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2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后,密度。
空气因受热体积,变小而上升。
空气上升后,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
2.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体的热胀冷缩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
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
3.北方冬天,水凝固成,不变,体积,就会把水管胀裂。
4. 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遵从热胀冷缩规律,但是水比较特殊。
水在4℃时最大,这个现象叫做。
课堂导学1.水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也会越来越小。
2. 银饰品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银饰品不一定都用纯制成,有些银饰品除银之外,还可能有铜、镍等。
测量可以其是否为纯做出初步判断。
3. 酒精和煤油都是0.8╳103kg/m3,但是通过可以区分他们。
因此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多种方法并用。
4. 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的合金或新型的复合材料。
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大的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变大B.体积变大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2. 在进行餐具消毒的过程中,餐具从冷水到煮沸一段时间,餐具一定不变的量是()A.温度B.体积C.密度D.质量3. 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之一,目前最轻的硅气凝胶密度为3mg/cm3,下列对硅气凝胶密度换算正确的是()A.3kg/m3B.3g/cm3C.3╳10-3g/cm3D.3╳10-3kg/m34. 李娜在取样检测朋友在路边摊上所购银白色饰品为哪种金属时,先在量筒中盛有20cm3的水,其他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此金属可能是()A.铜B.铁C.铝D.银5. 李明取样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该固体的密度是()A.7.84g/cm3B.7.8kg/m3C.7.8g/cm3D.7.0g/cm3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膨胀、变小、膨胀、密度、热、冷、风。
物理导学案标题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时1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水的反常膨胀。
一、密度与温度1、根据密度公式,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密度。
2、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而。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3、一定质量的气体、固体、液体一般都是:温度升高,体积,密度;温度降低,体积,密度。
大多数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4、在常见的物质中,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5、水的反常膨胀: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与温度的图像和密度与温度的图像。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
(正常膨胀)温度0至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
(反常膨胀)水在时,密度最大。
水的密度先。
二、密度与生活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如确定矿藏的种类)2、鉴别牛奶的密度、酒浓度3、用盐水选种4、农场扬场分拣麦粒与草屑5、工业选料:汽车、飞机常采用强度、密度的材料(合金材料、玻璃钢)6、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课堂训练知识点一:1、北方冬天温度降低,水管遇冷,体积;而水遇冷结冰,体积,所以水管“冻”裂。
2、点燃的酒精灯使风车附近的空气温度,变小,热空气后,四周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就形成了风,所以风车就转动起来了。
3、(1)当物体温度升高时,质量m_____ ,体积V_____,根据________,所以密度ρ_____。
(2)水在0℃—4℃之间的反常膨胀。
水在4℃时密度最____,体积最_____。
(3)寒冷的冬天,气温-34℃,深湖的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上表面的温度____℃。
冰与水接触面的温度____℃。
湖底水的温度______℃。
知识点二:1、有一个实心铅球,质量是330g,体积是30cm3。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前置性作业】1.已知铁的密度为×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铅的密度为×103 kg/m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根据以上回答出后总结: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4.思考: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学过程】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1.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①勘探队员在野外时,通过对样品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重力及经济价值。
②飞机以及航空器材中,常采用、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生活中类似的应用还有,钛合金、钛合金等。
2.反馈练习①产品包装中常采用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②电影中砸人的“砖头”道具选用材料制作。
塔吊、台式风扇机器底座材料制作。
③风力扬长、扬长机把成粮、次粮、石子、草屑分开,是利用它们不同的原理工作的④液化气报警器装在室内底部,是因为液化气的密度比空气 ;天然气报警器装室内在上部,是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
密度与温度1.观察与实验①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在玻璃管的液面处做一个标记。
将小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能发现玻璃管内液面 ,这说明物体具有的性质热胀冷缩。
②观看纸风车实验微视频,然后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风的形成原因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
从而向运动,而周围温度的气体会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归纳提升①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 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 升高时,体积 ,密度;降低时,体积 ,密度。
②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密度测量方法的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教材中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两个实验并分析推广得出生活中物质的一条重要性质:热胀冷缩,其中气体受温度影响最大,并联系实际生活解释风的形成;接着教材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水结冰现象推导出水结冰不满足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联系实际说明鱼在湖底下方生活,保护了冬季水下的生物。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分析一个实心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问题,给出了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并呼应了章首语提出的问题,教材还进一步介绍了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广泛应用,例如生活中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油比水轻,鉴别牛奶、盐水选种都是密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重点)(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课前准备】酒精灯、热水、乒乓球、风车、石蜡、冷冻结冰的瓶装水、铅球、道具石头、一盆水、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1.炎热的夏天教室开空调,出风口怎样调节最有利于整个室内温度尽快达到凉快?2.演示:调制冷饮时,先往不透明的杯中加入适量冰块,再加入饮料,此时冰块沉在杯底还是漂在液面?(后文用透明杯子再次演示解密)3.演示:一块石头模样的泡沫道具,教师看上去用“很大的力”搬石头,同学们猜测石头放入水中浮沉(后文将此石头放入水中解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知和已有的相关知识,思考、讨论,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待我们上完相关内容再来深入分析。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教案《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二、重点难点: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三、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观看演示实验密度选种,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探究历程1.密度与温度观察实验实验一:按课本图6.4-1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由于ρ=vm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__________。
认真阅读课本,你就能知道:(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_______,固体、液体影响较________。
(3)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2. 密度与物质鉴别【例题】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四、自我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本节课我的不足是:五、达标检测:1.去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
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2.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3.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工具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龙卷风的发生片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
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
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
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
【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风的形成【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
【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1.举例:(1)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 、 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 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
2. 密度与温度
(1)、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气体受热后,根据公式_____,质量_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
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 ,密度变 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水的反常膨胀 : 水结成冰后.质量 ________,体积变大,密度 , 练习题: 1已知冰的密度是0.9×103 Kg /m 3,一块体积为80cm 3的冰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水的体积是 cm 3。
观察可以得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2. 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 3
,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 /m 3
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 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1Kg /m 3
B. 2Kg /m 3
C. 2.2Kg /m
3 D. 2.5Kg /m 3
3密度与物质鉴别
例题:滨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5.39g ,体积为5.1cm 3,它是纯金的吗?若不是纯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练习题: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 g ,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 g ,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 g ,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二、当堂检测
1、一块体积是200cm 3、质量为540g 的金属块,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块的密度是( )
A .2.7×103kg/dm 3
B .2.7g /cm 3 C. 1.8 kg /m 3 D. 4.05×103kg/ m 3
2..分别用铜、铁、铝制成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A.铝球
B.铁球
C.铜球
D.不一定 3. 一只能装下1Kg 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 的( )
A .白酒
B . 食用油
C .盐水 D.煤油
4. 甲乙两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矿石体积是乙矿石体积的3倍,则甲乙密度之比为( )
A . 1:3 B. 3:1 C. 1:1 D. 1:6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
B .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小
C .将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密度不同
D .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6. (2008·菏泽)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2所示的
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7. 质量是200g 的瓶子,盛满水后的质量是700g ,若用这个瓶子盛满某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是800g ,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三、课后作业
1 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m 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cm 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g ,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2.有一质量为5.4kg 的铝球,体积是3000cm 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铝=2.7×103kg/m 3)
3.在用天平、量筒测一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cm 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 kg /m 3;
(2) 若从金属块上取下一部分,再测其密度,在不考
虑实验误差的条件下,测量结果和原来相比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走进中考
4. (2011淮安)(6分)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0.91g/cm 3 - 0.93g /cm 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 3
- 0.95g/cm 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
质量为70g ,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 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______ cm 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_______ 。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 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______ g 。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_______ g/cm 3,色拉油的品质是 _______ (选填“合格”或“不
合格”)。
5..(2011广东) (7分)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选填“左”或
“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16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
空格中。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
6.(2011自贡)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_cm 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 ,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 3
;从图A 到图B 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___________。
A 、向左调平衡螺母;B 、往右盘中加砝码; C 、从右盘中减砝码;D 、向右移动游码。
7.
(2011北京)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线的右侧,如图14甲所示。
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
然 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如图14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14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 3。
题20图
图12 丙
图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