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的解剖图
- 格式:doc
- 大小:452.50 KB
- 文档页数:4
鼻及鼻窦的解剖(一)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
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
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
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超清图解:鼻窦及颅底CT解剖
▍本文为作者整理
颅底及相关血管神经孔道(图5-1)包括前颅底、中颅底、后颅底,以及毗邻的颅窝,由筛骨、额骨、蝶骨、颞骨、枕骨构成,在内镜下进行相应复杂解剖区域的手术操作要求术者熟练掌握重要神经血管孔道在这些颅骨中的走行,以及与鼻窦、眶的毗邻关系,目前认为CT检查是鼻窦、颅底及眼眶区域手术术前标准的影像学检查,它可以显示重要的骨性结构,避免术中引起眼眶及颅内并发症,并协助评估鼻窦、颅底病变的范围和严重性。
在进行内镜鼻窦、眼眶或颅底手术前,了解相关区域的CT解剖是关键的术前准备环节。
在部分病例中,磁共振(MRI)检査也是必需的。
大多数正常鼻窦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性疾病的相关性较差,但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操作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对CT的全面回顾可能会发现脑脊液漏的解剖危险因素,如颅底陡峭、筛骨凹不对称或深嗅沟。
既往曾行手术或病变范围广泛也可能导致骨质的不完整,增加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例如动脉,如颈内动脉或筛前动脉部分或完全显露。
过度气化也会导致这些血管及其他结构(如视神经)易受到损伤。
了解这些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可以指导鼻窦解剖安全完成。
一、轴位图像
二、冠状位图像
前后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蝶窦及后组筛窦以上鼻甲基板为界。
三、矢状位图像
本文摘译自:鼻内镜外科手术解剖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鼻喉时空官方立场。
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