行登记记录。
同时,应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交接管理1. 对于血液样本的交接,应确保交接双方的身份和授权,并进行双向确认。
2. 交接人员应核对样本标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 在交接过程中,应对样本进行可视检查,排除异常或污染的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4. 交接完成后,双方应签署交接记录,并保留在档案中作为证据。
结束语本文档规定了血液样本采集、运输和交接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旨在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所有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利益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血清采集流程
(1)采集血液样本,置于含有适量抗凝剂的采集管内;
(2)反复颠倒采血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
(3)以2000-3000rpm离心10min(血样采集后室温放置1h之内进行离心;血样采集后冰上放置可以在4h内进行处理),上清液即为血浆;
(4)保存于-80℃冰箱。
血清样本采集
(1)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
(2)室温下自然凝集2-4h(防暴晒),血液凝固后自然析出的即是血清。
或者
(1)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
(2)室温下自然凝集30-60min,待血液凝固;
(3)以2000-3000rpm的速度离心5-10min,上清液即为血清
(4)保存于-80℃冰箱。
血清、血浆样本随着室温下放置时间的延长,样本内的代谢谱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所以血液样本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
采集到的血清、血浆样本颜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或者半透明液体,如果发现样本中是红色,说明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出现了溶血现象。
因为溶血样本会导致样本的代谢谱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溶血严重样本
是需要重新制备的。
血清和血浆样本有什么区别呢?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血清和血浆中的代谢谱也存在一定区别:如脂质,氨基酸,核苷酸等。
血液样本管理制度一、总则血液样本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验工具之一,对于确诊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血液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错误结果的产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检验科室、病理科室等涉及血液样本采集、保存和检验的部门,也适用于相关从业人员。
三、血液样本的分类1. 按来源分: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等;2. 按性状分:全血、血浆、血清等;3. 按用途分:常规检验、特殊检验等。
四、血液样本的采集1. 采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样;2. 采血时要确认患者身份,避免混淆;3.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操作无菌;4. 若需要留取多个样本,须按顺序采样,避免发生串样;5. 采血后,及时标示好标本瓶,填写完整信息。
五、血液样本的保存1. 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要符合规定,避免血液凝固或变质;2. 标本瓶上必须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样日期、科室等信息;3. 样本保存期限不得超过规定时间,超过时应当及时销毁。
六、血液样本的检验1. 送检样本的标记必须准确无误,避免混装;2.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3. 检验结果要准确记录,避免结果解读错误。
七、血液样本管理记录1. 对于血液样本的采集、保存、检验等环节都要做好记录,确保过程可追溯;2.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将相关记录妥善保存,备查。
八、血液样本的销毁1. 血液样本超过保存期限后,应当按规定销毁;2. 销毁时要做好相关记录,确保销毁过程规范。
九、血液样本管理的质量控制1. 建立质控小组,定期对血液样本管理工作进行检查;2.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并制定改进措施。
十、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血液样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十一、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任何变更,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本管理制度由医院质控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各科室应积极配合,确保血液样本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安全。
血液科标本保存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标准流程一、目的血液是容易得到的生物资源,可能是正常病人唯一可得到的资源。
标本库主要贮存血清、血浆和白细胞层。
标准化的采集和贮存步骤可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标本。
二、权限1.只采集签写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并确定采集的时间2.血液只能在生物安全级别2(含或以上)的实验室操作,血液只能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所有操作按照生物安全标准进行3. 在采集到供者血液的30分钟内处理血液标本4. 在采血前,将供者的信息录入标本库的信息系统三、使用范围标本库的组成人员及经审批授予使用权限的人员。
四、材料和设备血液采集盒包括: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乳胶手套、止血带、碘酒、无菌拭子、血清储藏管、标本标签、创可贴、可封口塑料袋、标本采集表格、带有冰袋的冰壶、污物桶、笔、试管架。
通风橱-80°C冰箱离心机移液器灭菌枪头冻存管存放冻存管的48孔板2个聚苯乙烯架Smartscan Solo 2D 读码器线性条码扫描仪计算机五、具体步骤1. 血液科病房的管理人员将知情同意书发放给患者,参与者或参与者的合法代理人在清醒,正常的精神状态下,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签字。
2 确定采血时间,将知情同意书交给标本库。
3 患者在采血前8-12小时之内没有进食或酒精或咖啡因4 护士采血前口头肯定病人的身份,核对知情同意书上的姓名、性别和签名。
5 通知标本库的人员来去血标本,以确保30分钟内处理标本6 利用标本库提供的采血盒,采血用的医疗用品符合GB15980-1995标准的产品。
采血盒内包含2个含2%EDTA抗凝剂的紫帽管,2个无EDTA的红帽管,将管按1-4进行标记如下:1)2%EDTA抗凝剂的紫帽管2)2%EDTA抗凝剂的紫帽管3)无EDTA的红帽管4)无EDTA的红帽管7. 检查采血试剂盒的完整性和日期,如果有破损,需送还标本库8. 将采血管按照数字顺序1-4,收集20ml血液。
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血液检验标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等。
全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血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血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静脉血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1、止血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 40 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pH 值降低、K + 、Ca 2+ 、肌酸激酶升高等。
2、采血时间与部位:大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血,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严重干扰,特别是血糖和电解质。
3、避免溶血、杂质污染:采血器具必须无菌、干燥、洁净.避免特别用力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血。
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血清(浆)不同,样本溶血可使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
4、血样的采集:血样要求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 7:00 到 8:00,尤其是监测为目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一。
最后一次食物和液体摄入应在前一天下午 6:00 到 7:00 (急诊检验例外)。
血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前。
血样采集时,患者应仰卧位,采血点应在同一静脉区,通常为手臂静脉。
5、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
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在同一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血或有小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6、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气时间。
7、微量元素测定采集标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离金属。
8、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使用后的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锐器物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或毁型器内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注射器针筒、棉签等其他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
检验科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
血液标本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关于血液标本保存的一些标准和注意事项:
1. 温度,血液标本应该在2-8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
这个温度范围可以确保血液标本的稳定性和防止细菌的生长。
2. 容器,血液标本应该储存在干净、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标本的污染或者蒸发。
通常使用的容器有血液采集管或者试管。
3. 标签,每个血液标本容器都应该有清晰的标签,上面包括病人的姓名、出生日期、采集时间等信息。
这可以确保标本不会被弄混,并且可以追踪每个标本的信息。
4. 保质期,血液标本应该在采集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送到实验室,标本可以在2-8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但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为宜。
5. 防止冻结,血液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应该避免冻结,因为冻结会破坏血液细胞的结构,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包括适当的温度、干净的容器、清晰的标签、尽快送到实验室以及避免冻结。
这些标准的遵守可以
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一、前言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从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确保血液标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 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是指企业针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系统和持续的管理活动,以实现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 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决策制定、过程方法和管理上的互惠关系。
三、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制度1. 标本采集1.1 标本采集要求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采集部位消毒、避免淋巴液和皮下组织混入等规范要求,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采集人员培训所有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人员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并且通过相关考核以取得资格证书,从而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标本保存2.1 标本保存条件血液标本需要妥善保存,避免样本受潮、曝晒、冻结和过热等情况,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2 标本保存记录所有血液标本的保存都需要进行记录,包括样本编号、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等信息,以备快速查寻和溯源。
3. 标本运输3.1 标本运输要求在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标本破损、泄漏或者污染,保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2 运输温度控制特别是在热季和寒季,需要通过合适的冷链运输方式,保证血液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标本处理4.1 标本处理程序对于不同类型的血液标本,需要有相应的处理程序,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保存样本等。
4.2 标本处理记录对于每一份血液标本都需要进行记录,包括处理时间、处理步骤、处理人员等信息,以确保样本的溯源和准确性。
5. 标本分析5.1 分析过程控制在对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校准仪器、标准曲线、对照品等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准确性和保密性,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单位的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1. 临床实验室是血液样本的保存管理主体,负责血液样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工作。
2. 质控科对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3. 医院管理部门对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
四、血液样本的保存1. 血液样本应当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采集、处理和保存,确保样本质量可靠。
2. 采集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达临床实验室,避免因时间延误导致样本变质。
3. 已检测完毕的血液样本应当妥善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样本失效。
4. 血液样本应当标注患者姓名、病历号、样本编号等信息,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匹配。
五、血液样本的保存期限1. 临床实验室应当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血液样本的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期限的样本应当及时销毁。
2. 根据相关规定,常规血液检验项目的保存期限为3个月,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保存期限为1年。
3.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和科学研究需要,临床实验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血液样本的保存期限。
六、血液样本的销毁1. 已超过保存期限的血液样本应当及时销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和患者信息泄露。
2. 血液样本的销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销毁过程安全、有效。
3. 销毁记录应当及时填写并保存,备案备查,以备日后审计。
七、信息管理1. 对于保存的血液样本,临床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 患者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擅自泄露或向外部披露。
3. 对于涉及隐私信息的血液样本,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专门的保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八、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临床实验室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员进行制裁。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应当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一、引言血液标本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的重要基础,其采集、送检、留样和保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规范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血液标本采集1. 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信息: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无误。
(2)采集器材准备: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采血管、注射器、消毒棉签等器材。
(3)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采集血液标本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 采集过程(1)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2)消毒:用消毒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行穿刺。
(3)穿刺: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以左手拇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进行穿刺。
(4)采集:待穿刺成功后,缓慢抽取血液,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采集。
(5)拔针:采集完成后,迅速拔出注射器,用消毒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至止血。
3. 采集后的处理(1)采血管标识:将采集完成的血液标本放入采血管中,并在采血管上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采集时间等信息。
(2)采血管运输:将采血管放入专用运输箱内,确保采血管稳固、避免碰撞。
三、血液标本送检1. 送检时间: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检验科。
一般情况下,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
2. 送检方式:采用专用运输箱,确保采血管稳固、避免碰撞。
3. 送检人员:送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了解血液标本送检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 送检流程:送检人员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后,与检验人员核对标本信息,确认无误后,由检验人员接收并登记。
四、血液标本留样1. 留样目的:为便于临床复检、科研及法律纠纷处理,应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留样。
2. 留样时间:血液标本留样时间为采集后的2小时内。
实用帖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在脊椎动物中,外周血一直被认为是侵害性较小、富有价值的检测样本。
在许多生物样
本库中,由于血液样本的常规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富含可利用成分和生物分子,因此是进行多种项目分析的理想实验材料。
然鹅,科研僧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发现获
得的血液样本RNA降解了。
额,这就很惆怅了。
所以呢,在样本采集、处理及储存过程中必须格外注意,从根本上确保获得高质量的
RNA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进行RNA实验时血液样本如何进行收集与保存。
血液的组成
首先来熟悉一下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
钾盐和钙盐等的混合物。
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而哺
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无核的。
11^
血浆和血清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 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不含游离的
Ca 2+
,若向血浆中加入
,血浆会发生再凝固。
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
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 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游离的Ca 2+
,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但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不加卿赛
mm
BW.
血囲
其他有形咸分
但含有
血浆
有形成分
采血管的选择
采血管,大家都不陌生,去医院抽个血,一定会用到采血管,那么问题来鸟,这么多颜 色的采血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采血管的分类及不同颜色试管帽代 表的含义。
1. 蓝色头盖管(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
2. 黑色头盖管(含有0.109mol/L 柠檬酸钠)
3. 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
)
4. 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
5. 灰色头盖管(含有草酸钾/氟化钠)
6. 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
7. 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 8.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
f
l m
■
M M
■
■
机
■
忡-M M
抗凝剂有很多种,原理包括螯合钙、抑制蛋白酶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等。
虽然有这么多抗凝剂可供选择,但不建议使用肝素抗凝剂,因为肝素会同引物和酶竞争性结合核酸,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所以对于血清样本,采血管推荐使用黄盖采血管(促凝管或促凝管带分离胶)■ 血浆样本,采血管推荐使用紫盖采血管(EDTA-K2或EDTA-K3)。
血液总RNA的提取
目前对血液总RNA的提取,前期处理主要分为红细胞裂解法及淋巴细胞分离法。
两种方
法各有优缺点。
由于红细胞裂解法操作简单,能获得几乎所有白细胞的RNA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对于血液RNA的抽提,除了采用传统Trizol进行抽提之外,市面上也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试剂盒,如何在众多的试剂盒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款,也需要考验眼力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比较好用的血液RNA提取试剂---TRIzol? LS Reage nt,比
TRIzol还要好用哦!!!(并不是托,亲测,好用。
)
TRIzolS1 LS Reagent是苯酚和异硫亂酸弧的即用型
单和溶液.设计用于从人坷动物.植物.酵母、细菌和搞毒
来源的液体样品中分离总RNA- 在样品匀浆或裂解过程
中.HGzolE LS Regent —方面保持RNA的完整性•另一方
面破坏细想井裂解细胞组分。
TRIzolLS试剂成分较
「RIzolift度更高,对于液体样本.TRIzolLS试剂抽提效
果优于TRkol试剂,是TRIzol的升级版*
如何进行取样?
全血样本取样方法
全血样本
为尽可能缩短取样时间,保证RNA质量,建议使用抗凝采血管(不建议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全血。
采血后轻轻倒转采血管混合4~5次,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匀。
将采集好的全血快速
转移至单独的冻存管或离心管,按照每250ul/管分装,加750ul(即三倍体积)的Trizol LS,
混匀。
液氮速冻后,放-80 ° C冰箱保存。
长期保存,可放入液氮。
每个环节尽可能的快速完成,避免RNA 的降解。
每个环节尽可能的快速完成,避免RNA的降解。
还需要小伙伴们注意的是,保存全血所使用的冻存管或离心管,操作中使用的枪头盒离
心管等均需要RNase-free哒,装好样品后管口需要以封口膜封好,防止污染,分装好的样本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血清样本取样方法
血清样本
采用快速分离法
建议使用橘黄色促凝采血管(可在5min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系列生
化试验)采集全血,采血后轻轻倒转采血管混合4~5次,使促凝剂与血液混匀。
直立置于4 C
待血液完全凝固,10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
将采集的血清转移至单独的冻存管或离心管,按照每250卩1/管分装。
液氮速冻后,放-80 C冰箱保存。
长期保存,可放入液氮。
黄盖采血管(促凝管或促凝管带分离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