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架构下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3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2024两岸知识产权共护行动计划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名词解释与定义1.1 两岸1.2 知识产权1.3 行动计划第二条:合作目标2.1 促进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2.2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共护机制2.3 提升两岸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第三条:合作范围3.1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交流与研究3.2 知识产权案件的合作处理3.3 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共享第四条:组织架构4.1 设立两岸知识产权共护行动计划委员会4.2 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第五条:知识产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5.1 定期举办两岸知识产权研讨会5.2 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和新趋势5.3 相互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和咨询第六条:知识产权案件的合作处理6.1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案件信息共享平台6.2 共同处理跨两岸知识产权案件6.3 协助执行对方的知识产权判决和裁定第七条: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共享7.1 定期发布两岸知识产权保护报告7.2 分享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案例7.3 交流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实践第八条:人力资源合作8.1 相互派遣知识产权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8.2 共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第九条:财务管理9.1 设立两岸知识产权共护行动计划的专项基金9.2 制定财务管理制度9.3 定期审计和公布财务报告第十条:保密条款10.1 保护双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10.2 不得泄露与行动计划相关的任何信息第十一条:争端解决11.1 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的争端11.2 无法协商解决的,可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第十二条:终止与解除12.1 在合同期限内,任何一方均有权终止或解除合同12.2 终止或解除合同的条件和程序第十三条:附则13.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13.2 本合同的解释权归两岸知识产权共护行动计划委员会所有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名词解释与定义1.1 两岸:本合同所称“两岸”指的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
两岸知识产权保障体系2024合作合同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原则1.1 平等互利1.2 共同发展1.3 遵守法律法规第二条合作领域2.1 知识产权保护2.2 知识产权信息交流2.3 知识产权培训与合作2.4 知识产权案件协助处理第三条合作期限3.1 合同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第四条合作内容4.1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保护机制4.2 共同开展知识产权研究项目4.3 举办知识产权论坛与研讨会4.4 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交流第五条知识产权保护5.1 保护两岸知识产权法律法规5.2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合作5.3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机制第六条知识产权信息交流6.1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信息平台6.2 定期交换知识产权相关信息6.3 促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七条知识产权培训与合作7.1 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7.2 开展知识产权学术交流7.3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研究基地第八条知识产权案件协助处理8.1 建立两岸知识产权案件协助处理机制8.2 相互提供案件处理经验和信息8.3 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第九条保密条款9.1 保护商业秘密9.2 禁止泄露合作双方未公开信息9.3 违反保密条款的赔偿责任第十条争端解决10.1 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端10.2 如协商不成,提交仲裁机构仲裁10.3 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双方均需执行第十一条终止与解除合同11.1 合同终止条件11.2 合同解除程序11.3 合同终止后的权利与义务处理第十二条违约责任12.1 违反合同约定的责任12.2 违约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12.3 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责任豁免第十三条合同的生效、修改与解除13.1 合同生效条件13.2 合同修改程序13.3 合同解除条件与程序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适用法律14.2 争议解决方式14.3 合同的附件与附加条款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原则1.1 平等互利双方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共同维护两岸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浅论WTO与知识产权保护【摘要】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WTO的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也会分析WTO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争议,以及WTO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倡导和合作。
通过对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进行总结,展望未来WTO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希望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倡导。
【关键词】WTO、知识产权、规定、国际贸易、重要性、经济发展、影响、争议、倡导、合作、关系、未来作用。
1. 引言1.1 介绍WTO与知识产权保护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协调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知识产权保护是WTO的一个重要议题,旨在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工业设计和地理标志等,对于促进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WTO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相关规则和法律框架,以确保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对企业创新有利,也对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投资和技术转移,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议,包括知识产权的滥用和歧视性条款等。
WTO成员国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倡导和合作,将在未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结束。
2. 正文2.1 WTO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WTO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主要包括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
TRIPS协议是WTO框架下最重要的协议之一,旨在制定世界范围内的最低标准,确保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充分保护。
根据TRIPS协议,WTO成员国需要为各种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工业设计和商业秘密等。
WTO体制下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三大运行机制之一,而知识产权则是WTO 在GATT1947的基础上新扩展的三大贸易领域之一。
当前我国入世已成定局,Trips协议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安排的过渡期已经或将要届满,全面适用WTO框架下的一揽子多边、诸边协定的时刻已将来临,今后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由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WTO的最低要求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快速赶上,WTO各成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以违反WTO诸协议的义务等理由对我国提起知识产权的争端案件将会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自觉主动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其他成员国提起诉讼保护本国知识产权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多。
此外,在WTO成立后发生的众多争端解决案件中,截至1999年底,直接根据Trips协议而提出的纠纷就有19件之多,占全部纠纷总数的%,仅次于反补贴、反倾销纠纷数量。
①可见,知识产权已成为WTO体制下各成员国关注并提起争端的重点,因而有必要研究一下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有关知识产权的争端解决的规定见于Trips协议、GATT1947以及《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中。
根据Trips协议第64条的规定,有关本协议内容的协商和争端的解决适用GATT第22条和第23条的规定,以及根据GATT这两条所订立的《谅解》。
而根据《谅解》的第3条规定,成员方要信守前此依GATT1947第22、23两条处理争端所适用的原则,以及其中经进一步精确阐明和修改后的规则与程序;另外,在《谅解》附录1所涵盖的协议中,附件1C即是Trips协议。
可见,知识产权的争端解决机制虽然规定于不同的协议中,但却是统一的,其核心就是《谅解》所规定的一套详尽的规则与程序,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WTO法律框架下争端解决机制的高度统一性。
一、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主要体现在《谅解》第3条总则的规定中,它是争端解决过程中各阶段所要普遍遵守、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端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合规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在国际贸易中,若出现知识产权的争议,一种常见的解决机制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进行解决。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争端解决的背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和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创新合作。
然而,不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这给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协定和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协定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则为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方式。
在TRIPS协定中,WTO成员国同意对TRIPS协定的实施进行争端解决。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咨询阶段:当一个成员国认为另一个成员国的政策或行为违反了TRIPS协定时,可以向对方发起争端解决的咨询请求。
咨询阶段主要是通过双方进行协商,试图解决争端。
2. 成立争端解决小组:如果协商无法解决争端,请求方可以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请成立专门的争端解决小组。
该小组由相关成员国的代表组成,负责审查争端案件并发布报告。
3. 争端解决报告:争端解决小组在仔细审查争端问题后,会发布一份包括法律和事实调查结果的争端解决报告。
报告将对争端案件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决定。
为什么要在 wto 下建立一套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机制在“乌拉圭回合” 开始以前, 并未涉足知识产权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及日益加强的国际贸易联系,发达国家及我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很不力,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方面。
虽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确立数百年, 但至 20世纪 80年代, 仍有一些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健全。
即使在建立了知识产权法的国家里, 也存在着相当多问题。
有许多国家对外国人在本国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往往施加许多限制,要求履行一些复杂的手续, 使得外国人的知识产权很难在本国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 各国在立法上相差甚大, 也妨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是国际方面。
从《巴黎公约》于 1883年缔结,到乌拉圭回合谈判开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形成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
就这一体系的状况而言, 虽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仍有许多不足, 需要不断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多边国际条约的影响范围太小。
除几个主要公约, 如《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以及《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等缔约国较多以外, 其他许多国际条约的缔约国数目太少,如《商标注册条约》只有几个缔约国,很难发挥作用。
(2许多国际条约本身缺陷严重。
依目前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中起作用最大的三个国际公约——《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而言, 它们本身就有很大欠缺。
第一, 各公约均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保证其实施。
虽然主要公约大部分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来负责管理, 但该组织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保证体系来确保各公约在所有缔约国都能得到遵守。
其二, 各公约均未规定某一缔约国违反公约时应给予的惩罚, 致使一国违反自己的义务时其他缔约国束手无策, 缺少有力的报复或惩罚措施。
第三, 许多公约允许缔约国保留的范围太宽, 致使公约的规定名存实亡。
第四, 许多公约规定过于笼统, 为缔约国逃避自己的义务留下很大的余地。
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全文)(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全文)(二)第三章信息交流与合作第五条信息交流(一)双方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定期交流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政策、法律法规、实务经验等信息。
交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双边会议、研讨会、专家交流等。
(二)双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关间的信息通报和合作,及时将有关侵权案件信息或涉嫌侵权行为的线索通报对方,并在双方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相关信息的机密性。
第六条技术合作(一)双方鼓励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等。
可采取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合作、专利技术交易等方式推动技术合作。
(二)双方可共同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两岸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第七条人才培养与交流(一)双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交流。
鼓励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互访、交流学习,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二)双方应互为知识产权相关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并组织举办国际性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章执法合作第八条案件协作(一)双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机关的协作,在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执法等方面互相支持与合作。
双方应共享侵权案件线索信息和执法经验,为双方企业提供更为高效、快捷的执法保护。
(二)双方应共同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鼓励执法机关定期交流,分享执法实践经验,推动执法能力的提升。
第九条制度建设(一)双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执法制度的建设,逐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度和实现效果。
(二)双方应相互借鉴对方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执法理念和方法,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代化与科技化。
第十条信息共享与合作(一)双方应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双向信息通报机制,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
WTO架构下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制度李鎂**經濟部聪慧財產局法務室主任壹、前言大陸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台灣也緊接在2002年1月1日成為WTO會員。
身為會員,兩岸在各方面都要符合WTO架構下之各種規範。
聪慧財產權與經濟發展及國際貿易關係紧密,提供健全與完善之聪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已為會員應履行之重要義務。
過去幾年來,兩岸為配合加入WTO,均積極加緊腳步建制符合國際規範之聪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應該有而沒有的,趕快去立法;已經有然而不符合國際標準的,趕快去修法。
經過萬全的準備,終於入會,入會後,將來在聪慧財產權的具體實踐上,必須受到各會員的檢視,落實對聪慧財產權的保護,是持續不斷要走的路。
本文要紧以聪慧財產權為內容,先說明WTO會員應遵守之最差不多規範──與貿易有關之聪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下稱TRIPs)所要求之原則。
其次分別介紹在WTO規範下,兩岸對保護聪慧財產權所建制之法律架構。
最後,就兩岸保護聪慧財產權之制度作進一步之比較。
貳、WTO架構下應有之聪慧財產權保護制度聪慧財產權向為國際貿易中重要之課題,因此,在WTO所管轄之協定中,針對聪慧財產權,特別簽署TRIPs協定,為現行國際上保護聪慧財產權種類最為完整之單一多邊協定。
此協定計有七篇,七十三條,包括:一样規定及差不多原則;聪慧財產權有效性、範圍及使用標準;聪慧財產權之執行;聪慧財產權之取得與維持及相關之當事人間程序;爭端之預防及解決;過渡性措施;機構安排、最終條款。
以下略述TRIPs所揭示之重要原則、所保護之聪慧財產權範圍及程序。
一、TRIPs規定之差不多原則(一)國民待遇原則:依TRIPs第3.1條規定:「…就聪慧財產權保護而言,每一會員給予其他會員國民之待遇不得低於其給予本國國民之待遇…」此即內、外國人平等原則。
申言之,會員國對於其本國及外國國民,不得有歧視待遇。
另依TRIPs第1條規定,會員得提供較本協定規定更廣泛之保護。
因此,若會員採行更廣泛之保護措施時,亦必須遵守國民待遇原則。
(二)最惠國待遇原則:依TRIPs第4條規定:「關於聪慧財產權保護而言,一會員給予任一其他國家國民之任何利益、優惠、特權或豁免權,應赶忙且無條件給予所有其他會員國民…」。
相對於國民待遇原則要求對內外國人間應平等對待,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對於外國人間,亦應平等對待,不可有差別待遇。
若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會員簽定的協議內容高於TRIPs協定所規定之最低保護標準,該締約會員國有義務將相同之利益擴及於TRIPs所有會員國。
二、TRIPs規定應保護之聪慧財產權範圍TRIPs所保護之聪慧財產權範圍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地理標示、工業設計、專利權、積體電路電路布及未公開之資料。
(一)著作權(TRIPs第九條至第十四條)會員原則上應遵受伯恩公約之規定,因此,傳統著作權保護之範圍,要紧為伯恩公約所涵蓋之範圍。
新的保護範圍則為1996年世界聪慧財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WIPO Copy Right Treaty,WCT)及表演及錄音條約(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WPPT)所涵蓋。
為與專利權有所區隔,TRIPs第九條第二項特別規定,著作權僅及於表達,不及於觀念、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
著作權之保護期限,原則上不得少於五十年。
電腦不論係原始碼或目的碼,均屬文學著作,其保護期間亦不得少於五十年。
(二)商標權(TRIPs第十五條至第二十一條)任何足以區別不同企業商品或服務之標識或其組合,包括顏色、立體商標,均得作為商標申請註冊。
至於視覺上無法認知的,如氣味、聲音,能够不保護。
會員得規定以商標之使用作為註冊要件,但商標之實際使用不得作為提出申請註冊之要件,亦即不得以申請時尚未使用為由駁回商標申請。
為維持商標之有效性,能够要求必須使用商標,但只有自註冊日起連續三年不使用才能撤銷註冊。
對於闻名商標應予特別之保護,包括因廣告行銷(未實際使用)而達到之闻名性。
並禁止在不類似商品或服務之使用。
商標權期限不得少於七年,以免保護期間過短,增加註冊人延展註冊之負擔。
(三)地理標示(TRIPs第二十二條)地理標示是指商品源自某一地區,因該地區獨特之風俗、文化、信譽或其他特徵,使得該產品具有其他地區同類產品所沒有之品質、特點例如池上米、景德鎮瓷器是。
申請註冊之商標如與其商品原產地標示不合,將造成公眾誤認時,得不准其註冊或撤銷其註冊。
不當使用致使消費者混淆誤認者,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情事,亦應予以限制。
(四)工業設計(TRIPs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六條)會員對於具新穎性或原創性之工業設計,應提供保護,但不及於技術或功能之設計。
工業設計之保護期不得於少十年。
我國對於工業設計並未以獨立之法律保護,而是以新式樣專利於專利法中保護。
(五)專利權(TRIPs第二十七條至第三十四條)會員對於各類技術領域內之物品或方法發明,具備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者,原則上均應給予專利保護。
專利權人得禁止未經其同意之第三人製造、使用、要約販賣、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專利物品;方法專利權人得禁止未經其同意之第三人使用其方法,並得禁止使用、要約販賣(offering for sale)、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方法直截了当製成之物品。
發明專利保護期間為自申請日起至少二十年。
(六)積體電路電路布局(TRIPs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八條)會員應對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提供保護,保護期原則上自首次申請或商業使用起十年。
(七)未公開資料之保護(TRIPs第三十九條)此即營業隐秘,會員對於營業隐秘,亦有義務予以保護。
營業隐秘之保護,本質上涉及競爭秩序,多數國家以之納入不正競爭防止相關法律中(類似我國之公平交易法)規範。
三、TRIPs規定之保護程序(TRIPs第四十一條、四十六條、六十條)(一)會員應確保本篇所定之執行程序,於國內法律有所規定,對於侵害聪慧財產權之行為採取有效之措施,包括迅速之救濟措施以防止並遏阻侵權行為。
然而TRIPs並不強制要求會員在現有司法執行程序系統下另立一套關於聪慧財產權之執行程序。
(二)司法機關對於侵權物品得命排除於商業管道之外或予以銷燬。
對於製造侵害物品之原料或器具亦可命將其排除於商業管道之外。
司法機關得採取暫時措施以防止侵權發生並保全證據。
(三)司法機關得依一造之陳述,尤以將造成權利人無法彌補之損害或證據有可能滅失下採取暫時性措施。
四、TRIPs規定之刑事救濟(TRIPs第六十一條)會員至少對於有意而具有商業規模之侵害商標及侵害著作權之行為應予以刑事制裁。
據此,侵害專利權、營業隐秘、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或其他聪慧財產權是否予以刑事制裁,並未強制,可由會員自行決定。
然而對於侵害商標及著作權之行為,則無全面除罪化之空間。
參、WTO架構下台灣聪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在加入WTO前,台灣聪慧財產權法律體系大致上早已建構完成: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商標法民國二十年施行、民國三十三年國民政府公布專利法民國三十八年施行、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布著作權法、為配合加入WTO,除了積極修正前述三大法外,並於八十四年十一月新定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於八十五年二月施行、另於八十五年一月制定營業隐秘保護法。
為使事權統一,落實聪慧財產權之保護,特於八十七年十一月制定「經濟部聪慧財產局組織條例」,專責職掌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積體電路電路布局及營業隐秘之政策、制度及執行事項(經濟部聪慧財產局組織條例第二條),依該條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經濟部聪慧財產局正式成立,取代過去的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為我國聪慧財產權專責機關。
依前述經濟部聪慧財產局組織條例第二條規定,我國保護聪慧財產權計有五大法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及營業隐秘法。
以下謹就此五大法之要紧內容相對於TRIPs之規定予以分析。
另外,台灣在九十年十一月加入WTO前,為加強治理光碟,特別新定光碟治理條例,該條例可認屬於與聪慧財產權有關之法律,爰一併說明一、著作權法(一)著作權標的(第五條)-包括語文、音樂、戲劇、舞蹈、美術、攝影、圖形、視聽、錄音、建築、電腦程式等著作。
(二)著作權法保護之權利-包括重製權、公開播送權、公開口述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展现權、改作權、編輯權等權利。
(三)著作權法保護期間(第三十三條至三十五條)-原則上為著作人一辈子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法人為著作人者,其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至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
電腦程式之著作,原規定為自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為符合TRIPs規定,九十年十一月特修正著作權法第三十四條,使其保護期限與一样文學著作同,即著作人為自然人時,應為生存期間加上其死亡後五十年。
(四)侵害著作權之責任(第八十八條、第九十一條至九十六條)-侵害著作權者應分別負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最高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原則上為告訴乃論,但常業犯為非告訴乃論。
(五)與TRIPs規定之比較-為配合加入WTO,我國在八十七年已修正著作權法,修正公開播送、公開演出之定義、明確規定表演之保護,並廢止著作權登記制度,大體上已符合TRIPs規定。
至於電腦程式之保護期限,經過九十年十一月著作權法第三十四條之修正,業與TRIPs規定相合。
二、商標法(一)得申請註冊之商標(商標法第二條、第五條)-凡表彰自己之商品或營業上之服務,確具使用之意思,均可申請商標,包括商標及服務標章。
商標得以文0.5列字、圖形、記號、顏色或其聯合式所組成。
但應足以使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
九十一年五月送立法院審議之商標法修正草案(以下稱新商標法修正草案),並增列聲音及立體商標亦得為商標之構成要素。
(二)商標之使用(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無正當事由迄未使用或停止使用註冊商標滿三年者,得廢止其商標註冊。
(三)闻名商標之保護-為配合TRIPs加強保護闻名商標之規定,特於八十六年五月修正商標法,直截了当明示對於闻名商標之保護,不再以襲用他人商標或標章致公眾誤信之虞加以保護。
商標法修正草案並明定:有減損闻名商標或標章識別性或信譽之虞之商標,不得註冊。
另為因應網路時代之來臨,針對以他人之闻名商標作為網域名稱申請商標者,亦有明確之規範。
(四)關於產地標示之保護(商標法第三十七條)-申請註冊之商標如將使公眾誤信誤認其商品之產地者,本不得註冊,為加強對地理標示之保護,並配合TRIPs有關地理標示之規定,新商標法修正草案特增列產地證明標章申請註冊之法源;另為保護酒類地理標示,亦增訂非來自產地而以該產地申請註冊商標者,應予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