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导论(课堂)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谢尔顿、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定义:“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自1879年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问题,心理学正在变成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积极情感体验(主观层次)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特征及产生机制。
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积极人格特质(个体层面)关键是对积极人格进行正确的分类和界定,为测量和编制量表奠定基础。
积极的组织系统(群体层面)确定如何使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积极情感。
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1、产生:20世纪末,美国兴起,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课件一、引言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优势、美德和幸福的科学。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和缺陷不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旨在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本课件旨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自身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势、美德和幸福,研究如何使个体、群体和社会更加繁荣的学科。
2.幸福: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
3.优势:个体在思考、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积极特质,有助于实现幸福和成就。
4.美德:个体在道德、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优秀品质,有助于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繁荣。
5.流体验:个体在高度专注、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所经历的一种愉悦、充实的状态。
三、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1.PERMA模型: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幸福五元素模型,包括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
2.优势与美德理论: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认为个体拥有24种优势,分为智慧与知识、勇气、人道、正义、节制和超越六大类。
3.流理论: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提出,认为个体在高度专注、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所经历的流体验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4.心理韧性理论:研究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1.个体层面: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方法,帮助个体识别并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美德,提升幸福感。
2.组织层面:在企业、学校等组织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营造积极氛围,提高员工或学生的满意度和绩效。
3.社会层面:通过政策制定、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五、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本土化量表的开发、幸福指数的调查等。
积极心理学全套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称赞》。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小刺猬和小猴子的故事,让学生学会相互称赞,从而感受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互相称赞,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树立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的意义。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理,学会互相称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教学卡片。
学具:课本、文具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的小刺猬和小猴子在做什么。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之间的对话,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互相称赞。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刺猬和小猴子为什么互相称赞?他们之间是怎样互相称赞的?3. 分角色朗读(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小刺猬和一名小猴子,进行分角色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角色心理,通过语气、表情等表现出角色的特点。
4. 讨论交流(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们认为互相称赞有什么意义?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互相称赞的?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 拓展延伸(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互相称赞的例子,以及这些例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互相称赞——快乐、自信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所学,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一个互相称赞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了互相称赞,体会到了称赞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注:本文由百度知道“土豆烧鸡”团队“长凯哥”个人编写而成,转载请注明。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请读者或下载者多多指教。
本人会尽快更改修正。
谢谢合作。
积极心理学实录第一课 积极心理学导论1、人们总是找错事物的答案,原因在于他们不该关注信息的传递者,而应该在信息本身。
殷盛的人生、快乐、幸福感这一领域,在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前一直被心里自助运动统治。
心里自助运动给人带来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书籍、热情外向的宣传者、颇具领袖气质且身材高大。
吸引大众参与他们的专题讨论课,但其中许多书籍讨论都缺少实质。
通常都言过其实,无法兑现。
比如快乐的五个关键、成功领袖的三要素、成功快乐完美爱情的唯一秘诀。
夸大其词,效果甚微。
2、积极心理学及课程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在象牙塔极大中间构建桥梁,换句话说就是把严谨、实质、经验基础、学术科学、与自助或新纪元运动的通俗易懂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所长,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大受欢迎的原因:有用的科学。
3、当你的经历正在进行时,真正学习的阶段是你尝试分辨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舍弃什么保留。
这些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时。
D D a a v v i i d d F F o o s s t t e e r r 和M M a a t t t h h e e w w W W i i l l s s o o n n 教授(二者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认为: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思考时,我们重放素材时,共容易保留记住之前的经历。
4、P P a a r r k k e e r r ** P P a a l l m m e e r r 的教学著作《教学的勇气》一书中提到:语言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安静同样可以进行教育,安静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所说所闻。
安静为学生进行内行提供可靠的环境,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学习媒介。
《寻找莱拉》---印第安人的冥想,对安静的崇拜5、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本质是对当时各种心理学派系的不同意见。
积极心理大讲堂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积极心理大讲堂2. 课程目标:让学员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3. 课程时长:90分钟4. 授课方式:讲座式5. 适用对象:心理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企业员工等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讲解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激发学员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积极情感、积极认知、积极行为等。
3. 原理阐述:讲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如心理学五大元素、心理资本等。
4. 应用方法:教授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暗示、积极思考、情绪调节等方法。
三、教学手段1. PPT讲解:使用PPT展示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案例。
2. 视频案例:播放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视频案例,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检验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后续课程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PPT: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PPT,呈现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案例。
2. 视频案例:收集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视频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 教材: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供学员课后学习和参考。
4. 作业模板:提供课后作业的模板,方便学员完成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开场互动:通过简单的心理游戏或热身活动,让学员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
2. 理论知识讲解:结合PPT,系统讲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案例,让学员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针对案例或理论知识,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小学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当积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教学。
文章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积极地利用积极心理学,让其将积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行阐述。
标签:积极心理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情绪几乎没有被调动起来。
积极心理学带给学生的情绪应当是快乐、满足和兴趣,但是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学生并没有感受到音乐中所含有的积极情感。
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其专注力本身就不够,这就使得学生不听教师讲课而在下面窃窃私语。
这种情况出现后,不要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就是让学生们大声唱歌都很成问题。
(2)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积极互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但是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互动,就算是有也是非常少,即教师简单提几个问题,学生回答或者教师自己回答就可以了。
而且在音乐课堂中经常看见教师不停地用多媒体给学生放音乐,而学生则是自己做自己的;或者是音乐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讲述理论知识或者音乐的创作背景等,学生则是看窗外、看其他书或者是睡觉等。
2.解决措施(1)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主体,而教育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创设情景,先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再通过教师积极的状态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音乐知识产生兴趣。
其次,在学生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保证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从而避免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活跃气氛,让学生产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的人格特质也能够更良好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