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存量住宅用地项目清单
- 格式:pdf
- 大小:217.67 KB
- 文档页数:4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30•【字号】成府函〔2019〕27号•【施行日期】2019.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成府函〔2019〕27号成都高新区管委会,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的《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30日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编制目的和依据(一)编制目的。
为继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紧紧围绕我市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等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着力保障成都市建设“三城三都”专项行动计划、5G创新产业聚集等重点产业发展、新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专家、人才、职工、新市民等多层次“住有所居”的用地需求,实施土地供应精细化管理,保障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编制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特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及成都高新区,下同)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二)编制依据。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7号)要求,依据我市五城区及高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及各项目用地需求等,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定,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供应指标,保障年度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促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为五城区及高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6•【字号】成府发[2011]26号•【施行日期】201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意见的通知(成府发[2011]2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国土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的意见(市国土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为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17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严格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级土地整理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政府为主体,对新征收土地、旧城区改建土地进行统一的成片征收、拆迁、补偿、安置和土地平整,并完成地上及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按期达到土地出让标准的土地初级开发行为。
各区(市)县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应建立健全并坚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集体会审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规模范围。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意见(试行)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意见(试行)(成办发〔2008〕2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了明确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理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中各主体间的关系,规范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办事程序,提高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效率,确保建成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正常发挥功能,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是指根据公共利益需要为保障城市功能和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所建设的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商业服务等公共建筑设施。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我市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一)中学、小学、幼儿园、公立医院、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福利院、菜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社区级体育设施、居民健身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绿地、公厕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设施。
(二)单独占地的公共机动车停车场、邮政所、储蓄所、社会养老院等具有经营性质、主要由社会投资的设施。
(三)变电站、开闭所等应由行业自建的设施。
我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区(以下统称五城区)、成都高新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进行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地块规划条件设定时予以明确。
二、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相关主体(一)协调管理主体。
成都土地“招拍挂”地票制度关于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各区(市)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化农民土地资产的价值和权益,实现"还权赋能",构建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发挥农民集体和农户的主体作用(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农民集体和农户。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可由农民集体和农户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村联合申报;也可由农民集体和农户委托投资者、政府土地整治专业机构等申报立项,但须出具授权委托书。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资金筹集方式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批准后,农民集体和农户可以自行筹资实施,也可寻找投资者。
(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点位选址、建房方式、房屋户型、收益分配、权属调整等重大事项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
(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成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归属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
农民集体和农户自行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全部归农民集体和农户所有;农民集体和农户委托投资者、政府土地整治专业机构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归属由双方合同约定。
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五)建设用地指标的来源。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理废弃农村建设用地并复垦为耕地,扣除农民集中居住区占地、预留给农民集体的发展用地,经验收合格节余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建设用地指标。
(六)建设用地指标的用途。
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首次出让的"准用"条件。
成都市中心城区、二圈层区县(含青白江区)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工业用地)使用权首次出让,竞得人须持有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三圈层县(市)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工业用地)使用权首次出让,竞得人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须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当年最低保护价标准,缴纳竞买宗地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价款。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我市住房租赁市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29•【字号】成办发〔2017〕53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我市住房租赁市场的意见成办发〔2017〕53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精神,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建房〔2017〕153号)等规定,结合《成都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年)》及住房租赁试点工作要求,按照“发展规范、四级体系、网格管理、服务下沉”原则,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和规范管理目标创新我市住房租赁管理和服务体制,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多部门联动规范管理,做到市政府部门牵头、区(市)县政府保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实施、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构建四级规范管理体系。
市、区(市)县两级将住房租赁相关服务进驻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来蓉人员登记、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等公共服务。
建立住房租赁信用管理体系,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通过住房租赁试点工作,基本形成管理层次清晰、部门职责分明、便民服务高效、平稳健康发展的住房租赁市场。
二、构建规范管理机制(一)部门职责分工1.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责,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公安机关负责租赁住房的治安管理和消防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管理单位排查各种安全、消防等隐患。
成都居民消费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成都宏观经济环境3一、城市简况3二、城市规划41.成都城市发展战略42.成都市都市区总体规划43.区域定位44.城市发展方向55.城市发展热点区域5三、宏观经济环境61.GDP (6)2.固定资产投资63.社会消费74.居民收入7四、人口状况8第二部分成都房地产市场状况8一、政策背景8二、成都房地产市场总体简况101.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日益增大102.外来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103.成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114.竞争日渐激烈,市场细分必须更加明确11三、成都房地产各类型市场简况121.住宅市场122.甲级写字楼市场133.商业市场154.二手房市场(商品房)16四、2006年上半年成都各片区房地产市场一览(部分在售工程) (17)1.城东片区:172.城南片区:193.城西片区:214.城北片区:225.城中片区:23第三部分成都土地市场状况25一、2004年-2006年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土地成交状况251.2004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252.2005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293.2006年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31二、近年成都主城区土地市场比较分析33第四部分消费者状况35一、解读成都35二、生活形态分析35三、住宅消费特点36第五部分综合评述38“第一部分成都宏观经济环境一、 城市简况✧ 历史文化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一座有 23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秦汉以后一直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重镇。
世称“天府”,又有“锦官城”、 锦城”、 芙蓉城”、“蓉城”、“花城”等称呼。
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成都的重要地位。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行,成都凭借 GDP 及科技人员拥有量名列西部城市第一的实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总土地面积 12390 平方公里,成都市市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市中区,现为锦江、青羊、金牛、成华、武侯五个行政区及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土地面积 430.16 平方公里,是成都市区的主体。
锦城绿道规划发展简介建世界水准天府绿道再现水润天府蜀川画卷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轴两山三环七带锦江绿道(200公里)龙泉山森林绿道(350公里)龙门山森林绿道(200公里)熊猫绿道(沿三环路,100公里)锦城绿道(沿绕城高速,200公里)田园绿道(沿二绕,300公里)滨河绿道(沿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七条水系廊道,570公里)(1)区域级绿道体系为:(2)规划形成约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全域规划形成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系统,打造天府绿道体系。
一、市域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规模133.11平方公里•共涉及11个区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展现天府文化的蜀川画卷体现世界水准的天府绿道2. 规划定位1. 规划愿景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锦城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二、锦城绿道总体规划3. 八大功能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
4. 规划理念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500 公里锦城绿道200公里主干绿道300公里支线绿道4 级配套服务体系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特色园形态的二级驿站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六湖八湿地四河”为主体的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5平方公里其他农用地和园林绿地5.规划内容数娱港湾主干绿道200公里•结构:一环九射•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分离独立路权,串联主要景观区域与重要设施,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体育赛事5.1 绿道体系支线绿道300公里•对主干绿道进行补充,形成绿道网络,丰富微循环,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一环、九射城市慢行系统北湖道(暂名)金沙道(暂名)江安道(暂名)锦江南道(暂名)青龙道(暂名)安靖道(暂名)川藏道(暂名)龙潭道(暂名)三圣道(暂名)机动车禁入、骑行与步行分离主干绿道骑行道6米宽步行道2.5米宽支线绿道骑行道3.5米宽支线绿道步行道2.5米宽•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道2.5米200公里主干绿道•结构:一环九射•人车分离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程无障碍贯通300公里支线绿道骑行步行分离多样化的绿道滨水绿道游林绿道赏花绿道观田绿道一级驿站:16个 方式:融入特色小镇位置:生态区外围的产业用地内功能: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暂定)5.2 四级配套体系一级驿站【极速公园】【东山茶谷】【熊猫小镇】【爱心蜀乡】【江安水镇】【星光大道】【创艺湖城】【新知学园】【匠心工场】【数娱港湾】特色小镇容积率容积率≤1.5建筑密度建筑密度50%-80%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5m特色镇布局图一级驿站| 特色镇创艺湖城数娱港湾匠心工场二级驿站:30个特色园主题: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观 功能:综合服务+精品景区游览位置:133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的主要节点(根据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已建成游园项目等情况确定)控制要求:按照环城生态区总规、控规要求、建设低密度、高品质的特色园,对其建筑密度、高度等进行景点化、公园化、特色化控制。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4.26•【字号】成办发〔2020〕43号•【施行日期】2020.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的通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4月26日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步伐,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和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结合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导则,将城市有机更新与公园城市建设、TOD综合开发有机融合,实现城市布局更科学、功能更强、产业更优、品质更高。
第三条中心城区(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范围内的城市有机更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有机更新,是指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从而实现房屋使用、市政设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产业结构、环境品质、文化传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设活动。
第五条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产业优先、生态优先。
在挖掘和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特色文态。
依托区域业态本底,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
以生态为引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少拆多改、注重传承。
采取留改建相结合,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建新为辅。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的意见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的意见成府函〔2015〕152号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成府发〔2014〕22号)和《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成府发〔2015〕12号)部署要求,现就进一步下放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下简称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提出意见如下。
一、明确职责,分级管理按照“依法行政、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部分原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给区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强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市区两级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下放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报建费审核、工程招投标监督备案(含合同备案)、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安全监督、质量监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夜间施工许可、并联验收和竣工验收备案、公共配套、“双卡”、行政执法、信用评价、投诉处理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管理权限下放后,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分工调整为:(一)市管项目范围。
1.政府投资的国家、省、市重点房屋建筑项目(农迁房和工业园区项目除外);2.高度100米以上(含100米)的建筑项目(农迁房和工业园区项目除外);3.道路红线25米以上(不含25米)的城市道路及其附属工程,或道路红线25米以下(含25米)且建设地点跨区的城市道路及其附属工程;4.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立项的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8.10•【字号】成办函〔2016〕117号•【施行日期】2016.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成办函〔2016〕11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属国有企业:为推进全市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原则(一)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是指在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的居住生活聚居地配建的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建设内容(三)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划分为六类:1.行政管理类: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警务用房、其他管理用房;2.社区服务类: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养老服务设施、医院、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站)、农贸市场、便民店、邮政设施;3.教育类:中学、小学、幼儿园;4.文化体育类:文化活动中心(站)、综合运动场(馆)、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设施;5.市政公用类:公共停车场(位)、机动车清洗站、公交首末站、开闭所、消防站、市政设施用房(点位)、公共厕所、环卫工人作息房、垃圾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公共绿地广场、居住区配套道路;6.其他。
三、主体职责(四)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是全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制订工作目标、年度建设计划和决策、协调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
2004/1/8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3/11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3/30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4/15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4/28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5/18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6/10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7/6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7/15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7/29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8/26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9/28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10/29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11/25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12/08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2004/12/30拍卖成交地块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亩)。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的意见文号:成府函〔2015〕152号签发单位:签发时间:2015-12-08生效时间:2015-12-08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成府发〔2014〕22号)和《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成府发〔2015〕12号)部署要求,现就进一步下放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下简称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提出意见如下。
一、明确职责,分级管理按照“依法行政、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部分原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给区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强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市区两级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下放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报建费审核、工程招投标监督备案(含合同备案)、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安全监督、质量监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夜间施工许可、并联验收和竣工验收备案、公共配套、“双卡”、行政执法、信用评价、投诉处理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管理权限下放后,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分工调整为:(一)市管项目范围。
1.政府投资的国家、省、市重点房屋建筑项目(农迁房和工业园区项目除外);2.高度100米以上(含100米)的建筑项目(农迁房和工业园区项目除外);3.道路红线25米以上(不含25米)的城市道路及其附属工程,或道路红线25米以下(含25米)且建设地点跨区的城市道路及其附属工程;4.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立项的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二)五城区管项目范围。
1.除市管以外的其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装饰装修工程。
二、建立机制,规范流程(一)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节点。
五城区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08〕58号)的要求开展报建审批工作,实现市区两级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时限统一,确保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高效运行。
成都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开工统筹及占道施工管理实施细则附件为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工地管理规范工地施工的通知》(成办函〔2022〕221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保障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好、安全和畅通,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和面貌,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统筹范围按照“全域统筹”“全面统筹”的原则,中心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范围内占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路、支路地上及地下空间进行下列工程建设,均纳入开工统筹及占道施工管理:(一)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中心城区市级主干路网、城市高速公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绿化、燃气管网、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站点、交通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二)各类市政维护、维修工程。
(三)超出用地红线范围进行打围作业的房屋建筑工程。
(四)临街建筑或建筑外立面整治、房屋拆迁及临街店面装饰装修工程。
(五)市建设、城管、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纳入统筹管理的其他工程。
二、统筹程序纳入开工统筹及占道施工管理范围的建设项目,均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开工统筹、占道施工申报,并牵头组织市公安交管、市城管、市林业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涉及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绿化、公交、交安、广告牌等市政设施迁改的,除必须由专业分包单位实施外,应由项目施工(总)承包企业统一申报和实施。
建设。
(一)提交开工统筹申请1.提出开工统筹及占道施工申请(1)成都市中心城区占道施工及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统筹网络申请表;(2)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占道施工打围方案需提交占道、挖掘平面布置图,准确标注项目具体位置,或以周边固定参照物确定围挡的相对位置和范围、围挡内各区域的用途说明、周边路网、人行道、车行道分布情况,占道时间等信息);(3)交通疏解组织方案(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轨道交通项目需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断道施工项目需提交周边道路梳理情况报告);对于不具备办理条件、不符合办理要求的申请,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退件处理,并说明退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