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102.49 KB
- 文档页数:10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概念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是表现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
此类免疫应答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具体表现为一组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
超敏反应分类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Ⅰ型超敏反应
常见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检测方法
★体内实验
①皮内实验
②点刺试验
★体外实验
①血清IgE的检测
②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肺肾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Ⅱ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SLE
RA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血清病
Ⅲ型超敏反应检测
IV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IV型超敏反应检测
结核菌素皮试
★48~72小时观察结果
★红肿和硬结
斑贴试验
★测试物直接与皮肤接触,
以观察其反应。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变应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主要特征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参与成分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②吸入性变应原③食物变应原④有些酶类物质抗体—IgE: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主要由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亲细胞抗体。
IL-4诱导产生特异性IgE。
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发生过程常见疾病全身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超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皮内试验:皮肤消毒后,用注射器将变应原提取液(如青霉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血清、食物等)注入皮内。
注入量一般为0.01~0.02ml,使皮肤形成直径约2~3mm的皮丘。
阳性结果以风团为主。
皮内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量注射过多。
假阴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挑刺试验: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皮肤试验临床意义:(1)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超敏反应的重要手段。