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5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清(ELISA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蛋白表达检测);血浆(游离核酸的检测);有核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适用范围:肿瘤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责任人:操作流程:1.仪器设备:高速低温离心机、-80℃冰箱。
2.材料与试剂:试剂:10×红细胞裂解液(Cat NO:420301;试剂公司:Biolegend)胎牛血清(100ml;试剂公司:天津康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DMEM(500ml;试剂公司:Thermo Cat NO:SH30033.01B)DMSO(100ml;试剂公司:材料:4ml血清真空采血管(黄盖无抗凝剂)4ml血浆真空采血管(紫盖含抗凝剂)移液器、50ml离心管、1ml冻存管、吸头等3.样本采集:3.1分离血清3.1.1血清管(黄盖无抗凝剂),标本于4℃,3300rpm离心10分钟。
3.1.2吸取血清分装于1.5ml 冻存管内,每管300 µl,分装4管,若血清量较多,则将剩余血清全部加入最后一个冻存管中。
3.1.3贴条形码标签,-80℃储存。
3.2分离血浆3.2.1血浆管(紫盖含抗凝剂),标本于4℃,3300rpm离心10分钟。
3.2.2吸取血浆分装于1.0ml 冻存管内,每管300 µl,分装4管,若血浆量较多,则将剩余血清全部加入最后一个冻存管中。
3.2.3贴条形码标签, -80℃储存。
3.2.4采血管扣紧管盖,放存旁边,准备下一步分离有核细胞的操作。
3.3分离有核细胞按每4ml全血需要配制40ml用量稀释红细胞裂解液。
3.3.1取50ml离心管, 加36ml去离子水,加4ml红细胞裂解液混匀。
3.3.2用移液器将分离血浆后剩余血液转移至装有裂解液离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室温静置10min(观察裂解效果适当延长裂解时间,液体呈现透明状为宜)。
3.3.3于4℃,800g离心5min,吸去上清,加入4mlDMEM轻轻吹打混匀沉淀。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血液操作规程血液操作规程一、前言血液操作指的是在医疗、研究、救援等领域中,对血液进行采集、输注、检测等操作。
正确的血液操作能够确保血液安全,避免潜在的传染病感染风险。
本规程旨在规范血液操作的流程和要求,以保障操作人员和受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血液采集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血液采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在采集血液前,操作人员应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清洁皮肤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
4. 采集血液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的采血针、管采血器等器材。
操作人员应注意技术细节,避免针头深度过大或过小。
5. 采集完血液后,要将血液转移至适当的容器中,并密封好,避免血液污染。
6. 丢弃一次性器材时,操作人员应注意分类、妥善处理,遵循医疗垃圾处置的要求。
三、血液输注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核对输血对应血袋和受血者身份,并记录核对结果。
2. 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情况。
3. 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输血速度过快,遵循医疗机构的输血速率控制要求。
4. 输血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将输血相关器材妥善处理,并及时清洁受血者的皮肤。
5. 输血后,操作人员应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及时记录输血相关的数据和病情变化。
四、血液检测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不同血液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好所需试剂、标本和器材。
3. 在进行血液检测前,操作人员应核对标本和受检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 在进行血液检测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法要求操作,控制好试剂加入的时间和量。
5. 检测结果出来后,操作人员应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重复检测或进行其他进一步检查。
五、血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了解血液相关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严格遵守相关防护措施。
医院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程
1.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输血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人。
特急输血用血常规管(盖紫色)采集,非急输血用普通管采集(盖红色)。
2. 用药者注明用药情况。
3.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其他人员禁止送血)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4.标本不合格启动《标本拒收程序》。
5. 输血科核对无误后发给送血者《取血单》并交代取血时间及缴互助金。
6. 运送过程中发生意外,启动《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规范的采血流程一、检验科采血人员上岗必须佩带好胸牌、帽子、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及无菌操作准备。
二、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掌握〝急诊优先〞的原则。
认真审对申请单,按照申请单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验目的、检验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记病人信息。
准备采血1、用0.5‰消毒灵液浸泡手(戴手套的手)或用湿手帕擦手(戴手套的手),做到一针(一次性针头)、一管(一人一管)、一带(一人一根压脉带)、一张(一人一张纸)。
3、 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负压管是否破损。
患者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事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扔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
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
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但不可太深,以免刺穿静脉。
5、 将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带有病人信息的真空负压管内,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拳头放松,再以无菌棉签按住伤口,拔出针头(抗凝血真空管须立即颠倒混匀6次)。
6、采血完毕后应嘱患者紧压伤口至止血5分钟(血液病患者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每位患者采血前应换纸,换止血带。
采血标本的操作流程
采血标本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进行各种检验和诊断,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采血标本的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规范,以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质量良好,准确可靠。
首先,进行采血标本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和材料,包括采血针、采血管、消毒酒精棉球、胶布、手套等。
同时,要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干净,以避免交叉感染。
接着,进行采血标本时,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采血项目。
然后,让患者坐下或躺下,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前臂内侧。
在选择采血部位后,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的皮肤,以确保采血部位的清洁。
然后戴上手套,取出采血针,将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内。
当采血针插入患者的静脉后,要注意观察血液是否顺畅流出,如果出现困难或者血流缓慢,可以轻轻按压患者的手臂帮助血液流出。
同时,要确保采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样本,以满足后续检验的需要。
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后,要小心拔出采血针,并用胶布固定
采血部位,避免出血或感染。
然后将采血管标记好,包装好,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最后,要及时处理采血后的垃圾和器具,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总的来说,采血标本的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质量良好,准确可靠。
只有这样,才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帮助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1 目的建立临床血液样本收集、使用、处理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临床血液样本的采集、使用、处理的操作,保证实施人员的安全。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临床血液及其衍生品的收集、使用、处理。
3 职责技术发展部、质量部等相关涉及到临床血液样本收集、使用、处理的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 规程4.1 血液样本的收集4.1.1 传染病的检测:每一份血液样本需要进行乙肝(五项)、HIV-1和HIV-2抗体、HCV和梅毒的检测。
并检测结果为阴性。
4.1.2 样本质量的要求:无特殊要求下,血液样本需要排除验证黄疸、血脂、溶血样本。
4.1.3 血液样本的数量要求:应当不少于所进行项目所需要的数量4.1.4 收集到的血液样本应当填写《血液样本收集、使用记录表》4.2 血液样本的保存与运输在样本保存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反复冻融,必须使用足量的干冰保证低温。
且用封箱带封闭厚塑料箱。
4.3 血液样本的使用4.3.1 人员资质与培训4.3.1.1 血液样本使用人员应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并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4.3.1.2 血液样本使用人员应经过职业道德培训,保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必须及时向上级反映并书面记录。
4.3.2 场地条件样本使用应有专门场地,场地通风采光良好,并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4.3.3 血液样本使用人员着装样本使用人员应当着洁净的工作服,戴帽子、口罩、防护眼睛和手套。
4.3.4 血液样本的使用应当填写《血液样本收集、使用记录表》4.4 血液样本及其相关物品的处理4.4.1 所有的血液样本及其相关物品包括枪头等,置于一个独立的保存箱,并合并高压灭菌。
4.4.2 血液样本及其相关物品的处理应当填写《危险样本处理记录表》及《消毒设备使用记录》5 相关文件5.1 《消毒设备使用记录》(编号:RCD SOP/EP 03-11-A-01)6 安全记录6.1 《血液样本收集、使用记录表》6.2 《危险样本处理记录表》。
血液采样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100分)一、操作流程血液采样是一个关键的步骤,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下面是血液采样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采样区域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 检查采样工具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期2. 选择采样部位:- 常用的采样部位包括脉搏动脉和肘部静脉- 根据采样目的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部位3. 穿戴手套:- 戴上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4. 准备采样工具:- 使用适当的注射器或针头,确保其干净和无菌5. 固定采样部位:- 对于动脉采样,适当固定采样部位以保持血液流动- 对于静脉采样,使用绷带或其他方法固定采样部位6. 选择插入点:- 对于动脉采样,选择适当的插入点,并用消毒棉球擦拭该区域- 对于静脉采样,选择适当的静脉,并用消毒棉球擦拭该区域7. 插入针头:- 对于动脉采样,以适当的角度插入针头,并注意血液回流- 对于静脉采样,以适当的角度插入针头,并注意血液回流8. 采集血液样本:- 对于动脉采样,使用适当的抽血器采集血液样本- 对于静脉采样,使用适当的采样管采集血液样本9. 拔出针头:- 拔出针头后,使用消毒棉球按压采样部位,避免血液渗漏和感染10. 处理采样物和废弃物:- 将采样物装入适当的中,确保安全处理废弃物- 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二、考核标准血液采样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血液采样操作的考核标准,满分为100分:1. 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20分):- 是否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血液采样- 是否准确地执行每个步骤2. 采样区域的准备(10分):- 是否按照要求对采样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3. 工具和材料的准备(10分):- 是否正确选择和准备采样工具和材料4. 手套的穿戴(5分):- 是否正确穿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5. 采样部位的选择(10分):- 是否根据采样目的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6. 针头插入的准确性(15分):- 是否在正确的角度和位置插入针头7. 血液样本的采集(20分):- 是否使用适当的采集工具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8. 针头拔出后的处理(5分):- 是否正确处理针头拔出后的采样部位9. 废弃物的处理(5分):- 是否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采样物和其他废弃物10. 其他操作细节的掌握(10分):- 是否注意到和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以上是血液采样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的简要介绍。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样本库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活动过程。
3.定义和术语3.1知情同意保证被收集者了解并理解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同意参加试验的原则。
知情同意具有国际性,是对所有进行人体研究或人体取样调查的研究人员的伦理要求。
在以人为研究/试验对象的科研领域,收集者必须获得研究对象/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保护被收集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收集者免于诉讼。
3.2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是每位被收集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项试验而签署的文件。
知情同意的具体体现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知情同意书由收集者和被收集者共同签署,一式两份。
正本由收集者保存,被收集者保存副本。
3.3真空采血管采血法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
3.4血清和血凝块指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
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放出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3.5血浆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3.6白细胞白细胞人体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有细胞核。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7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3.8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与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相同,用21.5-2.2mg EDTA·K2可阻止1ml血液凝固。
3.9肝素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
4.职责4.1临床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
4.2样本管理员协助样本的采集,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储存,并作相关记录。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样本库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活动过程。
3.定义和术语
3.1知情同意
保证被收集者了解并理解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同意参加试验的原则。
知情同意具有国际性,是对所有进行人体研究或人体取样调查的研究人员的伦理要求。
在以人为研究/试验对象的科研领域,收集者必须获得研究对象/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保护被收集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收集者免于诉讼。
3.2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是每位被收集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项试验而签署的文件。
知情同意的具体体现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知情同意书由收集者和被收集者共同签署,一式两份。
正本由收集者保存,被收集者保存副本。
3.3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
3.4血清和血凝块
指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
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放出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3.5血浆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3.6白细胞
白细胞人体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有细胞核。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7枸橼酸钠(柠檬酸钠)
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3.8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与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相同,用21.5-2.2mg EDTA·K2可阻止1ml血液凝固。
3.9肝素
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
4.职责
4.1临床护理人员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
4.2样本管理员
协助样本的采集,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储存,并作相关记录。
5.设备和耗材
5.1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及其它相关防护装备。
5.2设备
血液样本运输箱。
5.3采血针系统
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头皮静脉双向来血式),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刺塞针。
5.4真空采血管
采血器应遵照国家WS/T224-2002技术规范,推荐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
准备5ml非抗凝管和5ml抗凝管各一管。
6.内容
6.1知情同意
6.1.1捐赠者应在采样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知情同意书》签署时应有第三人在场,确保签字的真实,确信病人已经了解知情同意的内容。
6.1.2知情同意书应贴上事先准备好的条形码标签(标签的编码规则见第三章的样本标签)并在《样本采集记录表》中记录该条码标签的编号。
6.2器材和标签准备
6.2.1样本管理员应在采血前根据《知情同意书》的编码,通过样本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配打印初始条形码标签和《样本采集记录表》。
6.2.2样本管理员应在采血前准备血液样本运输箱,采血针系统,以及贴有初始条形码标签的非抗凝和抗凝的真空采血管。
6.3血液采集
6.3.1静脉选择:捐赠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
6.3.2消毒:用30g/L碘町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町挥发后,再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脱腆,待干。
6.3.3采血:拔除采血穿剌针的护套,以左手固定捐赠者前臂,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刺塞针端(用橡胶管套上的)直接刺穿入抗凝真空采血管盖中央的胶塞中,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收集5ml左右的全血后,将刺塞端拔出,刺入非抗凝真空采血管再收集5ml左右的全血。
达到采血量后,松压脉带,嘱捐赠者松拳,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
将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立即拔除穿刺针,嘱捐赠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
6.3.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血液的分离。
参见《血清样本分离操作规程》、《血凝块样本分离操作规程》、《血浆样本分离操作规程》和《白细胞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如需转运后再分离,应用血液样本运输箱低温运送。
6.3.5样本管理员应在《样本采集记录表》中记录采血管中血液的状态、以及样本采集和分离的时间。
6.4数据录入
采集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将《样本采集记录表》中的信息录入样本信息管理系统中。
《样本采集记录表》应归档保存。
6.5注意事项
6.5.1使用真空采血器前应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并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血液采集应使用一次性的针头和针管,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6.5.2为防采血量不准,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盖塞使用前不应松动。
6.5.3为减少捐赠者的痛苦,用作样本库保存的血液最好和常规化验一起抽取,血液采集的过程应迅速准确,尽量选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
6.5.4止血带结扎时间应该小于1分钟,如超过2分钟,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得毛细管内压增高,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或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的血液不应该采集。
6.5.5为防止刺塞针从采血管拔除后血流污染环境,刺塞针端应盖上乳胶套。
6.5.6应避免因容器不洁净、强力震荡、接触水、操作不慎等引起溶血。
7.相关文件和表单
《样本采集控制程序》
《样本采集记录表》
《血清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血凝块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血浆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白细胞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8.参考标准与文献
Common Minimal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Protocols,WHO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WS/T22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