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5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作者:朱铁臻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添加日期:10年03月29日人类从山林走向平原,从江河走向湖海,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人类祖先遗传的群居基因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集聚性的过程。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近三个世纪,是一个逐步扩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一个国家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人口、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速度和途径有着差异,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相同。
中国的城市化真正的发展阶段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
它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经济改革而发展的。
它与世界城市化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大段曲折的道路,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我国早期阶段的城市化步履蹒跚,1949~1957的正常发展阶段;1958~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不稳定发展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停滞阶段;1978年以后城市化为复苏和发展阶段。
由1949年的城市化起点7.3%,到1998年的城市化率30.4%,整整用了50年。
前30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为3.4%,其中,自然增长部分接近50%,其余部分为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迁徙入城镇。
1966年至1978年城市化率一直在12%左右徘徊。
从1979年开始,城市人口逐渐上升,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由1978年的全国城镇人口11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8%,增至198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211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3%。
特别是1986年以后,全国城镇人口发展较快由2331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9%,到1994年增长为343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2%。
199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351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04%。
1979~1997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度为4.1%,比前30年加快,而且机械增长是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既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1.近代城市发展期。
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有所发展的原因主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个时期就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被打开。
各种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使军事、民用工业,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2.计划经济的波动期。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短期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启动了很多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得新的一批工业城市得以建立。
(2 )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后来又因为前期冒进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人都被动员回乡,城市人口下降,直接使城市化水平下降。
(3 )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这个时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为很多青年都下乡去了,所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改革开放的加速期。
(1 )恢复阶段(计划经济的波动期1979—1983 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青们和下放的人们陆续返乡,使得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1 年)。
因为国家的政策,使得小城镇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和务工人员开始在小城镇落户。
(3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
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得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
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
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
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
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总之,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古代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特点:1.城市大多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2.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间没有严格的劳动地域分工,城市需要从各自的自然环境中生产自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内有不少农田,呈现田园景象。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名词解释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和演变。
本文将对城市化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历史进程。
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定居、参与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扩展。
二、城市化的动因1.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之一。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既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也是农村发展瓶颈的结果。
2.经济发展:城市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职位,吸引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3.社会文化变迁: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文化和娱乐资源,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城市发展。
城市也是社交和交流的中心,人们渴望在城市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更广泛的人际网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古代城市化:虽然城市化在古代远没有现代那么迅速和显著,但在古代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城市的概念。
古代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控制和管理周边地区。
2.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工厂和矿山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寻求工作和机会。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结构也发生变化,从传统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
3.现代城市化: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更加迅速和深入。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城市的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差异。
大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球化也促进了城市间的联系和竞争。
四、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新活动,推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规模经济的效益,推动了区域发展。
2.社会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城市提供了更多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不平等。
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现状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趋势。
在这个进程中,城市不断地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了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进程尽管城市化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发展迅猛,但实际上,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城市化就已经开始了。
在波斯和巴比伦的古代文明中,城市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城市结构。
此后,罗马时代的奴隶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随着所得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球城市化越来越快速地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更是空前的快速。
在全球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始终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率非常高,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发展的后期,更大部分人开始涌向城市,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间的居民增长,城市中部的贫穷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也开始显现出来。
城市化使得劳动力更加集中,资金和资源也在城市中更加稳定和分配合理。
二、现状城市化的发展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一股重要趋势,目前全球仍然处于高速城市化的时期。
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的发展率将增加至68%以上。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非常显著。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城市人口占当时人口的20%。
2018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58%。
中国城市化推动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垃圾、空气污染等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的趋势也影响了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面临着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医疗、教育、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局限成为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种问题必须采取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城市管理、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2. 城市化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人口逐渐从农村迁徙到城市。
这种转移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
3. 城市化的阶段3.1 第一阶段 - 初级城市化初级城市化阶段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
此阶段城市化程度较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但城市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3.2 第二阶段 - 中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今。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市经济不断增长。
3.3 第三阶段 - 高级城市化高级城市化阶段是指城市化进程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段。
此阶段城市规模巨大,城市经济高度发展,且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也相应提升。
4.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给中国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例如:- 繁荣的城市经济:城市化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改善的生活条件:城市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 文化交流的增加:城市化带来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5. 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 城市负担加重:城市化使得城市面临了人口过剩、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 城乡差距扩大:城市化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的问题。
6. 城市化的未来趋势中国城市化仍在继续推进,预计未来城市化进程将更加高速和全面。
政府将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并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城市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人口管理和社会公平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