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 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悠闲、忙碌、兴奋、激动;4、表示颜色,如:黑、白、红、青、苍白、碧绿、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条、件、对、双、群、类、米、千克、公里、吨;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
六、代词: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
代词有三种: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儿、哪里、多少、几。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词性初中语文语法——词性(一)实词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 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与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及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局部,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局部〕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刚。
处所名词,如:颐与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认,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与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局部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疑心。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初中语文词性讲解一)名词1、什么是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是名词。
表示人的:XXX、XXX、XXX、教师、学生、同志、作家、工人、农民表示事物的:山、水、飞机、思想、道德、风格、党性表示时间的:早晨、从前、秋天、元旦、星期日表示处所的:北京、中国、边疆、台湾、亚洲表示方向的:上、下、上面、中间、西边二)动词1、什么是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表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的词是动词。
动词包括:1)表示动作行为的。
如:跑、跳、读、写、研究、团结、保卫等。
2)表示发展变化的。
如:生长、发生、增长、缩小、扩大等。
3)表心理活动的。
如:爱、恨、想念、喜欢、打算、讨厌、害怕、相信等。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
如:有、无、存在、出现、消失、死亡等。
(5)表示命令的。
如:叫、让、请、令、使、派、命令等。
6)表示能愿的。
如:能、应该、敢、要、会等。
7)表示趋向的。
如:上、下、来、去、出来、起来等。
8)表示判断的。
如:是。
三)形容词1、什么是形容词表示人、事物的状态、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是形容词。
形容词包括:1)表示形状的。
如:大、小、粗、细、圆2)表示性质的。
如:好、坏、勇敢、坚强、正确、错误3)表示状态的。
如:快、慢、忧愁、敏捷、缓慢、绿油油、洁白、油亮(四)数词1、甚么是数词表示数目和序次的词是数次。
数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数和序数基数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
如:一、二、三、四、五、六、7、八、9、十、百、千、万:亿、零、半序数表示顺序先后的数词叫序数。
如:第一、第二、初一、初二、老迈、老二(2)分数和倍数分数分数用教学用语“几分之几”来表示,有时也用“成”、“分”来表示。
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五”、“八成”、“三分”(“分”、“成”是“十分之一”的意思。
“八成”为十分之八,“三分”为十分之三)。
倍数倍数是在数词后加上量词“倍”构成的。
如:一倍、五倍、百倍五)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叫量词。
初中语文词性1、名词:人和事物名称,作为主语和宾语①方位名词(上下左右东西南北)②具体及抽象事物名称、人的名称能受数量词修饰,不受副词“不”修饰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常做谓语和谓语中心语,大部分能带宾语①动作②存现、消失和变化:有、发生③心理活动:爱、恨④能愿动词:能、会⑤趋向:来、去⑥判断词:是除能愿动词和心理活动外不受“很”修饰,“着”“了”“过”为标志3、形容词:表示事物形状性质和状态等的词,能修饰名词充当定语,能作谓语表示事物形状(高)、性质(美丽)、颜色、状态(快)的皆为形容词一般能用“很”修饰(少数本身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的除外)4、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和概数。
和量词组成数量词。
增加可以用分数,减少不能用倍数(错误实例:xx减少了x 倍)5、量词:表示单位6、代词:起代替和指示作用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会儿、这样、这些、每、各、某、另、别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几、多会儿7、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的程度、范围、时间①范围:都、全②语气:可、倒③否定:不、没④时间:刚、恰好⑤程度:很,极⑥情势:渐渐、仿佛8、连词:连接句子、短语分为一般连词(和、与)和关联词一般连词前后调换位置意思不变9、介词:常用在名词、代词前,与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等10、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和句子上起辅助作用①结构助词:的、地、得②动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吗、吧1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啊、嗯)12、拟声词:摹拟声音(相当于形容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性知识讲解一、词性概说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根据的词的特点。
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二、词性分类(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常见的名词有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等。
2、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镰刀、蟋蟀、水藻”等。
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等。
4、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等。
5、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左、后、中、东、前面、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常见的动词有1、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降低、发生、出现”等。
2、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如“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研究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根据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六类。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等六类。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包括多种类型的动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包括多种类型的形容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物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还有度量衡量词和临时量词。
个体量词包括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集合量词包括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度量衡量词包括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临时量词包括杯、车、筐、挑、捆、抱。
动量词也分为专用的和借用的。
专用的动量词包括遍、回、阵、顿、番、遭、次、趟;借用的动量词包括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此外,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人次、吨公里、吨海里、秒立方米等。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疑问代词包括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指示代词包括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等。
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常见的副词包括程度副词(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范围副词(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时间、频率副词(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重复、反复副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情貌副词(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肯定、否定副词(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估量副词(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语气副词(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和方式副词(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1.词的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简单记忆: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介副连助叹拟声2.实词(一)名词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人物名词)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名词)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
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③一般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
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
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
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
(二)动词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实用文档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亓条)河。
集吅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吅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12类词性)(教学
案、教案)
现代汉语的词性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而虚词则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可以分为表示人的、具体事物的、抽象事物的、时间的、方位的和专有名词。
动词则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发展变化等意义,包括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可能意愿和趋向的动词。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和颜色,包括表示状态、性质、颜色和形状的形容词。
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包括表示确数、概数和序数的数词。
量词表示单位,包括表示物量和动量的量词。
代词是代替其他词或短语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圆、粗、滑、平、高、宽、窄、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冷、酸、甜、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小试牛刀:
把下面各词填入下表:
校园繁忙北京积蓄三万豁亮诚实中间哪里瞻仰战场颓唐
夜晚二分之一斤朵驾驶那里自己坚固起来大伙政治希望
2.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B )
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应该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二.虚词;语法功能上,虚词一般不能以次序为手段直接组合,大都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关联作用,作为组合实词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表示语气,成为某类短语和句子的标志。
词汇意义上,除少数虚词外,大都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1.副词
(1)表示程度:很更加太格外
(2)表示情态:特地大力亲自
(3)表示否定:不勿别没有
(4)表示语气:竟然公然也许
副词运用特点:能直接修饰或补充或说明动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部分可起关联作用。
2.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方位、处所、时间、条件等。
自从当随着在按照经过根据由于为了对于让把比除了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做补语。
在阅览室看书对人民负责同他说话按客观规律办事比过去更好
3.连词
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和而且不仅虽然即时所以
4.助词
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的地得着了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