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吉的长屋
- 格式:pptx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20
住吉的长屋案例分析住吉的长屋是一座位于日本大阪的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日本国宝级别的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建筑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本文将对住吉的长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建筑特点、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住吉的长屋建筑风格独特,其采用了传统的日本古建筑风格,包括木质结构、斜屋顶、榻榻米等元素。
长屋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经得起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展现出了日本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同时,长屋的内部布局合理,起居空间与储藏空间相互配合,使得整个建筑既实用又美观。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展现了日本古代建筑的特点,也为当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除了建筑风格,住吉的长屋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据历史记录,长屋建于日本奈良时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长屋见证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长屋的建筑风格、装饰图案、传统习俗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对于研究日本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长屋被列为日本国宝,并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住吉的长屋对当代建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长屋的木质结构和斜屋顶设计在抗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为当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长屋的内部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空间,这对于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规划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另外,长屋的传统装饰图案和建筑风格也为当代建筑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创意,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之,住吉的长屋作为日本国宝级别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代建筑的启示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长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长屋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做出更多的努力。
住吉的长屋1975年,当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一一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长屋”。
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赢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的美称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全的木结构——92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建筑师:安藤忠雄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施工时间:1975/10-1976/02基地面积:57 m2占地面积:34 m2总建筑面积:65 m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2层楼,中间庭院殊荣:1979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整体风格住吉的长屋的整体风格通常被人们评价为独特而冷洌深刻,具有抽象、洗炼、自我向性压缩的审美情趣,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禅宗思想简素、朴实的体现。
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
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层庭院。
建成平面占地面积34平方米,总建筑 面积65平方米。
平面布局 住吉的长屋的 平面布局上,建筑师 首先用混凝土的墙 壁把狭窄而细长的 基地围合了起来,从 而限定了部空间作 为一个特别的场所 和栖居的场所。
接下 来,把这一似长方形 的箱子进行了三等 分,前和后为两层,1卄山|口叫 ■ 匚i ~ )立面处理在立面处理上: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 但在立 面处理时,较传统长屋要封闭。
住吉的长屋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 面向街道的墙壁是一个四角形的没有分割的立面, 除了入口以外没有 任何的装饰性元素。
从外部看似乎部是没有光线的黑房子, 且与外部 缺乏交流,其实不然:长屋凹入处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 ,光线 成为这座向式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
让进入部的来访者感到惊 讶,因为有了庭院而感到非常明亮。
其次,其立面的严格对称,一使W— j 仙— T ~ ~ i F" . 的■WL KIiCwl建筑有均衡感,二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一定传统观念。
住吉的长屋案例分析住吉的长屋是位于日本大阪市住之江区的一栋住宅,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而闻名。
它由建筑师吉村庄一设计,并于1994年完工。
长屋的建筑面积为226平方米,包括三个房间、一个厨房和一个起居室。
长屋的设计理念是将住宅设计为一个开放、宽敞的空间,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筑师将室内外空间无缝融合,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墙和天窗。
这不仅能够让自然光线进入室内,还能够提供与外界的良好视野。
在设计中,建筑师还注重保护隐私,通过布局和绿化带来了良好的私密性。
长屋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采用了灰色的外墙和黑色的屋顶。
外墙上有许多整齐排列的窗户,给予住宅一个独特的外观。
进入住宅后,人们会看到一个开放的起居室,连接着各个房间和厨房。
长屋的室内装饰简约而实用,采用了木地板和中性色调的墙壁,为整体空间增添了温暖和舒适感。
长屋的设计在功能性和使用性方面也非常出色。
建筑师灵活运用了可移动和可折叠的隔断墙,在需要时可以改变房间的大小和布局。
这种设计使长屋适应了不同的家庭成员和活动。
此外,住宅还设有一个室外庭院,让居民可以在户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长屋的设计不仅注重建筑本身,还注重与社区的互动。
建筑师吉村庄一积极与居民和社区组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将这些考虑融入了设计中。
通过定期举办社区活动和开放日,长屋与周围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成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住吉的长屋是一栋独特而实用的住宅,以其开放的空间设计、精心布局和与社区的紧密互动而备受赞誉。
它是建筑师吉村庄一智慧与创意的结晶,同时也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典范。
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为我们今后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启示。
混凝土盒子的奥妙——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浅析建93 卜倩 2009010082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开业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他极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长屋是以两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排列而成的、在京都和大阪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
安藤忠雄用一个封闭的混凝土盒子取代了大阪住吉区三座连排长屋中间的一座。
这座建筑于1975年2-8月设计,1975年10月-1976年2月施工完成,基地面积57m2,占地面积34m2,总建筑面积65m2。
一、在城市中呼吸自然——住吉的长屋与环境。
夹在两座传统的长屋之间,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里面狭长而对称的特点,既保持了均衡感,也为这座位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性。
同时,对长方体的运用,也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统一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光、风、雨这些自然地因素日趋消逝,因而,安藤的混凝土盒子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封闭的盒子隔开了外面城市的喧嚣,然而,这并不妨碍它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在封闭的混凝土盒子中,安藤刻意切出中段的1/3作为庭院,并将自然还原成光、风、空气、水等因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以一个“微型的宇宙”。
变幻莫测的光线从中庭投入室内,投向地面,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美,原本印象中黑暗而封闭的盒子此刻却溢满了光亮,墙体也因光而而减少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变得抽象。
所有的房间都以中庭为中心而设置,中庭成为呼吸自然的途径。
长屋没有设置最先进的机械系统,不是用空调,而是为每个空间开窗自然通风。
在夏天,来自两边相邻住宅空隙冷却了的空气吹进了房间。
安藤说,“建筑之力必须适应自然之力,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的环境。
”住吉的长屋正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处理达到适应自然、呼吸自然的目的。
二、极端中的丰富——住吉的长屋功能分析长屋的建筑用地面宽只有两间,进深也只有七间,总共只有十四坪左右,而且还有建筑覆盖率的限制。
同时,由于长屋在结构上是连续的,设计时必须谨慎处理,特别是梁在切断时不能影响其他的住宅,同时原来合用的柱子还得保留,设计的条件近乎极端。
内省的居所——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阅读关键词:现代性与地域性比较阅读内省摘要:通过比较阅读,以及对远近历史环境的分析,试寻找出安藤所受日本传统的影响、对待历史的态度,和他应对现代性与地域性关系的策略。
1.历史背景与长屋设计理念的形成:20世纪初,密斯将建筑的普遍性追求到了极致。
他作为理想提出的“万能空间”与材料的工业化同时并进,通过极其简易的形态将它传播到了全世界。
60年代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生产的毫无个性的方盒子。
建筑不能使人感受到差异,人的欲望或思想没有进入的余地,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崇高理想”渐渐反感。
60年代现代主义进入转折时期,安藤此时二十出头,正在形成自己的建筑观。
在6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中,新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
以前人们认为是好的传统,如对物的珍惜,重视与近邻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睦,与自然共生等传统正在消失。
经历了变革激烈的60年代后,安藤开始思考“运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语言、几何学构成原理,使建筑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普遍性,将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根植于建筑场所的气候风土,又表现出其固有文化传统的建筑。
住吉的长屋,就是安藤这些思考的完整体现。
通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小住宅,安藤向导致“人的规格化、平均化”的标准化现代主义建筑宣战,实践着他关于人居理想的追求。
正因如此,Frampton 将安藤看做批判地域主义的成功实践者。
2.几何-场所-自然——长屋的总体理念住吉的长屋改造,基地在大阪住吉区,用地拥挤紧张,周围存在大片日本关西近代住宅形式——长屋。
具体用地宽2间、进深7间,共14坪左右,覆盖率限制在六成,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上,安藤却创造了充满诗意的栖居场所。
他切掉部分长屋,插入了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
尽管有很多争议,令安藤骄傲的是,他“在完全抽象化的几何四方盒子中,将关西居民继承下来的传统居住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认识等全部装了进去”。
建筑师:安藤忠雄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施工时间:1975/10-1976/02基地面积:57㎡占地面积:34㎡总建筑面积:65㎡1976年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安藤先生自己对这座建筑也有一番评价“这个小住宅是我后来作品的起点,它是我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我所钟爱的建筑之一。
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
我的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住吉的长屋是在日本大阪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住宅的概念,而又在这个利用西方发明的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宅中充分体现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
而且是在一个十分小的空间内完成的,又要考虑到与四周民居的统一。
因为所要做改建的长屋与其他长屋是一个整体,地基和大梁都是通用的。
一般的建筑师可能只是将其内部做一些改造,装饰一下而已,而安藤不仅成功解决以上各种问题,而且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
使其成为经典建筑之一,并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奖奖。
所以不能简单的观赏建筑外形,还要深刻的体会其建筑内涵和建筑风格。
1,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单。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分经济。
现浇模拆除后会留下很多矩形图形,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其成为内外????? 墙的饰面,淡雅、朴素。
2,? 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3,? 长屋的所有墙面都开有为了通风的小地窗,与相邻的住宅间留有十厘米的缝隙用以通风,是一座没有空调设备也可以生活的节能型空间,这一细微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从其剖面图可以看出地窗位置 ??4,??长屋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