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新进展11.5011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9.65 MB
- 文档页数:94
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脑病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新生儿黄疸概述•胆红素脑病概述•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脑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探讨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法与内容收集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对新生儿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比较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患儿与健康新生儿的差异02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指出生后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临床表现。
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定义生理性黄疸多数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加重迅速,伴有溶血、感染、酸中毒、低体温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胎儿血红蛋白、红细胞酶及细胞膜发育不完善等生理性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等。
生理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感染、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等。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精神状态及反应情况等。
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肝功能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查等。
B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检查等。
03胆红素脑病概述胆红素脑病由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脑组织受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分类分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慢性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讲稿第一篇:新生儿黄疸讲稿第十节新生儿黄疸讲稿儿科教研组尚启凤一、新生儿黄疸定义: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其原因很多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 mg/kg.其原因是:①、胎儿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也多;②、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周期短。
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较多,如肝脏等器官的血红蛋白和骨髓中的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分娩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血红蛋白的连接,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到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酶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淤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数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
由于上述原因,新生儿在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除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状态时,血肿加重。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特点: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血清胆红素的标准:足月儿<205.2umol/L(12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