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5-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008版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78
目录】:1.摘要…………………………………………∙ 2.研究背景与意义……………………………………∙ 3.研究综述……………………………………………∙ 4.城市化和半城市化的含义…………………………∙ 5. 城市化的含义…………………………………∙ 6.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16∙7. 半城市化含义16-17∙8.研究内容和方法17-19∙9.研究内容17-18∙ 1.4.2 研究方法18-19∙ 1.5 研究特色与拟创新之处19-20∙第二章我国城市化发展所处的阶段20-30∙ 2.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说明城市化的阶段20-23∙ 2.2 从“诺瑟姆S型曲线”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23-27 ∙ 2.2.1 “诺瑟姆S型曲线”23-24∙ 2.2.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诺瑟姆S型曲线”24-26∙ 2.2.3 我国城市化与世界同期的比较26-27∙ 2.3 城市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27-30∙ 2.3.1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8∙ 2.3.2 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持续推动力量28-29 ∙ 2.3.3 以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29-30∙第三章城市化现状和“半城市化”的测算30-40∙ 3.1 现阶段城市化的现状——统计数据中的城市化30 ∙ 3.2 现阶段城市化水平下引发的问题30-32∙ 3.3 城市化水平测算32-35∙ 3.3.1 城市化水平计算困难的因素32-33∙ 3.3.2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33-35∙ 3.4 “半城市化”人口测算35-40∙ 3.4.1 依统计数据计算的“半城市化”人口35-36∙ 3.4.2 外出的农民工数量估算36-37∙ 3.4.3 外出的农村非劳动力人员数量估算37-40∙第四章“半城市化”现象的经济学分析40-51∙ 4.1 进城的农村人的生存状况40-43∙ 4.2 “半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43-51∙ 4.2.1 “半城市化”影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43-44∙ 4.2.2 “半城市化”加剧了“用工荒”44-46∙ 4.2.3 “半城市化”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46-47∙ 4.2.4 “半城市化”阻碍了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47∙ 4.2.5 “半城市化”遏制了总需求的增长47-51∙第五章“半城市化”下农民工市民化分析51-58∙ 5.1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分析51-54∙ 5.2 市民化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54-58∙ 5.2.1 农民的成本收益分析54-56∙ 5.2.2 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56-58∙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58-61∙ 6.1 研究结论58-59∙ 6.2 政策建议59-60∙ 6.3 研究的局限性60-61∙参考文献61-65∙致谢65-6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下城市化作为一个静态性概念,其涵义是指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城市生活方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的各种状态。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地理学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而城市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及其与周边区域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这一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复杂,从最初的简单聚居地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地理学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分布、人口流动、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有着一定的组织和规律。
比如,商业区通常位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段,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住宅区则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阶层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工业区往往布局在城市的边缘,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城市地理学通过分析这些空间分布模式,揭示了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和相互关系,为城市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不仅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面临巨大压力,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地理学通过研究人口迁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以更好地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市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城市地理学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保障绿化用地和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边的乡村和其他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