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陶瓷和水泥课文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49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教案授课班级课时教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南宋官窑粉青釉弦纹瓶南宋哥窑双耳三足炉宋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北宋钧窑玫瑰紫釉盆托除了抗压程度以外,不同程度等级的水泥对于28天时的抗折强度也有一定的指标要求。
而且虽然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根据28天时的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来确定的,但养护到3天时也有相应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指标要求。
除了光导纤维外,人们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玻璃,如防盗玻璃、钢化玻璃等安全玻璃;微晶玻璃也是异军突起。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除高温结构陶瓷外,新型陶瓷层出不穷,如纳米陶瓷、氧化物陶瓷和压电陶瓷等。
4、水泥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但是由于它的颜色单调,不太美观,人们研制出了白水泥和彩色水泥。
已知氯化钴(CoCl2)在含有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分子时呈现不同的颜色,如CoCl2呈蓝色,CoCl2・H2O 呈蓝紫色,CoCl2・2H2O呈紫红色,CoCl2・6H2O呈粉红色。
利用这个性质,人们把氯化钴加入水泥中,制成了变色水泥。
请你说明变色水泥在空气中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改变颜色,举出几种情况下水泥可能呈现的颜色。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玻璃陶瓷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一课时,玻璃和陶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材料,本节主要介绍了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和用途,以及光导纤维和高温结构陶瓷等新型材料。
通过教材介绍可以使学生这些材料有更深的认识,更加充分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玻璃陶瓷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玻璃、陶瓷的生产流程以及新型玻璃、陶瓷比较陌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课提供了前提条件;而金属材料的学习又为学生学习玻璃、陶瓷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前面的学习页掌握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本届内容时既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学习方法,还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料。
2. 陶瓷的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等基本观念。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归纳、讲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新闻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
《玻璃、陶瓷和水泥》讲义一、玻璃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窗户到镜子,从水杯到手机屏幕,都有它的身影。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通常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氧化物来改变其性质,比如加入氧化钠可以降低熔点,加入氧化钙可以增加硬度。
玻璃的制造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原料混合、高温熔融、成型和退火。
首先,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至 1500 摄氏度以上,使其完全熔融成为液态玻璃。
接下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成型,常见的有吹制法、压制法和拉制法等。
最后,将成型后的玻璃制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
玻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它是透明的,能够让光线透过,这使得它在采光和光学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大多数化学物质侵蚀。
此外,它的硬度较高,表面光滑,易于清洁。
然而,玻璃也有一些缺点。
它比较脆,容易破碎,而且在受到突然的温度变化时可能会破裂。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特种玻璃,如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和耐热玻璃等。
钢化玻璃通过快速冷却的方法使表面形成压应力,内部形成张应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强度和抗冲击性。
夹层玻璃则是在两片玻璃之间夹一层塑料膜,即使玻璃破碎,碎片也会被粘在膜上,不会飞溅伤人。
耐热玻璃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变化,常用于厨房器具。
二、陶瓷陶瓷是另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英和长石等天然矿物质。
制作陶瓷的过程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和烧制。
首先,将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和淘洗等处理,制成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坯料。
然后,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将坯料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盘、碗、瓶等。
成型后的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去除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坯体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坚固的陶瓷制品。
陶瓷具有许多优点。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原料、工艺和性质;(2)掌握玻璃、陶瓷和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过程;(2)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了解三种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原料、工艺和性质;(2)玻璃、陶瓷和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原理;(2)三种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相关资料;(2)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引发兴趣;(2)介绍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用途,激发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原料;(2)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过程。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种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实验;(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搜集生活中有关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应用实例;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玻璃、陶瓷和水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玻璃、陶瓷和水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玻璃、陶瓷和水泥》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1《化学与生活》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中的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玻璃、陶瓷和水泥这三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性能和用途。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材料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初步知识,对它们的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心理特点方面,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缺乏耐心和持久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
(2)掌握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发展趋势和新型材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玻璃、陶瓷和水泥生产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玻璃、陶瓷和水泥性能和用途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
(2)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2、教学难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玻璃、陶瓷和水泥》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
2、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3、认识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培养对化学材料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原料和主要成分。
(2)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2)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知识梳理(一)玻璃1、主要成分玻璃通常是由硅酸钠(Na₂SiO₃)、硅酸钙(CaSiO₃)和二氧化硅(SiO₂)组成的混合物。
2、生产原料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主要成分是 SiO₂)、纯碱(Na₂CO₃)和石灰石(CaCO₃)。
3、生产过程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熔炉中加热至熔融状态,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主要的化学反应有:Na₂CO₃+ SiO₂高温 Na₂SiO₃+ CO₂↑CaCO₃+ SiO₂高温 CaSiO₃+ CO₂↑4、性质(1)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一般具有透明、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质。
5、用途(1)建筑领域:用于窗户、玻璃幕墙等。
(2)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的车窗。
(3)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的镜片。
(4)日常生活:玻璃杯、玻璃瓶等。
(二)陶瓷1、主要成分陶瓷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常见的有氧化铝(Al₂O₃)、二氧化硅(SiO₂)等。
2、生产原料陶瓷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黏土(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铝硅酸盐)。
3、生产过程(1)制坯:将黏土等原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坯体。
(2)干燥:去除坯体中的水分。
(3)烧结:在高温下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4、性质(1)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绝缘性好等优点。
(2)但易碎,韧性较差。
5、用途(1)日常生活:餐具、茶具、花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