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6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教学重点】: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2、学生设疑:关于密度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
问题举例:(1)密度与物质的鉴别(2)密度与温度3、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上述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圈画标注,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解决。
二、解疑合探活动形式:组内交流、合作、实验操作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检测。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设计本节课的实验、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1.密度与物质鉴别,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先分别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根据密度表判断它是哪种物质组成的。
学生上台用老师提供的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进行实验。
验证铅球是否是铅做的。
老师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把握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态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对密度知识的认识,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三、教学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密度和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既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前面儿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所以本节主要是通过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分析和帮助夹了一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热气球吹气、点火、升空的过程。
问题:你想了解热气球的哪些知识?学生讨论,未果。
教师告诉学生若要明白此事,必须学习本节内容。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告诉学生,今天采用项目教学:热气球升空!再把研究的总项目分为三个项目:模拟热气球升空。
利用桌上的两个器材:薄垃圾袋、酒精灯模拟热气球升空。
然后,分别展开研究。
环节二:新课讲授项目一:热气球能否升空?教师继续求助于学生,学生讨论,各持一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眼看着有几组学生用酒精灯让薄的垃圾袋升空了,高度不高,很快的歪歪扭扭落下来)教师首先询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热气球为什么会升空?学生讨论回答:空气热胀...... 教师再问:那它的密度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继续问: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答案,热气球为什么会成功升空?讨论后,得到总结:“热胀冷缩”以及密度关系,教师板书:气体温度升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教材中,通过“想想做做”第一个问题,套有气球的锥形瓶在热水中气球的变化情况引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再通过纸风筝在酒精灯上方能够转动进一步得到生活中风形成的原因,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因此推而广之得出生活中物质的一条重要性质:热胀冷缩,其中气体受温度影响最大。
接着教材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水结冰现象推导出水结冰不满足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相反,体现了物质的热缩冷胀特性,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随着水温度的升高,体积逐渐减小,但是体积不是一直无限制减小,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和其他物质一样满足热胀冷缩性质。
因此接着课本上插图,冬天冰冻的湖面下面水温的分布特点及鱼所在的位置,分布特点为从水面到湖底深处,水温越来越高,因此鱼在湖底下方生活。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分析一个实心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问题,给出了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并呼应了章首语提出的问题,教材还进一步介绍了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广泛应用,例如生活中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油比水轻,鉴别牛奶、盐水选种都是密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本节教材设计从影响密度的因素开始分析到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水的反常膨胀创新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密度计、天平、容量瓶、水和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话题,如:“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不同的会有什么区别?”、“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5分钟)1.密度的概念:告诉学生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密度。
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测量常见物品的密度。
–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准备好,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分别使用密度计和容量瓶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
–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让学生记录结果。
2.实验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准备一个容量瓶,将其装满水并封紧。
–将容量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并与正常情况下的水体积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析水的反常膨胀原因,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可能具有较大的密度?2.密度与浮力有什么关系?3.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该如何进行?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学生需牢记本节课所学的关键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密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同时,学生们还培养了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完成课后习题;2.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应用了密度概念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
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2.按右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橡皮膜鼓起来?又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水管为什么必须小心保护?
3.寒冷的冬天河里的鱼为什么没有被冻死?
4.利用密度怎么鉴别物质的种类或真假?
5.如何判断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6.你知道盐水选种是怎么进行的吗?
7.怎么鉴定牛奶或者酒精的纯度?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即特定物质在特定状态下的性质),状态变了,密度也变了。
密度与温度有关,有些物质(绝大多数物质)“热涨冷缩”,温度升高,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则密度变小;有些物质(如水)“热缩冷涨”,温度降低,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则密度变小。
2.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水管为什么必须小心保护?
由于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寒冷的冬天,如果水管没有经过小心的保护,当水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就会把水管胀破。
3.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河里的鱼没有被冻死
水有一个反常的特性就是“热缩冷涨”,在4℃时密度最大。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水面结冰,由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使冰块漂浮在水面上。
冰是热的不良导体,水中的热也量比较难传到外界(冰是0℃,冰附近的水温度也是0℃,这就使得水比较难放出热量而继续结冰,且即使水继续结冰,凝固也放出热量),这样就使离冰较远的水底温度保持在4℃左右,这样的温度足以让鱼存活。
4.利用密度怎么鉴别物质的种类或真假?
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密度,再与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质的可能种类和真假。
若计算出的密度值在密度表中有多个物质对应,则继续采用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如物质的状态、气味、色彩、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
5.如何判断一个金属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空心部分体积怎么算?
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必须求材料的体积,
实总空v v v -=
例:一个铝球的体积为303cm ,已知铝的密度为2.7g/3cm ,其质量为54g ,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方法1解:若为实心铝球的质量应为
g cm cm g m 8103/7.233=⨯==总总ρν
实际铝球的质量为 54g<81g ,所以球是空心的。
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
331020-30-cm cm cm v v v ===实总空
方法2解:铝 球 的 体 积 为
3
3
20/7.254cm cm g g m
===ρν总
实际铝球的体积为 303cm >203cm , 所以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
331020-30-cm cm cm v v v ===实总空
方法3解:铝 球 的 密 度 为
3
3
/8.13054cm g cm
g v m ===ρ 纯铝的密度为2.7g/3cm >1.8g/3cm ,所以球是空心的。
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
331020-30-cm cm cm v v v ===实总空
答:铝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3cm 。
6.你知道盐水选种是怎么进行的吗?(选讲)
补充:混合密度的体积,
把一块金和银参合到一起,密度为计算:
对种子一粒一粒地挑选是不现实的。
办法:配置一定浓度的盐水,把种子倒入盐水中,饱满的种子会沉到水底,不饱满的种子会漂浮在水面。
但是必须注意,盐水的配置不是随意的,浓度要合适,如果过稀,所有的种子都沉下去了,如果过浓,所有的种子都会漂浮起来,达不到选种的目的。
一般而言,比较合适的密度是1.1g/3cm .
例1.有个同学配得的盐水质量为0.6kg ,体积为0.53dm ,拿此盐水来选种,符不符合要求?
2
2
1
1v v m
m v m ++==合ρ银
金银
金
合v v m
m v m ++==ρ
稀了还是浓了?应该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水或盐? 解:盐水的体积为33-3105.05.0m dm ⨯= 盐水的密度为
,盐水浓了,不符合要求。
设需要加的水质量为m ,有:
解得kg m 5.0=
答:该盐水浓了不符合要求,应加水0.5kg.
例2.有一盆盐水,3/05.1cm g =ρ,3400cm v =,已知纯盐的密度3/6.2cm g =ρ,请问盐水里含有多少盐?
解:设含有盐的质量为盐
m ,则有
3333/101.1/102.1m kg m kg ⨯>⨯3
33
3-/102.1105.06.0m kg m
kg v m ⨯=⨯==
合ρ3
33
333-/101.1/100.1105.06.0m kg m kg m
m m
kg ⨯=⨯+
⨯+g
m cm g cm g m cm g m cm g m m cm g m 5.12/6.2/0.1-400cm /05.1-00cm 4/6.2-v -v /6.2v 3
3
3
33
3
3
==⨯⇒
=⇒
=盐盐盐水
盐
盐水盐水盐水盐
盐盐
解得ρρ
答:含有盐的质量为12.5克。
7.怎么鉴定牛奶或者酒精的纯度?
例3.纯酒精的密度为33/108.0m kg ⨯=ρ,若加水,密度会变大。
消毒水要求酒精的含水量不能超过10%。
现有m 克消毒水,含水量正好是10%,则酒精的含量为多少?消毒水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解:酒精的含量为
m m m 9.010%-1==)(酒精
消毒水的混合密度为
答:酒精的含量为0.9m ,消毒水的混合密度为3/c 82.0m g =ρ 三、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小题。
3
/8.09.0/11.0/82.03
3cm g m v
m
cm g m
cm g m ≈+=
=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